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装置和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441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投放装置和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投放装置及安装有该投放装置的飞行器,其中,该投放装置包括锁钩组件和呈可打开设置的投放容器,所述锁钩组件包括驱动机构、锁钩和跨接件,所述跨接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投放容器,另一端与所述锁钩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锁钩,使所述锁钩与所述跨接件脱离,从而打开投放容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提高投放救援物资的安全便利性及降低运输投放成本。
【专利说明】
投放装置和飞行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放装置和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发生灾害后,救援人员需及时有效的投放相关的救援物资给被困的受灾人员。 但是,目前常用的投放方式一般为人工或使用直升机运输救援物资至投放点投放。人工运 输投放方式会因受灾现场存在诸多危险而导致救援人员伤亡,而直升机运输投放方式则成 本十分高昂。因此,如何安全便利且低成本的投放救援物资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投放装置,旨在通过该投放装置能安全便利的 投放救援物资以及降低运输投放成本。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投放装置安装于飞行器,所述投放装置包括 锁钩组件和呈可打开设置的投放容器,所述锁钩组件包括驱动机构、锁钩和跨接件,所述跨 接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投放容器,另一端与所述锁钩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锁钩,使所 述锁钩与所述跨接件脱离,从而打开投放容器。
[0005] 优选地,所述投放容器包括相枢接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且所述第一半筒与所 述第二半筒可拼接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容置腔,所述第一半筒固设于所述飞行器,所述第二 半筒具有相对所述第一半筒闭合的第一状态,及相对所述第一半筒在水平方向上打开的第 二状态。
[0006]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半筒的背离所述第二半筒的一侧,所述锁钩 的钩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锁钩的钩部钩接于所述跨接件的第一端,所述跨接件的 第二端跨越所述第一半筒而与所述第二半筒固定连接;所述锁钩具有经所述跨接件维持所 述第二半筒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位置,以及经所述跨接件使所述第二半筒处于第二状态的 第二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锁钩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 所述第二半筒相对所述第一半筒的开闭。
[0007] 优选地,所述投放装置还包括均设于所述投放容器顶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 单元、销轴、及套设于所述销轴的扭簧,每一所述固定板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半筒连接的第 一固定板和与所述第二半筒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呈部分 层叠设置,所述销轴的一端与一固定单元枢接,另一端与另一固定单元枢接,所述扭簧包括 扭簧本体及分别设于所述扭簧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一抵压端和第二抵压端,所述第 一抵压端弹性抵压所述第一半筒顶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抵压端弹性抵压所述第二半筒顶 板的内表面。
[0008] 优选地,所述跨接件为一钩带,所述钩带呈半环形,且所述钩带的两个自由端分别 与所述第二半筒的外侧面上的相对两处连接,所述钩带于朝向所述锁钩组件的外侧面的顶 端处凸设有一供所述锁钩的钩部钩接的钩圈;所述钩带的两个自由端为所述跨接件的第二 端,所述钩圈为所述跨接件的第一端。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筒于外侧面上的至少一侧对应所述钩带还凸设有两个呈上下 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块,所述钩带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块之间。
[0010] 优选地,所述锁钩组件还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半筒外侧面的固定支架,所述驱动 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半筒隔开的位置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 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丝杆、及套设于丝杆上的驱动螺 母;所述丝杆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朝向地面的自由端连接,所 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驱动螺母设有限位滑槽,且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丝杆 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驱动螺母的外周面设有呈相对向外延伸设置的两个枢接柱,其 中一枢接柱伸入所述限位滑槽内,所述锁钩的钩柄枢接于所述两个枢接柱。
[001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飞行器,包括投放装置,该投放装置安装于飞行器,所述投 放装置包括锁钩组件和呈可打开设置的投放容器,所述锁钩组件包括驱动机构、锁钩和跨 接件,所述跨接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投放容器,另一端与所述锁钩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 述锁钩,使所述锁钩与所述跨接件脱离,从而打开投放容器。
