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497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特别是指一种通过开启装置,将密封于容器内的流体释出于容器外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
背景技术
按,密闭容器通常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开启装置来开启,而开启装置的类型,大部份为螺纹盖或扣盖,有些则为易破的封条或刻线,若弄破该容器的封条或刻线,即可释出容器内容纳的内容物;但是,所有的开启装置皆是附著于容器的外部,如螺纹盖及弹簧扣盖,即附著于容器外部,并成为容器的一部份,而容器上易破的封条或刻线亦是相同;因此,并无一开启装置是被设计成内附于容器中,又能将密封容器内的流体完全释出。另外,对横截面很小的小型细长容器而言,有效又简单的开启装置特别缺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
由本实用新型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通过一开启装置,将流体封闭在管状外壳中,使得操作者仅要操作间启装置,即可将液体释出管状外壳外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组装方便,及易于携带等诸多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附开启装置的细长容器,包括一细长管状外壳,其具一密封端及一开口端,并于细长管状外壳靠近密封端处密封有流体;一内附开启装置,其包括一圆柱及一可与圆柱分离的细长突出物,该圆柱的外径,约与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并由细长管状外壳内的流体至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开口端处,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该细长突出物,由圆柱靠近流体的一端伸出密封该流体流动路径。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为一空心圆柱体,及一朝向该流体的开口端,与一具细长构件的密封端,该细长构件由空心圆柱体,延伸至细长管状外壳的开口端,并于空心圆柱体上,设有一易破的断面,其位置靠近该空心圆柱体的密封端。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为一可变形的杯状物。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一可变形的球体。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一可于裂开部裂开的堵塞物,该堵塞物具一个或多个孔洞,该孔洞由堵塞物的各端延伸贯穿裂开部,并无贯穿堵塞物的另一端;在该堵塞物处或其附近弯曲管状外壳后,该堵塞物会在该裂开部裂开,并且形成一条或更多流体流动路径,将流体导引至管状外壳的开口端。
其中该堵塞物在被扭曲时,可裂开或分开的开启装置,致使在开启装置处,扭曲该管状外壳。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圆柱状组件及一细长构件,该圆柱状组件的腰部外径为缩减,而其两末端,则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并于圆柱状组件上设有一轴向透孔,使其可形成一由流体至管状外壳的开口端的流体流动路径;该细长构件,其固定于管状外壳的密封端,并延伸至圆柱状组件内的透孔,密封圆柱状组件的透孔及流体流动路径,当在圆柱状组件处或其附近弯曲,或抽出该管状外壳时,该细长构件即会与圆柱状组件内的透孔分离。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两圆形盘状物,其横截面大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其厚度以避免滑入管状外壳的内部,并于两圆形盘状物上,皆设有一个或更多个透孔,并将两个圆形盘状物定位在管状外壳中,并相互贴抵,两圆形盘状物内的透孔,会被另一圆形盘状物覆盖,两个圆形盘状物处或附近弯曲该管状外壳时,管状外壳变形,两圆形盘状物分离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亦可为一圆柱状组件,其长度足以防止其转入管状外壳的内部,该圆柱状组件由对角分割成两半,使其形成一对角的裂缝,该对角裂缝中,设有一材料薄片,密封圆柱状组件的对角裂缝,并将管状外壳内的流体,密封于圆柱状组件背后,挤压管状外壳,压缩圆柱状组件,该圆柱状组件的两半,相互滑动而压在一起,减少圆柱状组件的截面,可在圆柱状组件的外侧,与管状外壳的内壁间,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亦可为一材料组件,在其中段附近的直径,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该材料组件的第一末端,为一有两分支部,呈握把状,使两分支部可受施力挤压;该材料组件的第二末端,其横截面小于管状外壳的内径,并由第二末端至两分支部,在第一末端的接合处附近,设有一裂开部,挤压管状外壳可压合两分支部,该材料组件纵向裂开成两半,并且打开一贯穿材料组件的流体流动路径。
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亦可为一细长杯状物,其直径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且其长度大于直径,该细长杯状物具有一封闭端,其尾端为一细长突出物,并在细长突出物上,设有一圈裂开线,其位置设在细长突出物断裂时,会在该细长杯状物的封闭端,形成一开口,插入该细长杯状物于管状外壳内部,密封管状外壳内的流体,在该细长杯状物的封闭端附近,管状外壳弯曲时,该细长突出物在裂开线由细长杯状物裂开,而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
