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及其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341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装箱及其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刚性容器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非标准集装箱 用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非标准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采用了该中间角件与中角柱连接结构的非标准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洋运输以及存放时,经常会面临装卸、 移动、冲击等工况。为了满足工况要求,集装箱上需要安装角柱和顶底角件。 由于集装箱一般都承载着非常重的货物,所以角件必须安装在加强区域,并 保证角件至少有一个孔供起吊工具使用, 一般通用集装箱顶角件的顶孔即承 担着这样的功效。此外,集装箱角件还承担着在运输、存放以及堆码联运时,通过锁紧装 置保证集装箱安全的作用,因为在运输、存放以及堆码联运时,角件有可能 承受装卸和冲击等作用力,因此必须通过锁紧装置进行加固。然而,为了节约运输成本, 一些超出常规长度、大容量和高载荷的非标准通用集装箱的出现为角件与角柱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如45英尺、48 英尺、53英尺等超过40英尺的大型集装箱,为保证能用一般标准通用的吊 具、运输工具及锁紧装置进行吊装、运输及栓固,就要求在40英尺的位置另 外设置4个独立的中间底角件1',如图1所示,图1中的2'即为中角柱。如图2所示,美国专利US 6,220,468 Bl就公开了一种53英尺大型集装 箱中间底角件100'与中角柱100的连接结构。在该专利中,在中间底角件100' 上部设置一个凸台并与具有相应形状的中角柱连接,具体的配合方式为该 凸台分为高低两层,较低凸台101'与中角柱外壁的缺口 101配合以使中角柱 外壁支撑在较低凸台101'上,较高凸台103'与中角柱内壁的缺口 (图中未示) 配合且焊接在一起以使中角柱内壁支撑在较高凸台103'上,中间底角件顶面102'与中角柱下端面102配合。但该连接结构有如下缺点
1、 在承受拉伸、弯曲等载荷时,该连接结构的强度不高,较易受破坏;
2、 从制造工艺角度来看,在中间底角件上制造凸台会增加模具制造难度
以及增加中间底角件的重量和外形尺寸。
综上所述,现有非标准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间角柱的连接结构存在 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标准大 型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不但加强了中间底角件与中角 柱的连接强度,还减少了中间底角件的重量及外形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 柱的连接结构,该中间底角件包括顶面和朝向箱体外的外侧面,该中角柱包 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和外壁,其中该外侧面的上半部分形成有凹陷台阶, 该外壁的下端延伸形成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容置于所述凹陷台阶中,所 述内壁的水平下端面固定支撑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顶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该凹陷台阶的长度等于该凹陷台阶所在面 的长度,该凹陷台阶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该外壁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与所述外侧面垂直 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高度与该凹陷台阶高度相同的加强槽,所述
加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角柱总体厚度减去该中角柱的内外两壁厚;所述连接 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侧孔,所述凹陷台 阶形成为绕所述侧孔进行挖槽而形成的倒"凹"字形;所述连接板的下部形 成有与所述凹陷台阶的倒"凹"字形相匹配的倒"凹"字形缺口,该连接板的 厚度等于所述凹陷台阶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与所述外侧面垂直 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高度与该凹陷台阶高度相同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角柱总体厚度减去该中角柱的内外两壁厚;所述连接 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述倒"凹"字形缺口的各边较所述凹陷
台阶的各边均大4mm,所述凹陷台阶及所述倒"凹"字形缺口底边的各拐角 处均进行倒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顶壁、两侧 壁、前后端壁以及底架,该集装箱的四角均设置有角件,该集装箱40英尺的 位置另外设置有中间底角件,所述中间底角件与该集装箱的中角柱连接,该 屮间底角件包括顶面和朝向箱体外的外侧面,该中角柱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 的内壁和外壁;其特征在于,该外侧面的上半部分形成有凹陷台阶,该外壁
