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725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物品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任何商品出厂时都需要适当的包装,包装的目的除了一部分出于美观考虑外,大 部分的目的在于保护商品在运送或仓储过程中免于受损。以3C产品而言,其出厂时通常会 采用聚苯乙烯配合纸箱来包装,其使用聚苯乙烯的目的在于提供商品在纸箱的缓冲作用, 让纸箱受到较大震动时,仍能向商品提供足够的保护;而聚苯乙烯是塑化产品,其在大自然 中无法自行分解,废弃时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因此,近来厂商们大多完全采用纸箱 来包装产品,同时利用纸材在纸箱体设置缓冲结构;所述纸材缓冲结构是利用诸如瓦楞纸 成型出具有折线的平面后,再予以弯折成立体缓冲结构,再将该立体缓冲结构置入纸箱内, 商品放入纸箱内后,即置于该缓冲结构上,使商品与纸箱本体之间保持一空间。然而,由于 所述缓冲结构是以另外的冲压模具制造的,因此,整套制程较费时费工,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包装缓冲装置,其制造较容易,且成本较低廉。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纸材一体成型为展开的平面,再经弯折成型为立体的盒体,所 述平面的纸材包含有连接的数个板体,其包括有一底板;由数个板体组成连接于该底板一 侧的第一侧结构;由数个板体组成连接于该底板相对另一侧的第二侧结构;由数个板体组 成连接于该底板前边的前侧结构;由数个板体组成连接于该底板后边的上盖结构;所述第 一侧结构可弯折成型为所述盒体的一侧壁,并具有垫高于该底板上的结构;所述第二侧结 构可弯折成型为所述盒体的另一侧壁,并具有垫高于该底板上的结构;所述前侧结构可弯 折成型为用来容纳被包装物的空间,并可翻转置于所述第一侧结构与第二侧结构垫高的结 构上;所述上盖结构可弯折成型为用来覆盖于所述前侧结构的上方,以保护内容物。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手段,是将底板成型为矩形,其四边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板体、 一第二板体、一第三板体与一第四板体,该第三板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一第六板体,该第 四板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七板体,该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的连接处连接有一第五板 体;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第一侧结构的技术手段,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一板体的第八板
体,该第八板体连接有一第九板体,该第九板体的两侧分别连接一第十一板体与一第十二
板体,且第九板体的一端连接有一第十三板体,该第十一板体、第十二板体与第十三板体均
可相对于该第九板体弯折,该第八板体可以相对于该第一板体弯折,借以弯折出第一侧结
构,并可将该第一侧结构翻转置于底板上面,并在该底板上产生一垫高结构。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第二侧结构的技术手段,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二板体的第十四
板体,该第十四板体的一边连接有一第十五板体,该第十五板体的一端连接有一第十六板体,该第十六板体连接有一第十七板体,该第十七板体连接有一第十八板体与二个第十九 板体,该第十五板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二十板体与一第二十三板体,该第二十板 体连接一第二十一板体,该第二十一板体连接一第二十二板体,该第二十三板体连接一第 二十四板体,第十五板体与第二十四板体共同连接一第二十五板体,该第二十五板体连接 一第二十六板体,该第二十六板体连接一第二十七板体,所述第十四板体的一端连接一第 二十八板体,借以弯折出第二侧结构,并可将该第二侧结构翻转置于底板上面,以在底板上 产生另一垫高结构。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前侧结构的技术手段,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三板体的第二十九 板体,该第二十九板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三十板体与一第三十二板体,该第三十板 体连接有一第三十一板体,该第三十二板体连接有一第三十三板体,该第三十三板体的两 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三十四板体与一第三十五板体,该第三十四板体与第三十三板体的连接 处设有一第一沟槽,该第三十五板体与第三十三板体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二沟槽,借以弯折 出可容纳商品的前侧结构,并可将该前侧结构翻转置于该第一侧结构与第二侧结构上面。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上盖结构的技术手段,包含有一连接该第四板体的第三十六 板体,该第三十六板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三十七板体,该第三十六板体的一端连接 一第三十八板体,该第三十八板体的一侧边连接一第三十九板体,该第三十八板体的相对 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四十板体,该第三十八板体设有一第三沟槽,该第三十八板体与第 三十九板体的连接处设有一第四沟槽,借以弯折出一上盖结构,并可将上盖结构翻转覆盖 于该前侧结构上面并固定。 所述各板体的连接处均可相对弯折,以组构成立体的盒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制造较容易,且成本较低廉。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成平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侧结构的第八板体弯折成竖立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侧结构的第八板体再弯折相叠于第一板体的实施例立 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体与第八板体一起弯折成竖立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将第十七板体与第十八板体弯折九十度,以将第十板体垫高于 底板之上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六板体与第二十七板体相叠后,再一起弯折竖立,以组 成第一侧结构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六板体与第二十五板体相叠后,再一起往下方弯折成竖