[0013] 优选地,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将所述投放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飞行器的转接架,所 述转接架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以与所述飞行器的底面 可拆卸安装,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以与所述投放容器可拆卸安装。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飞行器起飞前,救援人员可先将需投放的救援物资 放置于投放容器内,并将跨接件的一端与锁钩钩接,此时,投放容器处于闭合状态,且投放 容器对内置的救援物资具有一定的夹持作用,可以防止救援物资在运输时从投放容器内掉 落。飞行器起飞后,可将装载有救援物资的投放容器运输至指定投放点,此时,可向投放装 置遥控发出投放指令,投放装置接收该指令后,即可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锁钩,使锁钩与跨接 件脱离,从而打开投放容器,此时,投放容器对救援物资的夹持作用就会消失,救援物资即 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投放点。相较于人工输送并投放救援物资的方式,在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救援物资可通过安装有本投放装置的飞行器输送并投放,而勿需救援 人员亲身历险,从而可避免人员伤亡,提高了运输及投放救援物资时的安全便利性。同时, 由于飞行器可以选择为遥控无人机,故相较于成本高昂的直升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还能大大降低运输及投放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投放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投放装置与飞行器于装配状态时的结构 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与转接架于装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不意图;
[0019] 图4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与转接架于装配状态时的俯视图;
[0020] 图5为图4中沿S-S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号说明:
[002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投放装置及安装有该投放装置的飞行器。
[0029] 参照图1、图2、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投放装置300通过转接架200安 装于飞行器100的底面。该投放装置300包括投放容器310和锁钩组件320。其中,投放容器 310包括相枢接的第一半筒311和第二半筒312,且第一半筒311与第二半筒312可拼接形成 一开口朝下的容置腔313,该容置腔313可以容置救援物资,例如救生圈等。第一半筒311固 设于飞行器100,第二半筒312具有相对第一半筒311闭合的第一状态,及相对第一半筒311 在水平方向上打开的第二状态。此外,锁钩组件320包括驱动机构321、锁钩322和跨接件 323,驱动机构321位于第一半筒311的背离第二半筒312的一侧,锁钩322的钩柄3221与驱动 机构321连接,锁钩322的钩部3222钩接于跨接件323的第一端,跨接件323的第二端跨越第 一半筒311而与第二半筒312固定连接;锁钩322具有经跨接件323维持第二半筒312处于第 一状态的第一位置,以及经跨接件323使第二半筒312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位置;驱动机构 321用以驱动锁钩3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第二半筒312相对第一半筒 311的开闭。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投放容器310可以为篓状(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展 开)或者为筒状等;跨接件323可以为钩带3231(将在后续得实施例中展开)或者为长条形钩 板等。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100优选为遥控无人机,这是因为,相较于直 升机,遥控无人机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能大大降低运输及投放的成本。
[0031] 本实施例中,在无人机起飞前,救援人员可先将需投放的救援物资放置于容置腔 313内,并将锁钩322处于第一位置,此时,锁钩322的钩部3222与跨接件323的一端钩接,第 二半筒312处于相对第一半筒311闭合的第一状态,可以理解,在此第一状态,容置腔313对 救援物资具有一定的夹持作用,以防在运输时救援物资从容置腔313内掉落。无人机起飞 后,可将装载有救援物资的投放容器310运输至指定投放点,此时,可向投放装置300遥控发 出投放指令,投放装置300接收该指令后,即可控制驱动机构321驱动锁钩322运动至处于第 二位置处,以使锁钩322的钩部3222脱离跨接件323,从而使得第二半筒312可相对第一半筒 311在水平方向上打开,此时,容置腔313对救援物资的夹持作用就会消失,救援物资即可在 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投放点。相较于人工输送并投放救援物资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中,救援物资可通过安装有本投放装置300的飞行器100输送并投放,而勿需救 援人员亲身历险,从而可避免人员伤亡,提高了运输及投放救援物资时的安全便利性。同 时,由于飞行器100优选遥控无人机,故相较于成本高昂的直升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能大大降低运输及投放的成本。
[0032]另外,参照图2、图4、及图5,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飞行器100还包括将投 放装置300固定连接于飞行器100的转接架200。该转接架200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 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用以与飞行器100的底面可拆卸安装,第二安装面用以与投放容器310 可拆卸安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架200分为第一转接架210与第二转接架220,且第 二转接架220的形状对应投放容器310的位置排列方式设置。第一转接架210通过固定件(例 如但不限于螺钉)与飞行器100的背面连接,第二转接架220通过固定件(例如但不限于螺 钉)与投放装置300的顶面连接,第一转接架210与第二转接架220之间通过固定件(例如但 不限于螺钉)连接。其中,投放容器310的顶面凸设有朝向第二安装面的固定柱314,投放容 器310通过固定柱314与第二转接架220连接。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柱314除了可以起 连接作用之外,还可为投放容器310的顶面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得第二半筒312相 对第一半筒311在水平方向上打开时能更加便利。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投 放容器310也可直接与飞行器100固定。但是,相较于投放装置300直接固定于飞行器100的 设置方案,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转接架200-方面可使投放装置300与飞行器100相隔离,以避 免投放装置300活动时对飞行器100造成影响甚至损坏;另一方面,通过转接架200的转接作 用,能有效扩大投放容器310与飞行器100之间的配适连接面积,从而能增加投放容器310的 数量或容积,使得飞行在不超过其载荷极限的情况下,一次能运输更多的救援物资,进而可 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及投放的成本。