的下端延伸形成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容置于所述凹陷台阶且所述连接板 的下端面支撑在所述侧面和所述凹陷台阶之间的阶梯面上,所述内壁的水平 下端面固定支撑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顶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该凹陷台阶的长度等于该凹陷台阶所在面 的长度,该凹陷台阶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该外壁的壁厚,在所述中间底角件 的、与所述外侧面垂直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高度与该凹陷台阶高 度相同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角柱总体厚度减去该中角柱的 内外两壁厚;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固 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侧孔,所述凹陷台 阶形成为绕所述侧孔进行挖槽而形成的倒"凹"字形;所述连接板的下部形 成有与所述凹陷台阶的倒"凹"字形相匹配的倒"凹"字形缺口,该连接板的 厚度等于所述凹陷台阶的深度,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与所述外侧面垂直连 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高度与该凹陷台阶高度相同的加强槽,所述加 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角柱总体厚度减去该中角柱的内外两壁厚;所述连接板 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述倒"凹"字形缺口的各边较所述凹陷 台阶的各边均大4mm,所述凹陷台阶及所述倒"凹"字形缺口底边的各拐角 处均进行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普通标准集装箱底角件的基础上,在中间底角件朝向箱体外的一面设置凹陷台阶,而 在中角柱外内壁底部分别设置与该凹陷台阶配合的阶梯型缺口及与中间底角 件顶壁配合的平整结构,将所述中间底角件与所述中角柱沿周边无缝焊接, 在不改变目前集装箱的主要结构和功效的情况下,不但加强了中间底角件与 中角柱的连接强度,还减少了中间底角件的重量及外形尺寸。


图1是现有53英尺非标准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美国专利US 6,220,468 Bl所公开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 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H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其中,图4A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的侧视图;图4C是图4A的俯视图;图4D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中间底角件的主视图; 图4E是图4D的侧视图;图4F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连接在一起 吋的主视图;图4G是图4F的侧视图; 图4H是中角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A至图5G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其中,图5A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的侧视图;图5C是图5A的俯视图;图5D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中间底角件的主视图;图5E是图5D的侧视图;图5F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连接在一起 时的主视图;图5G是图5F的侧视图;图6A至图6G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
其中,图6A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的主视图6B是图6A的侧视图6C是图6A的俯视图6D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中间底角件的主视图6E是图6D的侧视图6F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连接在一起 时的主视图6G是图6F的侧视图7A至图7G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 其中,
图7A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的主视图7B是图7A的侧视图7C是图7A的俯视图7D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中间底角件的主视图; 图7E是图7D的侧视图7F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连接在一起 时的主视图;以及
图7G是图7F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为统一起见,以下实施例将长度定义为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延伸的尺寸, 深度为沿集装箱宽度方向延伸的尺寸,高度为沿集装箱高度方向延伸的尺寸。
图4A至图4G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 如图4H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角柱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12' 和外壁12,内壁12'具有水平的下端面121,外壁12向下延伸形成有一连接板124,连接板124具有下端面123并形成有倒"凹"字形缺口 122。
如图4A、 4B、 4C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底角件包括顶面125和朝 向箱体外的外侧面12',该外侧面12'的上半部分形成有倒"凹"字形凹陷台阶 121',在凹陷台阶121'和外侧面12'之间形成有阶梯面1211',在外侧面12'上 形成有侧孔122'。
所述连接板124容置于凹陷台阶121',且连接板124的下端面123支撑
在nn陷台阶12r和外侧面12'之间形成有阶梯面121 r上,内壁12'的下端面
121支撑在中间底角件的顶面125上并可以通过无缝焊等方式加以固定。
如图4D、 4E所示,在外侧面12'上部竖直削去深度(沿集装箱宽度方向 延伸的方向,以下同)不少于中角柱的外壁12壁厚的凹陷台阶121',该凹陷 台阶121'的长度(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以下同)可以等于外侧面 12,的长度,为了预留底角件外侧面12'上的孔122',可绕孔122,进行挖槽即 形成呈倒"凹"字形的凹陷台阶121'。
如图4A、 4B、 4C、 4H所示,与凹陷台阶121'匹配容置的倒"凹"字形缺 口 122的高度(沿集装箱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略大于凹陷台阶121'的高度, 而深度等于和大于中角柱该缺口所在外壁的壁厚;而内壁12〃的下端面121 为平整结构,该内壁12〃的下端面121与该外壁12的下端面123的高度差略 大于缺口 122的高度,使该内壁的下端面121刚好抵靠在中间底角件的顶面 125上,进一步加强了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固定连接。
