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下水助浮装置及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1108发布日期:2022-11-26 09:4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船舶下水助浮装置及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助浮装置及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船舶的建造在平台线进行,建造过程中,船舶由平地上的钢支架支撑。平地上设有下水导轨,船舶建造完成后,移船小车通过下水导轨进入钢支架的下方,进而顶升抬起钢支架及船舶。船舶通过下水导轨行至半潜驳或浮船坞上。然后,半潜驳或浮船坞下潜至一定深度使船舶浮起,船舶脱离钢支架支撑后呈自由漂浮状态。随后,利用拖轮将船舶拖离出半潜驳或浮船坞,最终实现船舶下水。
3.现有的平台线下水技术存在两个明显的制约因素:(1)在平台线建造的船舶会受到半潜驳或浮船坞下潜能力的制约。半潜驳或浮船坞下潜深度是有限制的,若船舶本身自由漂浮状态时的吃水较深,容易导致半潜驳或浮船坞连带船舶下潜到极限深度后,仍然达不到船舶在半潜驳或浮船坞内自由漂浮状态下深度,则船舶不能自由漂浮,不能拖航驶出半潜驳或浮船坞。因此,在平台线建造的船舶对吃水深度有一定要求。(2)在平台线建造的船舶对自由漂浮状态下的拖航稳性有一定要求。因为船舶下水的最后一步是待船舶自由漂浮后,由拖轮将船舶拖离半潜驳或浮船坞中。初稳性越高的船舶,拖航越安全,不容易造成船舶倾覆,而初稳性较低的船舶,拖航过程中容易发生船舶倾覆。因此,在平台线建造的船舶在下水时对初稳性有一定要求。
4.基于以上两点制约,很多船型无法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船舶下水助浮装置及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船舶下水助浮装置,该装置能够减小船舶下水后的吃水深度并增加船舶的初稳性,从而使更多的船型能够满足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要求,保证船舶顺利且安全地下水。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船舶下水助浮装置,包括:
8.助浮件,所述助浮件设置在船舷的外侧,所述助浮件能够为所述船舶提供浮力;
9.第一吊带,所述第一吊带连接在所述助浮件上并能够为所述助浮件提供拉力。
10.可选地,所述助浮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甲板上,所述第一吊带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固定件。
11.可选地,所述助浮装置还包括第二吊带,所述第二吊带连接于外板的底部并能够为所述助浮件提供拉力。
12.可选地,所述助浮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和多个卸扣,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外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吊带、多个所述卸扣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卸扣之间。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焊接于所述外板上。
15.可选地,所述外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外板的连接处。
16.可选地,所述助浮件为气囊。
1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该方法能够使更多的船型能够满足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要求,保证船舶顺利且安全地下水。
18.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9.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利用上述船舶下水助浮装置,所述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00、船舶建造完成后,在左、右船舷的外侧均悬挂所述助浮装置,且悬挂所述助浮装置后,应满足以下条件:半潜驳设计允许最深下潜吃水至甲板面的高度h>悬挂助浮装置的船舶吃水高度h+船舶在半潜驳上下水漂浮的安全距离l+平台线建造的支撑件支撑高度d;
21.s200、使所述船舶脱离所述半潜驳下水。
22.可选地,所述悬挂所述助浮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23.s101、为所述助浮装置中的气囊充气,并利用吊装设备将充气后的所述气囊吊起;
24.s102、将所述第一吊带穿过所述助浮装置中的第一固定件,使所述气囊脱离所述吊装设备,并通过所述第一吊带将所述气囊放低;
25.s103、将所述助浮装置中第二吊带的下端固定在外板底部;
26.s104、拉紧所述第一吊带,并将所述第一吊带固定在所述甲板上。
27.有益效果:
28.本发明提供的助浮装置中的助浮件能够为船舶提供一定浮力,通过在船舷的外侧设置助浮件,减小了船舶的吃水深度,使半潜驳下潜到极限深度之前,船舶能够进行自由漂浮,进而可将船舶顺利拖航驶出半潜驳。并且,由于在船舷外侧设置了助浮件,相当于增加了船舶的吃水面宽度,从而能够增加船舶的初稳性,确保船舶下水拖航的安全。装配助浮装置解决了吃水深、初稳性差的船舶无法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问题,可使平台线场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9.本发明提供的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在船舶的两侧悬挂助浮装置,通过助浮装置提供的浮力减少船舶吃水高度,同时,通过助浮装置增加了船舶的吃水面宽度,从而增加船舶的初稳性,解决了某些船型因船舶自身吃水深、初稳性差而无法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未悬挂助浮组件在下水前的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悬挂助浮组件后的侧视图;
32.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悬挂助浮组件后的俯视图;
33.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悬挂助浮组件后的局部横剖面图;
34.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35.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36.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37.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固定件、加强板和外板的装配示意图;
