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串联式推进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283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船舶串联式推进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串联式推进器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用螺旋桨是一种在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现有的螺旋桨一般采用的是单轴单桨式结构,如图1和2所示,背景技术中,存在不足之处,其螺旋桨的型线图谱为普通螺旋桨图谱,试验和实船螺旋桨的转速也比较低。若提高转速,此类螺旋桨产生的空泡现象会明显增加,影响到螺旋桨的效率发挥,并影响螺旋桨的寿命。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其缺陷,有必要对现有船舶用螺旋桨的设计提出新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联式推进器装置,可在高转速时减小空泡现象对螺旋桨功率发挥及寿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串联式推进器装置,包括桨毂和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包括前桨叶和后桨叶,所述前桨叶和后桨叶沿桨轴A方向前后顺序排列,且相互错开,所述后桨叶螺距大于所述前桨叶螺距。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船舶尾部选用两个小平底和拱形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450mm<A<550mm;1750mm<B<1900mm;9600mm<C<1050mm;350mm<D<450mm;其中,A为船舶平底宽度,B为船舯至轴中心线的宽度,C为船舶型宽,D为舵座宽度。

进一步,所述船舶串联式推进器为单轴双桨串联式推进器。

此外,当实船要求的航速达到16km/h时,后桨叶螺距比前桨叶螺距相应增加了15.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单轴双桨串联式推进器,包括桨毂和桨叶,桨叶包括前桨叶和后桨叶,所述前桨叶和后桨叶沿桨轴A方向前后顺序排列,且相互错开,本实用新型使用更高速的螺旋桨转速,优化螺旋桨的型线图谱设计,使得其在推力的提升下空泡现象尽量减小。因前后螺旋桨的来流方向、速度等的不同,前后桨的桨叶位置要错开,后桨螺距要根据前桨在最高转速时的尾流状况进行优化处理,一般是比前桨螺距要大,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比以往串列式螺旋桨使用更高的转速使直径限制更小的螺旋桨达到更大的推力效果,因此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背景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背景技术中,其桨轴为A’,其不足之处在于螺旋桨的型线图谱为普通螺旋桨图谱,试验和实船螺旋桨的转速也比较低。若提高转速,此类螺旋桨产生的空泡现象会明显增加,影响到螺旋桨的效率发挥,并影响螺旋桨的寿命。

参照图3—图4,一种单轴双桨串联式推进器,包括桨毂1和桨叶,桨叶包括前桨叶2和后桨叶3,所述前桨叶2和后桨叶3沿桨轴A方向前后顺序排列,且相互错开。

后桨叶3螺距大于所述前桨叶2螺距,当实船要求的航速达到16km/h时,后桨叶3螺距比前桨叶2螺距相应增加了15.6%。

船舶尾部选用两个小平底和拱形复合线型结构,满足如下参数要求,450mm<A<550mm;1750mm<B<1900mm;9600mm<C<1050mm;350mm<D<450mm;其中,A为船舶平底宽度,B为船舯至轴中心线的宽度,C为船舶型宽,D为舵座宽度。

本实用新型应用可使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当船舶吃水受到限制使得螺旋桨所允许的最大直径过小时,可采用高转速串列螺旋桨此种方式获得较高的推进效率,用来弥补常规单桨螺旋因直径不足而不能达到的推进效率。

由于串列桨的效率与同等直径的单桨效率有明显的增加,若在原有船舶上想增加推进效率也可更换成串列桨,但也有限制就是螺旋桨的纵向安装空间要留有足够的余地进行改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单轴双桨串联式推进器设计合理,构造简单,应用安全可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以及相近的领域,这些都不构成对本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