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束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341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束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金属束带结构,在此专指一种能使束环带二 端圈绕定位时更为确实及制造更容易的技术。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l、图2,其系习用的束带,其包括有 一呈长条状的束环带10,其于两端之间等间距的系列设置有贯 穿两表面的调整槽ll;以及一限制框20,其具有贯穿两端的T形槽21,位于T形槽21底面 的底板22系直接焊固于束环带10 —端表面,使束环带10另端能插 入该T形槽21中,俾控制束环带10圏绕成一所需直径的环圈;而该 底板22另沖设有四个系列伸入T形槽21中的棘齿23,此四个棘齿 23的间距与两两调整槽11间距相等,该等棘齿23恰可单向卡定于 所对应的调整槽ll,用以循序的将束环带IO直径缩小,使之达到所 需的紧束效果。纵观该习用的束带,我们发现棘齿23是直接伸入T形槽21中, 为了使束环带10另端能插入T形槽21中,所以其T形槽21的高度 须略大于束环带10 +棘齿23的尺寸,如此能使束环带10另端能通 过T形槽21,而不会有干涉之虞,可是,此结构在束环带10紧束至 所需的直径而下压的使其调整槽11为棘齿23卡定时,其束环带10 顶面与T形槽21顶端之间会形成有一间隙,压制性并不足,使束环 带10另端会随时的略向上掀离,其调整槽11便有脱离棘齿23之势,造成整个束带的束紧力有松动之虞,而使其有失效的可能。此外棘齿23与T形槽21 —体设置于限制框20中,所以容易有累积公差形成,造成制造的诸多困扰,使束环带10插入T形槽21中时,时常会有不顺畅的缺点。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的结构设计不够完善,使其在束紧有松脱的危险,以及累进公差的形成,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经多年从事于此一行业的经验,于是创作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虞松脱束紧状态的金属束带结构。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束带结构,包括有一呈长条状的束环带,其于两端之间等间距的系列设置有贯穿两 表面的调整槽,并于一端设有突出束环带表面的棘齿,其棘齿恰可卡 定于所对应的调整槽;以及一限制框,其固设于束环带一端,而与棘 齿距有一距离,此限制框具有一可恰供束环带另端对合穿入的限位空 间,以便藉由拉动束环带另端而可调整至所需的圈绕直径时,在此之 前,其棘齿恰能与所对应的调整槽形成一单向卡定状态。该束环带于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突出束环带表面的棘齿,该两棘齿 的间距与两两调整槽间距相等,以供束环带二端圏绕成所需直径时, 其两棘齿恰可卡定于所对应的两调整槽段。束环带系于两端之间等间距的系列设置有贯穿的调整槽,并于一 端设有突出束环带表面的棘齿,以供束环带二端迭接而圈绕成不同直 径时,棘齿恰可卡定于所对应的调整槽;至于限制框则固设于束环带 一端,而与棘齿距有一适当距离,该限制框具有一可供束环带另端穿 入的限位空间,令束环带在通过棘齿时不虞干涉,且能达到准确限制 棘齿与所对应调整槽的单向卡定状态,用以循序的将该束环带紧束成 环状。该限制框是固设于棘齿及系列调整槽之间。该限制框以板片弯曲而成,具有一位于限位空间顶端的顶板,该 顶板两侧向下折设有侧板,并于两侧板底端弯折有相向的底板,使该 顶板、侧板及底板形成一插槽,此插槽高度不得少于2倍的束环带厚 度,俾使束环带一端能插入限位空间内固定。该束环带一端固定于两底板上,此束环带顶面与顶板底面之间形 成限位空间。该束环带一端是固定于顶板,使束环带顶面与底板之间能形成限位空间。该束环带上另外滑套有一活动环,此活动环恰可沿束环带限位的 位移,用以压制远离限制框的束环带的另端。该束环带于限制框两端分别冲制有抵片,用以将限制框夹固定位。该限制框在限位空间与棘齿间另竖设有两板块,两板块能引导束 环带两侧插入限位空间中。该限制框在限位空间与棘齿间另弯折的设有可压制束环带的板块。该限制框在限位空间与棘齿间另弯折的设有板块,此板块压制于 束环带 一端顶面,使限制框得上下夹制固定于束环带一端。该限制框在远离棘齿的一端另弯折的设有板块,俾在束环带束紧 定位后,其可压制于通过的束环带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于束环带一端设有突出 束环带表面的棘齿,而限制框则固设于束环带一端,与棘齿距有一适 当距离,使棘齿与限制框分离的顺序设置于束环带的一端,藉由此一 分离设计而能有效减少传统限制框的间隙,使限制框所形成的限位空 间高度只须使束环带另端可对合的插入即可,此一结构配置使得棘轮 与限位空间累进公差有效减少,且令束环带调整槽为棘齿卡定后,其 束环带另端可有效为限位空间所压制,使调整槽不会有脱离棘齿之 势,如此便能形成一可单向循序紧束的金属束带结构,且能长久的确 保管束的束紧力。