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2542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属于舟船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一引导架;浮箱,该浮箱有复数个,沿着引导架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并且位于引导架的底部;一进舱导向架,该进舱导向架的一端与引导架的另一端连接,而进舱导向架的另一端与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连接。由于在引导架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设置了浮箱,因而可使引导架浮于水面上;可保证引导架能以恒定的高度水平地浮在水面上,消除海上浪涌影响,使舟船循着引导架及进舱导向架登上大型船舶的舱内;在舟船装舟对准过程中可保障舟船与引导架相对应。避免碰撞情形发生,有助于保护舟船船体,而且有利于提高装舟效率和效果。
【专利说明】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舟船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用于舟船与大型船舶之间的海上过渡而藉以引导舟船自海上登上大型船舶。
【背景技术】
[0002]前述的舟船即为相对于大型船舶而言的体积及重量相对小的诸如冲锋舟之类的舟船,而大型船舶是指相对于舟船而言的并且作为舟船的母舰的诸如登陆舰(艇)之类的船舶。
[0003]舟船具有目标小、航速快、机动性以及灵活性好的特点,但是航程短、对恶劣海况适应性差系其不足。于是将舟船搭载至大型船舶内部进行航渡,待大型船舶航行至预定海域后,在大型船舶的舱内搭载的舟船进行泛水,独立航行,待执勤任务完成后返回并回归至大型船舶的舱内继续航渡,从而可显著拓展舟船的运动半径而藉以弥补舟船的前述不足。
[0004]已有技术中,在舟船如前述的冲锋舟完成海上执(值)勤和/或作战任务后返航并使其回归于大型船舶的方式大至有以下四种:一是采用绳索或链条将舟船与大型船舶连接,由大型船舶对舟船直接拖航,这种方式具有简便、快捷的长处,但是对海况适应性差,例如在恶劣的海况下舟船易倾覆;二是在大型船舶上设置专用起重设备,典型的应用例子如救生艇的搭载及释放机构,在专用起重设备的作业范围内,可将救生艇吊装至特定的存放架,具有简便、快捷和可靠的长处,但是由于专用起重设备只能与特定的救生艇对接,因而对舟船存在挑剔性,并且无法将救生艇存放至船舱内部;三是使用大型船坞型登陆舰,在打开舱门后,舟船直接驶入舱内,具有快捷高效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大型船坞型登陆舰数量少,调用困难,因而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四是利用大型船舶如登陆舰(艇)并且在开启舱门的状态下使舟船对准舱门航行,当舟船抵达舱门口时由人力将舟船拖曳至舱内,这种方式通常只能适用于小型冲锋舟船,对于难以由人力抬动的中、大型冲锋舟则无能为力而只能望舟兴叹。
[0005]如果在大型船舶上并且位于舱区位置连接一向海面延伸的用于引导舟船进舱的引导装置,那么前述四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或许能够解决,但是由于舟船与大型船舶分别在不同的浪涌上运动,因此如何使舟船与搭载于大型船舶上的并且装舟时释放至海面的引导装置的中轴线对准而藉以避免舟船与引导装置(或起导向作用的机构)碰撞致使舟船船体破裂便成了长期以来期望解决而迄今为止始终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探索,本 申请人:对国内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但是未见诸关于自重在一吨以上的冲锋舟(槽道式冲锋舟即空舟重3.5吨)在大型船舶上航渡、泛水装舟的报导。为此,本 申请人:作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模拟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受海上浪涌影响而藉以保障舟船顺利地登上大型船舶的舱内且在装舟过程中不会出现碰撞情形而藉以保护舟船船体和有利于显著提高装舟效率及效果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包括一引导架;浮箱,该浮箱有复数个,沿着所述引导架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并且位于引导架的底部;一进舱导向架,该进舱导向架的一端与引导架的另一端连接,而进舱导向架的另一端与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连接。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导架为镂空的并且呈矩形体的框架状构造,在引导架的一端以窄缩状态构成有一槽道引导头。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槽道引导头的形状呈三角形。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浮箱包括箱体和浮体,箱体固定在所述引导架的底部,浮体设置在箱体的箱体腔内。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为泡沫塑料。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导架的另一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销轴套座,在销轴套座上设有一销轴套,所述进舱导向架的一端在对应于销轴套座的位置与引导架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导架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用于增进引导架的强度的横支撑连接管,并且在引导架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同样用于增进引导架的强度的斜支撑连接管。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引导架的另一端固定有一补强横档。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进舱导向架的一端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导向架连接座,在导向架连接座上设有一连接座销轴套,导向架连接座与所述销轴套座相对应,而连接座轴套与所述销轴套相对应并且通过连接销依次插入销轴套和连接座销轴套而将进舱导向架的一端与引导架的另一端连接。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舱导向架的另一端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导向架轴套座,在导向架轴套座上设置有一导向架轴套,导向架轴套通过导向架轴套销轴与所述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引导架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设置了浮箱,因而可使引导架浮于水面上;由于进舱导向架朝向大型船舶的一端连接并约束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而进舱导向架朝向引导架的一端与引导架连接,因而可保证引导架能以恒定的高度水平地浮在水面上,消除海上浪涌影响,使舟船循着引导架及进舱导向架登上大型船舶的舱内;由于引导架具有良好的引导效果,因而在舟船装舟对准过程中可保障舟船与引导架相对应。如果舟船刚接触引导架的引导头而没能对准中轴线前进时,舟船会将引导架压下水面,从而避免碰撞情形发生,有助于保护舟船船体,而且有利于提高装舟效率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引导架1,该引导架I为镂空的并且呈矩形体的框架状构造,在引导架I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以窄缩状态构成有一槽道引导头11,该槽道引导头11的形状呈三角形。由于冲锋舟4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槽道41,因此由槽道引导头11将冲锋舟4引至引导架I。