立,同时弯折出三个凹陷区域,以组成第二侧结构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十八板体弯折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二侧结构翻转九十度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二侧结构再翻转而置于底板上,并形成垫高结构的实施
例立体示意图。[0023]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十三板体翻转成与第二十九板体平行的实施例立体示 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十板体弯折,进而使三十一板体插入第一沟槽,以组成 前侧结构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将前侧结构翻转置于底板上面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结构的第七板体、第三十七板体与第四十板体弯折九十
度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翻转,以覆盖于前侧结构上方的实施例立体示意 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的第三十八板体弯折,使第四十板体插入第一侧
结构与第二侧结构内,且第五板体插入第四沟槽而固定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板 11……第一板体 12……第二板体 13……第三板体 131 第五板体 132 第六板体 14……第四板体 141 第七板体 2……第一侧结构 21 第八板体 22 第九板体 23……第十板体 231 第i^一板体 232……第十二板体 24……第十三板体 3……第二侧结构 31 第十四板体 32 第十五板体 33……第十六板体 331 第十七板体 332……第十八板体
0051] 333……第十九板体 34……第二十板体 341……第二i^一板体 342……第二十二板体 35……第二十三板体 351……第二十四板体[0057]36...…第二十五板体361.'第二十六板体362.'第二十七板体37...…第二十八板体4.....'-前侧结构41...…第二十九板体411.'…"第三十板体412.'…"第三十一板体413.'…"第三十二板体42……第三十三板体421.'第三十四板体422.'第一沟槽43……第三十五板体431.'第二沟槽5.....'-上盖结构51...…第三十六板体511.'…"第三十七板体512.'…"第三十八板体513.'…"第三沟槽514.'…"第三十九板体515.'第四沟槽516.'第四十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缓冲装置,是利用冲压成型技术将一诸如 瓦楞纸等具有一定厚度的纸材一体成型为展开的平面,图中所示的虚线为该平面上的折 线,亦即各板体可以该虚线进行弯折;所成型的纸板平面包含有一矩形的底板l,底板1的 四边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板体11、一第二板体12、一第三板体13与一第四板体14,该第三板 体1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一第六板体132,第四板体14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七板体 141,第一板体11与第三板体13的连接处连接有一切割出三边,使一边连接于底板1的第 五板体131。 底板1的一侧连接一第一侧结构2,所述第一侧结构2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一板体 11的第八板体21,第八板体21连接有一长条形的第九板体22,第九板体22的两侧分别连 接一第十一板体231与一第十二板体232,且第九板体22的一端连接有一第十三板体24, 该第十一板体231、第十二板体232与第十三板体24均可相对于第九板体22弯折,第八板 体21可以相对于第一板体11弯折。 底板1的另一侧则连接一第二侧结构3,所述第二侧结构3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二 板体12的第十四板体31,第十四板体31的一边连接有一第十五板体32,第十五板体32的 一端连接有一第十六板体33,第十六板体33连接有一第十七板体331,第十七板体331连接有一第十八板体332与二个第十九板体333 ;第十五板体32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 二十板体34与一第二十三板体35,该第二十板体34连接一第二十一板体341 ,第二十一板 体341连接一第二十二板体342,该第二十三板体35连接一第二十四板体351,第十五板 体32与第二十四板体351共同连接一第二十五板体36,第二十五板体36连接一第二十六 板体361,第二十六板体361连接一第二十七板体362,所述第十四板体31的一端连接一第 二十八板体37。 底板1的前边连接一前侧结构4,所述前侧结构4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三板体13的 第二十九板体41 ,第二十九板体41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三十板体411与一第三十二板 体413,第三十板体411连接有一第三i^一板体412,第三十二板体413连接有一第三十三 板体42,第三十三板体4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三十四板体421与一第三十五板体43,第 三十四板体421与第三十三板体42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沟槽422,第三十五板体43与第 三十三板体42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二沟槽431。 底板1的后边则连接一上盖结构5,所述上盖结构5包含有一连接该第四板体14 的第三十六板体51,第三十六板体51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三十七板体511,第三十六 板体51的一端连接一第三十八板体512,第三十八板体512的一侧边连接一第三十九板体 514,第三十八板体51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四十板体516,第三十八板体512设有一 第三沟槽513,第三十八板体512与第三十九板体514的连接处设有一第四沟槽515。 本实用新型将展开的平面纸板组构成立体的包装缓冲盒的方式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先组构出第一侧结构,首先将第一侧结构2的第八板 体21相对于第一板体11弯折成竖立;然后如图3所示,将第八板体21再弯折相叠于第一 板体11 ;再如图4所示,将第一板体11与第八板体21 —起弯折成竖立,但第十板体23仍 保持在水平状态;然后如图5所示,将第十七板体331与第十八板体332弯折九十度,以将 第十板体23垫高于底板1之上。 组构第二侧结构3时,则如图6所示,将第二十六板体361与第二十七板体362相 叠后,再一起弯折竖立;然后如图7所示,将第二十六板体361与第二十五板体36相叠后, 再一起往下方弯折成竖立,再将第十六板体33、第十七板体331、第十八板体332及第十九 板体333弯折成型出一凹陷区域;又第二十板体34、第二十一板体341与第二十二板体342 进一步弯折成型出另一凹陷区域;第二十三板体35与第二十四板体351则弯折出再一凹陷 区域,以组成第二侧结构3 ;在将第二十八板体37弯折后(如图8所示),即将第二侧结构3 翻转(如图9所示),直到第二侧结构3翻转置于底板上面(如
