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四爪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6571阅读:941来源:国知局
船用四爪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四爪锚。



背景技术:

传统四爪锚的四个锚钩的结构都是固定的,四个锚钩呈十字状交错连接,这种结构的锚放置在船上的时候比较占位置,并且锚钩直接立在空中容易误伤到船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船用四爪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四爪锚,包括主锚和副锚,所述的主锚包括主锚杆以及分别位于主锚杆下端两侧的主锚钩,所述的副锚包括副锚杆以及设置在副锚杆下端的左副锚钩和右副锚钩;所述主锚杆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杆孔,所述的杆孔为圆孔,所述的副锚杆为圆杆,所述副锚杆的上端穿过主锚杆的杆孔后连接端块,所述副锚杆的长度大于主锚杆;

所述的左副锚钩和右副锚钩对称设置在副锚杆的下端,所述左幅锚钩的外端内侧面设置有左导泥弯板,所述右幅锚钩的外端外侧面设置有右导泥弯板。

进一步的,所述主锚杆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支链条,所述两支链条的上端连接主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锚和副锚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主锚钩呈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锚和副锚均采用铸铁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副锚柄的长度为主锚柄长度的2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主锚和副锚之间相对转动,使锚在不用的时候,将主锚钩和副锚钩上下叠合在一起,可以将锚平方在船体上,避免占据船上空间,防止其误伤船员。

副锚钩上的导泥弯板可以使副锚钩在河底淤泥上被拉动时,依靠导泥弯板于淤泥之间的受力,可以带动副锚杆做转动,随着副锚钩被导泥弯板引入淤泥,使本发明的锚呈十字状插入在河底淤泥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锚的示意图;

图2是副锚钩带动副锚转动90度后的示意图;

图3是主锚和副锚叠合的状态图;

图4是副锚的仰视图;

其中,1、主锚杆,11、主锚钩,2、副锚杆,21、左副锚钩,22、右副锚钩,4、左导泥弯板,5、右导泥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船用四爪锚,包括主锚和副锚,主锚包括主锚杆1以及分别位于主锚杆1下端两侧的主锚钩11,副锚包括副锚杆2以及设置在副锚杆2下端的左副锚钩21和右副锚钩22;主锚杆1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杆孔,杆孔为圆孔,副锚杆2为圆杆,副锚杆2的上端穿过主锚杆1的杆孔后连接端块,副锚杆2的长度大于主锚杆1。

左副锚钩21和右副锚钩22对称设置在副锚杆2的下端,左幅锚钩的外端 内侧面设置有左导泥弯板4,右幅锚钩的外端外侧面设置有右导泥弯板5。

主锚杆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支链条,两支链条的上端连接主链条。

主锚和副锚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或者,主锚和副锚均采用铸铁制成。

两主锚钩11呈对称结构。副锚柄的长度为主锚柄长度的2倍。

在将本发明的锚扔到河底之后,通过拉动主锚带动副锚在水底移动,副锚钩内侧的导泥弯板在挖到一部分淤泥之后会对副锚杆2提供一个转动力,对着副锚杆2的不断使移动,带动底部的副锚钩垂直进入淤泥中,从而使主锚钩11和副锚钩呈十字状斜向插入淤泥中。

本发明的锚拉出水面后,依靠人工转动,使主锚钩11和副锚钩叠合在一起,避免误伤船员。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