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1821发布日期:2019-12-14 00:3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舰船后勤装备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或海工平台舱壁上一般均会设置水密门、防火门或风雨密门等安全防护门,来保障舱内的安全,此类型的门框一般是四周封闭的,即上、下、左、右四周均设有边缘,在安装好后,位于下方的边缘会高出地面,称为门槛。门槛高100mm~600mm不等,虽然门槛能起到密封和防护的效果,然而很多时候需要从外界往舱室内运输物资,或者将舱室内的物品转运出来,这时候门槛就成为了一个阻碍。

普通的输送车进行物资转运时往往不具备跨越门槛的能力,通过门槛时必须由人力将货物或备件转运至门的另一侧,耗时长,操作危险,且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可跨越低门槛的输送车,相比于普通的不可跨门槛的运输车,这些车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转向灵活等特点,但是由于体积较小,每次运送的物资很有限,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运输很多次,比较耗时,在实际运输时,不是很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解决了船舶上普通的输送车在进行物资转运时不能跨越门槛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驱动机构,其用于设置在所述舱外甲板的底部;

升降机构,其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舱外甲板靠近所述舱内甲板的一端铰接,所述升降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用于与所述舱外甲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靠近所述舱内甲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舱内甲板端部的门槛齐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斜板,所述斜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舱外甲板的一端铰接,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斜板用于与所述舱外甲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斜板靠近所述舱内甲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舱内甲板端部的门槛齐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多根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多根所述支撑横梁间隔设于所述斜板的底部,多根所述支撑纵梁间隔设于所述支撑横梁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横梁远离所述斜板的一端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底板,其一端用于与所述舱外甲板的底部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舱内甲板的底部相连,所述底板上设有一凹陷方向远离所述斜板的收容槽;

驱动件,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所述支撑纵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斜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还包括一用于辅助所述升降机构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用于设于

所述舱外甲板的底部,且所述配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斜板靠近铰接点的一端相连,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配重机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舱外甲板的底部相连,所述配重机构处于水平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配重机构的另一端下降,所述配重机构处于倾斜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重机构包括:

连接杆,其呈l形,较短一边的端部与所述斜板靠近铰接点的一端相连;

配重块,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较长一边的端部相连,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配重块用于固定在所述舱外甲板的底部且处于水平状态,当所述升降机构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配重块下降并逐渐变成倾斜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舱外甲板的底部,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固定所述配重块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件包括: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l形,所述限位板较长的一面上设有一收容孔,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配重块的底部一侧搁置于所述限位板较短的一面上;

限位杆,其转动设于所述收容孔上,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当所述升降机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收容孔,且靠近所述配重块的一端贴设于所述配重块的顶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驱动件的两端上均设有扇形连接板,用于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所述斜板的底部和收容槽内的对应处也均设有所述扇形连接板,所述扇形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还包括多块垫块,一部分所述垫块用于间隔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舱外甲板的一端,剩余部分所述垫块用于间隔设于所述舱外甲板的底部,所述垫块远离所述底板或靠近配重块的一面上铺设有橡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升降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当没有运输车运输时,升降机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即升降机构的顶部与舱外甲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当运输车在运输需要跨过门槛时,升降机构此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即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靠近舱内甲板的一端与门槛齐平,以保证运输车能顺利的通过门槛,解决了船舶上普通的输送车在进行物资转运时不能跨越门槛的问题,和现有技术相比,其能满足所有类型的运输车的通过,不需要对运输车进行特殊的改进,通用性强,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还包括配重机构和限位件,配重机构设于升降机构与舱外甲板连接的一端端部,以辅助升降机构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并保证第二状态的稳定性,限位件则用于当升降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限制配重块的位置,进一步的保证在运输车运输时,升降机构始终处于第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升降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升降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限位件的a方向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的控制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舱外甲板,11-舱内甲板,12-门槛,20-斜板,21-支撑横梁,22-支撑纵梁,30-底板,31-收容槽,32-驱动件,40-连接杆,41-配重块,42-限位板,43-限位杆,44-三角板,45-收容孔,5-扇形连接板,6-垫块,7-控制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其主要用于设置在舱外甲板10和舱内甲板11之间,用于帮助运输车跨越门槛12,顺利完成物资的转运。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升降机构,驱动机构用于设置在舱外甲板10的底部,升降机构设于驱动机构的上方,升降机构的一端用于与舱外甲板10靠近舱内甲板11的一端铰接,使用时,升降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升降机构的顶部用于与舱外甲板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与船舱甲板的原貌一致,当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机构靠近舱内甲板11的一端与位于舱内甲板11端部的门槛12齐平,形成斜坡,以帮助转运物资的运输车顺利通过门槛12。

