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袋的递送装置用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708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袋的递送装置用包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递送装置的包装,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药物递送装置例如吸入器,特别是压力定量吸入器(pressurized metered doseinhaler)(此后称为“pMDI”) 的包装。然而,如吸入器领域技术人员所认识到的,本发明还包含其它递送类型,例如干粉 吸入器(DPI)。
背景技术
pMDI是吸入装置领域公知的。因而,除了极少数要点以外,没有必要对pMDI的结 构和操作进行描述。pMDI包括药罐单元(canister unit)和外壳。外壳通常为管状并由塑料材料例如 通过模塑形成。药罐单元包括具有一个开口端的药罐,该药罐通常由金属例如铝制成。药 罐的开口端由计量阀组件密封。阀组件包括通常为阀杆形式的中空递送构件,该构件从药 罐的开口端伸出。促动计量阀组件使得定量气雾剂经由阀杆从药罐中送出。使用时,密封的药罐容纳加压药用气雾剂。该制剂包括药物和流体抛射剂(fluid propellant)以及任选的一种或多种辅剂和/或佐剂。药物通常溶解或悬浮在制剂中。外壳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内部通道。喷嘴管夹(nozzle block)经配置以接纳从药 罐单元伸出的阀杆并将递送的定量剂量引向口或鼻。使用时,需要定量药用气雾剂的患者 在管口吸气,同时促动药罐单元。患者引起的吸气气流将定量药用气雾剂带入患者的呼吸 道。递送装置通常存放在硬纸盒等之中的密封保护袋内。根据递送装置的类型及其 相关的要求,保护袋经布置可保存递送装置和/或防潮、防污和/或防尘。保护袋通常 由薄型柔性材料例如塑料膜、涂布纸、金属箔及其层压体等(此后称为袋用材料(pouch material))制成。W0-A-2001/87392 Al披露了一种密封袋,据称该密封袋防止潮气进入但可透过其 中容纳的PMDI的抛射气体(propellant gas)。也就是说,防止保护袋在其内压因抛射剂从 容器中漏出而升高时破裂。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潮性,可在袋中设置防潮剂。已证实现有的保护袋设计易于因材料疲劳失效和吸入器上尖锐边缘的冲击而破 损。保护袋的折痕位置常常发生疲劳失效,此处的材料在震动过程中磨损并加工硬化。金 属箔材料在袋的下部破损,袋的下部通常接近侧边并处于金属箔的明显折曲位置。袋和产 品包装盒的内装物在搬运、运输等过程中的垂直移动引起这种失效,例如金属箔保护袋在 自然折痕处折曲。WO 2006/003386披露了用于吸入器形式的递送装置的包装,该包装包括经布置以 悬挂递送装置的支架以避免意外促动。提出了多种悬挂布置,所有布置均允许吸入器在包 装内受控悬吊移动。然而,没有避免密封袋破损的具体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用于递送装置的新型包装。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独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包装实现。本发明的包装的一个优点在于保护袋破损的风险明显降低。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限定。


随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a和Ib为本发明的包装的两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包装的另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3为处于未折叠状态的本发明的包装的又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4a至4d示出本发明的保护袋和包装的实施方案。图5a至5f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种保护袋和包装的实施方案。图6a和6b示出本发明的保护袋的两种实施方案。图7示出本发明的保护袋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图Ia为本发明用于pMDI形式递送装置20的包装10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包装10由盒体30、保护袋40和袋支撑构件50。盒体30可根据其中将要容纳的递送装置20具 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形状的实例包括典型的砖形、四面体形和管状以及任意其它适 宜的形状。盒体30可由提供足够硬度的选择范围广泛的材料例如硬纸板、塑料、金属等构 成。盒体30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包装10的搬运,同时提供其上可印刷资讯和显示信 息的显示表面。如上所述,保护袋40可由本文称为袋用材料的任何适宜的隔离材料构成。形成袋 40的方式有多种,本申请将不再详细说明可行的形成方法。在所披露的实施方案中,袋40 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密封边60,所述两个密封边60将密封袋限定于其间。