[0033]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半筒311和第二半筒312均呈篓状设置。由于篓 状的第一半筒311和第二半筒312的侧面上均设有许多孔洞,故相较于实板型的投放容器 310,呈篓状的投放容器310的重量会更轻,从而可有效减轻飞行器100的负重,提高运输效 率。
[0034]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投放容器310可设置为多个。图2中设置的投放容器 310的数量为4个,这仅用来举例说明,投放容器310的数量并不限于4个,可根据实际需要来 设置。此外,为使飞行器100在运输过程中能更平稳地飞行,多个投放容器310之间优选呈对 称设置,相应的,第二转接架220的形状也优选为对应多个投放容器310的位置排列方式而 呈对称设置。
[0035]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为使第二半筒312相对第一半筒311在水平方向上打 开时更加迅速便利,优选地,投放装置300还包括均固设于投放容器310顶面的两个相对设 置的固定板单元331、销轴332、及套设于销轴332的扭簧333,每一固定板单元331包括与第 一半筒311连接的第一固定板3311和与第二半筒312连接的第二固定板3312,第一固定板 3311与第二固定板3312呈部分贴合层叠设置,销轴332的一端与一固定单元枢接,另一端与 另一固定单元枢接,扭簧333包括扭簧本体3331及分别设于扭簧本体3331沿长度方向的两 端的第一抵压端3332和第二抵压端(未图示),第一抵压端3332弹性抵压第一半筒311顶板 的内表面,第二抵压端弹性抵压第二半筒312顶板的内表面。当驱动机构321驱动锁钩322运 动至处于第二位置时,锁钩322的钩部3222脱离跨接件323,此时,在扭簧333的弹性作用下, 扭簧333可对第二半筒312提供一个沿打开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二半筒312可相对第 一半筒311在水平方向上迅速打开。当然,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投放装置300也可 以呈其他设置,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半筒311的顶面与第二半筒312的顶面之间呈枢接设置, 如此,当锁钩322的钩部3222脱离跨接件323时,第二半筒312也可以相对第一半筒311在水 平方向上打开。但是,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扭簧333可使第二半筒312的打开更加迅速且打开 幅度会更大,从而可防止因第二半筒312的打开速度较慢且幅度较小而导致的救援物资不 易从投放容器310中脱出的情况发生。
[0036]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跨接件323为一钩带3231。具体地,该钩带3231呈半 环形,且钩带3231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第二半筒312的外侧面上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优 选第二半筒312的筒口的自由两端)连接,钩带3231于朝向锁钩组件320的外侧面的顶端处 凸设有一供锁钩322的钩部3222钩接的钩圈3232。可以理解,于本实施例中,钩带3231的两 个自由端即为跨接件323的第二端,钩圈3232即为跨接件323的第一端。然本设计不限于此, 于其他实施例中,钩带3231还可以呈长条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可以理解,当锁钩 322的钩部3222与钩圈3232钩接时,钩带3231可对第二半筒312提供一个沿朝向锁钩322方 向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可维持第二半筒312抵接于第一半筒311,即第二半筒312相对第一半 筒311处于闭合的第一状态;而当锁钩322的钩部3222与钩圈3232脱离后,此作用力消失,第 二半筒312即可相对第一半筒311在水平方向上打开,从而使得救援物资可从容置腔313内 掉落。
[0037] 进一步地,第一半筒311于外侧面上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半筒311的 筒口的自由两端)对应钩带3231还凸设有两个呈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块3111,钩带3231 位于两个限位凸块3111之间。当锁钩322的钩部3222脱离跨接件323后,该限位凸块3111可 防止钩带3231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此,一方面可避免因钩带3231向上移动卡住第一半筒311 而导致的第二半筒312打开幅度不够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避免因钩带3231向下移动至 投放容器310开口处而妨碍救援物资从开口掉落的情况发生。
[0038] 参照图2和图6,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锁钩组件320还包括固设在第一半筒311外 侧面的固定支架324,驱动机构321固定在固定支架324上。具体地,当投放容器310有多个并 呈对称分布时,该固定支架324应位于多个投放容器310中间,并且固定支架324的边缘与第 一半筒31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支架324也可与飞 行器100固定,或者驱动机构321直接与飞行器100固定。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 324除了具有承载安装相关部件(例如驱动机构321等)的作用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对多个投 放容器310进行位置固定,以防止投放容器310在空中摇晃的现象发生。
[0039]另外,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为使对投放装置300的控制操作更加便利,进一步地, 投放装置300还包括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321运动的控制机构340,该控制机 构340设在固定架的顶面,且每一驱动电机3211均与控制机构340电连接。具体地,控制机构 340包括指令接收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容置这些部件的并与固定架的顶面连接的容置 盒。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向无人机发出的投放指令被指令接收模块接收并传递至控制模 块后,控制t旲块就可根据该指令控制驱动机构321完成投放动作。
