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9610发布日期:2019-06-11 23:33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



背景技术:

为保证机舱内工作人员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燃烧设备必需的燃烧用的空气量、带走设备的热量,机舱通风的设计尤为关键。在进行船舶机舱通风设计时,因各层甲板设备数量多,需要的风量大、风口多,就容易造成风量分配的不均匀。机舱风机到机舱每一层出风口的风管往往难以布置,而且风管体积大,占用大量甲板间的空间,常常出现风管与主电缆、管路、设备碰撞。如何有效的节约机舱空间布置,以及合理分配风量,一直是机舱风管布置设计亟待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用于解决现有船舶机舱中通风效果不佳和管路线缆混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该机舱内设有燃油舱、机舱下甲板区和机舱底层区,所述机舱下甲板区设在燃油舱的右侧,所述燃油舱和机舱下甲板区均设在机舱上甲板和机舱下甲板之间,所述机舱底层区设在机舱下甲板下方,所述燃油舱和机舱下甲板区之间设有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所述第一结构板与燃油舱之间设有管弄,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上端与机舱上甲板连接,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下端与机舱上甲板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板的上端与机舱上甲板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板的下端与机舱上甲板连接,所述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相对设置形成结构风道,所述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一通道口,所述第二结构板上设有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之间设有呈拱形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两端均与机舱下甲板的上表面连接形成人员通道,所述隔离板将结构风道和人员通道隔离开来,所述机舱上甲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结构风道相连通,所述机舱下甲板区内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左端与结构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结构风道通过第一支管上的第一出风口向机舱下甲板区供风,所述机舱底层区内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左端与结构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结构风道通过第二支管上的第二出风口向机舱底层区供风。

第一结构板、第二结构板、机舱上甲板和机舱下甲板围合成的结构风道,流通面积较大,便于外界新风进入结构风道后进行稳压降速,因为结构风道的流通面积较大,所以第一支管内对结构风道内的压力影响较小,避免因第二支管内的压力过低导致对机舱底层区供风不足,因为新风在结构风道内的流速较低,所以新风在结构风道内产生的噪音较小。

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可以有效阻止燃油舱内热量的散发,从而避免机舱下甲板区温度过高。

第一结构板与燃油舱之间设有管弄,将管道、线缆、管件等布置在管弄内,提高了机舱内的规整程度,避免管道、线缆和管件与结构风道的碰撞。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为螺旋风管。

螺旋风管具有通风阻力小、通风噪声小等特点,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为螺旋风管,可以有效降低机舱下甲板区和机舱底层区的噪声。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管通过第一管道吊架与机舱上甲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管通过第二管道吊架与机舱下甲板的下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结构风道通过第三出风口向管弄供风。

因为燃油舱温度较高,而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将管弄与机舱下甲板区隔开,管弄内的散热缓慢,管弄内的温度过高容易对管弄内的线缆部件造成损伤,且不利于操作人员在管弄内作业,因此设置第三出风口,可以将新风供应给管弄内,管弄内的新风经过人员通道进入到机舱下甲板区,对管弄起到降温作用。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拱形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和第二竖板的上端分别与拱形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板下端和第二竖板的下端均与机舱下甲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的左端与第一结构板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的右端与第二结构板连接,所述第二竖板的左端与第一结构板连接,所述第二竖板的右端与第二结构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船舶机舱具有结构风道,便于向机舱下甲板区和机舱底层区供风,结构风道流通面积大,流速较低,可以有效降低供风产生的噪音,结构风道内空气压力稳定,可以有效保证机舱底层区的供风;燃油舱和第一结构板之间设有管弄,将管道、线缆和管件设在管弄内,提高了该船舶机舱的规整程度;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将燃油舱和机舱下甲板区隔开,可以有效阻碍燃油舱的热量向机舱下甲板区传递,防止机舱下甲板区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整体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隔离板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1为燃油舱,2为机舱下甲板区,3为机舱底层区,4为机舱上甲板,5为机舱下甲板,6为第一结构板,7为第二结构板,8为管弄,9为结构风道,10为第一通道口,11为隔离板,12为第一支管,13为第一出风口,14为第二支管,15为第二出风口,16为第一竖板,17为第二竖板,18为拱形板,19为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案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表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应用,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结构风道的船舶机舱,该机舱内设有燃油舱1、机舱下甲板区2和机舱底层区3,所述机舱下甲板区2设在燃油舱1的右侧,所述燃油舱1和机舱下甲板区2均设在机舱上甲板4和机舱下甲板5之间,所述机舱底层区3设在机舱下甲板5下方,所述燃油舱1和机舱下甲板区2之间设有第一结构板6和第二结构板7,所述第一结构板6与燃油舱1之间设有管弄8,所述第一结构板6的上端与机舱上甲板4连接,所述第一结构板6的下端与机舱上甲板4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板7的上端与机舱上甲板4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板7的下端与机舱上甲板4连接,所述第一结构板6和第二结构板7相对设置形成结构风道9,所述第一结构板6上设有第一通道口10,所述第二结构板7上设有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10和第二通道口之间设有呈拱形的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两端均与机舱下甲板5的上表面连接形成人员通道,所述隔离板11将结构风道9和人员通道隔离开来,所述机舱上甲板4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结构风道9相连通,所述机舱下甲板区2内设有第一支管12,所述第一支管12的左端与结构风道9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12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3,所述结构风道9通过第一支管12上的第一出风口13向机舱下甲板区2供风,所述机舱底层区3内设有第二支管14,所述第二支管14的左端与结构风道9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14上设有第二出风口15,所述结构风道9通过第二支管14上的第二出风口15向机舱底层区3供风。