其中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密封端可固定有一细长构件。
其中该开启装置亦可为一细长构件,该细长构件系设置于细长管状外壳内部,密封该细长管状外壳内的流体,且该细长构件系延伸至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开口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二实施例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三实施例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四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五实施例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六实施例图;图7为图6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七实施例图;图9为图8的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八实施例图;图11为图10的动作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九实施例图;图13为图12的动作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十实施例图;图15为图14的动作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十一实施例图;图17为图16的动作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十二实施例图;以及图19为图18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包括一细长管状外壳1,该外壳1具有一密封端2与一开口端3;一流体4,被该细长管状外壳1密封于靠近密封端2处。一内附开启装置5,设置于细长管状外壳1的内部,并将流体4密封于该细长管状外壳1内;该内附开启装置5的操作,是在该内附开启装置5处或其附近,挤压或弯曲该细长管状外壳1,即可将流体4经由该细长管状外壳1的开启端3释放。
如图2所示,该细长管状外壳1,若其横截面很小,该流体4即会受到表面张力的影响,若仅开启该开启装置5,是无法释出细长管状外壳1内的流体4,故需利用一导引构件6、7来克服流体4表面张力的毛细作用,以释出细长管状外壳1内的流体4。
图3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可包括一圆柱8,其外径大约与细长管状外壳1的内径相同,该细长管状外壳1的流体路径,是由开口端3至流体4间;并于靠近流体4的末端,有一细长突出物9,其直径小于内附开启装置5的圆柱8直径,并可与内附开启装置5的圆柱8相分离。该细长突出物9,是将圆柱8内的小量流体路径密封起来,以防止细长管状外壳1内的流体4,经由该内附开启装置5被释出。当细长管状外壳1在细长突出物9与内附开启装置5的圆柱8的接合面附近被弯曲时,细长突出物9将与圆柱8分开,使小量流体路径暴露,导致流体4可自细长管状外壳1,经由开启装置5的圆柱8被释出。
图4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四实施例,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一细长可弯曲管状外壳1,其横截面很小,并具有一密封端2与一开口端3;一流体4,被该细长管状外壳1密封于靠近密封端2处;一内附开启装置5,设置于细长管状外壳1的内部,并将流体4密封于该细长管状外壳1内;而该内附的开启装置5,包括一空心圆柱体10,及一朝向流体4的开口端11,与一具一细长构件12的密封端,该细长构件12,由空心圆柱体10延伸至细长管状外壳1的开口端3,并终止于细长管状外壳1的开口端3附近。一易破的断面13,该断面13位于靠近空心圆柱体10密封端处,其可为一刻痕。
当该管状外壳1在开启装置5的空心圆柱体10的易破断面13处或其附近被弯曲时,空心圆柱体10的密封端,会与空心圆柱体10的开口端3分离,而形成由流体4至空心圆柱体10的开口端3间的一贯通的流体路径;由于细长管状外壳1的横截面很小,使得流体4会受到表面张力的影响,而无法自行流出该管状外壳1,致使操作者可选择性地将流体4自管状外壳1释出;若欲将流体4释出时,即可由挤压包含流体4的管状外壳1部份,以强迫流体4流向细长构件12,当流体4流到细长构件12时,该细长构件12会增加流体4的毛细作用,以克服管状外壳1内的流体4表面张力,使其可流出管状外壳1。
再者,并可在管状外壳1的密封端2至圆柱体10的开口端11,固定一第二细长构件14,如图5所示,以克服流体4的表面张力,使流体4不再受毛细现象影响,致使流体4在开启装置5开启后,可立即由管状外壳1释出。
图6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六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包括一可变形的杯状物15,其直径约与管状外壳1的内径相同,而其长度比直径长;该可变形的杯状物15,插入管状外壳1内,并可将管状外壳1内的流体密封;如图7所示,在杯状物15处或其附近,弯曲或挤压该管状外壳1的后,该可变形的杯状物15即会随的变形,并形成一流体4流动的路径,使流体4得以自管状外壳1释出。另外,该变形的杯状物15,亦可为一可变形的球体,如塑胶空心球,直径约为管状外壳的直径;在可变形球体处弯曲或挤压该管状外壳1的后,该可变形球体亦会被变形,并形成一流体4流动的路径,可使流体4自管状外壳1释出。
