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运输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272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运输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平台,特别是一种便携式运输平台升降装置和具有该升降装置的便携式运输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民航和军用货机缺乏可随行的物资装卸设备,尤其是在飞往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后,若目的地机场没有配套的装卸设备,则无法实施装备物资的装卸。为此,需尽快研制民航和军用货机携行装卸平台,自主保障装备物资的顺利装卸,提高民航和军用货机独立遂行任务的能力。美国专利US4408739披露了一种可自行登入飞机的便携式平台,该平台包括两节式叉架支腿,传输平台,动力装置等机构,具备升降及传输功能。但因该平台是两节式叉架支腿,所以升降范围(行程)小;两节式支腿折叠后收放于传输平台内,使得整机长度过长,会大量占用飞机货舱空间,也无法应用于较大货机的主舱门(高度限制)。波音公司的便携式平台通过起吊装置对装载了货物的传输平台进行升降,便携式平台的支腿本身的长度不变,因此其工作高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平台的传输宽度也有很大限制,该便携式平台仅可应用于波音747飞机,无法应用于其它机型,传输货物的规格也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满足飞机装卸要求、可增加升降行程和有效传输宽度、提高飞机货舱空间利用率的升降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运输平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框架和对称设置的前叉架和后叉架,其中,所述前叉架和所述后叉架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包括下叉架、中叉架和第一升降油缸,所述下叉架的上端与所述中叉架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分别与所述下叉架及所述中叉架铰接,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包括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所述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中叉架上,所述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平台框架上,所述下叉架的下端安装有行走轮。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前叉架和所述后叉架均包括两个第一升降部件和两个第二升降部件,所述两个第一升降部件和所述两个第二升降部件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中叉架之间连接有上横梁,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下叉架之间设置有下横梁。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油缸与所述中叉架的铰接点靠近所述中叉架的下端。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升降油缸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上叉架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的铰接点及所述上拉杆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的铰接点之间。[0010]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上拉杆的下端与所述中叉架的顶端铰接。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下叉架位于所述中叉架的外侧,所述上叉架位于所述中叉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下端与所述下叉架的内侧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上端与所述中叉架的外侧一端铰接。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下端与所述中叉架的内侧铰接。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下叉架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件。上述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下叉架和所述中叉架均为中空结构件。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运输平台,包括装卸 平台和升降装置,所述装卸平台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其中,所述升降装置为上述的升降
>J-U ρ α装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通过三节式叉架支腿,增加了升降装置的升降行程和有效传输宽度,减小了平台的长度,提高了飞机货舱空间的利用率,使得便携式运输平台满足一系列飞机的装卸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长度短,升降行程大,传输宽度大,可应用于绝大部分飞机货物装卸。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图1的主视图;[0020]图3为图1的左视图;[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折叠状态的示意图。[0022]其中,附图标记[0023]10装卸平台[0024]I升降平台框架[0025]2升降装置[0026]21前叉架[0027]22后叉架[0028]23第一升降部件[0029]231下叉架[0030]232中叉架[0031]233第一升降油缸[0032]234上横梁[0033]235下横梁[0034]236连接杆件[0035]24第二升降部件[0036]241上叉架[0037]242上拉杆[0038]243第二升降油缸[0039]25行走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 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运输平台,包括装卸平台10和升降装置2,所述装卸平台10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2上,其中,图1中未绘示该装卸平台10,因该装卸平台10的结构、功用及其与升降装置2的连接方式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2予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2,包括升降平台框架I和对称设置的前叉架21和后叉架22,前叉架21位于升降平台框架I的前部,后叉架22位于升降平台框架I的尾部,前叉架21结构与后叉架22结构相同。所述前叉架21和所述后叉架22均包括第一升降部件23和第二升降部件24,所述第一升降部件23包括下叉架231、中叉架232和第一升降油缸233,所述下叉架231的上端与所述中叉架232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33分别与所述下叉架231及所述中叉架232铰接,所述第二升降部件24包括上叉架241、上拉杆242和第二升降油缸243,所述上叉架241、上拉杆242和第二升降油缸243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中叉架232上,所述上叉架241、上拉杆242和第二升降油缸243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平台框架I上。通过控制第二升降油缸243油缸伸缩实现上叉架241及中叉架232升降控制。下叉架231和中叉架232均为中空结构件,所述下叉架231的下端安装有行走轮25。