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640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航拍摄影是以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如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外扫描仪,激光扫描仪、磁测仪等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现有所用到的无人机,无人机的机身与所用到的摄影机分离设计,从而造成摄影机外露于机身,得不到机身的保护,从而摄影机容易损坏或者丢失;且该无人机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外出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人机的机身与摄影机分离设计,从而造成摄影机容易损坏或者丢失且外出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螺旋桨、螺旋桨支架及摄影机,所述螺旋桨安装于所述螺旋桨支架,所述螺旋桨支架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机身设有容纳腔,所述摄影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摄影机的镜头朝向所述机身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无人机的机身设有容纳腔,摄影机设于容纳腔中,摄影机的镜头朝向机身的外侧。摄影机置于机身的容纳腔中,机身可以较好地保护摄影机,减少了摄影机的损坏或者丢失;且摄影机置于机身的容纳腔中,无人机结构简单且方便携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设于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无人机的机头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影机可拆卸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形状与所述摄影机的形状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端部设有用于阻挡所述摄影机脱离所述机身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环绕所述摄影机的镜头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影机的镜头为圆形,所述阻挡部的内径小于所述镜头的外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有凸起部,所述摄影机的镜头卡设于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凸起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为流线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身左右两侧的支撑脚,所述机身两侧均设有两个所述支撑脚。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10、螺旋桨20、螺旋桨支架30及摄影机40,螺旋桨20安装于螺旋桨支架30,螺旋桨支架30与机身10连接,机身10设有容纳腔12,摄影机40设于容纳腔12内,摄影机40的镜头42朝向机身10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无人机的机身10设有容纳腔12,摄影机40设于容纳腔12中,摄影机40的镜头42朝向机身10的外侧,摄影机40置于机身的容纳腔12中,机身10可以较好地保护摄影机40,减少了摄影机40的损坏或者丢失;且摄影机40置于机身10的容纳腔12中,无人机结构简单且方便携带。上述摄影机40的镜头42朝向机身10的外侧,以不影响摄影机40的正常工作。具体地,参见图1,上述螺旋桨20的数量为4个,分别安装于螺旋桨支架30的左右两侧,在电机的带动下螺旋桨20旋转,从而带动螺旋桨支架30及机身10运动,设于机身10的容纳腔12中的摄影机40摄影。参见图1及图2,容纳腔12设于机身10位于无人机的机头的一端,即摄影机40安装于机身10的前端,上述前端即为朝向无人机前进的方向的一端。当然,容纳腔12也可以设于机身10的后端,上述后端与上述前端相对应设置于上述机身10。在本实施例中,摄影机40可拆卸设于容纳腔12内,即摄影机40可随时从机身10的容纳腔12中取出,便于对摄影机40进行检查工作。具体地,容纳腔12的形状与摄影机40的形状相匹配。可以设置容纳腔12的腔体大小与摄影机40的外形大小相同,以使摄影机40正好安装于上述容纳腔12中。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2的端部设有用于阻挡摄影机40脱离所述机身的阻挡部14,阻挡部14环绕摄影机40的镜头42设置,以不影响摄影机40的镜头42的工作。具体地,阻挡部14可以设置为开合结构,当打开阻挡部14时,可以将摄影机40从机身10的容纳腔12中取出,当阻挡部14闭合时,可以将摄影机40固定于容纳腔12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摄影机40的镜头42为圆形,阻挡部14的内径小于镜头42的外径,以便于卡住摄影机40的镜头42。上述阻挡部14的设置方式,不会影响到摄影机的镜头42的镜片的正常工作。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2的内部设有凸起部16,摄影机40的镜头42卡设于阻挡部14与凸起部16之间。在阻挡部14与凸起部16的共同作用下将摄影机40牢固固定于容纳腔12中。具体地,在机身10内还设置有电路板50,摄影机40与电路板5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机身10为流线型,且无人机还包括设于机身10左右两侧的支撑脚18,机身10两侧均设有两个支撑脚18。当无人机降落时,在支撑脚18的作用下可便于支撑于地面。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