图10所示);此时,第二十八 板体37与第十三板体24均位于第二十五板体36、第二十六板体361与第二十七板体362 所组成的侧壁后面,同时,在底板上面的第二侧结构,具有三个突起的块状垫高结构。 组构前侧结构4时,则如
图11所示,将第三十三板体42翻转成与第二十九41板 体平行;然后如
图12所示,将第三十板体411弯折,进而使三十一板体412插入第一沟槽 422,以组成具有可容纳商品的空间的前侧结构4 ;随后即可将前侧结构4翻转置于第二侧 结构3上面(如
图13所示)。 组构上盖结构5时,如
图14所示,将第七板体141、第三十七板体511与第四十板 体516弯折九十度后,再如
图15所示,将第三十六板体51翻转覆盖于前侧结构4的上面; 最后再如
图16所示,将第三十八板体512弯折,使两侧的第四十板体516插入第一侧结构2与第二侧结构3内,且第五板体131插入第四沟槽515而固定,即完成整体的包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包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纸材一体成型为展开的平面,再经弯折成型为立体的盒体,其包括有一底板;一第一侧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一侧,可弯折成型为所述盒体的一侧壁,并具有垫高于该底板上的结构;一第二侧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相对另一侧,可弯折成型为所述盒体的另一侧壁,并具有垫高于该底板上的结构;一前侧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前侧,可弯折成型为用来容纳被包装物的空间,并翻转置于所述第一侧结构与第二侧结构垫高的结构上;一上盖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后侧,并弯折成型为用来覆盖于该前侧结构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矩形,其四边分别连 接有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三板体与一第四板体,该第三板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 一第六板体,该第四板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七板体,该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的连接 处连接有一第五板体;所述第一侧结构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一板体的第八板体,该第八板体连接有一第九板 体,该第九板体的两侧分别连接一第十一板体与一第十二板体,且第九板体的一端连接有 一第十三板体,该第十一板体、第十二板体与第十三板体均可相对于该第九板体弯折,该第 八板体可以相对于该第一板体弯折;所述第二侧结构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二板体的第十四板体,该第十四板体的一边连接 有一第十五板体,该第十五板体的一端连接有一第十六板体,该第十六板体连接有一第 十七板体,该第十七板体连接有一第十八板体与二个第十九板体,该第十五板体的相对两 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二十板体与一第二十三板体,该第二十板体连接一第二十一板体,该第 二十一板体连接一第二十二板体,该第二十三板体连接一第二十四板体,第十五板体与第 二十四板体共同连接一第二十五板体,该第二十五板体连接一第二十六板体,该第二十六 板体连接一第二十七板体,所述第十四板体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十八板体;所述前侧结构包含有一连接该第三板体的第二十九板体,该第二十九板体的相对两 侧分别连接一第三十板体与一第三十二板体,该第三十板体连接有一第三十一板体,该第 三十二板体连接有一第三十三板体,该第三十三板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三十四板体与 一第三十五板体,该第三十四板体与第三十三板体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沟槽,该第三十五 板体与第三十三板体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二沟槽;所述上盖结构包含有一连接该第四板体的第三十六板体,该第三十六板体的相对两 侧分别连接一第三十七板体,该第三十六板体的一端连接一第三十八板体,该第三十八板 体的一侧边连接一第三十九板体,该第三十八板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四十板体, 该第三十八板体设有一第三沟槽,该第三十八板体与第三十九板体的连接处设有一第四沟 槽;所述各板体的连接处均可相对弯折,以组构成立体的盒体。
专利摘要一种包装缓冲装置,是由纸材一体成型为展开的平面,再经弯折成型为立体的盒体,其包括有一底板;一第一侧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一侧,可弯折成型为所述盒体的一侧壁,并具有垫高于该底板上的结构;一第二侧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相对另一侧,可弯折成型为所述盒体的另一侧壁,并具有垫高于该底板上的结构;一前侧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前侧,可弯折成型为用来容纳被包装物的空间,并翻转置于所述第一侧结构与第二侧结构垫高的结构上;一上盖结构,连接于该底板的后侧,并弯折成型为用来覆盖于该前侧结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制造较容易,且成本较低廉。
文档编号B65D5/44GK201437435SQ2009200960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0日
发明者林世峰 申请人:林世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