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8324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是涉及没有卷芯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制造没有卷芯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方法,已有在特开2000-344422公报中所公开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线圈内侧的重合的树脂带上设置贯通孔,通过融合该贯通孔的周缘部,连结树脂带。作为象这样地形成贯通孔,进行融合的方法,公开了下述方法,即,在卷绕工序的中途,使用加热针,从线圈中心侧开始贯通直径方向,使其融合的方法,或通过超声波焊接法等。
在使用了加热针的方法中,如图15所示,使加热针109从带110内侧贯通。在该方法中,熔化的熔融树脂103进入贯通孔101的周边部的间隙105。另外,容易形成非贯通部107。在该方法中,为了获得合适的接合强度(剥离强度),需要恰当地管理生产环境温度、插入时间、加热器温度等众多的变动要素。
另一方面,超声波焊接法如图16所示,以在扬声器114和砧台116之间夹入2片以上带110的状态下,通过扬声器114,对带110施加超声波振动,通过该振动产生的摩擦热形成熔化接合部112。关于在该方法中使用的扬声器114,在扬声器114与带110接触的面积大的情况下,接合强度过大,在从卷轴抽出带时,带不会剥离,不能使用到最后。另一方面,在减小了该面积的情况下,剥离强度变小,虽然抽出带时可容易地剥离带,但是,因为在构成延伸纤维化层的带110的焊接接合部112的界面上,纤维化了的树脂被拉伸出来,所以不能进行顺畅地抽出。因此,在使用超声波焊接法的情况下,需要构筑在考虑中加入了这样的观点的构成。
另外,在具有这样的砧台的构成中,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被扬声器124或者扬声器134推的树脂103,其被插入的扬声器的体积的量,进入带110…110之间。由于该进入的树脂103成为剥离强度过度的主要原因,所以希望是没有砧台的构成。
另一方面,没有砧台的构成,例如,如图11所示的从内侧插入扬声器134的构成,若扬声器或振动机可以小型化则是可行的。但是,因为需要调整扬声器134的插入深度,所以最好还是从外侧插入扬声器的构成。另外,在带为大于等于3层的情况下,在熔融部和构成延伸纤维层的带之间,容易形成界面61,这点也需要考虑。
再有,在扬声器的前端形状为图12所示的圆状的情况下,被扬声器115推的树脂容易进入带110…110之间。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希望扬声器的前端形状是平坦的。
在用于打包的热可塑性树脂带中,在该打包物为重物的情况下,在此可以使用聚酯制带。该聚酯制带必然可以对应这样的打包物的重量,这点很重要。
即,热可塑性树脂带的无芯体卷体可以使用例如聚丙烯制带、聚酯制带等,希望为考虑了各自的原料的特性以及用途的构成。下面,说明该原料的特性以及作为打包带而使用的情况下的问题点。
下述表1表示聚丙烯制带和聚酯制带的各自的特性。另外,该各带的贯通孔直径d为1mm,带宽w为15.5mm。图13是用于说明表1所示的聚丙烯制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特性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表1所示的聚酯制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特性的图。
在应用将贯通孔的周缘部粘合到热可塑性树脂带进行接合的方法的情况下,在聚丙烯制热可塑性树脂带中,如表1所示,相对于1mm(孔径a)/15.5mm(带宽b)的量的强度降低,聚酯制带其(大于等于1mm/15.5mm)量的强度降低,强度降低大于等于孔径。即,在聚丙烯制热可塑性树脂带中,通过延伸,由于纤维化沿长度方向(图13中L方向)发展,所以在宽度方向不会裂开。与此相对,在聚酯制带中,由于即使延伸,纤维化也不能沿长度方向明显发展,所以宽度方向的切口强度低。其结果为,如图14所示,在宽度方向容易裂开。因此,在使用完全地贯通聚酯制热可塑性树脂带的方法的卷体中,在通过打包机对重量的打包物进行勒紧时,或在运送重量打包物时,存在带断开的可能。
表1

在本发明中,借鉴上述以往技术,以提供一种热可塑性树脂带的无芯体卷体的制造方法为第一目的,该热可塑性树脂带的无芯体卷体不存在其内面的卷绕崩溃,在使用时也不会产生带表面的拉丝或带的纵向裂开。再有,以提供一种制造无芯体卷体的方法为第二目的,该无芯体卷体在作为热可塑性树脂带应用聚酯制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能够减少拉伸强度的降低,并且得到适度的剥离强度的无芯体卷体,据此,可以将带从打包机卷轴中顺畅地拉出。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是通过芯体由沿圆周配置并在直径方向可自由进退的多个芯体片构成,在这些芯体片处于在直径方向扩开的状态下,这些各芯体片的外面形成圆筒面的一部分;使用上述芯体,在该芯体的这些芯体片处于在直径方向扩开的状态下,固定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端部,接着通过旋转芯体,将热可塑性树脂带多次缠绕到芯体外周后,通过扬声器向缠绕在该芯体上的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施加超声波振动,据此,通过因此而产生的摩擦热带来的热粘合使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连结,其后,通过连续缠绕热可塑性树脂带制造卷体,将上述扬声器插入该热可塑性树脂带,一面熔融一面挖掘,据此,连结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这种情况,来赋予了特征。
在该构成中,也可以是使用在上述各芯体片的外面侧形成有槽的芯体片,同时,通过将上述扬声器插入,一面熔融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一面挖掘,形成贯通覆盖该槽的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的贯通孔的构成。
在该构成中,通过使扬声器贯通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从而使延伸纤维层被分断,不会产生拉丝。
