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988发布日期:2019-03-08 17:4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设备,特别是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



背景技术:

水上救援时间紧,任务重。在传统的溺水救援中,当有人员发生落水的情况时,传统的救援方法是从船上或者河岸依靠人力抛出救生圈给落水人员,然而这种救援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救生圈由于受到水速、风向以及人员技术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递达;再者若被救者掉入水中离岸边较远时,对于搜救人员而言,搜救人员仅能通过目测的方式 观察水面是否有被救者;同时搜救人员也无法通过现有的救生圈确定被救者的位置,而两者距离较远时,亦加大了搜救难度,降低了搜救成功率。二是由于受到救生员个人游泳速度限制,当遇到复杂的水况环境等原因,不仅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同时也会导致救生员处境危险。三是在行船过程中,当船员落入水中浮出水面时,船按照行驶速度早已行驶较远距离,救生圈靠人力抛投距离有限;其次救生圈抛掷过程为抛物线,抛掷者很难判断出救生圈能否抛到需要的位置,如若水面状况不好伴随风浪时,救生圈即使能抛到救援者附近,也会造成被救者无法触及救生圈。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如发生洪水时,在安全区的人员也很难对湍急洪水中的被困者通过救生圈实施快速而安全的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提高救援效率,及时发现待营救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包括可遥控的多旋翼无人机,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在机身的侧面连接有机臂,在机臂的端部设有旋翼;所述机臂的下方可拆卸的连接有救生圈;

所述机臂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在救生圈上设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通孔,连接杆通过通孔穿过救生圈;在连接杆的下端设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可在机臂上滑动,所述机臂为中空结构,在机臂的底部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滑杆,在滑杆的上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机臂中,所述滑杆位于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挡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身的顶部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云台上。

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为充气救生圈或泡沫救生圈。

优选的,所述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四旋翼无人机,所述机臂设有四个,所述连接杆及通孔均设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机身的下部设有储物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达到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旋翼飞行器技术,灵活机动,可在空中自由升降、飞行,增强了救生圈在紧急情况下的适应能力,提高救援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由于摄像头的存在,使得救援人员能清楚地观测到待救援人员的实时状态以及周围水面的环境,也为救援人员采取多方案救援提供参考。

3、本实用新型中无人机机臂采用可拆卸连接有救生圈并有挡板予以固定,被困人员取下挡板后,无人机可与救生圈分开,可使救援人员操作无人机返航进行下一次救援或继续监视当前被困者情况,提高救援的效率以及精确性。

4、本实用新型在无人机机身下部设有储物箱放置急救用品,当在投递救生圈的同时可投递药品给被困人员使用,达到一机两用。

5、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机臂滑块部分可以根据救生圈大小调整滑杆的位置,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臂及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臂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救生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救生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包括可遥控的多旋翼无人机,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1,在机身1的侧面连接有机臂2,在机臂2的端部设有旋翼3;所述机臂2的下方可拆卸的连接有救生圈4;

所述机臂2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5,在救生圈4上设有与连接杆5相配合的通孔6,连接杆5通过通孔6穿过救生圈4;在连接杆5的下端设有挡板7。

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连接杆5可在机臂2上滑动,所述机臂2为中空结构,在机臂2的底部设有滑槽8,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设有滑杆9,在滑杆9的上端设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设于机臂2中,所述滑杆9位于滑槽8中。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5与挡板7螺纹连接。通过拆卸挡板7来进行拆卸及安放救生圈4。

优选的,所述机身1的顶部设有摄像头11,所述摄像头11设于云台12上。所示摄像头用于将拍摄的画面进行回传至操作端。

优选的,所述救生圈4为充气救生圈或泡沫救生圈。

优选的,所述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四旋翼无人机,所述机臂2设有四个,所述连接杆5及通孔6均设有四个,如图4所示。

优选的,所述机身1的下部设有储物箱13。储物箱可存放救援物品,且不阻碍救生圈的安装。

使用时,救援人员将救生圈安放在无人机下方之后,操作无人机飞至被困人员处,然后降落到水中,被困人员取下挡板7后将无人机与救生圈分开,然后救援人员操作无人机返航或继续监视,被困人员使用救生圈进行自救。还可在储物箱中放置急救用品,给被困人员使用。当不搭载救生圈时,如图5所示,连接杆5可作为无人机的支脚。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