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体鱼虾海上运输的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965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活体鱼虾海上运输的船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产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活体鱼虾海上运输的船舱。



背景技术:

目前,活体海产鱼虾运输都是将鱼虾培养在轮船所储存的水体内,通过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的曝气为鱼虾提供生存用的氧气。这些水体可能是自来水,有些是海水。如果是为了考虑到运输途中保证运输环境则采用海水适宜,然而上述的轮船所储存对海水并不能不断的与外界持续交换,水质会不断的变差,引起鱼虾成活率变低。不仅如此,上述的这种轮船一般都是将各种鱼虾混养,而不能做到“分门别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活体鱼虾海上运输的船舱,能够保证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活体鱼虾海上运输的船舱,包括一舱体,所述舱体内沿竖向设有若干可收放的隔板,各隔板将舱体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每一隔室均设有连通隔室与外部水环境的进水阀和出水阀,每个进水阀均通过管道接有抽水泵,每块隔板均设有将相邻两个隔室连通的连通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隔室的顶部均设有渔网悬挂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隔室内设有挂设有渔网,所述渔网的顶端安装在对应隔室的渔网悬挂部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隔室均挂设渔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隔室设有增氧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隔室均设有增氧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可收放的隔板将舱体分成独立的隔室,通过收放不同的隔板调整隔室的大小,用于不同种类或者大小鱼虾的分类放置运输,而且每一隔室均设有进水阀和出水阀,运输过程中能够不断与外界水体交换新鲜海水,为活体鱼虾的海上运输提供接近自然海水的条件,保证鱼虾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船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其中两个相邻隔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用于活体鱼虾海上运输的船舱,包括一舱体100。舱体100内沿竖向设有若干可收放的隔板1,这些隔板1纵横交错,将舱体100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隔室2。由于隔板1为可收放,因此各独立的隔室2在取出隔板1后可以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容积更大的隔室21。比如图中所示,原来的舱体100中有9个隔室,将隔板1取出后形成了8个隔室。实施例的舱体100通过收放不同的隔板1来调整隔室2的大小,用于不同种类或者大小鱼虾的分类放置运输。

另外,参考图2,每一个隔室2均设有连通隔室2与外部水环境的进水阀3和出水阀4,每个进水阀3均通过管道接有抽水泵5。鱼虾在运输的过程中,每个隔室2的抽水泵5可以将海水抽入对应隔室2中,之后通过出水阀4将隔室2内的水排出,这样使得鲜活海水能持续补充入隔室2内,为活体鱼虾的海上运输提供接近自然海水的条件,保证鱼虾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这样,即使不需要曝气增氧的设备也可以满足鱼虾的存活需求。

另外,每块隔板1均设有将相邻两个隔室2连通的连通阀6。有时候只要将连通阀6打开,两个隔室2通过连通阀6连通之后,水体可以互相流动,仅需要打开一台抽水泵5即能满足两个隔室2的换水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进一步,只要根据所运输鱼类的大小情况设置合适型号的连通阀6,譬如说,当图2中左侧隔室运输体积较大的鱼虾,右侧隔室运输体积较小的鱼虾,此时将连通阀6口径或者开度设置成均大于两种鱼虾体积,那么两侧隔室即能连通,而鱼虾也不会相互干扰。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隔室2的顶部均设有渔网悬挂部件,譬如是图2中的挂钩9,主要用于用来悬挂固定渔网7。

一般来说,至少一个隔室2内设有挂设有渔网7,渔网7的顶端安装在对应隔室2的挂钩9上。渔网7的目数设置得较小的时候,还可以运输鱼虾幼苗,使得鱼虾幼苗不会从出水阀4、连通阀6离开隔室2。

如果运输的都是鱼虾幼苗,或者各阀门的口径都比较大,那么在每个隔室2均可以挂设渔网7。

进一步,单纯的海水交换不一定能保持水体中足够的溶解氧,为此,至少一个隔室2设有增氧机8,为整个舱体100增氧曝气。

为了更好的增氧曝气,每个隔室2均设有增氧机8。

上述的隔室不单单指单个的隔室,也可以是将隔板1取出后,有多个隔室组成的一个更大的“隔室”。

实施例中的船舱还可以用于增殖放流。例如把鱼虾幼苗放入舱体100的渔网7中,渔船开到较开阔的海域,打开进水阀3和出水阀4,用抽水泵5往舱体100内灌入海水,放流的鱼虾幼苗随海水流入海中,实现鱼虾幼苗的增殖放流。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