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93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遥控设备和自身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随着无人机发展,因其具有机动灵活、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无人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和灾情巡查等,有效的克服了有人驾驶飞机进行空中作业的不足。但是现有的技术中,无人机的机身结构布局设计不合理,尤其是现有的无人机上一般设有用于定位的天线组件,但是由于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或者维修过程中需要翻转时,天线组件容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旨在解决现有的无人机的机身布局不合理导致天线组件在无人机处于翻转状态时易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沿所述机身向外延伸的机臂和设于所述机臂上的天线组件,所述机身上连接有用于安装功能组件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上端向上延伸有用于保护所述天线组件的防护部,所述防护部相对于所述机臂的高度大于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机臂的高度,当所述无人机处于翻转状态时,所述机臂和所述防护部用于抵接支撑面,所述天线组件用于不抵接所述支撑面。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限位连接在所述机臂上的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并向上延伸的第一天线部和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并向下延伸的第二天线部,所述第一天线部和所述第二天线部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防护部相对于所述机臂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天线部相对于所述机臂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包括连接在所述机身上的固定架和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安装架,所述防护部设在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可供连接在所述机身上的基板和沿所述基板的两侧呈V型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所述安装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端面上的端板,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端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的末端,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端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板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面均向上延伸形成所述防护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内限定出可供所述功能组件限位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安装架之间还连接有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成第一安装通槽和第二安装通槽的隔梁。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可供用于存放待喷洒液体的储液容器和用于给所述无人机提供电能的电池件,所述储液容器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通槽内,所述电池件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通槽的内还连接有便于所述储液容器滑动连接的滚动组件,所述第二安装通槽内还连接有便于锁紧所述电池件的限位组件和便于所述电池件与所述机身电连接的插头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上还连接有呈流线曲面的壳体组件和连接在所述壳体组件内并用于控制所述无人机飞行的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底部还连接有用于保护所述无人机起落的起落架,所述机臂背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还连接有用于给所述无人机飞行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将天线组件限位连接在机臂上,同时在安装架的上端向上延伸有用于保护该天线组件的防护部,并且该防护部相对机臂的高度大于该天线组件相对于机臂的高度,进而在无人机翻转时,该防护部可以保护该天线组件出现碰撞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除去电池件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从仰视方向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半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中安装框的沿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中安装框的沿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中安装框的沿又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其中,机身 1、机身本体 10、中转仓 11、顶板 12、底板 13、安装框14、固定架141、基板1411、第一延伸板1412、第二延伸板1413、安装架142、端板1421、第一侧板1422、第二侧板1423、防护部1424、隔板143、第一安装通槽144、第二安装通槽145、滚动组件144、限位组件145、插头组件146、第一安装通槽147、第二安装通槽148;

机臂 2、壳体组件 3、安装壳体31、基壳体32、基壳本体321、顶盖322、前壳体3211、上壳体3212、安装孔3213、配合槽3214、磁环3215、通风涵道3210;

起落架 4、动力组件 5、储液容器 6、电池件7、天线组件8、连接部81、第一天线部82、第二天线部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附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1和沿该机身1向外延伸的多个机臂2、连接在该机身1上并呈流线曲面的壳体组件3、连接在该机身1底部用于保证无人机起落稳定性的起落架4,还有连接在机臂2末端的动力组件5,连接在该机身1上的储液容器6和电池件7,以及控制系统。该动力组件5固定于该机臂2远离该机身1的端部,其作用是给无人机的飞行提供动力。该储液容器6搭载于机身1上且内适于盛装待喷洒或者待运输的物品,该电池件7固定于机身1上以为动力组件5提供动力,控制系统固定于机身1上,用于控制该飞行器的飞行姿势。

同时,该机身1上连接有用于限位连接功能组件的安装框14,其中,所述功能组件一般是指为无人机的各项功能提供资源的部件或部件的组合。本实施例中,该功能组件优选为包括储液容器6和电池件7,该安装框14包括连接在该机身1上的固定架141和连接在该固定架141上的安装架142,该机臂2上还限位连接有天线组件8,该天线组件8连接在该机臂2的靠近该机身1的一侧,同时该安装架142的上端向上延伸有用于保护该天线组件8的防护部1424,该防护部1424相对于机臂的高度大于该天线组件8相对于机臂的高度,并且当无人机处于翻转状态时,该机臂2和该防护部1424用于抵接支撑面,该天线组件8用于不抵接该支撑面。

