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707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22的透视图所示,用于校正被输送片材的任何倾斜的示例性装置包括执行校正的装置(参见专利文献1),该执行校正的装置通过使用分别设置在辊对218和219附近的间板223来执行校正。间板223具有与片材前端接触的接触表面223a,该接触表面 223a沿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图22示出的装置中,当从上游侧输送的片材的前端接触处于待命位置的闸板 223的接触表面223a时,利用设置在闸板223上的弹簧的弹簧力阻挡片材前端,并且片材弯曲。当在片材中形成弯曲时,片材前端与片材接触表面对齐。输送的片材推动闸板223摆动,并且使通过闸板223对齐的片材前端进入正旋转的各对辊218和219之间的夹持部中。 这样,校正了片材的任何倾斜,并沿输送方向朝下游侧输送片材。当由辊对218和219输送的片材的后端经过了闸板223的接触表面223a时,闸板223利用弹簧的加载力而返回到初始的待命位置。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No. 9-18353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使用者要求更大地提高成像设备的吞吐量(每单位时间的片材数, 在该片材上形成图像),要求片材输送速度更高和从前一片材的后端到后一片材的前端的间隔(下文称为“片材间隔”)更短。根据这些要求,期望的是在短的片材间隔的条件下,在前一片材的后端经过后,间板返回待命位置以再次对齐后一片材的前端。在采用传统闸板的结构中,闸板可摆动地设置在输送辊轴上,并且每当片材经过时围绕输送辊轴来回摆动。因此,所需的最短片材间隔是如下描述的距离。闸板223的接触表面223a从图23 (a)所示当前一片材的后端经过接触表面223a时闸板223接触片材的位置移动到返回图23(b)所示的待命位置以对齐后一片材的前端的距离用距离Dl表示。在闸板223的接触表面223a从前一片材的后端经过接触表面223a时的位置返回到待命位置的时间中输送后一片材的距离用距离D2表示。那么,作为前一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的片材间隔所需的最短距离是距离Dl和距离D2的总和,并用距离D3 (D1+D2 = D3)表示。也就是说,如果片材间隔比该距离短,则后一片材在闸板223的接触表面223a返回到待命位置前到达待命位置,从而导致倾斜校正失败。为了提高成像设备的吞吐量,可以考虑增大输送速度,而不是减小片材间隔。但是,片材输送速度的增大会导致下面描述的问题。
在闸板的返回运动中输送后一片材的距离D2是用在闸板223从图23(a)所示的位置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到图23(b)所示的待命位置所用的时间ΔΤ与片材输送速度V相乘而计算得到的距离(ATXV = D2)。因此,随着片材输送速度变大,距离D2 需要更长。也就是说,随着片材输送速度增大,片材间隔所需的最短距离需要设定得更长, 从而基本上不能提高吞吐量。因此,在使用闸板校正片材的任何倾斜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由于闸板返回所需时间的限制,限制了提高片材输送吞吐量(每单位时间输送的片材数量)的程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短的片材间隔并校正片材的任何倾斜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问题解决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片材的输送部;具有阻挡面的阻挡部件,输送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与该阻挡面接触以便进行倾斜校正,从而阻挡片材的前端, 阻挡部件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推动下而旋转;和将阻挡部件定位在待命位置的定位装置,在所述待命位置,输送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通过与阻挡面接触而被阻挡。阻挡部件可旋转到允许片材通过的允许片材通过方位,在输送片材的后端经过阻挡部件后,处于允许片材通过方位的阻挡部件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定位在待命位置。本发明的有利效果根据本发明,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处于待命位置的阻挡部件的阻挡面后,当片材后端经过处于允许片材通过的允许片材通过方位的阻挡部件后,阻挡部件向片材输送方向旋转,并定位在待命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片材输送的吞吐量。


图1是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剖视说明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的另一透视图。图4包括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图。图5包括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其它说明图。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凸轮轮廓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如何处理不同片材宽度的平面图。图9包括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所包括的闸板部件的变例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1包括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剖视图和透视图。图12包括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另一剖视图和另一透视图。图13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4包括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15包括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其他剖视图。图16包括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剖视图。图1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凸轮轮廓图。图18是示出了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包括的闸板部件的变例的剖视图。图19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0包括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操作的剖视图。图21是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2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透视图。图23包括描述了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所有图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彩色打印机的剖视图,该彩色打印机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包括片材倾斜校正装置的示例性成像设备。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形成四色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参考图1,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包括四个光电导体鼓la-Id。