再有,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是上述扬声器的接触部作为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外周面,从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外周侧到内面侧一面熔融,一面挖掘。
若为该构成,则例如图4所示,仅仅是接合所需的树脂量的树脂13留存在带11a和带11b之间,不需要的剩余树脂13a被挤出芯体片的槽内,排出到带11的内侧。
在上述构成中,在形成贯通孔的方法中,最好使上述扬声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同时使其直径小于等于1mm。这是因为扬声器的周长越长,带的剥离强度越强,所以若直径超过1mm,则带容易断裂。
再有,替代形成上述贯通孔的构成,也可以是,将上述扬声器插入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中的外周的一层,同时,将其插入到以下插入深度,该深度为未达到该1层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厚度的深度,据此,一面熔融该热可塑性树脂带,一面挖掘而构成。
在该构成中,因为没有在带上开设贯通孔,所以减小拉伸强度的降低,而且还可以获得适度的剥离强度。
再有,在该构成中,从拉伸强度的观点出发,最好上述插入深度小于等于上述一层的该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厚度的4/5。
在该构成中,最好使上述扬声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同时其直径小于等于2mm。这是因为在直径为2mm的情况下,与剥离强度的上限相对应。
在上述的构成,即,形成贯通孔的构成以及不形成贯通孔的构成的任意一种中,最好是需要连结的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为两层。其原因是,若对大于等于3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进行连结处理,则在熔融部和构成延伸纤维层的带之间容易形成界面,这样是为了避免该界面的形成。
另外,最好使扬声器的前端面为平面。若为这样的构成,则熔融体积为大致一定,而且进入带间的树脂少,粘合部稳定地被形成。另外,可以有效地排出剩余树脂。


图1是用于按时间推移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该扬声器贯通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用于按时间推移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体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6是用于按时间推移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数据的图。
图8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比较数据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具有砧台的超声波焊接法中,扬声器形状为针状的构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具有砧台的超声波焊接法中,扬声器形状为圆筒状的构成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不具有砧台的超声波焊接法中,热可塑性树脂带为三层的情况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超声波焊接法中,应用前端形状圆的扬声器的情况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聚丙烯制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特性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聚脂制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特性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使用以往的加热针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使用以往的超声波焊接法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卷体为形成空心部的状态,热可塑性树脂带被多次卷绕。该热可塑性树脂带是由被延伸5倍-10倍左右,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的聚丙烯的素烯烃类树脂构成的,通常经常使用的是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宽度为10mm-20mm左右,厚度为0.3mm-1mm左右。作为热可塑性树脂,只要是通过延伸可提高延伸强度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聚酯或聚酰胺等。这样的热可塑性树脂带在卷绕为100m-2500m左右的状态下,作为一个卷体。该卷体的尺寸为宽100mm-250mm,内径200mm-410mm,外径300mm-650mm,重量10kg-25kg左右。该热可塑性树脂带在没有卷芯的状态下被多次卷绕为螺旋状的卷体,在其卷绕开始的端部附近重合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相互连结,成为圈体。
下面,根据附图,对在形成上述圈体的工序中,使用超声波用焊接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按时间推移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该扬声器贯通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图5是用于按时间推移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体的制造方法的图。
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芯体2和超声波焊接机1,进行热可塑性树脂带11的卷绕。在该超声波焊接机1上,设置呈图3所示那样的圆筒形的扬声器10。该扬声器10的前端10a呈平面,直径最好小于等于1mm。这是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直径越大,周长越长,剥离强度越强。即,若扬声器10的直径超过1mm,则热可塑性树脂带容易裂开。扬声器10由钛合金构成,耐久性优异。
