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后处理装置及纸张后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33943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张后处理装置及纸张后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后处理装置及纸张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设置在复印机、打印机及复合机(MFP (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 多功能外围设备))等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对印刷好的纸张进行折叠处 理、装订处理等后处理而制作成册的纸张后处理装置。该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多设有用于承载制作好的多本册子的纸张承载部(承载托
盘) 。册子本身在后处理装置主体中被制成,并且,从后处理装置主体的排出口逐本排 出的册子依次层叠在纸张承载部上。在纸张承载部中虽然设置有防止多本册子倒塌从而稳定地进行承载的机构,但还 是要求对机构进行改进以能更稳定地承载更多册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对纸摞进 行折叠处理并形成册子;基板,从所述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并承载从所述侧壁所设 置的排出口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上臂,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 地设置,其基端可转动地轴承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前臂,从所述上臂的前 端以与所述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到所述承载面,接受所述基板所承载的所述册子的前 端;以及对齐辊,设置在所述上臂的前端,在按压所述基板所承载的所述册子的上表面的同 时,向将所述册子朝向所述前臂偏置的方向进行旋转。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 并形成册子;在从所述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的基板中,承载从所述侧壁所设置的排 出口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将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设置的上臂 的基端,可转动地轴承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通过从所述上臂的前端以与 所述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到所述承载面的前臂,接受所述基板所承载的所述册子的前 端;以及通过设置在所述上臂的前端的对齐辊,在按压所述基板所承载的所述册子的上表 面的同时,通过所述对齐辊的旋转,朝向所述前臂偏置所述册子。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并形成 册子;基板,从所述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用于承载从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排出口依 次排出的多本册子;上臂,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设置,并且,所述上臂的基端能够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以及对齐辊,设置在所 述上臂的前端,在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同时,向朝着所述基板的前 方对所述册子施力的方向进行旋转。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并 形成册子;在从形成所述册子的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的基板上承载从设置在所述侧 壁上的排出口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将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设 置的上臂的基端能够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以及通过设置在所述 上臂的前端的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同时,通过所述对齐辊的 旋转朝所述基板的前方对所述册子施力。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纸张折叠装置的构成例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纸张承载部的构成例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从纸张承载部拆掉上臂和前臂后的立体概况图。图6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承载部的示 意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承载部中的对齐辊的驱动传递机 构的示意图。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承载部中的对齐辊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 示意图。图9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承载部的示 意图。图10是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承载部中的对齐辊和输送辅助辊的作用效 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纸张后处理装置及纸张后处理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形成册子; 基板,从上述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用于承载从设置在上述侧壁上的排出口依次排 出的多本册子;上臂,在上述基板的上方与上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地设置,且基端可转 动地轴支承在上述侧壁的上述排出口的上部;前臂,从上述上臂的前端以与上述基板大致 正交的方式延伸到上述承载面,用于挡住承载在上述基板上的上述册子的前端,以及对齐 辊,设置在上述上臂的前端,在按住承载在上述基板上的上述册子的上面的同时,向朝着上 述前臂对上述册子施力的方向进行旋转。