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该遮篷装置的登机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663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该遮篷装置的登机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登机桥,特别涉及登机桥上的遮蓬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具 有该遮蓬装置的登机桥。
背景技术
登机桥作为乘客进入飞机的通道,通常在端部安装有可展开的遮篷装置。 遮篷装置展开后与飞机的外壳相贴合,以便实现登机桥与飞机的对接,为旅客 提供舒适的环境。然而,新型飞机外轮廓面的曲率变化较大,特别是在机首过 渡区内的机身有时会有很大的弯角,使得普通登机桥的遮篷无法精确地贴合到 飞机外壳上,而形成缝隙。这样的缝隙不仅会使旅客遭受天气的影响,而且在 雨雪天气还容易导致水分进入飞机内部。以德国专利DE102004016272.7为优先权的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63002.6中提出了一种遮篷装置1,以解决登机桥与大曲面飞机的对接问题。如图1、 2 所示,遮篷装置1包括可贴合到飞机外壳上的柔性框架3和用于固定到登机桥 上的门形框架2,在框架2、 3之间跨接有可通过操纵装置20展开和合拢的折 棚5。操纵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臂31和下臂35,同时,上臂31的另一端铰 接到门形框架2,而下臂35的另一端铰接到柔性框架3。通过利用第一活塞缸 体51驱动上臂31相对于门形框架2展开,并利用第二活塞缸体55驱动下臂 35相对于上臂31展开,即可展开折棚5。操纵装置还包括由电机47驱动的可 旋转轴40。轴40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巻绕装置41分别带动两个连接到柔性 框架3的牵引带49进行巻绕或退绕,从而使得柔性框架3可紧密贴合到飞机 外壳,为登机桥提供有效的密封。然而,不利的是,这种操纵装置20的结构 复杂,相互配合运行的部件较多,易出故障,且不便维修。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遮篷装置,以为登机桥提供有效密封
并且结构简单的。本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遮蓬装置的登机桥,以实 现与复杂曲面的飞机外壳的紧密贴合。本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上述遮篷装置的方法,使得该 遮篷装置能够很好的与飞机外壳的曲面贴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遮蓬装置,用于飞机的登机桥,该遮 蓬装置包括柔性框架,设置在该遮篷装置的一开口端,用于在遮蓬装置展开时 贴合到飞机外壳;门形框架,设置在遮篷装置的另一开口端,用于连接到该登 机桥;可展开的折篷,跨接在柔性框架和门形框架之间,并连接到柔性跨接和 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侧;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用于驱动该遮蓬 装置展开和/或合拢。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推动装置, 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 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性框架,用于相对于该门形框架推出该柔性框架;收放 机构,安装在门形框架上;以及牵引绳, 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 定到该控制机构上。其中,收放机构包括至少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该第一 轮系和该第二轮系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轮系之 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及控制机构。牵引绳与轮系相连接。该收放机构还包括支撑架,固定在该门形框架上,并设有导向槽;以及 导轨,固定在该支撑架中,并具有可在该导轨中伸縮移动的推杆,该推杆的一 端设置在该导轨中。其中,该第一轮系设置在该导向槽中并固定到该推杆的另 一端,使其可随着该推杆在该导向槽移动;该第二轮系和该控制机构分别固定 在该支撑架上。该控制机构包括可弹性摆动的扭簧, 一端固定到该支撑架上,另一端与该 牵引绳相连;摆臂,从该扭簧的一侧延伸形成;以及一个或多个开关,彼此间 隔地设置在该支撑架上。该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当该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该 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该开关包括第二开关,当该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时该摆 臂面对该第二开关。每个轮系均包括至少一个轮,该牵引绳与每个轮系的轮均连接。其中,第 一轮系包括一上层轮和一下层轮,而第二轮系也包括一上层轮和一下层轮;该 牵引绳在固定到该扭簧的一端后,依次从第一轮系的上层轮、第二轮系的上层 轮、第一轮系的下层轮和第二轮系的下层轮上绕过,随后从收放机构中伸出并连接到柔性框架。该推动装置为自带动力的气弹簧。当该遮蓬装置合拢时,该推动装置可用 于支撑该遮蓬装置。该柔性前框可由弹簧钢板和海绵制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遮蓬装置的登机桥,在与 飞机的入口相连的一端设有遮蓬装置。