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兹附以较佳实施例的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图1系习用的分解示意图;图2系习用的实施示意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于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7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8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9系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10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11系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图12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13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组合示意图;图14系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示意图;图15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16系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O束环带 21T形槽 30束环带 33抵片ll调整槽 22底板 31调整槽 40限制框20限制框 23棘齿 32棘齿 41限位空间42顶板 43侧板 44底寺反45板块 50活动环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3、图4、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有 一呈长条状的束环带30,其于两端之间等间距系列设置有贯穿 两表面的调整槽31,并于一端冲设有两个突出束环带30表面的棘齿 32,该两棘齿32的间距与两两调整槽31间距相等,以供束环带30 二端圈绕成所需直径时,其两棘齿32恰可卡定于所对应的两调整槽 31;以及一限制框40,其固设于束环带30的棘齿32及系列调整槽31之 间,使该限制框40与棘齿32距有一距离,而限制框40具有一可恰 供束环带30另端穿入的限位空间41,且令束环带30略曲挠的通过 棘齿32时不会有干涉的情形,以便藉由拉动束环带30另端而可调整 至所需的圏绕直径时,在此之前,其棘齿32恰能与所对应的调整槽 31形成一单向卡定状态,用以循序的将束环带30紧束成环状,据以 达成图6所示的使用效果。由以上说明即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一、 本实用新型棘齿32是设置于束环带30,其与限制框40系 采分离的设置于束环带30—端,藉由此一分离设计而能有效减少传 统限制框的间P承,使本实用新型限制框40所形成的限位空间41高度 只须使束环带30另端对合的插入即可,俾令束环带30调整槽31为 棘齿32卡定后,其束环带30另端可有效为限位空间41压制,使调 整槽31不会有脱离棘齿32之势,据以长久的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束紧 力,其使用安全效果远较传统更为优良。二、 承第一项述,因为本实用新型棘齿32与限位空间41是采分 离的设置,此一结构配置使得棘轮32与限位空间41累进公差有效减 少,使该等结构制造更形容易,且良率有效提升,故符合经济效益要 求。请配合图3至图5观之,本实用新型限制框40以一板片弯曲而 成,其具有一位于限位空间41顶端的顶板42,该顶板42两侧向下 折设有侧板43,并于两侧板43底端弯折有相向的底板44,使该顶板 42、侧板43及底板44形成一插槽,此插槽高度不得少于2倍的束环 带30厚度,俾使束环带30—端能插入限位空间41内,并使束环带 30焊固于两底板44上,令此束环带30顶面与顶板42底面之间形成 所需的限位空间41,此为本实用新型束环带30与限制框40的最佳 实施例状态。请参阅图7,其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底板44的长度较限制框40大,以使该底板44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来 与束环带30焊固,用以确保整体的结构性。请参阅图8,其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主要说明本实用新型 使束环带30在插入限制框40中后,令束环带30 —端得焊固于顶板 42,使束环带30顶面与底板44之间能形成所需的P艮位空间41,用 以供束环带30另端对合的穿插,此结构与图4等效无误。请参阅图9,其系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主要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束环带30上另滑套有一活动环50,此活动环50恰可沿束环带30 限位的位移,俾在束环带30圈绕成较小直径时,使其另端远离限制 框40时而有向外掀离之势时,则可移动此活动环50来将束环带30 另端压制。请参阅图10,其系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说明 本实用新型限制框40可以不拘的方式固定于束环带30—端,具体而 言,本实用新型束环带30可于限制框40两端分别冲制有三抵片33, 用以将限制框40夹固定位,此夹固模式系与图3、图4等效,至于 图11则是进一步的说明此抵片33数量可任意变化,只须将限制框 40固定于束环带30 —端即可。