在光电导体鼓1周围设置有充电装置加_2(1,用于对鼓表面均勻充电;曝光装置3a-3d,用于通过根据图像信息照射激光束而在各光电导体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d,用于通过将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而使各静电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部件fe_5d,用于将光电导体鼓1上的各个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光电导体鼓la-Id、曝光装置3a-3d、显影装置4a_4d和转印部件5a_5d构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此外,设置有用于去除转印后残留在光电导体鼓1表面上的转印后调色剂的清洁装置6a-6d等。在该实施例中,光电导体鼓1、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4和去除调色剂的清洁装置6 —体地形成处理盒7a-7d。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每个光电导体鼓1都包括外周面涂覆有机光电导层(OPC)的铝筒。每个光电导体鼓1由其两端的凸缘可旋转地支撑。来自未示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光电导体鼓1的一个端部,从而驱动光电导体鼓1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充电装置加_2(1均是具有辊形状的导电辊。该辊与光电导体鼓1的表面接触。同时,通过未示出的电源向该辊施加充电偏压。这样,光电导体鼓1的表面被均勻充电。曝光装置3均包括多面镜。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图像光从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施加到多面镜。显影装置4a_4d分别包括调色剂容器4al、4b 1、4c 1和4dl ;显影辊乜2、4b2、如2和 4d2 ;等等。调色剂容器容纳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具体地分别为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显影辊^2-4d2邻接各个光电导体表面,并在受驱动而旋转的同时通过施加显影偏压来执行显影。用来向上输送片材的转印带9a设置成面对四个光电导体鼓la-Id。转印部件 5a_5d设置在转印带9a的内侧,分别面对四个光电导体鼓1 a-1 d并接触转印带9a。转印部件5a_5d与未示出的转印偏压用电源相连。转印部件5通过转印带9a向片材S施加正电荷。利用产生的电场,将光电导体鼓1上带负电的各色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到与光电导体鼓1接触的片材S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用于把转印于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的定影单元10设置在转印带9a的上方。用于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排出部13的排出辊对11和12设置在定影单元10的上方。给送单元8设置在成像设备100的底部,给送单元从放置于其内的一摞片材给送片材。给送单元8包括朝转印带9a给送片材的给送辊对8a。输送辊对91是包括驱动辊 19和输送辊18的旋转部件对,输送辊对设置在给送辊对8a和转印带9a之间,所述给送辊对形成输送片材的输送部。给送辊对8a和输送辊对91形成片材输送装置的一部分,该片材输送装置在校正片材的任何倾斜的同时输送片材。下面将单独描述片材输送装置的详细结构。附图标记15表示连接排出辊对11和12和输送辊对91的双面输送路径。倾斜输送辊16和U形转弯辊17设置在双面输送路径15中。由给送单元8的给送辊对8a给送的片材S通过输送辊对91输送到转印带9a。在片材由转印带9a输送时,在光电导体鼓Ia-Id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部件5a_5d的操作而依次转印到片材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在定影单元10中进行图像定影,然后由排出辊对11和12排出到排出部13。为了在片材的两面形成图像,排出辊对11和12在片材由排出辊对11和12输送的同时反向旋转,从而通过排出辊对11和12将片材输送到双面输送路径15中。输送到双面输送路径15内的片材S经过倾斜输送辊16,并通过U形转弯辊17和输送辊对91而被再次输送到转印带9a。随后,在片材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现在将参考图2和3所示的片材输送装置的透视图来描述根据该实施例一体包括在成像设备100内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结构。输送辊对91包括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驱动辊19固定在驱动轴19a上,该驱动轴平行于光电导体鼓1的旋转轴的方向延伸。驱动轴19a由给送框架20可旋转地支撑。 来自未示出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给驱动轴19a,从而使驱动辊19旋转。输送辊18布置在轴向方向。输送辊18由给送框架20可旋转地支撑。输送辊18 分别与驱动辊19接触,从而形成夹持部。片材在夹持在输送辊18和驱动辊19之间的同时而被输送。图3是从图2的另一侧来看的透视图,如图3所示,闸板部件23Q3E、23F、23G和 23H)固定在平行于驱动轴19a延伸的闸板轴22上,闸板部件彼此同相(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用作闸板部件23的旋转轴的闸板轴22由给送框架20可旋转地支撑。输送辊18中分别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的通孔。闸板轴22穿过输送辊18的通孔。因此,输送辊18的旋转中心与闸板轴22的旋转中心一致。在闸板轴22的轴向方向的中心,下面将要单独地具体描述的闸板凸轮M固定在闸板轴22上。固定在闸板轴22上的闸板部件23和闸板凸轮 24与闸板轴22 —起旋转。输送辊18由给送框架20可动地支撑,并通过输送辊弹簧21而被压靠在驱动辊19 上以便能与驱动辊19压接触。输送辊弹簧21固定在给送框架20上。在把输送辊18向驱动辊19加载的状态下,在闸板轴22的外周面和限定输送辊18通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输送辊弹簧21的弹簧力不会传递给闸板轴22。从而,输送辊弹簧21的弹簧力不会防止一体地固定在间板轴22上的间板部件23和间板凸轮M作旋转运动。用作阻挡部件的每个闸板部件23都具有在周向方向以等间隔设置的四个碰撞表面23a、23b、23c和23d。碰撞表面23a、23b、23c和23d能够通过在片材S刚要进入驱动辊 19和输送辊18之间的夹持部之前接触片材S的前端来阻挡片材S。用作阻挡表面的碰撞表面23a、23b、23c和23d设置成使得在片材S的前端在相关的碰撞表面接触间板部件23 之前,这些碰撞表面定位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之间夹持部的上游侧并阻挡被输送片材的前端。现在将描述闸板凸轮24。闸板凸轮M确定闸板部件23在旋转方向的位置,并将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23b、23c和23d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阻挡片材前端。如图 4(a)所示,闸板凸轮M在侧视图中为四方形,其角部由圆弧限定,并且在其各个侧边中形成有凹部Ma、Mb、2k和Md。间板凸轮M被挤压部件25施压。该挤压部件25由给送框架20支撑成可围绕摆动轴摆动。