根 据袋用材料以适当的方式例如通过加热或摩擦焊接、使用适宜的粘合剂等密封密封边60。 其它实施方案可根据袋的类型包括一个或多个纵向封口。如上所述,袋40的大多数破损失效发生在袋的底部90,由袋用材料的疲劳失效和 递送装置20上尖锐边缘的冲击引起。为了避免破损失效的发生,将袋40连接到支撑构件 50上,该支撑构件50经布置通过从盒体30的底部明显提升袋40的底部90并从而提升递 送装置2来支撑盒体30内的袋。根据一种实施方案,支撑构件50由连接在袋40的一个面 上的硬板构成。可通过粘性材料例如图Ia中标记为80的热熔胶、通过固定构件例如卡钉 等、或以机械方式例如通过在支撑板上形成吊钩并在袋40的上部封口形成配合孔,将支撑 板50连接在袋40上。支撑板50可在多个位置与袋30连接,从而形成紧密连接,进而可进 一步降低破损的风险。支撑板50连接在袋40上,使得袋40的底部90,从而使递送装置20 从盒体30的底面100明显提升。根据支撑板50的性质,可接受一定的接触,但使袋40的 底部90处袋用材料的弯曲和皱折保持最小化。在该说明书中术语底部90始终表示容纳递送装置20的袋腔40的下部。底部90 经布置沿大致垂直的方向明显支撑递送装置20。因而,从底面100明显提升底部90包括 从底面100提升递送装置20,从而在递送装置20和底部90之间实现更为静态的装载位置(load situation)。如一些实施方案所示,袋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在底部90下方延伸的部分,例如下部封口 60、支撑构件等,在一些情况下所述部分与底面100直接接触。根据一 些实施方案,通过袋40的在底部90下方延伸并从而在提升位置支撑底部90和递送装置的 这些部分实现了底部90的提升,即支撑构件与袋40本身整体形成。如上述实施方案所述, 底面100可以是盒体30的底面,但如在袋40本身形成独立包装的情况下底面100还可以 是普通支撑表面,例如搁板顶部。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如图Ib所示,支撑构件50由两个支撑板5 1和52构成,所述 两个支撑板均与上密封边60连接,并且经布置以提升其间的袋40,从而提升递送装置20。 支撑板51和52可作为一个折板整体形成。根据盒体30和支撑板51、52的尺寸,该实施方 案还可允许沿侧向受控支撑,这是因为支撑板51和52可沿水平方向限制袋40的移动。在 所披露的实施方案中,为了进行示例,放大了一些尺寸。根据一种实施方案,支撑构件50、51和/或52由患者信息单构成。由于与袋40 的顶部连接,因而需要患者在打开袋40之前取下所述信息单。由于患者被迫与所述信息单 相互作用,因而这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作用。在图Ia和Ib披露的实施方案中,支撑构件50优选在插入盒体30之前与袋40连接。图2示出了与图Ib类似的实施方案,但其中略去了盒体30并将支撑板51、52转 变为自支撑布置31来构成包装10的主要结构构件。在该实施方案中,支撑布置31设置有 使两个支撑构件相互连接的底面100,所述两个支撑构件顺次在与袋40连接的上端相互连 接,使得袋40的底部90从底面100明显提升。根据其它实施方案,该支撑布置31可设置 有使支撑板51和52相互连接的侧壁(未示出)。支撑布置还可类似于图Ia和Ib那样布 置在盒体30中。在图3披露的实施方案中,支撑构件作为盒体30的一个侧壁与盒体30成为一体。 图3示出了处于未折叠状态的包装10,其中容纳pMDI 20的袋40与未折叠盒体30的代表 最终盒体30的侧壁的一部分连接。类似于上述实施方案,制成比袋长的支撑构件/侧壁, 袋40与侧壁连接,使得袋40的底部从最终盒体的底面100明显提升。在图3中,底面100 由下突物(Iowertab)表示。类似于上述实施方案,袋可通过任意适宜的固定方式例如胶等 与支撑构件/侧壁连接。 在图3的实施方案中,袋40布置并连接在处于未折叠状态的盒体30上,接着在随 后的折叠步骤中将盒体30折成其最终状态。或者,袋可连接在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盒体30 的侧壁上,其中在连接步骤(未示出)过程中此前折叠的壁可为袋40起到指示的作用。由 于在容纳PMDI 20的袋40布置在适当的位置之后至少部分地进行折叠步骤并且省略了将 袋插入折叠盒体的步骤,因而盒体30可较小,从而在运输和存放期间需要较小的空间。通 过将盒体包裹在袋40的周围,降低了皱折的可能性,袋将经受较小的应力。
在图4a至4c所披露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支撑构件54和55作为袋40的整体部分 形成,其中袋40的硬密封侧边向侧面延伸。因而,支撑构件54和55由袋用材料的双层层 叠体形成。通过选择适宜的袋用材料,和/或通过例如在热焊接过程中赋予密封侧边54和 55硬化结构,可制成较硬但仍足够柔韧的密封侧边54和55,以发挥支撑构件的作用并使袋 40保持在盒体30内或多或少固定的位置。图4c示出了布置在方形盒体30内的容纳递送装置20的袋40,其中支撑构件54和55弯曲成“S”形,从而所述支撑构件的垂直硬度借助 其曲率而提高,同时它们的弹性有效地使袋40固定于水平面。在图4d披露的替换性实施 方案中,支撑构件54和55由通过袋40隔开的板形成,例如纸板、硬塑料等,所述板与标准 尺寸的密封侧边61和62连接。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未示出),形成支撑构件54和55的 板整体形成,其中所述板至少在相应于封口 63的下部相互连接,从而实现提高的下封口硬 度。根据图4a至4d的实施方案,包装10中的递送装置20的牢固支撑使得破损的风 险降低,袋40的部分90从底面100明显提升。另外,弯曲的支撑构件54和55有效地避免 了在袋40的底部90金属箔弯曲和皱折。