图8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七实施例,在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包括一堵塞物16,将其弯曲后,会在裂开部17断裂成两部份,该堵塞物16,至少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洞18,该孔洞18,可由堵塞物16的各端延伸贯穿裂开部17,而不贯穿堵塞物16的另一端。如图9所示,在该堵塞物16处或其附近弯曲管状外壳1的后,该堵塞物16会在裂开部17处分开成两部份,并且形成一条或多条流体4的流动路径,可导引流体4释出管状外壳1的开口端3外;另外,该堵塞物16亦可是在被扭曲时,即可裂开或分开的开启装置,使得操作者在开启装置处,扭曲该管状外壳,即可打开该流体流动路径;该管状外壳1亦可由两个部份形成,在该堵塞物16处将两部份旋紧,使得扭曲该管状外壳1,即可分开堵塞物16为两部份。
图10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八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包括一圆柱状组件19,其腰部20的外径是缩减的,而其腰部20的两末端21则约与管状外壳1的内径相同;该圆柱状组件19,其轴向具一透孔22,使其可形成一由流体4至管状外壳1开口端3的流体流动路径;一细长构件23,其固定于管状外壳1的密封端2,并延伸至圆柱状组件19的透孔22中,以将该透孔22及流体流动路径封闭;当在圆柱状组件19处或其附近弯曲管状外壳1时,该细长构件23,会由圆柱状组件19内的透孔22抽出,使透孔22及流体流动路径开启,如图11所示,致使流体4可由管状外壳1的开口端3释出。
图12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九实施例,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包括两个圆形盘状物24、25,其横截面大约与管状外壳1的内径相同,而其厚度足以防止其滑入管状外壳1内部;该圆形盘状物24、25,皆具一个或多个透孔26、27,将两圆形盘状物24、25定位在管状外壳1内,并相互贴抵,使得该圆形盘状物24上的透孔26,会被另一圆形盘状物25覆盖,而该圆形盘状物25上的透孔,则相对被圆形盘状物24覆盖,因此,两个圆形盘状物24、25内的所有孔洞26、27,皆会被另一圆形盘状物24或25封闭;若在两个圆形盘状物24、25处或附近弯曲该管状外壳1时,将迫使管状外壳1变形,使得变形的管状外壳1,会驱使两圆形盘状物24、25相互分开,进而形成一由流体4至管状外壳1开口端3的流体流动路径,如图13所示;若管状外壳1可扭曲,亦可由扭曲该管状外壳1迫使两圆形盘状物24、25相互分开,以开启该流体的流动路径;另外,该管状外壳1亦可由两个部份形成,在该两个圆形盘状物24、25的介面处,将两部份旋紧,使得扭曲该管状外壳1,即可将两个圆形盘状物24、25分开。
图14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十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包括一圆柱状组件28,其长度足以防止其转入管状外壳1的内部;该圆柱状组件28是对角分割成两半,使其形成一对角裂缝29,由一端至另一端对角成形,其中有一材料薄片30,该材料薄片30,将圆柱状组件28的裂缝29封闭,使其可将管状外壳1内的流体4密封;如图15所示,当由挤压管状外壳1,并压缩圆柱状组件28时,该圆柱状组件28对角分割的两半即会相对滑动,并相互贴抵,进而缩减圆柱状组件28的截面,使得该圆柱状组件28的外表面与管状外壳1的内壁间,会形成一流体流动的路径,使流体4可由管状外壳1的开口端3释出。
图16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十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包括一材料组件31,在其接近中段32附近的直径约与管状外壳1的内径相同;该材料组件31的第一末端33为两对应的分支部,该分支部呈握把状,使两分支部可受施力挤压;该材料组件31的第二末端34,其横截面小于管状外壳1的内径,并由第二末端34至两分支部,在第一末端33的接合处,附近形成一裂开部35,当挤压管状外壳1时,可压挤该两分支部,使得材料组件31,会沿著纵向裂开部35裂开成两半,并形成一通过材料组件31的流体流动路径,使流体4可由管状外壳1释出,如图17所示。
图18为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的第十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内附开启装置5,包括一细长杯状物36,其直径约与管状外壳1的内径相同,且其长度大于直径;该细长杯状物36的一端,为封闭端37该封闭端的尾部为一细长突出物,在该细长突出物四周,设有一圈裂开线38,通过该裂开线38,即可将细长突出物折断,导致该细长杯状物36的封闭端37,会形成一开口;将该细长杯状物36插入于管状外壳1内部,以将管状外壳1内的流体4密封,如图19所示,在该细长杯状物36的封闭端37附近将管状外壳1弯曲,使得细长突出物会在裂开线38处与细长杯状物36断开,而暴露一流体流动路径,使流体4可由管状外壳1的开口端3释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与其他常用技术相互比较时,具有下列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开启装置将流体封闭在管状外壳中,使得操作者仅要操作开启装置,即可将液体释出管状外壳的外。