该遮蓬装置包括柔性框架,设置在该遮 篷装置的一开口端,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飞机外壳;门形框架,设 置在该遮篷装置的另一开口端,用于连接到该登机桥;可展开的折篷,跨接在 该柔性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并连接到该柔性跨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 侧;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用于驱动该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 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推动装置, 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 性框架,用于相对于该门形框架推出该柔性框架;收放机构,安装在门形框架 上;以及牵引绳, 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定到该控制机构上。其 中,收放机构包括至少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中的 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轮系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 及控制机构。牵引绳与轮系相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控制遮蓬装置的方法。该遮蓬装置 包括设置在一开口端的柔性框架,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飞机外壳; 设置在另一开口端的门形框架,用于连接到飞机的登机桥;以及跨接在该柔性 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的折篷,并连接到该柔性跨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 侧;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独立设置的操纵机构,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可伸縮移动 的推动装置,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的收放机构,以及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 的牵引绳。该方法包括设置推动装置的一端铰接到该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 柔性框架,以相对于门形框架推出柔性框架;在收放机构中设置一控制机构, 以及至少第一和第二轮系;在控制机构上固定牵引绳的另一端,并在轮系上缠 绕牵引绳;调节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的间距,使得牵引绳从收放机构中伸出部 分的长度发生变化;该推动装置根据牵引绳从收放机构中伸出部分的长度调节 柔性框架的位置,使得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所述调节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的间距的步骤包括在该门形框架上固 定一带有导向槽的支撑架;在该支撑架中固定一导轨,并在该导轨中设置可伸 縮移动的推杆;设置该第一轮系位于该导向槽中,并固定该第一轮系到该推杆
的另一端,使该第一轮系可随着该推杆的伸缩而在该导向槽移动;固定该第二 轮系到该支撑架上;在该导轨中移动该推杆,使得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的 间距发生变化。优选的,该控制机构包括可弹性摆动的扭簧, 一端固定到支撑架上,另一 端与牵引绳相连;摆臂,从扭簧的一侧延伸形成;以及两个开关,彼此间隔地 设置在导轨上,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当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摆臂面对 第一开关,而当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时摆臂面对第二开关。该遮蓬装置的控制 方法包括当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时,向第一方向移动推杆以释放牵引绳;以 及当摆臂面对该第二开关时,向第二方向移动推杆以收紧牵引绳。在本发明中,两套操纵装置可独立工作;利用推动装置推顶结构可方便的 将柔性前框推出,而利用收放机构可相对独立的控制设置在遮蓬装置两侧的牵 引绳,以控制柔性框架与飞机外壳紧密贴合。即使在遮蓬装置相对于飞机外壳 晃动的情况下,利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也能很好地解决登机桥与具有大曲面的 飞机舱门对接密封的问题。同时,推动装置以及收放机构中控制装置的设置使 得操纵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不仅能使得本发明的遮篷装置易于安装和维 护,而且提高了遮篷装置的工作可靠性。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登机桥的遮蓬装置; 图2为图1中的遮蓬装置,其中去掉了折蓬;图3为本发明的登机桥遮蓬装置处于部分展开状态时的部分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收放机构;图5为图4中的控制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收放机构的机构简图,示出了牵引绳缠绕方式;以及 图7为图1中的遮篷装置处于收回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遮蓬装置100包括设置在其前侧开口端的柔性框 架101,用于在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飞机的外壳(未示出)上;设置在其后
