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040发布日期:2019-06-26 00:4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飞机座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



背景技术:

空难,指飞机等在飞行中发生故障、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灾难。指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飞机失事,并由此带来灾难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常与“空难”意义相同的词汇还有“飞机坠落事件”或“坠机事件”。汉语中对各种飞行器包括各种载人航空飞行器在起飞、飞行或降落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的灾难性损失,对此类事件统称为空难。

在飞机发生事故后,如何逃生,成为广大民众愈发关注的问题。对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涉及逃生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协助乘客脱离机舱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所提供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弹射装置;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端相贴合,且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其能够与所述弹射装置分离。所提供的逃生包括:机身、逃生窗和上述模块化式弹射座椅;所述逃生窗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弹射装置相对所述逃生窗固定设置;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逃生窗相对正,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所述座椅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逃生窗完全脱离所述机身。然而,该现有技术提供的弹射座椅及逃生装置,在弹出飞机后并无进一步的救援举措,难以保证乘客弹出飞机后安全获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解决目前逃生座椅脱离机舱后的后续救援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所述智能逃生座椅装设于飞机机舱内,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包括:底座,形状为箱体,所述底座水平放置于飞机机舱内,底面间隔开设有若干喷射口,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开关开口和控制开口,底座正面下部凸设有一脚踏板;靠背,形状为箱体,竖直设置于底座上表面远离脚踏板一端,所述靠背底面与底座内侧连通,所述靠背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螺旋桨开口;容置管,竖直设置于靠背内侧,所述容置管上端口与螺旋桨开口连通、下端口对应所述底座内侧;电源,装设于所述底座内侧;主机,装设于所述底座内侧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主机内置处理器;驱动电机,装设于所述底座内侧,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源电连接并与主机通信连接;螺旋桨,包括竖直设置的轴杆、滑动套设于轴杆上的套环以及沿套环周向间隔设置并可翻转地连接于套环上端面的桨叶,位于套环下方的轴杆上套设有一支撑环,所述轴杆上端伸出至螺旋桨开口上方,轴杆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驱动连接;至少一个电动推杆,竖直装设于所述支撑环上端面,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与套环驱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电源电连接并与主机通信连接;喷气式弹射器,装设于所述底座内侧底面,喷射端对应所述底座的喷射口,所述喷气式弹射器与电源电连接并与主机通信连接;控制开关,装设于所述底座开关开口,所述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形成对电源开闭的控制;控制面板,装设于所述底座控制开口,所述控制面板与主机通信连接;防护罩,形状为一弧形透明罩壳,罩设于所述智能逃生座椅上,所述防护罩上端旋转连接于靠背上表面;所述飞机机舱舱顶为可开启结构,形成供智能逃生座椅弹射飞离机舱的弹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正面一侧由上至下间隔开设有空调开口和氧气开口;对应地,所述靠背内侧上部装设有一空调,空调出风口对应所述空调开口,所述空调与电源电连接并与所述主机通信连接;所述靠背内侧中部装设有一制氧机,所述制氧机的氧气出口对应所述氧气开口,所述制氧机与电源电连接并与所述主机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飞机机舱地面位置沿机舱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对应地,所述底座底面凸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滑轮,形成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在机舱内的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轴杆可伸缩地插设于容置管内,对应地,对应容置管下开口端的底座内侧底面装设有一升降台,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升降台上表面,所述升降台通过升降气缸驱动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气缸与电源电连接并与主机通信连接;所述套环滑动套设于位于支撑环上方的轴杆外壁,所述桨叶远离套环一端抵靠于容置管内壁;机舱舱顶开启,所述控制面板通过主机控制喷气式弹射器启动,智能逃生座椅喷射飞离飞机,控制面板通过主机控制升降气缸驱动升降台上升,升降台上升带动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轴杆上端伸出至靠背螺旋桨开口外侧,控制面板通过主机控制电动推杆驱动套环沿轴杆上移至轴杆上部,桨叶伸出至容置管外侧并依靠桨叶自重翻转展开,控制面板通过主机控制驱动电机驱动轴杆旋转并传动桨叶旋转,使得智能逃生座椅盘旋于空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相对侧壁下部分别开设有一条形救生圈开口,该救生圈开口内装设有充气式海上救生圈,所述海上救生圈充气口朝向底座内侧;对应地,所述底座内侧对应海上救生圈的位置装设有一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电源电连接并与主机通信连接,所述充气泵出气端与海上救生圈充气口连通;控制面板通过主机控制充气泵开启,充气泵对海上救生圈充气,充气后的海上救生圈弹出救生圈开口,形成对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在海上漂浮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上表面一侧开设有一降落伞开口,对应地,所述靠背内侧竖直设置有一降落伞导出导管,所述降落伞导出导管上开口端与降落伞开口连通;伞包,装设于位于降落伞导出导管下开口端下方的靠背内侧,伞包的引导伞开口对应所述降落伞导出导管下开口端;所述靠背正面对应伞包开伞装置的位置开设有一开伞口,所述伞包的开伞装置由开伞口伸出至靠背正面外侧;乘客抽拉开伞装置,引导伞带动伞包内的主伞由降落伞导出导管伸出至靠背上表面上方并展开,形成对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在空中漂浮的支持。