[0024]在引导架I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销轴套座12,在销轴套座12设有一销轴套121。并且在引导架I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用于增进引导架I的强度以及整体连接效果的横支撑连接管13,以及在引导架I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同样用于增进引导架I的强度和整体连接效果的斜支撑连接管14。并且在引导架I的另一端在设置有作用与横支撑连接管13相同的补强横档15。
[0025]请继续见图1,给出了浮箱2,浮箱2的数量为复数个,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的引导架I的长度设计为六米,因此浮箱2的数量为固定于引导架I的长度方向的底部的三个。浮箱2包括箱体21和浮体22(也可称为浮子),箱体21固定在引导架I的底部,浮体22设置在箱体21的箱体腔211内。
[0026]优选地,前述浮体22采用泡沫塑料,但是也可使用其它的与泡沫塑料等效的具有优异浮力的材料。
[0027]优选地,将箱体21底部的箱体底封板212与箱体2的箱体侧板的下沿之间用铆钉2121铆固。具体是,当浮体22装入箱体腔211内后,再用铆钉2121将箱体底封板212与箱体侧板的下沿铆固。
[0028]请继而参见图1,给出了一进舱导向架3,该进舱导向架3的一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与前述引导架I的另一端即与引导架2的右端连接,而进舱导向架3的另一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与由图2示意的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5(登陆舰、登陆艇的舱的滑道)连接,大型船舶为登陆舰或登陆艇。
[0029]前述的进舱导向架3同样为镂空的并且呈矩形体的框架状构造,在该进舱导向架3的一端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导向架连接座3,在导向架连接座3上设有一连接座销轴套311。由图1所示,导向架连接座31与前述的销轴套座12相对应或称相配合,而连接座销轴套311与前述销轴套121相对应,并且通过连接销3111依次插入销轴套121和连接座销轴套311而将进舱导向架3的一端与引导架I的另一端连接。
[0030]在进舱导向架3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导向架轴套座32,在导向架轴套座32上设置有一导向架轴套321,导向架轴套321通过导向架轴套销轴3211 (图2示)与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5的滑道骨架51连接(图2示)。
[0031]应用例:
[0032]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由浮箱2保障引导架I浮于海面。海上装舟时,冲锋舟4(槽导式冲锋舟)的槽道41能对准槽道引导头I即对准引导架I的中轴线向大型船舶靠拢,冲锋舟4率先与槽道引导头11接触,如果此时因海面浪涌而导致冲锋舟4偏离前述中轴线,那么由于此时的槽道引导头11已经进入冲锋舟4的槽道41,从而由冲锋舟4压迫槽道引导头11下沉,又由于引导架I在三个浮箱2的作用下充分漂浮在海面上,因此槽道引导头11会被冲锋舟4的重量压下水面,从而避免了刚性的引导架I与冲锋舟4之间的碰撞,对于冲锋舟4免遭损伤极为有利。
[0033]在上述状态下,冲锋舟4的艏部顺利进入引导架I并依次经进舱导向架3和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5完成登舰。
[00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海面浪涌的影响而导致槽道式冲锋舟不能对准登陆舰(艇)中轴线,或槽道式冲锋舟与普通刚性引导架碰撞导致舟体破损的弊端。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引导架(I);浮箱(2),该浮箱(2)有复数个,沿着所述引导架(I)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并且位于引导架(I)的底部;一进舱导向架(3),该进舱导向架(3)的一端与引导架(I)的另一端连接,而进舱导向架(3)的另一端与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架(I)为镂空的并且呈矩形体的框架状构造,在引导架(I)的一端以窄缩状态构成有一槽道引导头(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道引导头的形状呈二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2)包括箱体(21)和浮体(22),箱体(21)固定在所述引导架(I)的底部,浮体(22)设置在箱体(21)的箱体腔(2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22)为泡沫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架(I)的另一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销轴套座(12),在销轴套座(12)上设有一销轴套(121),所述进舱导向架(3)的一端在对应于销轴套座(12)的位置与引导架(I)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架(I)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用于增进引导架(I)的强度的横支撑连接管(13),并且在引导架(I)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同样用于增进引导架(I)的强度的斜支撑连接管(1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引导架(I)的另一端固定有一补强横档(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舱导向架(3)的一端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导向架连接座(31),在导向架连接座(31)上设有一连接座销轴套(311),导向架连接座(31)与所述销轴套座(12)相对应,而连接座轴套(311)与所述销轴套(121)相对应并且通过连接销(3111)依次插入销轴套(121)和连接座销轴套(311)而将进舱导向架(3)的一端与引导架(I)的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舟船用浮动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舱导向架(3)的另一端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导向架轴套座(32),在导向架轴套座(32)上设置有一导向架轴套(321),导向架轴套(321)通过导向架轴套销轴(3211)与所述固定于大型船舶上的滑道(5)连接。
【文档编号】B63B27/00GK203727615SQ201420055663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9日
【发明者】楼正军, 李连叠, 孙峰鸣, 姚广涛, 马振海, 马知才, 张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