在图5a至5f的实施方案中,袋40设置有支撑构件56,该支撑构件56包围并提升 其基本平坦的底面91。通过使袋40的底部90的独立金属箔与朝向下的密封边56连接,形 成底面91。类似于图4a至4d的实施方案,弯曲的双层袋用材料提供了能够提升由此形成 的底面91的硬支撑结构。在图5a披露的实施方案中,袋40由两片袋用材料构成,所述两 片袋用材料沿它们的边缘密封至底面91,从而得到密封袋40。图5b为图5a的袋40的底 面91的顶视图。图5c示出了由一片金属箔构成的袋40的实施方案的相应视图,所述金属 箔片沿其边缘密封至底面91。图5d至5f示出了由底面91和管状袋用材料片构成的袋40 的两种实施方案,所述管状材料片沿其底边密封。由附图可知,底面91的形状适应于袋40 的具体设计。根据这些实施方案,提升的底面91为递送装置20提供良好的支撑,从而从直接接 触袋40的支撑表面提升并悬挂所述递送装置20。根据上述实施方案,图5a至5f的袋40 可插入盒体30中。或者,图5a至5f的袋40可用作递送装置20的独立包装10,十分类似 于用于包装液体、粉末和粒状食品等的类似包装。在袋40用作独立包装10的情况下,患者 信息单(未示出)可与递送装置一起布置在袋内,或者连接在袋40的外侧。根据一种实施 方案,一个或多个硬化支撑缘或构件(未示出)与保护袋40的密封边56的至少一部分连 接,以进一步提高由此形成的限定底面91的支撑构件56的硬度。为了进一步减少递送装置20在袋40内的相对移动,可形成一个或多个限制移动 部分,其中袋40的贴面无边部分(facing non edge section)相互连接。袋40的贴面无 边部分可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相互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粘结等。图6a和6b披露了这种限制 移动部分的两种实施方案。在图6a中,形成独立的限制部分110以限制递送装置20在袋 40内的垂直和水平移动。该独立部分可在通过密封边60密封袋40的步骤之前、期间或之 后的独立步骤中形成。在图6b中,固定焊缝110与密封边60组合,因而在单个密封步骤中 进行。通过限制pMDI在袋40内的移动,有效减少了递送装置20的尖锐边缘的冲击造成的 破损。与图1和2的实施方案所披露的相同,在图6a和6b中,袋40是具有上密封边和下 密封边60的常规类型。然而,本申请披露的袋40的所有实施方案以及其它类型均可设置 有该类型的固定焊缝110。图7示出了限制递送装置20在包装10内移动的替换性方式,其中盒体30设置有 一个或多个“推入”型固定构件120。这种推入固定构件120可代替或结合上述包括提升袋 40的底部90的支撑构件的实施方案使用。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递送装置的包装,包括经布置以包封递送装置的保护袋,所述保护袋包括底部,所述底部经布置以沿大致垂直的方向支撑所述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包装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经布置以使所述袋的底部从支撑表面明显提升。
2.权利要求1的包装,其中所述保护袋和支撑构件布置在盒体中。
3.权利要求2的包装,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保护袋连接的硬板。
4.权利要求3的包装,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由患者信息单构成。
5.权利要求3的包装,其中所述保护袋包括两个垂直封口,并且其中支撑构件与所述 各个垂直封口连接。
6.权利要求2的包装,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由所述盒体的壁形成,并且所述保护袋与所 述支撑构件连接。
7.权利要求1的包装,其中所述保护袋包括至少一个与其整体形成的支撑构件。
8.权利要求7的包装,其中所述整体形成的支撑构件由一个或多个支撑封口形成。
9.权利要求8的包装,其中所述支撑封口设置有硬化结构。
10.权利要求8的包装,其中所述整体形成的支撑构件由一个或多个垂直密封边形成。
11.权利要求8的包装,其中所述整体形成的支撑构件由一个或多个下密封边形成,所 述下密封边包围并提升所述袋的基本平坦的底面。
12.权利要求8的包装,其中一个或多个硬化支撑缘或构件与所述包围下密封边的至 少一部分连接。
13.一种用于递送装置的包装,包括经布置以包封递送装置的保护袋,所述保护袋包括 一个或多个限制移动部分,所述限制移动部分经布置以减少所述递送装置在袋内的相对移 动,其中所述限制移动部分由所述袋的相互连接的贴面无边部分形成。
14.一种用于递送装置的包装,包括经布置以包封递送装置的盒体,其中所述盒体30 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推入”型固定构件120,形成所述固定构件120以减少所述递送装置在 盒体内的相对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递送装置的包装,包括经布置以包封递送装置的保护袋。保护袋包括经布置以沿大致垂直的方向支撑递送装置的底部,包装包括经布置以从支撑表面明显提升袋的底部的支撑构件。
文档编号B65D30/16GK101815653SQ200880109829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日
发明者埃里克·康诺利, 戴夫·萨蒙, 西蒙·贝里 申请人:阿斯利康(瑞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