下面,说明本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5(a)所示,芯体2是由沿圆周配置,各个在直径方向(S方向)自由进退的4个芯体片22…22构成,在这些芯体片22…22在直径方向扩开的状态下,其各芯体片22…22的外面成为形成圆筒面的一部分的构造。作为各芯体片22…22,使用在各自的外面侧设置着槽21的芯体片。如图1以及图2所示,槽21的空洞部24具有在超声波焊接机1的扬声器10贯通热可塑性树脂带11时,收纳其扬声器10的前端部分的尺寸,构成扬声器前端承接部。另外,在该超声波焊接机1上,设置覆盖其前端部的罩3。
接着,如图5(b)所示,在直径方向扩开芯体片22…22,将这些芯体片22…22配置在大致同一个圆周上。其后,通过带固定件28夹住热可塑性树脂带11的端部,固定在芯体片22…22的间隙中的一个位置的间隙26上,使其向箭头T方向旋转,多次重叠卷绕成螺旋状,使热可塑性树脂带11成为2层。其后,如图1(a)-(c)所详示,在从覆盖被卷绕在其芯体2上的两层热可塑性树脂带(11a、11b)的槽21的位置,并且是从外侧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b)的外周面接触超声波焊接机1的扬声器10的前端的状态下,施加超声波振动(15-60kHz),将扬声器10插入两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a、11b)中,一面熔融两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a、11b),一面挖掘,形成贯通孔11c。通过形成贯通孔11c,两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的延伸纤维层被分割,不会产生形成不良。
另外,如图1(c)、(d)所示,仅仅是接合所需的树脂量的树脂13留存在热可塑性树脂带11a和热可塑性树脂带11b之间,不需要的剩余树脂13a被挤出芯体片的槽21内,排出到热可塑性树脂带11的内侧。通过上述工序,熔融接合两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进行连结。
再有,如图1(e)所示,将扬声器10从贯通孔11c拉出,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其后,使芯体2稍微旋转,如图5(c)-(e)的各图所示,使超声波焊接机1的扬声器10的前端分别接触两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的不同位置,与上述同样地熔融接合两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a、11b,进行连结。
象这样,在熔融接合热可塑性树脂带11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地点后,如图5(f)所示,通过使芯体2向箭头T方向旋转,将规定长度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卷成螺旋状。据此,如图5(g)所示,完成卷体90。其后,通过使芯体2向箭头V方向后退进行封闭,取出完成的卷体90。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在重量物打包中所使用的树脂带,使用聚酯制带的情况下的、无芯体卷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聚酯制带象聚丙烯制带那样,由于具有纤维化不在长度方向发展的特性,所以在宽度方向容易裂开。在这样的聚酯制带中,在如图5所示的制造工序中,与使用超声波焊接机1进行焊接的方法不同。在这里使用的扬声器10其形状为圆筒形,其前端面为平面。另外,考虑剥离强度的上限,扬声器10的直径小于等于2mm。使用具有这样的扬声器10的超声波焊接机1。图6是表示用于按时间推移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另外,除该焊接工序以外,由于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6(a)、(b)所示,在从被卷绕在该芯体2上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b的外周面接触超声波焊接机1的扬声器10的前端的状态下,施加超声波振动(15-60kHz),扬声器10仅插入第一层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b中。该扬声器10的插入深度h从拉伸强度方面来看希望小于等于热可塑性树脂带11b的厚度的4/5。再有,如图6(c)所示,将扬声器10从插入孔11d拉出,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通过上述工序,在热可塑性树脂带11a、11b之间形成熔融接合部19。
在各芯体片22…2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进行上述接合工序后,如图5(f)所示,通过使芯体2向箭头T方向旋转,将规定长度的热可塑性树脂带11卷成螺旋状。据此,如图5(g)所示,完成卷体90。其后,通过使芯体2向箭头V方向后退,进行封闭,取出完成的卷体90。
图7是表示在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扬声器的插入深度相对于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厚度的比例和拉伸强度保持率以及剥离强度的关系。
在聚酯制带的自动打包机中的粘合部的拉伸强度在原料强度的大约90%左右,一般认为在实际使用上必要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大于等于90%。另外,若剥离强度在卷体不会卷绕崩溃的大于等于200gf,小于等于1500gf,则不存在问题,是最好的。从这个观点出发,在基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扬声器的插入深度相对于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厚度的比例小于等于0.8,并且,若大于等于0.35,则减小了拉伸强度的降低,并且是适度的剥离强度,这得到了证明。
另一方面,在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热可塑性树脂带上设置贯通孔的情况下,从表示扬声器直径和拉伸强度保持率以及剥离强度的关系的图8即可明白,虽然通过扬声器直径可得到适度的剥离强度,但是拉伸强度保持率明显降低,不适合实际使用。