[0040]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324包括在与第一半筒311隔开的位置向下延伸 设置的安装板3241,驱动机构321包括安装于安装板3241上的驱动电机3211、丝杆3212、及 套设于丝杆3212上的驱动螺母3213;丝杆3212-端与驱动电机3211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 3241的朝向地面的自由端连接,安装板3241上对应驱动螺母3213设有限位滑槽3242,且限 位滑槽324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丝杆3212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驱动螺母3213的外周面设有 呈相对向外延伸设置的两个枢接柱(未标示),其中一枢接柱伸入限位滑槽3242内。锁钩322 包括与钩带3231相钩接的弯钩朝下设置的钩部3222、及与两个枢接柱枢接的锁钩322的钩 柄3221。当救援物资未投放时,锁钩322处于经跨接件323维持第二半筒312处于第一状态的 第一位置,此时,锁钩322的钩部3222钩接跨接件323的一端,跨接件323的另一端跨越第一 半筒311而与第二半筒312固定连接,如此,第二半筒312就会相对第一半筒311闭合;当投放 装置300的控制机构340接收投放指令后,即可控制驱动机构321运动,以使第二半筒312相 对第一半筒311打开。具体地,当驱动电机3211驱动丝杆3212转动时,套设于丝杆3212上的 驱动螺母3213以及设于驱动螺母3213上的两个枢接柱即可沿丝杆3212往下移动,从而带动 与两个枢接柱枢接的锁钩322的钩柄3221从第一位置往下移动至第二位置,进而带动锁钩 322的钩部3222向上运动,如此,锁钩322的钩部3222即可从钩圈3232中脱出,第二半筒312 即可相对第一半筒311在水平方向上打开,救援物资就可从投放容器310中掉落至投放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驱动螺母3213上的一枢接柱呈伸入限位滑槽3242设置,故限位滑 槽3242对驱动螺母3213有位置限定作用,可使驱动螺母3213在丝杆3212上只能上下移动, 而不会绕丝杆3212转动,从而可避免因驱动螺母3213转动而导致的锁钩322运动受阻的情 况发生。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投放装置,安装于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装置包括锁钩组件和呈可打开 设置的投放容器,所述锁钩组件包括驱动机构、锁钩和跨接件,所述跨接件一端固定于所述 投放容器,另一端与所述锁钩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锁钩,使所述锁钩与所述跨接件 脱离,从而打开投放容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容器包括相枢接的第一半筒和 第二半筒,且所述第一半筒与所述第二半筒可拼接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容置腔,所述第一半 筒固设于所述飞行器,所述第二半筒具有相对所述第一半筒闭合的第一状态,及相对所述 第一半筒在水平方向上打开的第二状态。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半筒的背离 所述第二半筒的一侧,所述锁钩的钩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锁钩的钩部钩接于所述 跨接件的第一端,所述跨接件的第二端跨越所述第一半筒而与所述第二半筒固定连接;所 述锁钩具有经所述跨接件维持所述第二半筒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位置,以及经所述跨接件 使所述第二半筒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锁钩在所述第一位置和 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二半筒相对所述第一半筒的开闭。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装置还包括均设于所述投放容 器顶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单元、销轴、及套设于所述销轴的扭簧,每一所述固定板单 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半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第二半筒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 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呈部分层叠设置,所述销轴的一端与一固定单元枢接,另一端与 另一固定单元枢接,所述扭簧包括扭簧本体及分别设于所述扭簧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 第一抵压端和第二抵压端,所述第一抵压端弹性抵压所述第一半筒顶板的内表面,所述第 二抵压端弹性抵压所述第二半筒顶板的内表面。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件为一钩带,所述钩带呈半环 形,且所述钩带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半筒的外侧面上的相对两处连接,所述钩带 于朝向所述锁钩组件的外侧面的顶端处凸设有一供所述锁钩的钩部钩接的钩圈;所述钩带 的两个自由端为所述跨接件的第二端,所述钩圈为所述跨接件的第一端。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筒于外侧面上的至少一侧对 应所述钩带还凸设有两个呈上下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块,所述钩带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块之 间。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组件还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半 筒外侧面的固定支架,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半筒隔 开的位置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丝 杆、及套设于丝杆上的驱动螺母;所述丝杆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 的朝向地面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驱动螺母设有限位滑槽,且所述限位滑 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丝杆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驱动螺母的外周面设有呈相对向 外延伸设置的两个枢接柱,其中一枢接柱伸入所述限位滑槽内,所述锁钩的钩柄枢接于所 述两个枢接柱。9. 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投放装置。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将所述投放装置固定 连接于所述飞行器的转接架,所述转接架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 安装面用以与所述飞行器的底面可拆卸安装,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以与所述投放容器可拆卸 安装。
【文档编号】B64C39/02GK205707372SQ20162040786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张显志
【申请人】深圳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