进一步地,底座上表面对应所述控制开口的位置装设有补给箱,所述控制面板盖设于补给箱开口,所述补给箱内装有补给;所述补给包括但不限于水、食品和药品;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电池板开口,对应地,所述底座内侧对应电池板开口的位置装设有电池板槽,所述电池板槽内间隔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若干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电源充电口电连接,形成对电源的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相对两侧壁上部分别开设有一摄像开口,对应地,摄像开口内装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电源电连接并与主机通信连接,形成对智能逃生座椅外部景象的拍摄。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上表面靠近外缘的位置沿靠背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求救灯开口,所述若干求救灯开口内分别装设有求救灯,所述求救灯与电源电连接并与主机通信连接;所述求救灯为led求救灯;所述主机内装设有分别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gps定位模块、存储模块以及导航模块。

进一步地,防护罩为钢化隔热防弹玻璃罩,所述防护罩端面与底座及靠背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圈,对应地,所述底座及靠背与防护罩接触位置设置有与密封圈相配合的密封槽。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主机与喷射器的配合设计,结合飞机舱顶的可开启结构,在飞机发生险情及失控的状态下,乘客可控制智能逃生座椅弹射飞离机舱,配合螺旋桨的动力,使得智能逃生座椅逃离机舱,并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智能逃生座椅安全着陆,能够更加全面的保护个人的人身安全;

防护罩的设计,可使得乘客遇到浓烟火情时隔离浓烟和高热的灼烧,同时在安全飞行时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乘机环境,不受机舱内噪音,异味,和细菌病毒的侵害;

空调和制氧机的设计,使得位于防护罩内的乘客处于安全的空气环境中,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中螺旋桨的轴杆和桨叶伸出至靠背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中靠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螺旋桨的轴杆及桨叶伸出至靠背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中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中降落伞伸出至靠背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中的控制关系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喷射口,12、开关开口,13、控制开口,14、脚踏板,15、救生圈开口,16、电池板开口;

2、靠背,21、螺旋桨开口,22、空调开口,23、氧气开口,24、降落伞开口,25、降落伞导出导管,26、开伞口,27、求救灯开口,271、求救灯;

3、容置管;

4、电源;

5、主机,51、处理器,52、gps定位模块,53、存储模块,54、导航模块;

6、驱动电机;

7、螺旋桨,71、轴杆,72、套环,73、桨叶,74、支撑环,75、电动推杆;

8、喷气式弹射器;

9、控制开关;

10、控制面板;

20、防护罩;

30、空调;

40、制氧机;

50、升降台,501、升降气缸;

60、充气泵;

70、伞包,701、开伞装置,702、主伞;

80、补给箱;

90、电池板槽,901、太阳能电池板;