参见图3所示,升降机构包括斜板20,斜板20的一端用于与舱外甲板10的一端铰接,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斜板20用于与舱外甲板10位于同一水平面,当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斜板20靠近舱内甲板11的一端与位于舱内甲板11端部的门槛12齐平。进一步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多根支撑横梁21和支撑纵梁22,多根支撑横梁21间隔设于斜板20的底部,主要起支撑作用,具体的,多根支撑纵梁22间隔设于支撑横梁21下方,并与支撑横梁21远离斜板20的一端相连,多根支撑横梁21之间相互间隔平行设置,多根支撑纵梁22之间以垂直于支撑横梁21的方向也相互间隔平行设置,能较好的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参见图4-图5所示,驱动机构具体包括底板30和驱动件32,其中,底板30的一端用于与舱外甲板10的底部相连,另一端用于与舱内甲板11的底部相连,底板30上设有一凹陷方向远离斜板20的收容槽31;驱动件32设于收容槽31内,驱动件32的一端与收容槽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支撑纵梁22转动连接,驱动件32用于驱动斜板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参见图1-图2所示,转动连接的目的在于在斜板20上升的过程中,斜板20整体的上升轨迹是弧形的,因此,当斜板20从第一状态慢慢切换至第二状态时,驱动件32与其中一支撑纵梁22的连接处由于是弧形轨迹上升,因此逐渐往右移动,所以这里的连接点需要设置成转动连接,才能满足状态切换的需求。

参见图1-图3所示,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还包括一用于辅助升降机构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配重机构,配重机构用于设于舱外甲板10的底部,且配重机构的一端与斜板20靠近铰接点的一端相连,当处于第一状态时,配重机构的另一端用于与舱外甲板10的底部相连,配重机构此时处于水平状态,当处于第二状态时,配重机构的另一端下降,配重机构处于倾斜状态。配重机构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重,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斜板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由于它自身的重量,给斜板20靠近铰接点的那端一个向下的力,从而辅助靠近门槛12的一端上升,与门槛12齐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配重机构包括连接杆40和配重块41,连接杆40其呈l形,其较短一边的端部与斜板20靠近铰接点的一端相连,配重块41的一端与连接杆40较长一边的端部相连,当处于第一状态时,配重块41用于固定在舱外甲板10的底部且处于水平状态,当升降机构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配重块41下降并逐渐变成倾斜状态,以辅助斜板20切换至倾斜状态,结构合理。

参见图6-图7所示,所示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还包括一限位件,限位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在舱外甲板10的底部,当处于第二状态时,限位件主要用于限制固定配重块41的位置,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装邮转运物资的运输车通过门槛12时,由于运输车此时一般重量较重,因此会给斜板20靠近门槛12的那端一个较大的向下的力,为了使斜板20保持第二状态,限位件此时用于限制固定配重块41的位置,从而保证斜板20受力也不会下降。具体的,限位件包括限位板42和限位杆43,其中,限位板42呈l形,限位板42较长的一面上设有一收容孔45,当处于第二状态时,配重块41的底部一侧搁置于限位板42较短的一面上;限位杆43转动设于收容孔45上,当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杆43收容于收容孔45内,当升降机处于第二状态时,限位杆43的两端均至少部分伸出收容孔45,且靠近配重块41的一端贴设于配重块41的顶部。即收容孔45的长度大于限位杆43的长度,限位板42较短的一面主要用于限制配重块41往下降,限位杆43靠近配重块41的一端主要用于限制配重块41往下升。另外,限位板42较长的一面的一侧与舱外甲板10之间还设有三角板44,用于加固限位件与舱外甲板10的连接。

进一步的,参见图5所示,驱动件32的两端上均设有扇形连接板5,用于与驱动件32连接的斜板20的底部和收容槽31内的对应处也均设有扇形连接板5,扇形连接板5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参见图1-图4所示,船舶自平衡过门槛装置还包括多块垫块6,一部分垫块6用于间隔设于底板30远离舱外甲板10的一端,剩余部分垫块6用于间隔设于舱外甲板10的底部,垫块6远离底板30或靠近配重块41的一面上铺设有橡胶层,橡胶层能起到较好的缓冲和吸附的作用。

进一步的,驱动件32、垫块6和连接杆40均为对称设置,由于斜板20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对称设置更能保证状态切换时的稳定性。另外,驱动件32可以为液压油缸。

进一步的,参见图8所示,在舱外甲板10上设有一控制窗7,其类似于门的结构,控制窗7的一端与舱外甲板10铰接,另一端可以绕该铰接点转动,实现大卡司和关闭。这里控制窗7的位置与位于舱外甲板10底部的限位件的位置对应,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窗7来对限位件进行相关操作。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