另外,为了能有效的配合中间底角件上的倒"凹"字形的凹陷台阶121', 缺口 122的每边尺寸较凹陷台阶121'大4mm左右;而凹陷台阶121'及缺口 122底边的各拐角处还可适当倒角,但不易过大。
图4F、 4G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连接方式。
图5A至图5G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 如图5D、 5E所示,在中间底角件的外侧面13'上部竖直削去深度不少于 中角柱的外壁13壁厚的凹陷台阶131',该凹陷台阶131'的长度(沿集装箱长 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等于外侧面13'的长度,为了预留外侧面13'上的侧孔 132',可绕侧孔132'进行挖槽即形成呈倒"凹"字形的凹陷台阶13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另外在中间底角件与外侧面13'垂直连接的两个外侧面13〃 上削去长度(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与凹陷台阶的131'深度(沿集 装箱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相同、及高度(沿集装箱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向)与凹陷台阶的131'高度(沿集装箱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相同的加强槽131", 该加强槽131"的深度为中角柱总体厚度减去中角柱的内外两壁厚。如图5A、 5B、 5C所示,在中角柱向箱体外的外壁13向下延伸形成有 -一连接板137,连接板137的两侧设置有两块加强板138,连接板137中开设 与凹陷台阶131'匹配容置的倒"凹"字形缺口 132,该缺口 132的高度(沿集 装箱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略大于底角件凹陷台阶Bl'的高度,而深度等于 中角柱该缺口所在外壁的壁厚;而中角柱朝向箱体内内壁(图中未示)的下 部为平整结构,该内壁的底部131与该外壁13的最底部133的高度差略大于 缺口132的高度,使该内壁的底部131刚好抵靠在中间底角件的顶壁上,进 一步加强了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固定连接。另外,为了能有效的配合中间底角件上的倒"凹"字形的凹陷台阶131〃, 缺口 132的每边尺寸较凹陷台阶131'大4mm左右;而凹陷台阶131'及缺口 132底边的各拐角处还可适当倒角,但不易过大。图5F、 5G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1的连接方式。如图 5G所示,两块加强板138分别固定在两个加强槽131〃中,再通过无缝焊等 方式焊接之后,可以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另外,本实施例2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可进一步参照图3。如图3所示,在中间底角件朝向箱体外的外侧面13'上部设置有呈倒"凹" 字形的凹陷台阶131,,在中角柱向箱体外的外壁13中下部开设与凹陷台阶 131'匹配容置的倒"凹"字形的缺口 132,(图5A所示);其中,中角柱l的 缺口 132的峰顶面133与中间底角件l'的凹陷台阶131'的峰顶面133'配合, 缺口 132的峰底面134与凹陷台阶131'的峰底面134'配合,缺口 132的中斜 面136与凹陷台阶131'的中斜面136'配合,缺口 132的导角面135与凹陷台 阶131'的导角面135'配合。[实施例3]图6A至图6G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图6D、 6E所示,在不考虑预留底角件外侧面14'上的孔142'的情况下, 在中间底角件朝向箱体外的一外侧面14'上部竖直削去深度不少于中角柱朝 向箱体外的一壁壁厚的加强槽即凹陷台阶141',该凹陷台阶141'的长度等于 外侧面14'的长度;与实施例2相同,还另外在中间底角件与外侧面14'垂直 连接的外侧面14〃上削去长度(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与凹陷台阶 41'深度(沿集装箱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相同、及高度(沿集装箱高度方 向延伸的方向)与凹陷台阶的"l'高度(沿集装箱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相 同的加强槽141〃,该加强槽141〃的深度为中角柱总体厚度减去中角柱的两壁
J享
如图6A、 6B、 6C所示,在中角柱向箱体外的外壁14的下端延伸形成 有连接板147,连接板147为一块矩形板且两侧设置分别有一块加强板148, 该加强板148的中下部设置有该外侧面角件侧孔匹配的孔142,该内壁的下 端面141与该外壁14的下端面143的高度等于凹陷台阶141'的高度,使该内 壁的底部141刚好抵靠在中间底角件的顶壁上,进一步加强了中角柱与中间 底角件的固定连接。
图6F、 6G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连接方式。如图6G 所示,两块加强板148分别固定在两个加强槽141〃中,再通过无缝焊等方式 焊接之后,可以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
图7A至图7G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 如图7D、7E所示,在不考虑预留底角件外侧面15'上的孔152'的情况下, 在中间底角件l'朝向箱体外的一外侧面15'上部竖直削去深度不少于中角柱 朝向箱体外的一壁壁厚的凹陷台阶151',该凹陷台阶151'的长度等于外侧面 15'的长度,该凹陷台阶151'的中下部设置有该外侧面角件侧孔匹配的孔 152"。
如图7A、 7B、 7C所示,在中角柱向箱体外的外壁15的下端延伸形成 有连接板157,连接板157为一块矩形板,该连接板157的中下部设置有该 外侧面角件侧孔匹配的孔152;而中角柱朝向箱体内内壁(的下端面151为 平整结构,该内壁的下端面151与该外壁15的下端面153的高度等于凹陷台阶151'的高度,使该内壁的底部151刚好抵靠在中间底角件的顶壁上,进一 步加强了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固定连接。
图7F、 7G示出了中角柱与中间底角件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实施例1-4中所描述 的连接结构。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 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 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包含。