91、摄像开口,92、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5以及图7,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所述智能逃生座椅装设于飞机机舱内,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包括:底座1,形状为箱体,所述底座1水平放置于飞机机舱(未图示)内,所述底座1底面间隔开设有若干喷射口11,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开关开口12和控制开口13,所述底座1正面下部凸设有一脚踏板14;靠背2,形状为箱体,竖直设置于底座1上表面远离脚踏板14一端,所述靠背2底面与底座1内侧连通,所述靠背2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螺旋桨开口21;容置管3,竖直设置于靠背2内侧,所述容置管3上端口与螺旋桨开口21连通、下端口对应所述底座1内侧;电源4,装设于所述底座1内侧;主机5,装设于所述底座1内侧并与所述电源4电连接,所述主机5内置处理器51;驱动电机6,装设于所述底座1内侧,所述驱动电机6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主机5通信连接;螺旋桨7,包括竖直设置的轴杆71、滑动套设于轴杆71上的套环72以及沿套环72周向间隔设置并可翻转地连接于套环72上端面的桨叶73,位于套环72下方的轴杆71上套设有一支撑环74,所述轴杆71上端伸出至螺旋桨开口21上方,轴杆71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6输出端驱动连接;至少一个电动推杆75,竖直装设于所述支撑环74上端面,所述电动推杆75输出端与套环72驱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75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主机5通信连接;喷气式弹射器8,装设于所述底座1内侧底面,喷射端对应所述底座1的喷射口11,所述喷气式弹射器8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主机5通信连接;控制开关9,装设于所述底座1开关开口12,所述控制开关9与电源4电连接,形成对电源4开闭的控制;控制面板10,装设于所述底座1控制开口13,所述控制面板10与主机5通信连接;防护罩20,形状为一弧形透明罩壳,罩设于所述智能逃生座椅上,所述防护罩20上端旋转连接于靠背2上表面;所述飞机机舱舱顶为可开启结构,形成供智能逃生座椅弹射飞离机舱的弹射开口。

其中,所述套环72滑动套设于位于支撑环74上方的轴杆71外壁,所述桨叶73远离套环72一端抵靠于容置管3内壁。

进一步地,底座1上表面对应所述控制开口13的位置装设有补给箱80,所述控制面板10盖设于补给箱80开口,所述补给箱80内装有补给;所述补给包括但不限于水、食品和药品;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电池板开口16,对应地,所述底座1内侧对应电池板开口16的位置装设有电池板槽90,所述电池板槽90内间隔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901,所述若干太阳能电池板901分别与电源4充电口电连接,形成对电源4的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相对两侧壁上部分别开设有一摄像开口91,对应地,摄像开口91内装设有摄像头92,所述摄像头92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主机5通信连接,形成对智能逃生座椅外部景象的拍摄。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2上表面靠近外缘的位置沿靠背2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求救灯开口27,所述若干求救灯开口27内分别装设有求救灯271,所述求救灯271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主机5通信连接;所述求救灯271为led求救灯;所述主机5内装设有分别与处理器51通信连接的gps定位模块52、存储模块53以及导航模块54。

进一步地,防护罩20为钢化隔热防弹玻璃罩,所述防护罩20端面与底座1及靠背2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未图示),对应地,所述底座1及靠背2与防护罩20接触位置设置有与密封圈相配合的密封槽(未图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飞机智能逃生座椅的使用方式如下:

飞机失事或失控时,机舱舱顶开启,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喷气式弹射器8启动,智能逃生座椅喷射飞离飞机至空中,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电动推杆75驱动套环72沿轴杆71上移至轴杆71上部,桨叶73伸出至容置管3外侧并依靠桨叶73自重翻转展开,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驱动电机6驱动轴杆71旋转并传动桨叶73旋转,使得智能逃生座椅盘旋于空中。

所述智能逃生座椅,通过主机5与喷气式弹射器8的配合设计,结合飞机舱顶的可开启结构,在飞机发生险情及失控的状态下,乘客可控制智能逃生座椅弹射飞离机舱,配合螺旋桨7的动力,使得智能逃生座椅逃离机舱,并可通过控制面板10控制智能逃生座椅安全着陆,能够更加全面的保护个人的人身安全;

