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84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直升机起飞着陆场地小,能垂直起降,能空中悬停,能向任何一个方向灵活飞行。所以它既可以代替有人驾驶直升机无法执行的某些空中作业,又可完成固定翼无人驾驶飞机无法完成的某些任务。无人直升机因其自身显著的特点迅速的发展起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电技术在无人直升机上不断应用和开发,无人直升机以其优越的性能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人直升机的起落架结构类似于雪橇,主体为沿直升机下部纵向左右布置两根滑橇,每根滑橇向上各由两根立柱或弓形梁与直升机机架相连。起落架作为无人直升机重要安全功能部件,是用于飞机起飞、着陆、地面滑行和停放的重要支持系统,并且是无人直升机的主要承力构件,它吸收和耗散无人直升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与地面形成的冲击能量,保证无人直升机在地面运动过程中的使用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一类由金属管构成,降落时依靠结构管梁弹性变形来减缓降落撞击能量,减震能力有限;另一类则安装减震支柱用来减缓降落撞击能量,结构笨重,增加了机身重量。因此,提供一种减震效果良好、结构轻便灵活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震效果不理想、结构笨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包括第一弓形梁、第二弓形梁、第一滑撬和第二滑橇,第一滑撬和第二滑撬是由中间的水平段和两端的U形过渡段组成的,第一弓形梁和第二弓形梁是由上部的直线段和两端的弧形段组成的,第一弓形梁和第二弓形梁平行设置,第一滑撬和第二滑橇分别对称安装在第一弓形梁和第二弓形梁两端之间,且与竖直方向呈2-5°夹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的滑撬采用双管结构设计,加上滑撬与竖直方向呈2-5°的角度设置,不仅大大增强了滑橇在降落时的抗冲击性能,而且有利于弓形梁的变形吸震。

作为优选,第一滑撬和第二滑橇分别采用螺栓螺母及抽芯铆钉通过固定卡连接在第一弓形梁和第二弓形梁两端之间。

作为优选,第一滑撬和第二滑撬均为圆管结构,滑撬末端分别安装堵盖。

无人直升机起落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弓形梁和第二弓形梁的直线段的用于连接无人直升机机架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跟现有技术的相比,存在以下有益效果:(1)滑橇的U形过渡段的双管结构和与竖直方向的2-5°的角度设置不仅大大增强了滑橇在降落时的抗冲击性能,而且有利于弓形梁的变形吸震;(2)无人直升机起落架的整体结构简洁、轻便灵活,降低了无人直升机机身重量,易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震效果不好、结构笨重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包括第一弓形梁1、第二弓形梁2、第一滑撬3和第二滑橇4,第一滑撬3和第二滑撬4是由中间的水平段和两端的U形过渡段组成的,第一弓形梁1和第二弓形梁2是由上部的直线段和两端的弧形段组成的,第一弓形梁1和第二弓形梁2平行设置,第一滑撬3和第二滑橇4分别对称安装在第一弓形梁1和第二弓形梁2两端之间,且分别与竖直方向呈2-5°夹角。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撬3和第二滑橇4分别采用螺栓螺母6及抽芯铆钉7通过固定卡8连接在第一弓形1和第二弓形梁2两端之间;第一滑撬3和第二滑撬4均为圆管结构,滑撬末端分别安装堵盖9。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无人直升机起落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弓形梁和第二弓形梁的直线段的用于连接无人直升机机架的连接装置5。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中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