请参阅图12、图13,其系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该实施例主 要说明本实用新型限制框40在限位空间41与棘齿32间竖设有两板 块45,此两板块45能引导束环带30两侧插入限位空间41中。图14 则是说明此板块45可在束环带30束紧定位后,直接对合弯折的压制 于束环带30上,使限制框40得上下夹制的将束环带30固定,用以 达到结构确实不虞松脱的稳固性。请参阅图15,其系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说明 本实用新型限制框40在限位空间41与棘齿32间竖设有板块45,此 板块45系直接对合弯折于束环带30 —端顶面,使限制框40得上下 夹制固定于束环带30—端。请参阅图16,其系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该实施例说明本实 用新型限制框40在远离棘齿32的一端设有板块45,以便在束环带 30束紧定位后,可直接对合弯折的压制于束环带30上,使限制框40 得上下夹制的将束环带30固尤以达到结构确实不虞松脱的稳固'hl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结构之中,可以说是前所未见,该 等特殊结构使束环带二端圈绕定位时更为确实,以及使制造更形容 易,藉而消除过去结构在使用上的各种麻烦与不便;故本实用新型较 的习用结构更具实用效果且有功能上的增进,应符新型专利申请要 件,故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 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 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 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呈长条状的束环带,其于两端之间等间距的系列设置有贯穿两表面的调整槽,并于一端设有突出束环带表面的棘齿,其棘齿恰可卡定于所对应的调整槽;以及一限制框,其固设于束环带一端,而与棘齿距有一距离,此限制框具有一可恰供束环带另端对合穿入的限位空间,并棘齿恰能与所对应的调整槽形成一单向卡定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束环带于 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突出束环带表面的棘齿,该两棘齿的间距与两两调 整槽间距相等,以供束环带二端圏绕成所需直径时,其两棘齿恰可卡 定于所对应的两调整槽段。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限制 框是固设于棘齿及系列调整槽之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限制框是 以板片弯曲而成,具有一位于限位空间顶端的顶板,该顶板两侧向下 折设有侧板,并于两侧板底端弯折有相向的底板,该顶板、侧板及底 板形成一插槽,此插槽高度不得少于2倍的束环带厚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束环带一 端是固定于两底板上,此束环带顶面与顶板底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束环带一 端是固定于顶板,束环带顶面与底板之间能形成限位空间。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束环带上 另外滑套有一活动环,此活动环可沿束环带限位的位移,以压制远离 限制框的束环带另端。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束环带于 限制框两端分别冲制有将限制框夹固定位的抵片。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限制框在 限位空间与棘齿间另竖设有可引导束环带插入限位空间中的两板块。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限制框在 限位空间与棘齿间另弯折的设有可压制束环带的板块。
11、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限制框在 限位空间与棘齿间另弯折的设有板块,此板块压制于束环带 一端顶 面,使限制框上下夹制固定于束环带一端。
12、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限制框在 远离棘齿的一端另弯折的设有板块,在束环带束紧定位后,其可压制 于通过的束环带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金属束带结构,其由束环带及限制框所构成;束环带系于两端之间等间距的系列设置有贯穿的调整槽,并于一端设有突出束环带表面的棘齿,以供束环带二端迭接而圈绕成不同直径时,棘齿恰可卡定于所对应的调整槽;至于限制框则固设于束环带一端,而与棘齿距有一适当距离,该限制框具有一可供束环带另端穿入的限位空间,令束环带在通过棘齿时不虞干涉,且能达到准确限制棘齿与所对应调整槽的单向卡定状态,用以循序的将该束环带紧束成环状。
文档编号B65D63/06GK201120997SQ20072030686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蒋金山 申请人:成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