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膨胀充气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10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迅速膨胀充气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迅速膨胀充气艇,特别指一种利用塑料粘压或复合尼龙布制成的气艇,供人们水上旅游及救生用。
现有供旅游者娱乐或救生用的充气艇,充气慢,气腔只一个即使多个气腔也相互连通,一旦破损,整个气体全部跑掉,起不到安全及救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病,提供一种至少有一个内腔一个外腔、结构简单、充气迅速、携带方便的充气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是由内腔壁4、外腔壁5、外腔充压气孔2所组成,其特点是内腔壁4为一封闭腔壁构成内腔7,内腔充压气孔1通过外腔壁5设在内腔壁4上,并与内腔7相通,外腔壁5通过连接点3与内腔壁4相连接。外腔壁5与内腔壁4构成的外腔6,呈多腔室并相互贯通成一体,外腔6与内腔7同心。当给充气艇充气时,将气门嘴8、9打开,用嘴向外腔充压气孔2吹很少的气,因外腔体很小,只需很小量的气体就能达到膨胀的目的,同时因外腔与内腔两腔壁有连点相互连接,内腔体也随之增大,使内腔内产生了负压,大气通过内腔充压气孔1便自动进入内腔,故内外两腔将同时膨胀成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充气迅速,至少有一个内腔一个外腔,既安全又可折叠存放,是目前水上旅游、救生理想的充气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充气原理示意图。
附图图面说明1内腔充压气孔;2外腔充压气孔;3连接点;4内腔壁;5外腔壁;6外腔;7内腔;8内腔充压气孔气门嘴;9外腔充压气孔气门嘴。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充气艇可做成系列产品,根据使用场合不同来确定充气艇的容量,也可演变制成多个外腔一个内腔的充气艇,主要根据外腔壁5通过连接点3与内腔壁4连接的连接结构可依次类推制成在一个平面内、同一圆心,多个外腔一个内腔的充气艇。充气艇可采用塑料或合成尼龙布制成,以乘坐二人采用塑料布制作的充气艇为例,首先将材料裁剪成长椭圆环状的用料,其纵向距为2米,横向距为1.5米,共裁剪四片,其中两片环状用料的环宽度为80厘米,称大环料,另两片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裁剪成环宽内外边沿小于0.5厘米的环状用料,环宽度为79厘米,称其为小环料,再分别把一片大环料与一片小环料互相对称地叠加在一起,分成两组,通过热合加工,使大小两环料以很多个连接点3(点和点的相互间距为1厘米为好)的形式熔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点接触的双层材料,即半成品用料,把二个半产品用料以小环料边沿对应小环料边沿,大环料边沿对应大环料边沿的形式对应起来,通过热合机,将二个小环料的内边沿对称部分和外边沿对称部分,分别熔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内腔7,二片小环料便构成了内腔壁4,同样二组半成品中的大环料内外边沿对称熔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外腔6,二片大环料便形成外腔壁5。在外腔壁5上制作一个充压气孔2,使之与外腔6相通,在其附近通过内外两腔壁制作一个内腔充压气孔1,使之与内腔相通,内外充压气孔分别粘压一个气门嘴8、9,最后封底,快速膨胀充气艇即做成。
权利要求1.一种迅速膨胀充气艇,是由内腔壁(4)、外腔壁(5)、外腔充压气孔(2)所组成,其特征是内腔壁(4)为一封闭腔壁构成内腔(7),内腔充压气孔(1)通过外腔壁(5)设在内腔壁(4)上,并与内腔(7)相通,外腔壁(5)通过连接点(3)与内腔壁(4)相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迅速膨胀充气艇,其特征是外腔(6)与内腔(7)同心。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迅速膨胀充气艇,其特征是外腔壁(5)通过连接点(3)与内腔壁(4)连接的连接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迅速膨胀充气艇,特别指一种利用塑料粘压或复合尼龙布制成的气艇,是由内腔壁(4)、外腔壁(5)、外腔充压气孔(2)所组成,其特点是内腔壁(4)为一封闭腔壁构成内腔(7),内腔充压气孔(1)通过外腔壁(5)设在内腔壁(4)上,并与内腔(7)相通,外腔壁(5)通过连接点(3)与内腔壁(4)相连接,外腔(6)与内腔(7)同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充气迅速、携带方便,是水上旅游娱乐及救生用的一种理想充气艇。
文档编号B63B7/00GK2191172SQ9424025
公开日1995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2日
发明者张永义 申请人:张永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