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82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舱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舱舱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盖。



背景技术:

船舶上的发动机舱是核心舱室,非必要情况下,一般人员不得入内,而船舱舱室数量多,很多舱室都采用舱盖密封,由于舱盖从外观上看较为相似,人员有可能误入发动机舱,发动机舱对人身安全有危险性,因此,不管是从保护发动机正常运转还是保护船上人员人身安全的角度考虑,发动机舱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目前,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在发动机舱周围设置警戒线,但由于船舶在水上航行,易颠簸,设置的警戒线在风浪大的时候往往会偏离原来位置,失去警示功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动机舱盖,该发动机舱盖上可设置警戒线,且警戒线不会偏移警示位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舱盖,包括舱盖本体、警戒杆和警戒带,所述舱盖本体为方形,所述舱盖本体的四角设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底部开有长条开口,所述警戒杆为圆筒形,所述警戒杆底部设有弧形钩,所述警戒杆插入定位筒内,所述警戒杆上设有两个套环,所述套环设于定位筒上方,四个所述警戒杆的套环依次被警戒带穿过。

所述的警戒带可换为钢丝绳。

所述的定位筒与舱盖本体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弧形钩上钻孔,孔内插入销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舱盖本体四角设置定位筒,警戒杆插入定位筒,警戒带穿过警戒杆的套环,可实现警戒功能;警戒杆底部的弧形钩插入定位筒的底部开口后,旋转警戒杆,则警戒杆即不会被拿出,若要拿下警戒杆,需将弧形钩与定位筒底部的长条开口对齐,警戒杆不易偏离原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舱盖本体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舱盖本体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警戒杆示意图;

图中:1-舱盖本体;2-弧形钩;3-警戒杆;4-定位筒;5-套环;6-警戒带;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舱盖,包括舱盖本体1、警戒杆3和警戒带6,所述舱盖本体1为方形,所述舱盖本体1的四角设有定位筒4,所述定位筒4的底部开有长条开口,所述警戒杆3为圆筒形,所述警戒杆3底部设有弧形钩2,所述警戒杆3插入定位筒4内,所述警戒杆3上设有两个套环5,所述套环5设于定位筒4上方,四个所述警戒杆3的套环5依次被警戒带6穿过。

所述的警戒带6可换为钢丝绳。

所述的定位筒4与舱盖本体1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弧形钩2上钻孔,孔内插入销子。

使用时,将警戒杆3插入定位筒4,穿过定位筒4底部的长条状开口,旋转警戒杆3,由于弧形钩2的阻碍,警戒杆3即不会被拿出,将警戒带6穿过警戒杆3的套环5,即可实现警戒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