侧开口端的门形框架102,用于连接到登机桥(未示出);跨接在柔性框架101和该门形框架102之间的折篷103;以及设置在遮蓬下方的地板104。折篷103 连接到上述两个框架的顶部和两侧,并可随着遮蓬装置100展开和/或合拢。 当遮蓬装置工作时,折蓬103展开,使得柔性框架101可贴合到飞机外壳。其 中,柔性前框由具有柔韧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由弹簧钢板和海绵制成。在遮蓬装置100上,还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200,用于驱动折蓬 103展开和/或合拢。每个操纵机构200包括安装在门形框架102上的收放机 构110; —端连接到收放机构110而另一端连接到柔性框架101上的牵引绳 130,例如钢丝绳等;以及一端铰接到门形框架102而另一端铰接到柔性框架 101上的推动装置150。其中,推动装置150可以伸縮移动,当其伸长时能够 相对于门形框架102向前推出柔性框架101。优选的,推动装置150为一自带 动力的气弹簧。牵引绳130从收放机构110中伸出的部分,在收放机构110 的控制下也可伸长或縮短,当牵引绳130的伸出部分縮短时,可以将柔性框架 101拉回。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柔性框架IOI,优选的,牵引绳130连接到柔 性框架101的顶角部;类似的,推动装置150也可铰接到柔性框架101的顶免 部。如图4所示,收放机构110包括第一轮系11,第二轮系112,设有导 向槽115的支撑架114,导轨117,推杆118以及控制机构120。其中,支撑 架114固定在门形框架102上,导轨117固定在支撑架114中。推杆118的一 端设置在导轨117中,并可在导轨117中伸縮移动。第一轮系111设置在支撑 架114的导向槽115中,并固定到推杆118的另一端;而第二轮系112和控制 机构120分别固定在支撑架114上。这样,当推杆118在导轨117中移动时, 第一轮系111可沿着导向槽115相对于第二轮系112移动,使得两个轮系的间 距发生变化。虽然在这里第二轮系112相对于门形框架102固定,但是应当理 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它也可相对于门形框架102移动,只要第一轮系111 和第二轮系112的间距能够发生变化即可。牵引绳130的一端固定到控制机构120上,并且牵引绳130与两个轮系 111、 112缠绕连接,这样,当两轮系的间距发生变化时,牵引绳130从收放 机构110中伸出的那部分的长度会随之变化。换句话说,当两轮系的间距增大 时,牵引绳130伸出部分的长度縮短,使得柔性框架101被拉回;当两轮系的 间距减小时,牵引绳130伸出部分的长度增大,使得柔性框架101能够被推动 装置150推出。牵引绳130在轮系间的缠绕方式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控制机构120包括可弹性摆动的扭簧121,其一端固定到 支撑架114上,另一端与牵引绳130相连;从扭簧121的一侧延伸形成的摆臂 122;以及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架114上的第一开关123和第二开关124。 优选地,可以在固定到支撑架114上的支架125上设置第一开关123和第二开 关124。当牵引绳130处于张紧状态时,摆臂122转到面对第一开关123的位 置,而当牵引绳130处于松弛状态时,摆臂122转到面对第二开关124的位置。接下来,说明牵引绳130在轮系间的缠绕方式。如图6所示,牵引绳130 固定到扭簧121的一端,使得扭簧121可随着牵引绳130上张力的变化而摆动。 随后,牵引绳130依次从第一轮系111的上层轮llla、第二轮系112的上层 轮112a、第一轮系111的下层轮11 lb和第二轮系112的下层轮112b上绕过。 然后,牵引绳130从收放机构110中伸出并连接到柔性框架101上(如图3 所示)。这样,当推杆118在导轨117中伸长或收縮时,两个轮系之间的间距 相应地增加或减少,从而使牵引绳130从收放机构中伸出部分的长度相应地减 小或增大。应当理解,牵引绳BO在各轮之间的缠绕顺序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而可 以有多种,只要使得牵引绳伸出部分的长度能随着轮系间距的变化而改变即 可。还应当理解,为了调节牵引绳伸出部分的长度,可以设置更多的轮系,每 个轮系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轮,并使牵引绳BO与这些轮缠绕连接。具体的缠 绕方式与前面描述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另外,虽然图2中的控制机构120 设置在第一轮系111和第二轮系112之间,然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控制机构 120还可以设置在任何合适的位置,如设置在所有轮系的同一侧。当遮蓬装置IOO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收放机构IIO与推动装置150 的配合来控制遮蓬装置100与飞机外壳完全贴合。在遮蓬装置100准备向前展 开时,牵引绳130处于张紧状态,使得摆臂122面对第一开关123。这时,登 机桥的控制系统(未示出)控制推杆118在导轨117中收縮,从而释放牵引绳 130,使得柔性框架101在推动装置150的推动下可向前探压,直到与飞机外 壳相贴合。当柔性框架101贴合到飞机外壳后,继续释放牵引绳130会使牵引 绳130的张力逐渐减小,使得扭簧121带动摆臂122向脱离第一开关123的方 向转动。 一旦摆臂122脱离第一开关123后,登机桥的控制系统便停止收縮推 杆118,使得牵引绳130保持在当前状态。此时,遮蓬装置的柔性框架101与 飞机的外壳实现了很好的密封。随着乘客的上下,飞机入口处、登机桥以及遮蓬装置的载荷会不断发生变 化,使得遮蓬装置IOO可能会相对于飞机外壳发生偏移。当遮蓬装置100远离 飞机外壳时,牵引绳130的张力增大,使得摆臂122向第一开关123的位置摆 动。 一旦摆臂122面对第一开关123后,登机桥的控制系统会继续释放牵引绳 130,直到牵引绳130的张力减小到使得摆臂122脱离第一开关123的位置。 类似的,当遮蓬装置100靠近飞机外壳时,牵引绳130的张力减小,使得摆臂 122向第二开关124的位置摆动。 一旦摆臂122面对第二开关124后,即牵引 绳130处于松弛状态后,登机桥的控制系统会控制推杆118在导轨117中伸长, 从而收紧牵引绳130以拉回柔性框架101,直到牵引绳130的张力增大到使得 摆臂122脱离第二开关124的位置为止。当摆臂122脱离第二开关124后,登 机桥的控制系统便停止伸长推杆118,使得牵引绳130保持在当前状态。这样, 在乘客登机过程中,即使发生晃动,本发明得遮蓬装置IOO也能够与飞机外壳 实现良好的贴合与密封效果。