防护罩20的设计,可使得乘客遇到浓烟火情时隔离浓烟和高热的灼烧,同时在安全飞行时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乘机环境,不受机舱内噪音,异味,和细菌病毒的侵害;

补给箱80的设计,可使得乘客在弹射离开飞机后,得到充分补给,并赢得更长的救援时间。

实施例2

飞机机舱地面位置沿机舱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未图示),对应地,所述底座1底面凸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滑轮(未图示),形成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在机舱内的滑动设置。

智能逃生座椅滑轮与导轨的配合设计,可使得智能逃生座椅远离火源,移动至安全位置后弹射离开飞机,保证安全弹出。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靠背2正面一侧由上至下间隔开设有空调开口22和氧气开口23;对应地,所述靠背2内侧上部装设有一空调30,空调30出风口对应所述空调开口22,所述空调30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所述主机5通信连接;所述靠背2内侧中部装设有一制氧机40,所述制氧机40的氧气出口对应所述氧气开口23,所述制氧机40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所述主机5通信连接。

空调30和制氧机40的设计,使得位于防护罩内的乘客处于安全的空气环境中,提高舒适度。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所述底座1相对侧壁下部分别开设有一条形救生圈开口15,该救生圈开口15内装设有充气式海上救生圈(未图示),所述海上救生圈充气口朝向底座1内侧;对应地,所述底座1内侧对应海上救生圈的位置装设有一充气泵60,所述充气泵60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主机5通信连接,所述充气泵60出气端与海上救生圈充气口连通;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充气泵60开启,充气泵60对海上救生圈充气,充气后的海上救生圈弹出救生圈开口15,形成对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在海上漂浮的支撑。

海上救生圈的设计,可使得智能逃生座椅落入海中时实现漂浮,确保逃生的安全性。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所述轴杆71可伸缩地插设于容置管43内,对应地,对应容置管3下开口端的底座1内侧底面装设有一升降台50,所述驱动电机6装设于升降台50上表面,所述升降台50通过升降气缸501驱动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气缸501与电源4电连接并与主机5通信连接;

机舱舱顶开启,所述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喷气式弹射器8启动,智能逃生座椅喷射飞离飞机,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升降气缸501驱动升降台50上升,升降台50上升带动连接于驱动电机6的轴杆71上端伸出至靠背2螺旋桨开口21外侧,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电动推杆75驱动套环72沿轴杆71上移至轴杆71上部,桨叶73伸出至容置管3外侧并依靠桨叶73自重翻转展开,控制面板10通过主机5控制驱动电机6驱动轴杆71旋转并传动桨叶73旋转,使得智能逃生座椅盘旋于空中。

升降台50的设计,可使得螺旋桨7整体位于靠背2内侧,使用时,才驱动轴杆71伸出至螺旋桨开口21外侧,从而保证智能逃生座椅整体的美观程度,使用方便度。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参见图3和图6,所述靠背2上表面一侧开设有一降落伞开口24,对应地,所述靠背2内侧竖直设置有一降落伞导出导管25,所述降落伞导出导管25上开口端与降落伞开口24连通;伞包70,装设于位于降落伞导出导管25下开口端下方的靠背2内侧,伞包70的引导伞开口(未图示)对应所述降落伞导出导管25下开口端;所述靠背2正面对应伞包70开伞装置701的位置开设有一开伞口26,所述伞包70的开伞装置701由开伞口26伸出至靠背2正面外侧;乘客抽拉开伞装置701,引导伞(未图示)带动伞包内的主伞702由降落伞导出导管25伸出至靠背2上表面上方并展开,形成对所述智能逃生座椅在空中漂浮的支持。

伞包70的设计,可作为螺旋桨7的替代或后备使用,确保智能逃生座椅安全降落。

其余同实施例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或对某个功能模块进行删减,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或删减,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