特别是在扬声器直径使用0.5mm的情况下,完全不能得到对于拉伸强度保持率以及剥离强度满足的值。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扬声器10采用钛合金组成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由铁等的材质组成。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有关本发明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无芯体卷体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热可塑性树脂带的无芯体卷体,其不存在其内面的卷绕崩溃,在使用时,可以从打包机的卷轴中顺畅地拉出带,不会产生带表面的拉丝或带的纵向裂开。再有,即使是在作为热可塑性树脂带应用聚酯制带的情况下,也可以制造能减小拉伸强度的降低,并且可得到适度的剥离强度的无芯体卷体。因此,可以使用到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最后部分,很经济。另外,可根据热可塑性树脂带的材质,恰当地应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据此,在打包对象为重量物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应,这点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芯体由沿圆周配置并在直径方向可自由进退的多个芯体片构成,在这些芯体片处于在直径方向扩开的状态下,这些各芯体片的外面形成圆筒面的一部分;使用上述芯体,在该芯体的这些芯体片处于在直径方向扩开的状态下,固定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端部,接着通过旋转芯体,将热可塑性树脂带多次缠绕到芯体外周后,通过扬声器向缠绕在该芯体上的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施加超声波振动,据此,通过因此而产生的摩擦热带来的热粘合使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连结,其后,通过连续缠绕热可塑性树脂带制造卷体,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扬声器插入该热可塑性树脂带,一面熔融一面挖掘,据此,连结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芯体片的外面侧形成槽,同时,将上述扬声器插入覆盖该槽的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通过一面熔融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一面挖掘,形成贯通覆盖上述槽的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的贯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扬声器的接触部作为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外周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连结的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为两层。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扬声器的前端面为平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扬声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同时其直径小于等于1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扬声器插入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中外周的一层,同时,将其插入到以下插入深度,该深度为未达到该1层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厚度的深度,据此,一面熔融该热可塑性树脂带一面挖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深度小于等于上述一层的该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厚度的4/5。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连结的上述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为两层。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扬声器的前端面为平面。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扬声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同时其直径小于等于2mm。
全文摘要
本热可塑性树脂带的卷体的制造方法,芯体由沿圆周配置并在直径方向可自由进退的多个芯体片构成,在这些芯体片处于在直径方向扩开的状态下,这些芯体片的外面形成圆筒面的一部分。使用上述芯体,在该芯体的这些芯体片处于在直径方向扩开的状态下,固定热可塑性树脂带的端部,接着通过旋转芯体,将热可塑性树脂带多次缠绕到芯体外周后,通过扬声器向缠绕在该芯体上的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施加超声波振动。据此,通过因此而产生的摩擦热带来的热粘合使该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连结,其后,通过连续缠绕热可塑性树脂带制造卷体,将扬声器插入热可塑性树脂带,一面熔融一面挖掘,据此,连结多层热可塑性树脂带。
文档编号B65H55/02GK1764586SQ0382632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5日
发明者山根进, 田近悟, 丸谷哲也 申请人:积水树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