通过间板弹簧27把挤压部件25压靠在间板凸轮M上, 闸板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给送框架20上并且另一端装配在挤压部件25上。如图4的剖视图所示,挤压部件25的顶端具有凸轮随动部沈,该凸轮随动部支撑成相对于挤压部件25是可旋转的。凸轮随动部沈一直与间板凸轮M接触。根据这种结构,当利用闸板弹簧27的弹簧力使凸轮随动部沈向闸板凸轮M载时,如图4(a)所示,闸板部件23保持在旋转方向的待命位置(待命状态)。当闸板部件23 处于待命位置时,凸轮随动部沈定位在闸板凸轮M的凹部2 处。也就是说,利用闸板弹簧27的弹簧力加载的凸轮随动部沈与闸板凸轮M的凹部2 接触。因此,利用闸板弹簧27的弹簧力使闸板部件23保持在待命位置。这样,利用闸板弹簧27加载的凸轮随动部 26、闸板凸轮M的凹部Ma、Mb、2k和24d等形成将闸板部件23定位在稳定位置的定位装置。当闸板部件23处于图4(a)所示的待命位置(该待命位置是用于阻挡片材前端的方位)时,每个间板部件23的任一碰撞表面23a、23b、23c和23d相对于各驱动辊19和各输送辊18之间夹持部中相应的一个夹持部定位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在图4所示的剖视图中,附图标记观表示用于引导朝输送辊对91输送的片材右侧的右输送引导件,附图标记20表示用于引导片材左侧的左输送引导件。在该实施例中,闸板轴22、闸板部件23和闸板凸轮模制成单独的构件,闸板部件 23和闸板凸轮M固定在闸板轴22上。可替换地,闸板部件、闸板凸轮和闸板轴可以为一体的树脂模制品。现在参考图4-7描述片材输送装置的动作。图4和5示出了片材输送装置的剖视图,示出了片材在其倾斜被校正的同时而被输送的过程。图6是表示图4和5所示状态的闸板凸轮M的凸轮轮廓图。图7示出了朝输送辊对91倾斜前进的片材S的状态。例如,假定如图7所示由给送单元8输送的片材S朝输送辊对91倾斜前进。如果片材S在倾斜状态下被输送并到达成像部,则转印到片材S上的图像相对于片材S倾斜地形成。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在片材上之前,通过设置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 附近的闸板部件23来校正片材的任何倾斜。图4 (a)示出了在片材前端刚要接触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受到间板弹簧27加载力的间板凸轮M在待命位置待命,以便对齐片材前端。该状态下的片材S还没有接触碰撞表面23a。因此,如上所述地,间板部件的碰撞表面23a相对于输送辊对91的夹持部定位在上游侧。随后,当片材前端接触碰撞表面23a时,片材S接收被闸板弹簧27加载的闸板凸轮24的保持力产生的反作用力以及闸板轴22和固定在闸板轴22上的闸板部件23和闸板凸轮对的惯性力(用作反作用力)。在该实施例中,在图4(b)所示的片材前端刚进入接触的状态下,片材S的前端不会抵抗反作用力而推动和旋转闸板部件23。当给送单元8的给送辊对8a进一步输送片材S时,如图4(c)所示在片材前端附近形成弯曲部分,从而片材前端与间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对齐。现在将详细地描述当片材前端与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对齐时发生的动作。 具体地,片材S前端在片材宽度方向的超前部分在与相应的一个间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 23a接触的状态下被阻挡。随后,片材S前端在片材宽度方向的滞后部分依次分别接触其他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并被阻挡。更加具体地,在图7的俯视图所示的实例中,片材 S前端的右侧超前。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片材被输送,片材前端以23H、23G、23F和23E的顺序接触闸板部件23。在该过程中,在片材S中逐渐形成如图4(c)所示弯曲成沿箭头y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分。图7中,在片材S中形成的弯曲部分在右侧比在左侧弯曲地更明显。利用上述一系列运动,片材S的前端与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对齐,从而片材前端变得与输送辊对91的旋转轴平行。此外,在右输送引导件观和左输送引导件20b 限定的片材输送路径中在片材S上形成一定的弯曲部分后,闸板部件23由于片材S的一定刚度(硬度)而围绕闸板轴22向图4(c)所示的箭头ζ的方向旋转。然后,如图4(d)和6 所示地间板部件23和间板凸轮M进一步旋转,片材S的前端夹持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 之间的夹持部中并被输送。这里,片材在片材输送路径中形成的弯曲部分弯曲地越明显,倾斜校正能力就越高,所述片材输送路径由右输送弓I导件观和左输送弓I导件20b限定并且是给送框架20的一部分。在此,如图4(d)所示,期望地是设置大的弯曲部分形成空间32。此夕卜,在该实施例中,当在弯曲部分形成空间32中形成的片材弯曲部分接触右输送引导件观时,片材S的刚度出现增大。这会增大片材S挤压碰撞表面23a的力。这样,确保了闸板部件23抵抗间板弹簧27的加载力而移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涉及的是在片材前端的右侧刚接触对应的一个闸板部件23时闸板部件23没有摆动的情况,但是当片材前端的左侧也接触对应的一个间板部件23时闸板部件23开始摆动。可替换地,片材前端可与碰撞表面对齐,使得在片材前端的与对应的一个间板部件23接触的接触部分使间板部件23摆动时,片材前端的其他部分依次接触其他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并与其对齐。利用这样设定的闸板弹簧27的弹簧力也能够校正任何倾斜。随后,通过被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输送的片材S的前端来使闸板部件23和闸板凸轮M进一步旋转。现在参考图5 (a),随着闸板部件23和闸板凸轮M的旋转,凸轮随动部沈定位在闸板凸轮M上的点移动越过闸板凸轮M的最高点(角部)(参见图6)。当该点越过闸板凸轮M的最高点时,响应于闸板凸轮M和闸板弹簧27产生的旋转力,沿与片材推动并旋转闸板部件23的方向相同的箭头ζ方向的附加旋转力作用在闸板部件23上。 也就是说,当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输送的片材S的前端推动闸板部件23时,通过闸板凸轮M的作用来改变闸板弹簧27的加载力作用于闸板部件23上的方向。
然后,利用闸板弹簧27的加载力,闸板部件23的状态从图5(a)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5(b)所示的状态(允许片材通过的方位),在后一状态下片材S由输送辊18和驱动辊19输送。在该状态下,每个间板部件23都受到由间板凸轮M和间板弹簧27产生的沿方向ζ作用的旋转力,并且每个间板部件23都保持在其具有碰撞表面23b的凸部接触被输送片材S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被输送的片材S在上游侧的给送辊对8a与输送辊18和驱动辊19的夹持部之间伸展。因此,被输送的片材S的表观刚度高。在片材S的后端经过了上游侧的给送辊对8a后,片材S的表观刚度减小。因此, 在片材S的后端经过给送辊对8a后,利用闸板弹簧27的加载力使闸板部件23旋转的力和片材的刚度之间的平衡状态(图5(b))逐渐丧失。然后,闸板部件23与闸板凸轮M和闸板轴22 —起向箭头ζ的方向逐渐旋转。图5 (c)示出了片材S的后端离开闸板部件23时的状态。当片材S的后端已离开闸板部件23时,闸板部件23向着与输送片材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如图5(d) 所示,碰撞表面2 在待命位置待命以便对齐下一片材S的前端。由于碰撞表面23b随着片材S后端的移动而移动到待命位置,因此与常规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缩短片材间隔。通过反复地产生如上所述图4和5所示的状态,固定在闸板轴22上的闸板部件23 和闸板凸轮M与闸板轴22—起旋转。