第一结构板6、第二结构板7、机舱上甲板4和机舱下甲板5围合成的结构风道9,流通面积较大,便于外界新风进入结构风道9后进行稳压降速,因为结构风道9的流通面积较大,所以第一支管12内对结构风道9内的压力影响较小,避免因第二支管14内的压力过低导致对机舱底层区3供风不足,因为新风在结构风道9内的流速较低,所以新风在结构风道9内的震动较小,该船舶机舱内的噪音较小。

第一结构板6和第二结构板7可以有效阻止燃油舱1内热量的散发,从而避免机舱下甲板区2温度过高。

第一结构板6与燃油舱1之间设有管弄8,将管道、线缆、管件等布置在管弄8内,提高了机舱内的规整程度,避免管道、线缆和管件与结构风道9的碰撞。

所述第一支管12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3,所述结构风道9通过第一支管12上的第一出风口13向机舱下甲板区2供风,用于对机舱下甲板区2的设备19进行降温。

所述第一支管12有多个,从而将新风引到机舱下甲板区2内,以对机舱下甲板区2内的不同位置的设备19进行降温。

所述机舱底层区3内设有第二支管14,所述第二支管14上设有第二出风口15,所述结构风道9通过第二支管14上的第二出风口15向机舱底层区3供风,用于对机舱底层区3的设备19进行降温。

所述第二支管14有多个,从而将新风引到机舱底层区3内,以对机舱底层区3内的不同位置的设备19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12和第二支管14均为螺旋风管。

螺旋风管具有通风阻力小、通风噪声小等特点,第一支管12和第二支管14均为螺旋风管,可以有效降低机舱下甲板区2和机舱底层区3的噪声。

所述第一支管12通过第一管道吊架与机舱上甲板4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管14通过第二管道吊架与机舱下甲板5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第一结构板6上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结构风道9通过第三出风口向管弄8供风。

因为燃油舱1温度较高,而第一结构板6和第二结构板7将管弄8与机舱下甲板区2隔开,管弄8内的散热缓慢,管弄8内的温度过高容易对管弄8内的线缆部件造成损伤,且不利于操作人员在管弄8内作业,因此设置第三出风口,可以将新风供应给管弄8内,管弄8内的新风经过人员通道进入到机舱下甲板区2,对管弄8起到降温作用。

所述隔离板11包括第一竖板16、第二竖板17和拱形板18,所述第一竖板16的上端和第二竖板17的上端分别与拱形板18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板16下端和第二竖板17的下端均与机舱下甲板5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竖板16的左端与第一结构板6连接,所述第一竖板16的右端与第二结构板7连接,所述第二竖板17的左端与第一结构板6连接,所述第二竖板17的右端与第二结构板7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