在遮篷装置100需要收回时,登机桥控制系统的通过推杆118控制牵引绳 130收回,以拉回柔性框架101,直到遮篷装置100处于合拢状态。如图7所 示,当遮篷装置100合拢时,推动装置150收回,并支撑遮蓬装置IOO。需要注意,在这里以设置两个开关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遮蓬装置的控制 方法,但是根据本发明还可以只设置一个或者设置更多数量的开关,用于检测 牵引绳的状态。例如,可以只设置第一或第二开关,或者可以将牵引绳的张紧 状态分为更多级,并对应于每一级分别设置一开关。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还可 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 当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遮蓬装置,用于飞机的登机桥,包括柔性框架,设置在该遮篷装置的一开口端,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该飞机的外壳;门形框架,设置在该遮篷装置的另一开口端,用于连接到该登机桥;可展开的折篷,跨接在该柔性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并连接到该柔性跨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用于驱动该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推动装置,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性框架,用于相对于该门形框架推出该柔性框架;收放机构,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包括至少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轮系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及控制机构;以及牵引绳,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定到该控制机构上,并与该轮系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放机构还包括 支撑架,固定在该门形框架上,并设有导向槽;以及导轨,固定在该支撑架中,并具有可在该导轨中伸縮移动的推杆,该推杆 的一端设置在该导轨中,其中,该第一轮系设置在该导向槽中并固定到该推杆的另一端,使其可随 着该推杆在该导向槽移动;该第二轮系和该控制机构分别固定在该支撑架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包括 可弹性摆动的扭簧, 一端固定到该支撑架上,另一端与该牵引绳相连; 摆臂,从该扭簧的一侧延伸形成;以及一个或多个开关,彼此间隔地设置在该支撑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包括第一开关, 当该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该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包括第二 开关,当该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时该摆臂面对该第二开关。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每个轮系均包括至 少一个轮,该牵引绳与该每个轮系的轮均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系包括一上 层轮和一下层轮,而该第二轮系也包括一上层轮和一下层轮;该牵引绳在固定到该扭簧的一端后,依次从该第一轮系的上层轮、该第二 轮系的上层轮、该第一轮系的下层轮和该第二轮系的下层轮上绕过,随后从该 收放机构中伸出并连接到该柔性框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为自带动 力的气弹簧。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遮蓬装置合拢时, 该推动装置可用于支撑该遮蓬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柔性前框由弹簧钢 板和海绵制成。
11、 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蓬装置的登机桥,在与飞机的入口相 连的一端设有遮蓬装置,该遮蓬装置包括柔性框架,设置在该遮篷装置的一开口端,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 到飞机外壳;门形框架,设置在该遮篷装置的另一开口端,用于连接到该登机桥;可展开的折篷,跨接在该柔性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并连接到该柔性跨 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该遮蓬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用于驱动 该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推动装置, 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性框架,用于相对 于该门形框架推出该柔性框架 ,收放机构,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包括至少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轮系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及 控制机构;以及牵引绳, 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定到该控制机构上,并与该 轮系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该收放机构还包括 支撑架,固定在该门形框架上,并设有导向槽;以及导轨,固定到该支撑架上,并具有可在该导轨中伸縮移动的推杆,该推杆 的一端设置在该导轨中,其中,该第一轮系设置在该导向槽中并固定到该推杆的另一端,使其可随 着该推杆在该导向槽移动;该第二轮系和该控制机构分别固定在该支撑架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包括 可弹性摆动的扭簧, 一端固定到该支撑架上,另一端与该牵引绳相连; 摆臂,从该扭簧的一侧延伸形成;以及一个或多个开关,彼此间隔地设置在该支撑架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包括第一开关, 当该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该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包括第二 开关,当该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时该摆臂面对该第二开关。