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压力气压减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429发布日期:2019-05-11 01:0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碰撞压力气压减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撞击卸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对碰撞压力进行减缓以及吸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靠岸停靠、车辆发生事故碰撞时,由于自身具有较大的质量,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以及碰撞力,容易造成船体或者车体的损坏,目前在码头或船舶边缘使用有一种弹性缓冲装置,有木制的、橡胶的,主要用以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防止或消除船舶、码头受损坏,但是这种弹性缓冲装置通常由塑料弹性材质制成,容易出现老化失效的现象,同时受到碰撞承载受力能力较差,并且不能很好的吸收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使得反作用力依然较大,产生较大的冲击,降低弹性缓冲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碰撞压力气压减缓吸收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减缓冲击或撞击效果,并且吸收冲击力,起到保护碰撞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碰撞压力气压减缓吸收装置,包括底座、冲击板和缓冲板,所述底座上排列有若干承载管,所述承载管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缓冲板通过滑移孔滑动设置在承载管上,所述缓冲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套设在承载管上,所述承载管中还插接配合有插入管,所述插入管一端与承载管插接,另一端与冲击板连接,所述冲击板与缓冲板之间抵触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套设在插入管上,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弹性系数大于第二缓冲弹簧弹性系数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受到冲击碰撞时,冲击板受到撞击,由于第一缓冲弹簧弹性系数小于第二缓冲弹簧弹性系数设置,使得缓冲板先行压缩,从而随着压力将插入管压入承载管,随着撞击力进一步加大,在缓冲板完全压缩后,冲击板再进行压缩,从而充分吸收压力,并且多段式的吸收,可以更为有效吸收和缓冲撞击力,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并且该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同时加工成本低,利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管固定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与外界导通。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通气孔可以避免插入管受压插入时压缩气体,造成承载管的爆裂,提高承载管的使用寿命,并且这样压缩更为顺畅,不会出现气压导致插入管出现跑偏抖动的现象,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及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两端面于滑移孔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底座上于承载管固定端周向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一端卡设在第一限位凸台上,另一端卡设在限位凸缘上,所述插入管一端与承载管插接配合,另一端形成有限制插入管没入承载管的限位平台,所述限位平台上沿周向形成有定位凸环,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一端卡设在第二限位凸台上,另一端卡设在定位凸环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保证缓冲弹簧的安装,避免缓冲弹簧出现跑偏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与缓冲板之间以及缓冲板与冲击板之间均填充有缓冲钢丝。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缓冲钢丝,可以更好的吸收冲击力,同时有助于整体机构的稳定,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管穿出底座设置,所述承载管上于底座两侧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与承载管螺纹配合从而形成对底座的夹紧,所述插入管穿出冲击板设置,所述插入管上于冲击板两侧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与插入管螺纹配合从而形成对冲击板的夹紧。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同时便于安装拆卸,便于更换,同时与底座以及冲击板的结合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冲击板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垫。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缓冲垫有有效避免刚性的碰撞,降低碰撞体的受损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管与冲击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缓冲组,所述缓冲组包括缓冲管和辅助板,所述缓冲管与承载管插接配合,所述辅助板滑动设置在缓冲管上,所述辅助板与缓冲板之间抵触有第三缓冲弹簧,所述插入管与缓冲管插接配合,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设置于冲击板与辅助板之间。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多层缓冲组,这里的多组缓冲组,相邻两组缓冲组的缓冲管相互插接即可实现多层缓冲组的布置,可以进一步增加产品的减震性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调节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2公开了一种碰撞压力气压减缓吸收装置,包括底座1、冲击板3和缓冲板2,所述底座1上排列有若干承载管4,所述承载管4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承载管4固定端设置有通气孔43,所述通气孔43与外界导通,所述承载管4固定端穿出底座1设置,所述承载管4上于底座1两侧设置有锁紧螺钉42,所述锁紧螺钉42与承载管4螺纹配合从而形成对底座1的夹紧,所述承载管4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缓冲板2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缓冲板2通过滑移孔滑动设置在承载管4上,所述缓冲板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41,所述第一缓冲弹簧41套设在承载管4上,所述承载管4中还插接配合有插入管5,所述插入管5一端与承载管4插接配合,另一端穿出冲击板3设置,所述插入管5上于冲击板3两侧设置有紧固螺钉52,所述紧固螺钉52与插入管5螺纹配合从而形成对冲击板3的夹紧。所述冲击板3与缓冲板2之间抵触有第二缓冲弹簧51,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1套设在插入管5上,所述第一缓冲弹簧41弹性系数大于第二缓冲弹簧51弹性系数设置。所述缓冲板2两端面于滑移孔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21和第二限位凸台22,所述底座1上于承载管4固定端周向设置有限位凸缘4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41一端卡设在第一限位凸台21上,另一端卡设在限位凸缘44上,所述插入管5一端与承载管4插接配合,另一端形成有限制插入管5没入承载管4的限位平台53,所述限位平台53上沿周向形成有定位凸环54,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1一端卡设在第二限位凸台22上,另一端卡设在定位凸环54上。所述底座1与缓冲板2之间以及缓冲板2与冲击板3之间均填充有缓冲钢丝。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