此外,当顺序输送片材S时,在输送辊对91的夹持部附近待命的碰撞表面按照23a、23b、23c、23d和23a的顺序变化。每个新完成的片材S的前端被相关的碰撞表面阻挡,从而校正每张片材S的任何倾斜。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减小从片材后端离开闸板部件23直到闸板部件23移动到用于使另一片材的前端与闸板部件随后的碰撞表面对齐的待命位置的时间。这是因为,闸板部件23沿片材输送方向从片材表面接触闸板部件23的片材被输送的状态(图5(b))旋转到待命位置(图5(d))。这允许闸板部件的碰撞表面快速返回到用于对齐下一片材前端的初始位置,从而实现更高的片材输送速度和更短的片材间隔。这样,能够满足用户对进一步提高片材输送的吞吐量的要求。根据被输送片材的数量,由于片材前端碰到碰撞表面,闸板部件的碰撞表面会被刮擦。通过像该实施例那样为每个间板部件设置多个碰撞表面,能够减小对碰撞表面的刮擦。尽管上面的实施例采用了每个闸板部件23具有四个碰撞表面的结构,但是根据在各个片材输送装置中要求的可输送片材数的容许水平采用设置一至三个碰撞表面的其他结构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有利效果。图9示出了这种结构中的闸板部件23和闸板凸轮M 的形状。图9(a)、(b)和(c)示出了具有一至三个碰撞表面的闸板部件23和与其对应的闸板凸轮24,以及在各个结构中的凸轮轮廓图。参考图9(a),当凸轮随动部接触用附图标记sa、sb和sc表示的闸板凸轮的外周的任何位置时,闸板部件23处于待命位置。附图标记sanusbm和scm表示旋转凸轮的半径最大的最高位置。旋转凸轮的半径在外周面上从sam到Sb、从sbm到sc以及从scm到sa 的位置限定的凸轮部件的每个部分中逐渐变得更短。参考图9(b),当凸轮随动部接触用附图标记sd和se表示的闸板凸轮的外周上的任一位置时,闸板部件23处于待命位置。附图标记sdm和sem表示旋转凸轮的半径最大的最高位置。旋转凸轮的半径在外周面上从sdm 到se和从sem到sd的位置限定的凸轮部件的每个部分中逐渐变得更短。参考图9 (c),当凸轮随动部接触用附图标记sf表示的闸板凸轮的外周上的位置时,闸板部件23处于待命位置。附图标记sfm表示旋转凸轮的半径最大的最高位置。旋转凸轮的半径在外周面上从 sfm到sf的位置限定的凸轮部件的部分中逐渐变得更短。在各变例中的片材输送过程中出现的动作与设置了四个碰撞表面的上述情况一样,因此省略其描述。现在参考图8,在要被输送的片材S在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具有较大尺寸(图8中用实线示出的片材S)的情况下,设置在片材两侧端的两个闸板部件23E和 23H主要作用在片材前端。在所用的片材具有未覆盖闸板部件23E和2 的较小宽度(图8中用虚线示出的片材S2)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得比闸板部件23E和23H更靠近中心的闸板部件23F和23G 校正片材S的任何倾斜。通过设置间板部件23F和23G,能够减小在片材前端接触间板部件的碰撞表面上产生的接触压力。这样防止了当片材前端接触闸板部件时在具有较大宽度的片材中产生局部凹痕。为了获得对片材S任何倾斜的更精确校正能力,相应于片材S宽度的闸板部件23 之间的距离优选尽可能地长,闸板部件23优选相对于片材S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大体上对称地布置。这是因为要减小片材S前端相对于驱动辊19旋转轴方向的校正角度误差。考虑到上面的情况,优选地将闸板部件23设置在被输送片材S的两侧端部附近。 此外,为了能够对具有较小宽度的片材S的任何倾斜进行校正,优选在片材S的宽度方向的中心C附近设置附加的闸板部件23。也就是说,优选在宽度方向设置多个闸板部件23。这里,最接近宽度中心C且位于宽度中心C两侧的两个闸板部件23F和23G之间的距离设定成比成像设备中所用的片材S的最小宽度小。在这种情况下,还优选的是,在宽度中心附近设置的闸板部件23F和23G的碰撞表面相对于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设置的闸板部件23E 和23H定位在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还优选的是,处于待命位置的每个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23b、23c和23d中相关的一个与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间相应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像该实施例一样尽可能地短。这样,在片材S的前端刚要进入并夹持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之间的夹持部中之前, 片材S的前端通过碰到碰撞表面23a-23d中相关的一个而被阻挡,从而校正片材S的任何倾斜。根据这种结构,在片材S的任何倾斜刚由闸板部件23校正后,片材S就夹持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之间的夹持部中并被输送。因此,在保持了在片材前端碰到闸板部件23 时产生的通过间板部件23对片材任何倾斜的校正效果的同时,片材前端能更可靠地夹持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之间。还优选的是,与片材前端接触的闸板部件的多个碰撞表面沿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并相对片材的宽度中心大体上对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对片材任何倾斜的更精确校正能力。此外,能够防止在片材接触闸板部件23时在片材中产生局部凹痕。(第二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0-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这里,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那些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从而省略其描述。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透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在闸板轴22的径向方向形成的凸轮来产生闸板轴22的保持力和旋转力。与此相反,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通过使用在闸板轴22的推力方向形成的凸轮来产生闸板轴22的保持力和旋转力。首先将参考图10所示的透视图、图11(a)所示的剖视图和图11(b)所示的旋转凸轮的放大透视图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用弹簧销或类似物将旋转凸轮四固定在闸板轴22的一端上。旋转凸轮四与间板轴22和间板部件23 —起旋转。同时,如图11(b)所示,滑动凸轮30设置成仅沿轴向方向可滑动,并通过凸轮轴 20a来防止其旋转,该凸轮轴具有卵形横截面并设置在给送框架20上。挤压弹簧31设置在凸轮轴20a上以及在给送框架20和滑动凸轮30之间。挤压弹簧31把滑动凸轮30沿轴向方向朝旋转凸轮四加载。通过设置在凸轮轴20a上未示出的止动部把滑动凸轮30限制成可在规定范围内沿轴向方向移动。现在将参考图11和12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动作。图11示出了片材S的前端接触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的状态,当在片材S中形成向y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分时,片材S的前端逐渐沿输送辊对91的轴向方向对齐。在这种状态下,利用对与闸板部件23同轴固定的旋转凸轮四和滑动凸轮30的凸轮表面加载的挤压弹簧31的加载力来保持闸板部件23,所述凸轮表面形成在推力方向。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在设置于输送辊对91上游侧附近的右输送引导件观和左输送引导件20b限定的片材输送路径内,在片材S上形成弯曲部分。