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该每个轮系均包括至 少一个轮,该牵引绳与该每个轮系的轮均相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系包括一上 层轮和一下层轮,而该第二轮系也包括一上层轮和一下层轮;该牵引绳在固定到该扭簧的一端后,依次从该第一轮系的上层轮、该第二 轮系的上层轮、该第一轮系的下层轮和该第二轮系的下层轮上绕过,随后从该 收放机构中伸出并连接到该柔性框架。
18、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遮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为自带 动力的气弹簧。
19、 一种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蓬装置的方法,该遮蓬装置包括 设置在一开口端的柔性框架,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飞机外壳;设置 在另一开口端的门形框架,用于连接到飞机的登机桥;以及跨接在该柔性框架 和该门形框架之间的折篷,并连接到该柔性跨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该遮蓬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设置的操纵机构,该每 个操纵机构包括可伸缩移动的推动装置,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的收放机构,以 及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的牵引绳, 该方法包括设置该推动装置的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性框架,以相对于该门形框架推出该柔性框架;在该收放机构中设置一控制机构,以及至少第一和第二轮系; 在该控制机构上固定该牵引绳的另一端,并在该轮系上缠绕该牵引绳; 调节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的间距,使得该牵引绳从该收放机构中伸出部分的长度发生变化;该推动装置根据该牵引绳从该收放机构中伸出部分的长度调节该柔性框架的位置,使得该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该第一轮系和 该第二轮系的间距的步骤包括在该门形框架上固定一带有导向槽的支撑架;在该支撑架中固定一导轨,并在该导轨中设置可伸縮移动的推杆; 设置该第一轮系位于该导向槽中,并固定该第一轮系到该推杆的另一端, 使该第一轮系可随着该推杆的伸縮而在该导向槽移动; 固定该第二轮系到该支撑架上;在该导轨中移动该推杆,使得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的间距发生变化。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包括 可弹性摆动的扭簧, 一端固定到该支撑架上,另一端与该牵引绳相连; 摆臂,从该扭簧的一侧延伸形成;以及两个开关,彼此间隔地设置在该导轨上,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 当该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该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而当该牵引绳处于松弛状 态时该摆臂面对该第二开关,该方法还包括当该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时,向第一方向移动该推杆以释 放该牵引绳;以及当该摆臂面对该第二开关时,向第二方向移动该推杆以收紧 该牵引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登机桥的遮篷装置,包括可贴合到飞机外壳的柔性框架,连接到登机桥的门形框架,以及跨接在柔性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的折篷。该遮篷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每个操纵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到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柔性框架的推动装置,用于推出柔性框架;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的收放机构;以及一端固定到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定到控制机构上的牵引绳。收放机构通过牵引绳可控制柔性框架的收回。利用本发明的遮篷装置,可有效地使柔性框架与飞机外壳紧密贴合,即使在遮篷装置相对于飞机外壳晃动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解决登机桥与具有大曲面的飞机完全对接密封的问题。
文档编号B64F1/00GK101148201SQ20061011334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2日
发明者唐学工, 朱劲松, 谢维全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