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该中间底角件包括顶面和朝向箱体外的外侧面,该中角柱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和外壁,其特征在于,该外侧面的上半部分形成有凹陷台阶,该外壁的下端延伸形成有一连接所述底角件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容置于所述凹陷台阶中,所述内壁的水平下端面固定支撑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顶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在于,该凹陷台阶的长度等于该凹陷台阶所在面的长度,该凹陷台阶的 深度大于或者等于该外壁的壁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与所述外侧面垂直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 分别开设高度与该凹陷台阶高度相同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 角柱总体厚度减去该中角柱的内外两壁厚;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 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槽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侧孔,所述凹陷台阶形成为绕所述侧孔挖 槽而形成的倒"凹"字形;所述连接板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凹陷台阶的倒"凹" 字形相匹配的倒"凹"字形缺口,该连接板的厚度等于所述凹陷台阶的深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与所述外侧面垂直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 分别开设高度与该凹陷台阶高度相同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 角柱总体厚度减去该中角柱的内外两壁厚;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 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槽中。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倒"凹"字形缺口的各边较所述凹陷台阶的各边均大4mm, 所述凹陷台阶及所述倒"凹"字形缺口底边的各拐角处均进行倒角。
7. —种集装箱,包括顶壁、两侧壁、前后端壁以及底架,该集装箱的四 角均设置有角件,该集装箱40英尺的位置另外设置有中间底角件,所述中间 底角件与该集装箱的中角柱连接,该中间底角件包括顶面和朝向箱体外的外侧面,该中角柱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和外壁;其特征在于,该外侧面 的上半部分形成有凹陷台阶,该外壁的下端延伸形成有一连接中间底角件的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容置于所述凹陷台阶,所述内壁的水平下端面固定支撑 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顶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该凹陷台阶的长度等于 该凹陷台阶所在面的长度,该凹陷台阶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该外壁的壁厚, 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与所述外侧面垂直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高 度与该凹陷台阶高度相同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角柱总体厚 度减去该中角柱的内外两壁厚;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槽中。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 侧孔,所述凹陷台阶形成为绕所述侧孔进行挖槽而形成的倒"凹"字形;所 述连接板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凹陷台阶的倒"凹"字形相匹配的倒"凹"字形 缺口,该连接板的厚度等于所述凹陷台阶的深度,在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与 所述外侧面垂直连接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高度与该凹陷台阶高度相同 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深度等于该中角柱总体厚度减去该中角柱的内外两 壁厚;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对应固定设置 在所述加强槽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凹"字形缺 口的各边较所述凹陷台阶的各边均大4mm,所述凹陷台阶及所述倒"凹"字 形缺口底边的各拐角处均进行倒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及其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根据所述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结构,中间底角件包括顶面和朝向箱体外的外侧面,中角柱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和外壁,该外侧面的上半部分形成有凹陷台阶,该外壁的下端延伸形成有连接板,连接板安置于凹陷台阶中,内壁的水平下端面固定支撑在中间底角件的顶面上。利用以上结构将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沿周边无缝焊接,在不改变目前集装箱的主要结构和功效的情况下,加强了中间底角件与中角柱的连接强度,减少了中间底角件的重量及外形尺寸。
文档编号B65D88/12GK201148261SQ200720306860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3日
发明者孔河清, 涂书栋, 黄小华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