使闸板部件23和旋转凸轮四围绕闸板轴22向图12(a)所示的箭头ζ方向旋转的力由片材S的一定刚度产生。现在参考图12(b),当旋转凸轮四利用片材S的这种刚度旋转时,滑动凸轮30在压缩挤压弹簧31的同时沿箭头χ的方向滑动。当闸板部件23和旋转凸轮四进一步旋转时,片材S的前端夹持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之间的夹持部中并被输送。利用输送辊18和驱动辊19的输送力输送的片材S使闸板部件23和旋转凸轮四进一步旋转。随后,如图12所示,旋转凸轮四和滑动凸轮30 彼此接触的接触点移动越过旋转凸轮四和滑动凸轮30的最高点。当旋转凸轮四和滑动凸轮30之间的接触点已越过旋转凸轮四和滑动凸轮30的最高点时,通过旋转凸轮四、滑动凸轮30和挤压弹簧31产生的旋转力使间板部件23沿箭头ζ方向进一步旋转。同时,滑动凸轮30沿与图12 (b)所示箭头χ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在片材表面接触闸板部件23的情况下片材由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输送的状态下,片材被进一步输送。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当片材S的后端已离开闸板部件23时,闸板部件23再次旋转到待命位置以对齐下一片材的前端(下一片材的前端将接触碰撞表面23b)。这里,旋转凸轮四、滑动凸轮30和挤压弹簧31再次处于图11(b)所示的状态。通过反复地产生上述状态,固定在闸板轴22上的闸板部件23和旋转凸轮四与闸板轴22 —起旋转。此外,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在顺序输送片材S时,定位在输送辊对91的夹持部附近的碰撞表面按23a、23b、23c、23d和23a的顺序变化。每张新输送片材S的前端接触相关的碰撞表面,从而校正每张片材S的任何倾斜。现在将总结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产生的有利效果。用于使闸板部件23保持在待命位置以及把片材前端与闸板部件23对齐所需的保持力通过间板凸轮M或旋转凸轮四的介入由作为加载装置的间板弹簧27或挤压弹簧31产生。利用该力,片材前端被闸板部件23阻挡,并在片材上形成弯曲部分。利用在片材上形成的弯曲部分,片材前端与闸板部件23对齐。当片材的刚度变得比用于使闸板部件保持在待命位置的闸板弹簧27或挤压弹簧 31的保持力更大时,片材使闸板部件23旋转。在保持片材前端接触闸板部件23的状态的同时,片材前端由输送辊对91夹持。由于在保持片材前端与闸板部件23相接触的状态的同时片材前端由输送辊对91夹持,因此输送辊对91夹持的片材的任何倾斜都可得到校正。由右输送引导件观和左输送引导件20b限定的弯曲部分形成空间32相对于闸板部件23设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利用弯曲部分形成空间32,在片材前端被间板部件23 阻挡后容易在片材上形成弯曲部分。在闸板部件23的上游侧,由于输送引导件产生的作用于被输送片材上的接触阻力和给送辊对8a的部件公差等等,片材输送速度会发生变化。即使在片材输送速度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易于在片材上形成弯曲部分的弯曲部分形成空间32中消除相对于闸板部件23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来看的片材输送速度差,并在片材上形成倾斜校正所需的弯曲部分。此外,由于片材的弯曲部分与限定弯曲部分形成空间 32的右输送引导件观接触,因此片材能够具有其前端所需的足以使间板部件23旋转的强度。因此,防止了以下故障,即,闸板部件23被不具有充分弯曲部分的片材旋转,以及闸板部件23甚至不能被具有一定刚度的片材旋转并出现卡塞。当片材后端经过闸板部件23时,已处于片材输送方位(参见图5(b))的闸板部件23向片材输送方向旋转并返回到阻挡片材前端的方位,也就是返回到待命位置(参见图 5(d))。因此,从片材后端经过闸板部件23到闸板部件23返回到待命位置的时间变短。结果,能够提高片材输送的吞吐量(每单位时间可输送的片材数)。利用闸板弹簧27或挤压弹簧31的弹簧力来在片材前端接触闸板部件(图5(a)) 的状态下使间板部件23旋转到间板部件23与片材表面接触的允许片材通过方位(图 5(b)。还利用间板弹簧27或挤压弹簧31的弹簧力来使处于允许片材通过方位的间板部件 23旋转到待命位置(图5d)),在所述允许片材通过方位,间板部件23与通过输送辊对91 输送的片材的表面接触(图5(b))。这样,提供了简单合理的结构。在为闸板部件23设置的闸板轴22的外周面和限定了输送辊18的通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输送辊弹簧21的弹簧力不会传递给闸板轴22。从而,输送辊弹簧21 的弹簧力不会防止一体固定在间板轴22上的间板部件23作旋转运动。因此,能够稳定地产生用于使间板部件23保持在待命位置以及使片材前端与间板部件23对齐所需的保持力。 此外,能够稳定地产生用于使间板部件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在片材后端经过了间板部件后使间板部件快速处于待命位置的旋转力。(第三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3-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这里,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那些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从而省略其描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闸板轴22上设置了检测部件34,以及增加了用于检测检测部件34的运动的检测传感器33。如图13的透视图所示,通过弹簧销或类似物把检测部件34固定在闸板轴22上。 检测部件34与间板轴22、间板部件23和间板凸轮M —起旋转。检测传感器33是通过包括发光体和光检测器而形成光路的光学传感器,其设置在给送框架20上。检测传感器33 根据光路是否被检测部件34遮断来产生开或关的信号。图14包括示出了闸板部件23处于待命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a)示出了闸板凸轮对的状态。图14(b)示出了检测部件34的结构。检测部件具有多个切口,切口数量与每个闸板部件23的沿周向方向设置的碰撞表面23a、23b、23c和23d的数量相应。所述切口对应于检测传感器33。现在参考图14和15描述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操作。图14示出了片材前端刚要接触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前的状态。闸板部件 23和检测部件34在被间板凸轮M、挤压部件25和间板弹簧27加载的同时在待命位置待命。如图14(b)所示,由于检测传感器33面对检测部件34的一个切口,因此检测传感器33 的光路没有被检测部件34遮断,即处于透射状态。随后,在被输送片材S的前端接触碰撞表面23a后,片材S的前端由输送辊对91 夹持,片材S开始由输送辊对91输送,如图15(a-l)和15(b-l)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如图 15(b-l)所示,检测部件34遮断检测传感器33的光路。具体地,与闸板部件23—起旋转的检测部件34的检测表面3 遮断检测传感器33的光路。检测部件34遮断光路将使检测传感器33的状态在开和关之间切换。因此,来自检测传感器33的信号在开和关之间切换。 这样,检测片材S前端的到达。这里,成像部在基于片材前端位置信息的时点开始形成要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随后,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当片材S的后端已离开闸板部件23时,闸板部件23旋转到待命位置。与闸板部件23 —样,检测部件34再次在图15(aD和15(b4)所示的待命位置待命,在此待命位置,检测表面34b定位以便检测下一张片材S的前端。当顺序输送片材S时,检测表面按照34a、34b、3k和34d的顺序依次变化。