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船坞中半船起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78711阅读:1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船坞中半船起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过程中,为了提高船坞利用率,不同船舶的半船和整船经常在船坞中同时搭载。整船完成搭载后船坞需进水以使整船出坞,同时半船也要承受船坞进水带来的浮力,浮力与船体本身重力的合力作用容易使半船倾覆或破坏局部结构。

传统方法中,需要在半船搭载过程中保证其总段及分段搭载状态,并配合以压载舱或压铁,同时考虑起浮时船坞水深,控制半船吃水及浮态,使半船在船坞进水过程中可以脱离坞墩漂浮在水中,并在整船完成出坞后进行二次坐墩。这样的起浮方式使船坞使用率低,易出现因潮位不满足要求或重量重心预估不准确而导致半船起浮过程中发生触底事故,损害船体结构。同时整船完成出坞后,船坞放水过程中半船二次坐墩过程容易损害船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整船出坞时船坞中的半船起浮易造成半船倾覆或局部结构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整船出坞时防止船坞中半船起浮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防止船坞中半船起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计算所述半船的重量和重心的位置,确定整船出坞时船坞内的液位高度;

s2:根据所述半船的重量、所述半船的重心的位置、所述半船的高度位置以及所述液位高度,确定所述半船中需进水的船舱;

s3:在需进水的所述船舱上开设进水孔,使得需进水的所述船舱的内部与所述半船的外部相连通,所述进水孔的高度低于所述液位高度;

s4:向所述船坞内放水并达到所述液位高度。

较佳地,在步骤s1中,根据所述半船的结构、尺寸以及材料,计算所述半船的重量和重心的位置。

较佳地,在步骤s1中,根据所述整船起浮时的水深要求,确定所述船坞内的所述液位高度。

在本方案中,船坞内的液位高度大于整船起浮时需要的水深,从而确保该液位高度能够保证整船顺利出坞。

较佳地,在步骤s3中,所述进水孔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边平行于水平面。

较佳地,在步骤s3中,所述进水孔由氧焊切割而成。

较佳地,在步骤s3中,需进水的所述船舱包括完整舱和与外部连通的不完整舱,需进水的所述船舱依次相连,所述进水孔开设于需进水的所述船舱之间的横舱壁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需进水的船舱之间的横舱壁上开设进水孔使得需进水的船舱能够进水。

较佳地,所述进水孔位于需进水的所述船舱之间的横舱壁的最下方。

较佳地,在步骤s4中,控制放水速度,使得向所述船坞内放水的过程中,需进水的所述船舱内的水面与所述船坞内的水面的高度差值小于30cm。

在本方案中,船舱内的水面与船坞内的水面的高度差值小于30cm能够防止船坞内的水面高度升得快而船舱内的水面高度升得慢,导致在向船坞内放水的过程中半船上浮。

较佳地,在步骤s4中,通过调整所述船坞的坞门的打开高度,控制所述放水速度。

较佳地,在步骤s4中,根据所述液位高度和潮位时间表,确定向所述船坞内放水的时间段,并在所述时间段内,向所述船坞内放水并达到所述液位高度。

在本方案中,根据船坞所在地的潮位时间表以及船坞内需达到的液位高度,选择潮位时间表中潮位与该液位高度对应的时间段向船坞内放水,从而确保船坞内的水深能够达到选择的液位高度。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方法通过选择半船的船舱开设进水孔,使得向船坞内放水后,半船的重量加上需进水的船舱内的水的重量大于半船所受到的浮力,从而确保半船始终处于不起浮状态,避免了半船起浮导致的半船倾覆和结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防止船坞中半船起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了一种防止船坞中半船起浮的方法,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0:计算半船的重量和重心的位置,确定整船出坞时船坞内的液位高度。

根据半船的结构、尺寸以及材料,计算半船的重量和重心的位置。根据整船起浮时的水深要求,确定船坞内的液位高度,使得船坞内的液位高度大于整船起浮时需要的水深要求,从而确保该液位高度能够保证整船顺利出坞。

步骤200:确定半船中需进水的船舱。

在向船坞内放水前半船位于坞墩上,根据半船的重量、重心的位置、船坞内的液位高度以及半船相对于船坞的高度位置,确定半船中需进水的船舱,使得在船坞内的水深达到所确定的液位高度期间,半船的重量加上需进水的船舱内的水的重量大于半船所受到的浮力,从而确保在向船坞内放水期间半船始终位于坞墩上。同时,在选取需进水船舱时,需使得半船加上船舱内的水的重心位于半船的中间位置,从而避免出现半船端部起浮,防止出现半船不稳定的问题。

步骤300:在需进水的船舱上开设进水孔。

本实施例中,需进水的船舱一般包括完整舱和与外部连通的不完整舱,需进水的船舱依次相连。由于半船为未搭载完成的船,其必然包括至少一个未搭载完成的不完整舱,该不完整舱仅包含一个与完整舱相连的横舱壁。通过氧焊切割的方式在需进水的船舱之间的横舱壁的最下方(即:横舱壁与船底或船底部的压载舱的连接处的最低位置)开设矩形进水孔,使需进水的船舱之间相互连通。矩形进水孔的长边平行于水平面。可选择地,也可以开设圆形的进水孔。进水孔的高度低于船坞内最终的液位高度。当船坞内的水面到达需进水的船舱之间的横舱壁的最下方时,需进水的船舱能够迅速进水。

步骤400:向船坞内放水并达到设定的液位高度。

根据船坞所在地的潮位时间表以及船坞内需达到的液位高度,选择潮位时间表中潮位与该液位高度对应的时间段向船坞内放水,从而确保船坞内的水深能够达到设定的液位高度。在选择的时间段内,向船坞内放水并达到设定的液位高度。其中,通过调整船坞的坞门的打开高度,控制放水速度,使得向船坞内放水的过程中,需进水的船舱内的水面与船坞内的水面的高度差值小于30cm,从而防止船坞内的水面高度升得快而船舱内的水面高度升得慢,保证在向船坞内放水的过程中半船始终坐于坞墩上。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