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04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运输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传统托辊、滚筒为整体结构,其主要由轴承座1’、外密封圈2’、挡圈3’、后密封圈4’、轴5’、外密封盖6’、内密封圈7’、轴承8’、管体9’所构成,部件中易损件与不易损件混装,个别零件损坏,整个部件报废,即木桶理论,浪费资源,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组合,将整体结构中的零件按寿命分类重组,使易损组件与不易损组件分体组合,一旦遇到易损组件损坏则只需更换易损组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托辊、滚筒因个别零件损坏,导致部件整体报废的浪费问题,延长不易损部件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分体式结构将整体结构中易损部件和不易损部件分开制成左、右两端部为同结构易损的两部分,中间为不易损部分;分体部位是将原芯轴体上的两端轴颈体与中间轴体分成两或三体设计成分体轴。易损部件与不易损部件之间是以键或螺纹连接,该键连接可设为形键或花键,形键包括两平行面、四边形、六边形等,花键包括矩形花键、渐开形花键、齿形花键及形面连接等。其整体结构分为易损部件、不易损部件,该易损部件包括轴承、分体芯轴轴颈体、轴承座和孔用挡圈,不易损部件包括外筒体和腹板,还可以加设一分体芯轴轴体,其中,轴承内圈与轴颈体连接,轴体分别与轴颈体和腹板相连接;不易损部件不包含轴体时,一种为该轴颈体直接与腹板相连接,另一种为轴承座直接与腹板及外筒体相连接;孔用挡圈卡设于轴承侧面,该轴承外环与轴承座固定连接,腹板与外筒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解决了因个别零件损坏,导致整个部件报废,造成浪费的问题;能局部更换,省时省力;各组件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密封简单可靠。


图1为传统托辊、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图4的K-K剖视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8图7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图7的K-K剖视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侧视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K-K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3至附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为易损部件1、不易损部件2,该易损部件包括轴承11、分体芯轴轴颈体12、轴承座13和孔用挡圈14,不易损部件2包括外筒体22和腹板23,还可以加设一分体芯轴轴体21,其中,轴承11内圈与轴颈体12连接,轴体21分别与轴颈体12和腹板23相连接;不易损部件2不包含轴体21时,一种为该轴颈体12直接与腹板23相连接,另一种为轴承座13直接与腹板23及外筒体22相连接;孔用挡圈14卡设于轴承11侧面,该轴承11外环与轴承座13固定连接,腹板23与外筒体22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整体结构分为易损部件(1)、不易损部件(2),该易损部件包括轴承(11)、分体芯轴轴颈体(12)、轴承座(13)和孔用挡圈(14),不易损部件(2)包括外筒体(22)和腹板(23),其特征在于易损部件(1)通过键或螺纹与不易损部件(2)连接,轴承(11)与轴颈体(12)连接,该轴颈体(12)与腹板(23)连接,孔用挡圈(14)卡设于轴承(11)侧面,该轴承外环与轴承座(13)连接,腹板(23)与外筒体(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不易损部件还可包含分体芯轴轴体(21),轴颈体(12)不与腹板(23)直接相连接,而是该轴体分别与轴颈体(12)和腹板(2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颈体不与腹板相连接,轴承座(13)直接与腹板(23)及外筒体(2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键连接为形键或花键,该形键为两平行面、四边形或六边形,花键为矩形花键、渐开形花键,齿形花键及形面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组合托辊与滚筒,属于连续运输机械领域。其整体结构分为易损部件、不易损部件,该易损部件包括轴承、分体芯轴轴颈体、轴承座和孔用挡圈,不易损部件包括外筒体和腹板,还可以加设一分体芯轴轴体,其中,轴承内圈与轴颈体连接,轴体分别与轴颈体和腹板相连接;不易损部件不包含轴体时,一种为该轴颈体直接与腹板相连接,另一种为轴承座直接与腹板及外筒体相连接;孔用挡圈卡设于轴承侧面,该轴承外环与轴承座固定连接,腹板与外筒体固定连接。优点在于解决了因个别零件损坏,导致整个部件报废,造成浪费的问题;能局部更换,省时省力;各组件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密封简单可靠。
文档编号B65G23/00GK2835167SQ20052002904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9日
发明者孙继武, 刘大为, 隋汉斌, 周健, 杨光, 王明胤, 孙亚非, 蔡晓, 王广龙, 孙世虎, 赵园 申请人:孙继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