每个检测表面检测新给送片材S的前端,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依次执行成像。如上所述地,检测部件34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闸板部件23相似地动作。因此,几乎在片材S的后端离开闸板部件23的同时,检测部件34能够处于检测下一张片材S的前端的待命位置。这样,即使在片材输送速度高和片材间隔短的条件下,检测部件34也能够返回到用于检测下一张片材前端的初始位置。因此,能够满足用户对成像设备进一步提高吞吐量的要求。也可以将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应用于第二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用检测传感器检测间板部件的位置来检测被输送的片材。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间板部件23上设置用于遮断检测传感器光路的遮断部件。间板部件23上的检测部件设置成在闸板部件23处于待命位置时不遮断检测传感器的光路,并在输送辊对91输送的片材推动闸板部件旋转的同时遮断检测传感器33的光路。该实施例也产生了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一样的有利效果。此外,该实施例产生以下有利效果。由于用于开关检测传感器33的检测部件随同间板部件23 —起地移动而检测片材,因此能够快速将检测部件定位在待命位置以便检测下一张片材。(第四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这里,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那些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从而省略其描述。图16包括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间板部件23的形状。在第四实施例中,每个间板部件23具有相对于碰撞表面23a在旋转方向上游侧要与片材表面相接触的凸部23j ;相对于碰撞表面2 在旋转方向上游侧要与片材表面相接触的凸部23k ;相对于碰撞表面23c在旋转方向上游侧要与片材表面相接触的凸部231 ;和相对于碰撞表面23d在旋转方向上游侧要与片材表面相接触的凸部2:3m。凸部23 j、23k、231和23m在径向方向的凸出量比闸板部件的具有碰撞表面23a、 2!3b、23C和23d并在闸板部件的轮廓上形成最外部的部分在径向方向的凸出量小。此外,凸部23j、23k、231和2 !在径向方向凸出的上述量比输送辊18的轮廓向外伸出更多。也就是说,凸部23j、23k、231和23m的顶部定位在输送辊18的轮廓的外侧。现在将参考图16描述在第四实施例中的操作。按图16 (a)、16(b)和16(c)的顺序示出了沿片材输送方向输送片材的过程。图16(a)示出了片材前端刚要接触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间板部件23保持在待命位置。在片材S的前端已经接触碰撞表面23a后,片材推动闸板部件23旋转,并且片材由输送辊对91夹持。图16(b)示出了这种片材S开始由输送辊对91输送的状态。在图16(b)所示的状态中,间板部件23在其碰撞表面23a接触片材S的前端,而其凸部23k不接触片材S。随后,当片材由输送辊对91输送时,处于图16(b)所示状态的闸板部件23通过闸板凸轮M的旋转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如图16(c)所示地定向成使得闸板部件23的凸部23k接触片材S的表面。保持该状态直到片材S的后端离开凸部23k为止。在片材S 的后端已经离开突出23k后,闸板部件23以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动作,凸部231、23m 和23j随着片材被输送而分别依次接触后续片材S。现在将描述第四实施例中增加的凸部23j、23k、231和2 !带来的有利效果。在片材前端接触间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后,间板部件23通过间板凸轮24的旋转力而旋转, 并且闸板部件23接触片材S。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减小该接触产生的噪音。下面将详细描述其原因。在第一实施例中,当闸板部件23通过闸板凸轮M的旋转力而旋转时,如图5(b) 所示,每个闸板部件23在位于下一片材的碰撞表面的相反侧的点23i接触片材S。这里,从片材S和每个闸板部件23之间的接触点到闸板部件23的旋转中心的接触半径用Rl表示, 闸板部件23在接触点的角速度用ω 1表示。那么,闸板部件23接触片材S的速度Vl表达 *V1 = R1· ω1。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闸板部件23在闸板部件23的半径最大的点23i 处接触片材S。因此,闸板部件23是在角速度最高的点接触片材S。相反地,在第四实施例中,每个闸板部件23在凸部23k处接触片材S。这里,从片材S和每个闸板部件23之间的接触点(凸部)到闸板部件23的旋转中心的接触半径用R2 表示,闸板部件在接触点的角速度用ω2表示。那么,闸板部件23接触片材S的接触速度 V2表达为V2 = R2 · ω2。如图16(c)所示,第一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的接触半径之间的关系为接触半径R2小于接触半径Rl。在该实施例中,该关系表达为R2 = 0. 8XR1。现在参考图17描述角速度的关系。图17示出了闸板凸轮M的旋转相位以及在该相位相关点处闸板部件23的角速度和闸板凸轮M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图17中,为了比较的目的还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第一实例)中旋转凸轮的动作。如图17所示,闸板凸轮M从每个最高点位置旋转到闸板部件23接触片材S的点的角度在第四实施例中比在第一实施例中小。这里,闸板部件23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表达为ω2< ω 。在第四实施例中,ω2 = 0.8Χω1。考虑到上述事实,闸板部件23接触片材S的接触速度表达为V2< VI。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速度V2是Vl的64% (V2 = 0. 8 · Rl X0. 8 · ω 1 = 0. 64V1)。接受到闸板凸轮M的旋转力的闸板部件23接触片材S的接触能量E与接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第一实施例中的接触能量El和第四实施例中的接触能量Ε2之间的关系表达为Ε2 = 0. 41 ·Ε1。通过增设凸部,能够使接触能量比第一实施例减少大约60%。 如果接触能量减小,则也减小了接触噪音。根据在上面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第一实施例中的接触噪音为58分贝,第四实施例中的接触噪音为53分贝。也就是说,接触噪音减小了 5分贝。如上所述地,通过在每个闸板部件23上一体地形成凸部23j、23k、231和23m(片材表面将与这些凸部中的一个相接触),能够减小当输送辊对91输送的片材表面接触闸板部件23时产生的接触噪音。这样,能够给用户提供产生的噪音更小、吞吐量提高的片材输送装置。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凸部23j、23k、231和2 !—体地形成在每个闸板部件23上。 可替换地,凸部23j、23k、231和2 !可以作为单独的元件设置,并通过弹性部件例如弹簧或类似物而与间板部件23连接。此外,如图18所示,可以通过形成从每个间板部件23的顶端伸出的微小斜面来设置凸部。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也产生相同的有利效果。在将凸部设置在闸板部件23上的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9-2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图19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透视图。