39.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悬挂助浮组件在下水前的示意图。
40.图中:
41.100、半潜驳;200、支撑件;
42.310、助浮件;320、第一吊带;330、第二吊带;340、第一固定件;350、连接组件;351、第二固定件;352、卸扣;353、连接板;360、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7.参见图1,h0为未悬挂气囊的船舶的初始吃水深度,l为船舶在半潜驳100上下水漂浮的最小安全距离,d为平台线建造的支撑件200(钢支架或坞墩)支撑高度,h为半潜驳100设计允许最深下潜的吃水至甲板面高度,若船舶能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需要满足的条件为:h≥h0+l+d。由于存在这种条件限制,能够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船型有限。对于船舶建造行业来说,船舶建造的场地船坞或平台线是核心资源,年产船舶数量及效益与场地资源息息相关。若船舶吃水深、初稳性差,将无法在平台线建造,只能在船坞建造,那将会使船坞场地资源紧张,而平台线场地资源闲置浪费,最终的结果就是船舶企业年产船舶数量减少,
效益大幅降低。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下水助浮组件,旨在使更多的船型能够满足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要求,充分利用平台线场地资源。
48.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提供一种船舶下水助浮装置,该装置包括助浮件310和第一吊带320。助浮件310设置在船舷的外侧,且能够为船舶提供浮力。第一吊带320连接在助浮件310上且能够为助浮件310提供拉力。
49.通过在船舷的外侧设置具有一定浮力的助浮件310,助浮件310为船舶提供了浮力,从而减小了船舶的吃水深度,使半潜驳100下潜到极限深度之前,船舶能够进行自由漂浮,进而可将船舶顺利拖航驶出半潜驳100。并且,由于在船舷外侧设置了助浮件310,相当于增加了船舶的吃水面宽度,从而能够增加船舶的初稳性,确保船舶下水拖航的安全。上述助浮装置解决了吃水深、初稳性差的船舶无法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问题,可使平台线场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50.继续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左舷和右舷分别设置两组助浮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助浮件310为气囊,在船舶下水前,需在气囊中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为船舶提供适度的浮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助浮件310也可以为泡沫材质的浮板等部件,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即可。可以理解地,助浮件310的选择,助浮装置的数量及安装位置等应当根据具体的船型进行设置,应当以船舶能够满足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为准,并且左舷和右舷的助浮装置应当对称设置,避免船舶自由漂浮时发生左倾或右倾。
51.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气囊为具有一定长度的腰形体,每个气囊通过多条第一吊带320吊装在船体外侧。可选地,助浮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340,第一固定件340设置在甲板上,第一吊带320能够穿过第一固定件340,从而方便通过收紧或放松第一吊带320来调整气囊的位置。可选地,第一固定件340为吊码,吊码型号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52.进一步地,助浮装置还包括第二吊带330,第二吊带330连接于外板的底部并能够为助浮件310提供拉力。可选地,第二吊带330套设在气囊上,其末端连接于外板的底部。
53.可选地,助浮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350,第二吊带330通过连接组件350和船体的外板进行连接。具体而言,连接组件350包括第二固定件351和多个卸扣352,第二固定件351连接在外板的底部,第二吊带330、多个卸扣352和第二固定件351依次连接。可选地,第二固定件351同样采用吊码。可以理解地,卸扣352的数量可根据安装需要进行选择。图5为采用两个卸扣352的连接组件350,图6为采用三个卸扣352的连接组件350。
54.参见图7,对于第二吊带330和第二固定件351之间距离较远的情况,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卸扣352之间增加连接板353。图8为一种连接板353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地,连接板353的长度和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在连接板353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和卸扣352进行连接。
55.可选地,参见图9,第二固定件35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外板上。同时,为了增加外板的结构强度,在外板内侧设置有加强板360,该加强板360连接在第二固定件351和外板的连接处。
56.参见图1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该方法利用上述的船舶下水助浮装置,且包括以下步骤:
57.s100、船舶建造完成后,在左、右船舷的外侧均悬挂助浮装置,且悬挂所述助浮装置后,应满足以下要求:半潜驳100设计允许最深下潜吃水至甲板面的高度h>悬挂助浮装
置的船舶吃水高度h+船舶在半潜驳100上下水漂浮的安全距离l+平台线建造的支撑件200支撑高度d;
58.s200、使船舶脱离半潜驳100下水。
59.上述平台线建造船舶下水方法在船舶的两侧悬挂助浮装置,通过助浮装置提供的浮力减少船舶吃水高度,同时,通过助浮装置增加了船舶的吃水面宽度,从而增加船舶的初稳性,解决了某些船型因船舶自身吃水深、初稳性差而无法在平台线建造和下水的问题。
60.进一步地,悬挂助浮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61.s101、为助浮装置中的气囊充气,并利用吊装设备将充气后的气囊吊起;
62.s102、将第一吊带320穿过助浮装置中的第一固定件340,使气囊脱离吊装设备,并通过第一吊带320将气囊放低;
63.s103、将助浮装置中第二吊带330的下端固定在外板底部;
64.s104、拉紧第一吊带320,并将第一吊带320固定在甲板上。
65.下水作业完成、船舶靠码头后,将气囊放气,取下气囊后,由潜水员在水下解除第二吊带330的卸扣352。
66.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