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2277发布日期:2018-07-04 08:1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通常采用蓄电池为其提供工作电源,其续航时间都15-20分钟左右,即一块蓄电池通常能保证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飞行15-20分钟左右。由于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所需工作的时间通常会超过其续航时间,为此,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需要为其补充电能。目前,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补充电能的方式主要是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电能耗尽之前,遥控其飞回,由使用者人工对其蓄电池进行充电,该充电过程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操作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安装架、电源插头、充电电路、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锥形筒、第二锥形筒、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所述的电源插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架的背面,所述的第一连接臂横向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臂的左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架的正面,所述的充电电路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内,所述的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的电源插头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臂的左端从所述的第一连接臂的右端处伸到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内,所述的第二连接臂受力能在所述的第二连接臂内横向左右移动,所述的第二连接臂的右端向上弯折90度后形成弯折部,所述的第一锥形筒和所述的第二锥形筒分别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所述的第一锥形筒的小头端朝上设置,所述的弯折部与所述的第一锥形筒的大头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正极连接件和所述的负极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锥形筒的小头端上,所述的充电电路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线和所述的正极连接件连接,所述的充电电路的负极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线和所述的负极连接件连接,所述的第二锥形筒的小头端朝上设置,所述的第二锥形筒固定设置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底部,所述的第一锥形筒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的第二锥形筒的内部尺寸匹配,当所述的第一锥形筒进入所述的第二锥形筒内时,所述的正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的负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第二锥形筒的外壁为网格状。该结构可以减轻第二锥形筒的重量,减少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负载。

所述的正极连接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锥形筒上且与所述的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一连接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和第一连接柱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所述的负极连接件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锥形筒上且与所述的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连接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和第二连接柱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该结构可以保证正极连接件与负极连接件与锂电池的连接受力均匀,保证充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还包括PCB板,所述的PCB板固定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的底部,所述的PCB板上设置圆形的第一金属触点和圆环形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的第一金属触点位于所述的第二金属触点内且两者圆心重叠,所述的第一金属触点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二金属触点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蓄电池充电时,所述的正极连接件与所述的第一金属触点接触,所述的负极连接件与所述的第二金属触点接触。该结构通过PCB板上设置的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引出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不管第一锥形筒从哪个角度进入第二锥形筒,正极连接件仍能保证与第一金属触点接触,负极连接件仍能保证与第二金属触点接触。两个金属触点与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稳定可靠的连接。

所述的第一连接臂上设置有一个螺孔,所述的第二连接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的第二连接臂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螺钉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连接臂上的螺孔和所述的第二连接臂上的一个螺孔内。该结构可以通过螺钉来调整所述的第二连接臂进入第一连接臂内的长度,操作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安装架、电源插头、充电电路、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锥形筒、第二锥形筒、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构成自动充电装置,电源插头固定设置在安装架的背面,第一连接臂横向设置,第一连接臂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架的正面,充电电路设置在第一连接臂内,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电源插头连接,第二连接臂的左端从第一连接臂的右端处伸到第一连接臂内,第二连接臂受力能在第二连接臂内横向左右移动,第二连接臂的右端向上弯折90度后形成弯折部,第一锥形筒和第二锥形筒分别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第一锥形筒的小头端朝上设置,弯折部与第一锥形筒的大头端固定连接,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一锥形筒的小头端上,充电电路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线和正极连接件连接,充电电路的负极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线和负极连接件连接,第二锥形筒的小头端朝上设置,第二锥形筒固定设置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底部,第一锥形筒的外形尺寸与第二锥形筒的内部尺寸匹配,当第一锥形筒进入第二锥形筒内时,正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负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在使用时,将电源插头于充电场所的电源插座连接,此时充电电路开始工作,通过现有无人机的自动返航功能使其飞至供电场所,此时其携带的第二锥形筒与第一锥形筒将对齐,然后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下降,第一锥形筒进入第二锥形筒中,使正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负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的负极连接,由此开始对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在该充电过程中,使用者可以不必操控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性较高,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连接件、负极连接件、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安装架1、电源插头2、充电电路3、第一连接臂4、第二连接臂5、第一锥形筒6、第二锥形筒7、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电源插头2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的背面,第一连接臂4横向设置,第一连接臂4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的正面,充电电路3设置在第一连接臂4内,充电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和电源插头2连接,第二连接臂5的左端从第一连接臂4的右端处伸到第一连接臂4内,第二连接臂5受力能在第二连接臂5内横向左右移动,第二连接臂5的右端向上弯折90度后形成弯折部8,第一锥形筒6和第二锥形筒7分别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第一锥形筒6的小头端朝上设置,弯折部8与第一锥形筒6的大头端固定连接,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一锥形筒6的小头端上,充电电路3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线9和正极连接件连接,充电电路3的负极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线10和负极连接件连接,第二锥形筒7的小头端朝上设置,第二锥形筒7固定设置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底部,第一锥形筒6的外形尺寸与第二锥形筒7的内部尺寸匹配,当第一锥形筒6进入第二锥形筒7内时,正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17的正极连接,负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17的负极连接。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安装架1、电源插头2、充电电路3、第一连接臂4、第二连接臂5、第一锥形筒6、第二锥形筒7、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电源插头2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的背面,第一连接臂4横向设置,第一连接臂4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的正面,充电电路3设置在第一连接臂4内,充电电路3的电源输入端和电源插头2连接,第二连接臂5的左端从第一连接臂4的右端处伸到第一连接臂4内,第二连接臂5受力能在第二连接臂5内横向左右移动,第二连接臂5的右端向上弯折90度后形成弯折部8,第一锥形筒6和第二锥形筒7分别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第一锥形筒6的小头端朝上设置,弯折部8与第一锥形筒6的大头端固定连接,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一锥形筒6的小头端上,充电电路3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线9和正极连接件连接,充电电路3的负极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线10和负极连接件连接,第二锥形筒7的小头端朝上设置,第二锥形筒7固定设置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底部,第一锥形筒6的外形尺寸与第二锥形筒7的内部尺寸匹配,当第一锥形筒6进入第二锥形筒7内时,正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17的正极连接,负极连接件和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蓄电池17的负极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锥形筒7的外壁为网格状。

本实施例中,正极连接件包括第一弹簧11和第一连接柱12,第一弹簧11的下端设置在第一锥形筒6上且与第一导线9连接,第一弹簧11的上端和第一连接柱12的上端连接,第一弹簧11和第一连接柱12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负极连接件包括第二弹簧13和第二连接柱14,第二弹簧13的下端设置在第一锥形筒6上且与第二导线10连接,第二弹簧13的上端和第二连接柱14的上端连接,第二弹簧13和第二连接柱14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

本实施例中,

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还包括PCB板15,PCB板15固定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的底部,PCB板15上设置圆形的第一金属触点151和圆环形第二金属触点152,第一金属触点151位于所述的第二金属触点152内且两者圆心重叠,第一金属触点151与蓄电池17的正极连接,第二金属触点152与蓄电池17的负极连接,蓄电池17充电时,正极连接件与第一金属触点151接触,负极连接件与第二金属触点152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4上设置有一个螺孔,第二连接臂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通过螺钉16固定,螺钉16设置在第一连接臂4的螺孔和第二连接臂5上的一个螺孔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