图20 包括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平面图,其中(a)至(c)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的操作。这里,与上面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从而省略其描述。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通过用压缩弹簧挤压固定在闸板轴上的凸轮,使闸板部件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在第五实施例中,来自马达即驱动单元的驱动力通过固定在间板轴22上的局部缺齿齿轮传递。利用马达的驱动,间板部件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以处于待命位置。首先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闸板部件23固定在闸板轴22上。在第五实施例中,和第一实施例一样,输送辊18由给送框架支撑,闸板轴22延伸穿过输送辊18并由给送框架可旋转地支撑。局部缺齿齿轮36通过弹簧销或类似物而固定在闸板轴22的一端。与闸板轴22 和闸板部件23 —起旋转的局部缺齿齿轮36的外周上具有未设置齿的缺齿部36a。局部缺齿齿轮36能够啮合用作传动齿轮的驱动齿轮37,该驱动齿轮设置在用于驱动辊19 (作为可旋转驱动部件)的驱动轴19a上。局部缺齿齿轮36和驱动齿轮37组合地形成驱动力传递机构,以传递使间板部件23旋转的驱动力。也就是说,局部缺齿齿轮36和驱动齿轮37传递来自马达(该马达作为使驱动辊19旋转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以使闸板部件23旋转。 用作加载装置的拉伸弹簧35在局部缺齿齿轮36上拉紧。根据局部缺齿齿轮36在旋转方向的位置而利用拉伸弹簧35产生的加载力通过局部缺齿齿轮36而作用在间板轴22和闸板部件23上。该实施例涉及拉伸弹簧35在局部缺齿齿轮36上拉紧的结构。可替换地,拉伸弹簧可以在固定于闸板轴22或闸板部件23上的另一元件上拉紧。现在将描述第五实施例中的出现的操作。图20 (a)示出了片材S的前端刚要接触闸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23a前的状态。受到拉伸弹簧35的加载力的闸板部件23在待命位置待命。也就是说,拉伸弹簧35用作将闸板部件23定位在待命位置的定位装置。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0(a)所示,由于局部缺齿齿轮36的缺齿部36a面对驱动齿轮37,因此驱动齿轮37的驱动力不会传递给局部缺齿齿轮 36。当片材S的前端接触碰撞表面23a时,在片材S上形成弯曲部分,具有一定刚度的片材S使间板轴22和间板部件23旋转。也就是说,片材使间板轴22和间板部件23抵抗拉伸弹簧35的加载力而沿着从片材输送路径缩回的方向旋转。在该过程中,和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一样,片材前端与间板部件23的碰撞表面对齐。当片材前端推动闸板部件23的同时,片材前端夹持在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之间。随着间板部件23的旋转,固定在间板轴22上的局部缺齿齿轮36与间板轴22 —起旋转。现在参考图20 (b),当片材S的前端已到达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之间夹持部的下游侧时,局部缺齿齿轮36和驱动齿轮37彼此啮合。当局部缺齿齿轮36和驱动齿轮37彼此啮合时,驱动齿轮37的驱动力传递给局部缺齿齿轮36,从而间板轴22接收用于使间板轴22 和闸板部件23与局部缺齿齿轮36 —起沿箭头z5的方向即沿片材输送方向旋转的旋转力。当如图20(c)所示地局部缺齿齿轮36在上述状态下由驱动齿轮37旋转到局部缺齿齿轮的缺齿部36a面对驱动齿轮37的位置时,停止从驱动齿轮37向局部缺齿齿轮36传递驱动力。如图20(c)所示,利用拉伸弹簧35的加载力在顺时针方向向处于允许片材通过的允许片材通过方位的间板部件23加载。但是,由于间板部件23接触片材的表面,间板部件 23的旋转被阻止。当进一步输送片材S且其后端已离开闸板部件23时,承受拉伸弹簧35 的加载力的闸板部件23沿片材输送方向旋转并返回到图22(a)所示的待命位置,以便为下一张片材前端的进入做准备。这样,对于片材的每次输送,闸板轴22与固定在闸板轴22上的闸板部件23和局部缺齿齿轮36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以便依次产生图22(a)、(b)和(c)所示的状态,同时反复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和停止传递。(第六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2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第六实施例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图21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透视图。这里,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从而省略其描述。在第五实施例中,输送辊18由给送框架支撑,闸板部件固定在延伸穿过输送辊18 的闸板轴22上,从而间板轴和间板部件一起围绕输送辊旋转。相反地,在第六实施例中,输送辊18固定在由给送框架支撑的输送辊轴39上,间板部件由输送辊轴39可旋转地支撑。现在将参考图21所示的透视图描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在第六实施例中,输送辊轴39支撑闸板部件38。闸板部件38支撑成可相对于输送辊轴39旋转。输送辊轴39上具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输送辊18。各间板部件38分别具有一体地形成于其上的齿轮部38a。通过与驱动辊19的轴和输送辊轴39分开设置的间板驱动轴41使各间板部件38 设定成彼此同相。具体地,多个闸板驱动齿轮42固定在闸板驱动轴41上,并以与闸板部件 38间隔相同的间隔沿轴向方向布置。闸板驱动齿轮42分别啮合各闸板部件的齿轮部38a。 此外,惰轮43固定在间板驱动轴41的一端。惰轮43能够啮合局部缺齿齿轮40。惰轮43 和闸板驱动齿轮42具有相同的齿数。齿轮部38a能够啮合用作传动齿轮的驱动齿轮37。 驱动齿轮37、局部缺齿齿轮40、惰轮43、间板驱动轴41、间板驱动齿轮42和齿轮部38a组合地形成驱动力传递机构,用于传递使间板部件38旋转的驱动力。与第五实施例中一样,在第六实施例中,利用局部缺齿齿轮40和在其上拉紧的拉伸弹簧35来实现驱动力向间板部件38的传递和停止传递。在第六实施例中,局部缺齿齿轮40的缺齿部40a仅沿齿宽方向(轴向方向)延伸到中间。驱动齿轮37和局部缺齿齿轮 40之间的啮合在缺齿部40a处解除。但是,设置在闸板驱动轴41上的惰轮43 —直啮合局部缺齿齿轮40,从而一直与局部缺齿齿轮40 —起旋转。第六实施例的操作与第五实施例相似,其中,反复执行驱动力的传递和停止传递, 每次输送片材时闸板部件38反复地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当闸板部件38处于待命位置时,局部缺齿齿轮40的缺齿部40a面对驱动齿轮37。当被输送的片材S的前端接触闸板部件38的碰撞表面时,利用拉伸弹簧35的加载力阻挡片材S,从而在片材上形成弯曲部分。利用片材S的一定刚度,闸板部件38相对于输送辊轴39旋转。当输送的片材推动间板部件38旋转时,设置在间板部件38上的齿轮部38a旋转,与齿轮部38a啮合的闸板驱动齿轮42旋转。当闸板驱动齿轮42旋转时,局部缺齿齿轮40通过惰轮43的介入而旋转。当由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夹持的片材S的前端已经到达驱动辊19和输送辊18 之间夹持部的下游侧时,局部缺齿齿轮40和驱动齿轮37彼此啮合。当局部缺齿齿轮40和驱动齿轮37彼此啮合时,用于使驱动轴19a旋转的马达的驱动力从驱动齿轮37传递给局部缺齿齿轮40,从而通过惰轮43和间板驱动齿轮42的介入来使间板部件38沿片材输送方向旋转。