以上设计的无人机,通过将天线组件8限位连接在机臂2上,同时在安装架142的上端向上延伸有用于保护该天线组件8的防护部1424,并且该防护部1424相对于机臂2的高度大于该天线组件8相对于机臂2的高度,进而在无人机在翻转时,该防护部1424可以保护该天线组件8出现碰撞损坏。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身1包括机身本体10和连接于机身本体10的安装框14,其中,机身本体10包括顶板11、底板12以及中转仓13,顶板11与底板12相对设置,中转仓13设置于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并与该顶板11和底板12连接。优选地,顶板11前端设置有安装缺口,由此,机身本体10前端形成为敞开的容纳腔,控制系统(例如飞控装置、通信模块等电子装置)可以收容于容纳腔内。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固定架141连接于该机身本体10上,该安装架142连接于该固定架141上,该安装架142和固定架141之间还连接有隔梁143。该固定架141、安装架142以及隔梁143可以一体成型。其中,该固定架141包括基板1411及自该基板1411相对的两侧倾斜地延伸出的第一延伸板1412和第二延伸板1413。该基板1411与该中转仓13连接,该第一延伸板1412和第二延伸板1413沿该基板1411的两侧呈V形设置,同时该第一延伸板1412和第二延伸板1413上均设有穿孔。该安装架14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以及连接于该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端面上的端板1421。该第一侧板1422背离该端板1421的一侧连接该第一延伸板1412的末端,该第二侧板1423背离该端板1421的一侧连接该第二延伸板1413的末端,该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的上端均向上延伸形成该防护部1424。该安装框14限定出安装槽,该隔梁143连接于该第一侧板1422和第二侧板1423之间将该安装槽间隔分成第一安装通槽147和第二安装通槽148。该电池件7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通槽148上,该储液容器6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通槽147上。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安装框14还包括滚动组件144、限位组件145和插头组件146。该滚动组件144链接在该第一安装通槽147内,并用于滑动连接该储液容器6。该限位组件145固定于该第二安装通槽148内,并用于锁紧该电池件7。该插头组件146连接在该第二安装通槽148内,并用于电池件7与机身1电连接。

该插头组件146包括插头模块和信号灯模块,信号灯模块与插头模块相对设置端板1421两侧且信号灯模块与插头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该端板1421上设置有配合槽,配合槽上适于收容信号灯模块与插头模块的连接线,该端板1421上端部外侧还设置有加强部以加强该端板1421强度,信号灯模块可以配合于端板1421与加强部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框14为碳纤维材料板组成或者碳纤维材料板包裹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或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组成;或者说,碳纤维材料板内侧形成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或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由此,减少了安装框14重量的同时增加安装框14的强度。

进而,通过在机身1上连接安装框14,同时安装框14的材料选用碳纤维材料板,进而使得满足无人机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碳纤维材料板内侧还设有空腔,并且空腔内填充轻质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或聚氨基甲酸酯材料,进而可以保证整个安装框14的质量更轻,从而降低无人机的整体质量,进而降低无人机飞行时的能耗。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42下端延伸出延伸部,延伸部端面上设置有过线槽14231,过线槽14231连通该配合槽,由插头组件146内引出的电源线可以设置于过线槽14231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架142下端延伸出延伸部,延伸部端面上设置有过线槽14231,过线槽14231连通该配合槽,由插头组件146内引出的电源线可以设置于过线槽14231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无人机还包括天线组件8,天线组件8固定于机臂2上以为无人机定位、传输信息。同时该安装架142上端延伸出用于防护盖天线组件8的防护部1424。

在本实施例中,该天线组件8包括限位连接在该机臂2上的连接部81、连接在该连接部81的顶部并向上延伸的第一天线部82和连接在该连接部81的底部并向下延伸的第二天线部83,该第一天线部82和该第二天线部83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该防护部1424的高度大于该第一天线部82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的防护部1424高度大于天线组件8的高度,当无人机翻转时,防护部1424防止天线组件8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