2.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组装方便及易于携带等诸多优点。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细长管状外壳,其具一密封端及一开口端,并于细长管状外壳靠近密封端处密封有流体;一内附开启装置,其包括一圆柱及一可与圆柱分离的细长突出物,该圆柱的外径,约与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并由细长管状外壳内的流体至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开口端处,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该细长突出物,由圆柱靠近流体的一端伸出密封该流体流动路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为一空心圆柱体,及一朝向该流体的开口端,与一具细长构件的密封端,该细长构件由空心圆柱体,延伸至细长管状外壳的开口端,并于空心圆柱体上,设有一易破的断面,其位置靠近该空心圆柱体的密封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为一可变形的杯状物。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一可变形的球体。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一可于裂开部裂开的堵塞物,该堵塞物具一个或多个孔洞,该孔洞由堵塞物的各端延伸贯穿裂开部,并无贯穿堵塞物的另一端;在该堵塞物处或其附近弯曲管状外壳后,该堵塞物会在该裂开部裂开,并且形成一条或更多流体流动路径,将流体导引至管状外壳的开口端。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堵塞物在被扭曲时,可裂开或分开的开启装置,致使在开启装置处,扭曲该管状外壳。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圆柱状组件及一细长构件,该圆柱状组件的腰部外径为缩减,而其两末端,则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并于圆柱状组件上设有一轴向透孔,使其可形成一由流体至管状外壳的开口端的流体流动路径;该细长构件,其固定于管状外壳的密封端,并延伸至圆柱状组件内的透孔,密封圆柱状组件的透孔及流体流动路径,当在圆柱状组件处或其附近弯曲,或抽出该管状外壳时,该细长构件即会与圆柱状组件内的透孔分离。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可为两圆形盘状物,其横截面大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其厚度以避免滑入管状外壳的内部,并于两圆形盘状物上,皆设有一个或更多个透孔,并将两个圆形盘状物定位在管状外壳中,并相互贴抵,两圆形盘状物内的透孔,会被另一圆形盘状物覆盖,两个圆形盘状物处或附近弯曲该管状外壳时,管状外壳变形,两圆形盘状物分离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亦可为一圆柱状组件,其长度足以防止其转入管状外壳的内部,该圆柱状组件系对角分割成两半,使其形成一对角的裂缝,该对角裂缝中,设有一材料薄片,密封圆柱状组件的对角裂缝,并将管状外壳内的流体,密封于圆柱状组件背后,挤压管状外壳,压缩圆柱状组件,该圆柱状组件的两半,相互滑动而压在一起,减少圆柱状组件的截面,可在圆柱状组件的外侧,与管状外壳的内壁间,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亦可为一材料组件,在其中段附近的直径,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该材料组件的第一末端,为一有两分支部,呈握把状,使两分支部可受施力挤压;该材料组件的第二末端,其横截面小于管状外壳的内径,并由第二末端至两分支部,在第一末端的接合处附近,设有一裂开部,挤压管状外壳可压合两分支部,该材料组件纵向裂开成两半,并且打开一贯穿材料组件的流体流动路径。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附开启装置亦可为一细长杯状物,其直径约与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且其长度大于直径,该细长杯状物具有一封闭端,其尾端为一细长突出物,并在细长突出物上,设有一圈裂开线,其位置设在细长突出物断裂时,会在该细长杯状物的封闭端,形成一开口,插入该细长杯状物于管状外壳内部,密封管状外壳内的流体,在该细长杯状物的封闭端附近,管状外壳弯曲时,该细长突出物在裂开线由细长杯状物裂开,而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密封端可固定有一细长构件。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开启装置亦可为一细长构件,该细长构件系设置于细长管状外壳内部,密封该细长管状外壳内的流体,且该细长构件系延伸至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开口端。
专利摘要一种内附开启装置的密封容器,包括一细长管状外壳,其具一密封端及一开口端,并于细长管状外壳靠近密封端处密封有流体;一内附开启装置,其包括一圆柱及一可与圆柱分离的细长突出物,该圆柱的外径,约与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内径相同,并由细长管状外壳内的流体至该细长管状外壳的开口端处,形成一流体流动路径;该细长突出物,由圆柱靠近流体的一端伸出密封该流体流动路径。
文档编号B65D75/48GK2728974SQ20042006556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曹荣华 申请人:曹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