当在闸板部件38以这种方式旋转的同时局部缺齿齿轮40的缺齿部40a面对驱动齿轮37时,停止从驱动齿轮37向间板部件38传递驱动力。然后,承受拉伸弹簧35的加载力的间板部件38接收该旋转力,使得间板部件38朝待命位置即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和第五实施例一样,虽然向闸板部件38施加了用于使闸板部件3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力, 但是因为在片材S的后端经过闸板部件38前闸板部件38与片材表面接触,因此防止了闸板部件38旋转。当进一步输送片材且片材的后端已离开闸板部件38时,承受拉伸弹簧35 的加载力的闸板部件3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待命位置,从而为下一张片材做准备。在第六实施例中,输送辊18由输送辊轴39支撑,输送辊18压靠驱动辊19,以便利用未示出的弹簧把输送辊轴39朝驱动辊19加载。因此,即使在不能把用于固定闸板部件的闸板轴与输送辊18 —起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各间板部件38的碰撞表面定向成彼此同相,并能够传递用于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驱动力。该实施例涉及闸板部件38由输送辊轴39支撑的结构。可替换地,闸板部件38可以由驱动轴19a支撑。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与闸板部件23或38联同操作并使检测传感器33开关的检测部件也可以设置成如第三实施例所描述地那样检测片材。附图标记清单18输送辊19驱动辊19a旋转轴20给送框架22闸板轴23闸板部件24闸板凸轮25挤压部件沈凸轮随动部27闸板弹簧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片材的输送部;具有阻挡面的阻挡部件,输送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与该阻挡面接触以进行倾斜校正, 从而阻挡片材的前端,阻挡部件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推动下而旋转;和定位装置,用于将阻挡部件定位在待命位置,在所述待命位置,由输送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通过与所述阻挡面接触而被阻挡,其中,阻挡部件能旋转到允许片材通过的允许片材通过方位,并且在输送的片材的后端经过阻挡部件后,处于允许片材通过方位的阻挡部件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定位在待命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旋转部件对,其相对于输送部设置在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在夹持片材的同时输送片材,其中,旋转部件对布置成使得在输送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已接触阻挡部件的阻挡面且阻挡部件继而被片材前端推动而沿旋转方向旋转后,在接触阻挡面的片材前端使阻挡部件沿旋转方向旋转的同时,片材前端由旋转部件对夹持,以及其中,在片材由旋转部件对输送的同时,阻挡部件沿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定位在允许片材通过方位,在所述允许片材通过方位,阻挡部件接触被输送片材的表面;在片材后端经过了阻挡部件后,处于允许片材通过方位的阻挡部件进一步沿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定位在待命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 凸轮,其设置在阻挡部件的旋转轴上;和向凸轮加载的加载装置,其中,凸轮成形为使得在被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所述阻挡面后片材前端使阻挡部件旋转时,通过凸轮的介入而作用的加载装置的加载力作为抵抗片材前端的反作用力作用在阻挡部件上;以及,在片材前端已被旋转部件对夹持后,在旋转部件对输送的片材的前端推动阻挡部件旋转的同时,作用于阻挡部件上的加载装置的加载力的方向改变成使阻挡部件沿所述旋转方向旋转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阻挡部件围绕与旋转部件对中的一个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相同的旋转中心旋转,以及其中,阻挡部件的旋转轴以不接触所述一个旋转部件的方式延伸穿过所述一个旋转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 其中,阻挡部件具有在其周向方向布置的多个阻挡面,以及其中,阻挡部件从片材前端将要接触一个阻挡面的待命位置向片材输送方向旋转,以便定位在下一片材的前端被另一个阻挡面阻挡的待命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阻挡部件通过在其接触点处与输送片材的表面接触而处于允许片材通过方位,以及其中,该接触点在阻挡部件径向方向上相对于阻挡部件的最外点位于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驱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将驱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阻挡部件,其中,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局部缺齿齿轮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局部缺齿齿轮啮合并在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到传动齿轮时旋转,其中,当阻挡部件处于待命位置时,局部缺齿齿轮的缺齿部面对传动齿轮,以及其中,当输送片材的前端已接触阻挡部件的阻挡面且阻挡部件继而在输送片材的推动下旋转时,局部缺齿齿轮与阻挡部件一起旋转并啮合传动齿轮,从而使阻挡部件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定位在允许片材通过方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 与阻挡部件一起旋转的旋转轴,其中,局部缺齿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以及其中,传动齿轮设置在旋转部件对所包括的可旋转驱动部件的轴上。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部,用于在片材的任何倾斜已通过片材倾斜校正装置进行过校正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将要被开关的检测传感器,用于根据在输送片材的推动下旋转的阻挡部件的移动来检测输送的片材。
全文摘要
在通过阻挡片材前端以校正片材倾斜的传统装置中,难以通过增大片材输送速度和减小顺序输送的片材之间的间隔来提高片材输送的吞吐量。公开了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包括阻挡部件(23),其具有阻挡面(23a至23d),输送片材(S)的前端与该阻挡面接触以校正片材(S)的倾斜,从而能够阻挡片材的前端,阻挡部件在输送片材(S)的前端推动下旋转。阻挡部件(23)可旋转到允许片材(S)通过的允许片材通过方位,并且在输送片材(S)的后端经过了阻挡部件(23)后,处于允许片材通过方位的阻挡部件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定位在待命位置。
文档编号B65H9/06GK102574649SQ2009801619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
发明者古泽干礼, 山口大贵, 川西稔, 村山重雄, 渡边健二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