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叉架21和所述后叉架22优选均包括两个第一升降部件23和两个第二升降部件24,所述两个第一升降部件23和所述两个第二升降部件24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中叉架232之间连接有上横梁234,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下叉架231之间设置有下横梁235。中叉架232下端与下叉架231上端铰接,由铰接在两者上面的第一升降油缸233驱动升降,第一升降油缸233与第二升降油缸243均为2个,前后对称布置。前、后叉架21、22下端分别装在前后行走轮2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33与所述中叉架232的铰接点优选靠近所述中叉架232的下端。所述第二升降油缸243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I的铰接点优选位于所述上叉架241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I的铰接点及所述上拉杆242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I的铰接点之间。所述上拉杆242的下端优选与所述中叉架232的顶端铰接,上拉杆242与中叉架232的铰接点位于中叉架232顶端。当升降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拉杆242和第二升降油缸243隐藏于中叉架232的中空结构中;第一升降油缸233隐藏于下叉架231的中空结构中;上叉架241、中叉架232和下叉架231由内到外错开布置。所述下叉架231优选位于所述中叉架232的外侧,所述上叉架241位于所述中叉架232的内侧,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33的下端与所述下叉架231的内侧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33的上端与所述中叉架232的外侧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油缸243的下端与所述中叉架232的内侧铰接。所述下叉架231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件236。所述下叉架231的下端安装有行走轮25。本实施例中,安装在前叉架21上的两个行走轮25为从动轮,安装在后叉架22上的两个行走轮25为主动轮,两个主动轮的速度分别由两个动力装置(如电机)驱动。在横向方向上,下叉架231位于最外边,上叉架241在最里侧,中叉架232居中,第一升降油缸233下端与下叉架231的内端铰接,上端与中叉架232外端铰接,第二升降油缸243下端与中叉架232的内端铰接,上端与升降平台框架I铰接。左右中叉架232间由上横梁234连接,左右下叉架231间由下横梁235及连接杆件236连接。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在前叉架21、后叉架22完全处于折叠状态时,下叉架231及中叉架232基本上与升降平台框架I平齐,由于各叉架部件错开布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折叠状态时相互干涉,并使折叠后的高度保持在较小尺寸。另外,第一升降油缸233及第二升降油缸243在折叠后可以分别隐藏至下叉架231和中叉架232的中空结构中,保证了宽度方向尺寸及油缸举升需要的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三节式叉架支腿,增加了升降装置的升降行程和有效传输宽度,减小了平台的长度,提高了飞机货舱空间的利用率,使得便携式运输平台满足一系列飞机的装卸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长度短,升降行程大,传输宽度大,可应用于绝大部分飞机货物装卸。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框架和对称设置的前叉架和后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架和所述后叉架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包括下叉架、中叉架和第一升降油缸,所述下叉架的上端与所述中叉架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分别与所述下叉架及所述中叉架铰接,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包括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所述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中叉架上,所述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平台框架上,所述下叉架的下端安装有行走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架和所述后叉架均包括两个第一升降部件和两个第二升降部件,所述两个第一升降部件和所述两个第二升降部件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中叉架之间连接有上横梁,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下叉架之间设置有下横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油缸与所述中叉架的铰接点靠近所述中叉架的下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油缸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上叉架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的铰接点及所述上拉杆与所述升降平台框架的铰接点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杆的下端与所述中叉架的顶端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架位于所述中叉架的外侧,所述上叉架位于所述中叉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下端与所述下叉架的内侧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上端与所述中叉架的外侧一端铰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下端与所述中叉架的内侧铰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架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架和所述中叉架均为中空结构件。
10.一种便携式运输平台,包括装卸平台和升降装置,所述装卸平台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上述的权利要求1 一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升降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运输平台,该便携式运输平台包括装卸平台和升降装置,所述装卸平台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框架和对称设置的前叉架和后叉架,所述前叉架和所述后叉架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包括下叉架、中叉架和第一升降油缸,所述下叉架的上端与所述中叉架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分别与所述下叉架及所述中叉架铰接,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包括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所述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的下端铰接在所述中叉架上,所述上叉架、上拉杆和第二升降油缸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平台框架上。
文档编号B64C1/22GK202828089SQ2012204247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赵志忠, 张振林, 马顺德, 张乐, 汪绪谦, 张琼 申请人: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