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908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直升机由于具有悬停、垂直起降等功能,能够更加灵活的执行任务,因此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无人直升机的旋翼载荷有限,因此对机体结构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结构质量轻,还要求传动可靠且效率高。

直升机尾桨位于直升机尾梁上,是用于平衡直升机旋翼反作用扭矩和稳定与操纵航向的部件。现有的直升机尾桨结构中曲柄连杆机构通常采用尾控臂拨动球头的方式,该种方式单侧受力,且存在滑动摩擦。传统的尾桨桨叶位于同一平面,这种尾桨挥舞会产生较大的锥角度,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弯矩降低尾桨的使用寿命,而且会产生较大阻力和震动危及整个无人直升机系统的飞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以达到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可靠性更高的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包括尾桨轴和依次安装在所述尾桨轴上的轴套、轴承、操纵传动轴、传动轴套、滑动控制器和尾桨桨毂,尾桨结构还包括上部变距摇臂和下部变距摇臂,所述上部变距摇臂和所述下部变距摇臂通过叉形连接件安装在无人直升机机架上的支撑座上,下部变距摇臂一端的叉形摇臂与无人直升机舵机的推杆连接,另一端的直线摇臂与上部变距摇臂的直线摇臂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轴套的上下两端,所述传动轴套、上部变距摇臂、下部变距摇臂和叉形连接件之间均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所述尾桨桨毂上安装有尾桨桨叶,所述尾桨桨叶与竖直面呈5-10°夹角。

上述方案中,所述尾桨桨毂通过柱塞与所述尾桨轴连接,并采用柱塞通过球头拉杆连接尾桨夹,所述尾桨夹采用螺栓、垫片及螺母安装尾桨桨叶;优选地,所述尾桨桨毂的侧面通过螺钉安装堵盖以保证所述柱塞的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滑动控制器通过变距拉杆和尾连接与所述尾桨夹连接。

上述方案中,为了使尾桨桨叶与竖直面呈5-10°夹角,所述的尾桨桨毂内部开设使球头拉杆与竖直面呈5-10°夹角的阶梯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中由下部变距摇臂、上部变距摇臂、叉形连接件和传动轴套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能够将下部变距摇臂的摆动转化为传动轴套的直线运动,使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更快更精准;同时,各部件之间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不但能使机构零件之间的受力均匀、而且大大减小了滑动磨擦,从而减小零件磨损,并且使变矩动作更精准,延长各动作部件的使用寿命。

该尾桨结构在静止状态下尾桨桨叶与竖直面呈5-10°的夹角,这种尾桨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尾桨挥舞角较小,桨叶不会产生较大的弯矩,从而提高尾桨的使用寿命;其次挥舞角变小,则桨距会减小,有利于减小飞行过程中的阻力;最后挥舞角变小,无人直升机飞行过程中的桨叶震动会变小,这样从尾桨轴到电机一直到控制系统所受到的震动都会减小,从而保证整个无人直升机系统的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作用于无人直升机的力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直升机尾桨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直升机尾桨驱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直升机尾桨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尾桨桨毂的正视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尾桨桨毂内部阶梯孔的剖视图。

图中,1.尾桨轴;2.轴套;3.轴承;4.操纵传动轴;5.上部变距摇臂;6.传动轴套;7.滑动控制器;8.变距拉杆;9.叉形连接件;10.下部变距摇臂;11.支撑座;12.尾桨桨叶;13.尾桨夹;14.球头拉杆;15.尾桨桨毂;16.柱塞;17.堵盖;18.尾连接;19、阶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桨结构减震效果不好,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的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包括尾桨轴1和依次安装在尾桨轴1上上的轴套2、轴承3、操纵传动轴4、传动轴套6、滑动控制器7和尾桨桨毂15,尾桨结构还包括上部变距摇臂5和下部变距摇臂10,所述上部变距摇臂5和所述下部变距摇臂10通过叉形连接件9安装在无人直升机机架上的支撑座11上,下部变距摇臂10一端的叉形摇臂与舵机的推杆连接,另一端的直线摇臂与上部变距摇臂5的直线摇臂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轴套6的上下两端,所述传动轴套6、上部变距摇臂5、下部变距摇臂10和叉形连接件9之间均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所述尾桨桨毂15上安装尾桨桨叶12,所述尾桨桨叶12与竖直面呈5-10°夹角。

参考图4,尾桨桨毂15通过柱塞16与所述尾桨轴1连接,并采用柱塞16通过球头拉杆14连接尾桨夹13,尾桨夹13采用螺栓、垫片及螺母安装尾桨桨叶12;尾桨桨毂15的侧面通过螺钉连接堵盖17以保证所述柱塞16的位置;所述的滑动控制器7通过变距拉杆8和尾连接18与所述尾桨夹13连接,变距拉杆8的一侧采用螺栓螺母与滑动控制器7连接,另一侧采用螺钉通过尾连接18与所述尾桨夹13连接。为了使尾桨桨叶与竖直面呈5-10°夹角,尾桨桨毂内部开设使球头拉杆与竖直面呈5-10°夹角的阶梯通孔19。

工作时,由舵机推拉下部变距摇臂10,下部变距摇臂10同时带动叉形连接件9、上部变距摇臂5、传动轴套6以及滑动控制器7沿尾桨轴1作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变距控制。下部变距摇臂10、上部变距摇臂5、叉形连接件9和传动轴套6构成了曲柄连杆机构,能够将下部变距摇臂10的摆动转化为传动轴套6的直线运动,使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更快更精准。在本实用新型中,下部变距摇臂10、上部变距摇臂5、叉形连接件9和传动轴套6采用螺栓连接,不但能使机构零件之间的受力更均匀、而且大大减小了滑动磨擦,并且使变矩动作更精准,延长各动作部件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直升机的尾桨结构中,尾桨桨叶在保证结构连接不冲突的前提下,在产生推力的反方向上与竖直面呈现5-10°的角度。

在静止状态下桨叶与竖直面呈5-10°的角度,这是由于尾桨桨毂15内部阶梯通孔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具体见图5a和图5b),从而安装球头拉杆14时与竖直面产生了5-10°的角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