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026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
【背景技术】
[0002]压载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船舶以及海上平台。通过对设置于船体或平台下部结构中各部位的压载舱执行压载/排载操作,调节吃水和船体纵、横向的平稳及安全的稳心高度,有利于提高船舶和海上平台在压载航行或拖航时的稳性,减少船体变形,以免引起过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切力,降低船体振动并且改善空舱适航性,从而避免在风浪中的激烈摇摆。压载舱内设置与大气连通的透气系统,使压载舱进行压载或排载操作时保持舱内压力的平衡。
[0003]现有压载舱透气都是在每个压载舱的舱顶引出一个透气管,并将透气管引至上建区域后壁或烟囱。但是,上述设计造成管路数量众多,管路过长等问题,导致管路布置困难和空船重量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能够简化管路的布置,减轻管路的重量,能够减少空船重量,增加货物装载量。
[000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压载舱透气管路,包括靠近压载舱设置的透气箱,所述透气箱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沿船舶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透气箱的长度至少长于所述中轴线方向排列的两个压载舱的长度,所述透气箱与压载舱之间通过透气管连接,所述透气箱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透气总管,所述透气总管延伸到主甲板上。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箱的后端靠近所述船舶尾部的压载舱的前端,所述透气箱的前端靠近船舶首部的压载舱的后端。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箱的后端与所述船舶尾部的压载舱前壁位于所述船舶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透气箱的前端靠近所述船舶的机舱。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载舱分为左舷压载舱、右舷压载舱和中间压载舱,所述船舶上设有沿其中轴线对称的两个透气箱,分别为左舷透气箱和右舷透气箱,所述左舷压载舱和中间压载舱通过透气管与所述左舷透气箱连通,所述右舷压载舱和中间压载舱通过透气管与所述右舷透气箱连通。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箱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框型。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总管和所述透气箱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管通过最短路径将所述透气箱和所述压载舱相连。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4]本发明提出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包括透气箱,以及连通透气箱和压载舱的透气管,由于多个压载舱可以通过透气管同时与透气箱连通,透气箱为长条形,与多个压载舱的垂直距离均较短,因此可以通过较短的透气管将压载舱和透气箱连通,透气箱则通过其上的透气总管延伸到主甲板,克服了以往每个压载舱连接的透气管均需要延伸到主甲板而造成的管路过多的问题,简化了管路,减轻了管路重量,可以增加船舶的载货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压载舱透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压载舱透气管路横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透气箱;2、透气管;3、透气总管;4、左舷压载舱;5、中间压载舱;6、右舷压载舱;7、机舱;8、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0]本发明中的“前”和“后”分别指的是指向船首方向为“前”,指向船尾方向为“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包括靠近压载舱设置的透气箱1,透气箱I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沿船舶的中轴线方向设置,透气箱I的长度至少长于中轴线方向排列的两个压载舱的长度,优选地,透气箱I的后端靠近船舶尾部的压载舱的前端,透气箱I的前端靠近船舶首部的压载舱的后端,进一步优选地,透气箱I的后端与船舶尾部的压载舱前壁位于船舶的同一横截面上,透气箱I的前端靠近船舶的机舱7位置,以上两种设置既能保证透气的需求,又能保证结构的合理设计。
[0023]透气箱I与压载舱之间通过透气管2连接,透气管2通过最短路径将透气箱I和压载舱相连,以减少管路,减轻管路重量;透气箱I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透气总管3,透气总管3延伸到主甲板上,克服了以往每个压载舱均通过透气管2直接通道主甲板上造成的管路过多的问题,透气总管3和透气箱I之间设置有截止阀8,可以控制透气箱I与外界的连通。
[0024]具体地,压载舱分为左舷压载舱4、右舷压载舱6和中间压载舱5,船舶上设有沿其中轴线对称的两个透气箱1,分别为左舷透气箱和右舷透气箱,左舷压载舱4和中间压载舱5通过透气管2与左舷透气箱连通,右舷压载舱6和中间压载舱5通过透气管2与右舷透气箱连通,结构简单合理,不用过多地设置透气箱I的个数,且设置两个透气箱I不会增加透气管2的长度。
[0025]透气箱I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框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简单。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压载舱透气管2路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靠近压载舱设置的透气箱1,透气箱I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沿船舶的中轴线方向设置,透气箱I的长度至少长于中轴线方向排列的两个压载舱的长度,透气箱I与压载舱之间通过透气管2连接,透气箱I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透气总管3,透气总管3延伸到主甲板上。
[0028]不同之处在于,透气箱I的材质、具体结构不限,透气总管3材质、具体结构不限,透气箱I能够汇集多个压载舱中引出的透气管2,能够减少透气管2的数量、简化管路的布置,减轻管路的重量即可。
[002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近压载舱设置的透气箱(I),所述透气箱(I)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沿船舶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透气箱(I)的长度至少长于所述中轴线方向排列的两个压载舱的长度,所述透气箱(I)与压载舱之间通过透气管(2)连接,所述透气箱(I)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透气总管(3),所述透气总管(3)延伸到主甲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箱(I)的后端靠近所述船舶尾部的压载舱的前端,所述透气箱(I)的前端靠近船舶首部的压载舱的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箱(I)的后端与所述船舶尾部的压载舱前壁位于所述船舶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透气箱(I)的前端靠近所述船舶的机舱(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分为左舷压载舱(4)、右舷压载舱(6)和中间压载舱(5),所述船舶上设有沿其中轴线对称的两个透气箱(1),分别为左舷透气箱和右舷透气箱,所述左舷压载舱(4)和中间压载舱(5)通过透气管(2)与所述左舷透气箱连通,所述右舷压载舱(6)和中间压载舱(5)通过透气管(2)与所述右舷透气箱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箱(I)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框型。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总管(3)和所述透气箱(I)之间设置有截止阀(8)。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管(2)通过最短路径将所述透气箱(I)和所述压载舱相连。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压载舱透气管路包括靠近压载舱设置的透气箱,所述透气箱为长条形,其长度方向沿船舶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透气箱的长度至少长于所述中轴线方向排列的两个压载舱的长度,所述透气箱与压载舱之间通过透气管连接,所述透气箱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透气总管,所述透气总管延伸到主甲板上。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压载舱透气管路,克服了以往透气管路过多,管路重量过重的问题。
【IPC分类】B63J2/10, B63B11/04
【公开号】CN105059522
【申请号】CN201510487689
【发明人】汪建华, 何光伟
【申请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