(1)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 基本构成例的外观立体图。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读取原稿的读取部11、以电子照相方式将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印刷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部12、以及对印刷后的纸张进行分类处 理、穿孔处理、折叠处理、装订处理等后处理的纸张后处理装置20等。此外,图像形成部12 具有用于用户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9。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详细构成例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部12在中央部具有感光鼓1,并在感光鼓1的周围分 别配设有带电单元2、曝光单元3、显影单元4、转印单元5A、消电单元5B、分离爪5C及清洁 单元6。此外,在消电单元5B的下游侧设置有定影单元8。通过这些的各单元基本按照如 下顺序进行图像形成处理。首先,带电单元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勻带电。另一方面,通过读取部11读取的 原稿被转换成图像数据,并输入给曝光单元3。曝光单元3将与图像数据的电平对应的激光 束照射在感光鼓1上,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单元4供 给的色调剂而被显影并在感光鼓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纸张收容部7(7A、7B、7C)所收容的纸张经若干输送辊而通过纸厚度检测部90并 被输送到转印位置(感光鼓1和转印单元5A间的间隙)。在转印位置上通过转印单元5A 将色调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纸张上。消电单元5B除去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表面 的电荷。分离爪5C从感光鼓1分离纸张。之后,纸张被中间输送部5D输送,并由定影单元 8加热、加压,从而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结束了定影处理的纸张从排出部5E排出并 向纸张后处理装置20输出。配置在分离爪5C下游的清洁单元6清除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的显影剂,为下一次 图像形成作好准备。纸张后处理装置20除分类纸张的分类器部外,还具有纸张折叠装置30和纸摞承 载部40。纸张折叠装置30进行用钉书钉对从图像形成部12排出的完成印刷的多张纸张的 中央部进行装订后对折而制作成册的处理(中间装订处理)。有时也有不用钉书钉进行中 间装订,而只进行对折处理后向纸摞承载部40堆积对折后的纸摞的情况。在纸张折叠装置30中完成装订对折处理(或对折处理)的册子向纸摞承载部40 输出,并且,册子(纸摞)最终地承载在纸摞承载部40中。图3是表示纸张折叠装置30的详细构成例的截面图。纸张折叠装置30用入口辊对31接收从图像形成部12的排出部5E排出的纸张并 移交给中间辊对32。中间辊对32将该纸张进一步移交给出口辊对33。出口辊对33将该 纸张向具有倾斜的承载面的立式托盘34送出。纸张的前端朝着立式托盘34的倾斜上方。堆纸器35在立式托盘34的下方待机,用于接住从立式托盘34的倾斜上方转向 (switch back)落下来的纸张的下端。在立式托盘34的大致中间部配设有装订机(中间装订单元)36。当对纸摞进行中 间装订处理(装订(stapling))时,调整堆纸器35的位置,以使纸摞要被装订的位置(纸 摞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面对装订机36。如果装订机36对纸摞执行了中间装订,接着,堆纸器35下降,直到纸摞要折出折 痕的位置(纸摞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且订入钉书钉的位置)到达中折板37前。当要折出折痕的位置到达中折板37前时,中折板37的前端37a塞入纸摞折叠之后应成为内面的面。在中折板37前进方向的前方设置有折叠辊对38。通过中折板37塞入的纸摞被卷 入到折叠辊对38的夹持(nip)部,从而在纸摞的中央部形成折痕。此外,由中折板37和折 叠辊对38构成中折单元。通过折叠辊对38形成有折痕的纸摞被进一步传送到设置在其下游侧的折叠加强 单元(fold reinforcing unit等)50。传送到折叠加强单元50的纸摞在这里暂时地停止 传送。折叠加强单元50设置有折叠加强辊51 (由上辊51a和下辊51b组成的一对辊)。 折叠加强辊51在与纸摞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沿折痕线的方向)上边对折痕加压边移 动,从而对折痕进行强化。折痕经折叠加强单元50强化后的纸摞再次开始传送,被排出辊对39a、39b拉拽 输出至纸摞承载部40,从而在纸摞承载部40中承载被执行了中间装订处理后的纸摞、即册子。图4是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纸张承载部40的放大图。纸张承载部40具有底座903、基板915、上臂907、前臂908。基板915的前端设置 有可装卸的防护装置905。基板915通过弹簧906与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主体的外壁902连接,并与底座 903 一同从主体的侧壁902向下方倾斜延伸。基板915上承载从设置在侧壁902上的排出 口 901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上臂907的基端被支承为可绕轴909转动,轴909设置在固定在外壁902上的支 架910上。在上臂907的前端具有轴914,前臂908的上端可转动地支承在轴914上。基板915在沿倾斜的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坡度小的提部,提部的顶点附近设置有挡 板950。此外,在挡板950的倾斜上方形成有凹部。前臂908的下端卡在该凹部中,前臂908 相对于基板915的承载面大致正交。虽然基板915上承载的册子因自重在底座903及基板915的承载面上下降,但是 册子的前端被前臂908挡住。如后所述,上臂907的前端设置有对齐辊800 (参照图6等),通过该对齐辊800提 高使承载的册子的前端对齐的性能(纵向对齐性)。图5是表示从纸张承载部40中拆掉上臂907和前臂908的状态图。在底座903的 内部收容有检测册子的纸张传感器(未图示),纸张传感器具有检测杆980。如图5所示, 在册子未承载到基板915上的状态下,检测杆980从基板915的凹部突出外露。当在基板 915上即使承载才一本册子时,检测杆980也会因册子的重量而下沉。纸张传感器能够根据 检测杆980的该动作识别在基板915上完全没有承载册子的状态(非承载状态)和承载有 一本或一本以上的册子的状态(承载状态)。图6是从正面方向(在图1中为有操作部9的方向)观察纸张承载部40的概况 图。如上所述,纸张承载部40具有底座903、基板915、上臂907、前臂908等。底座903及 基板915从纸张后处理装置主体的侧壁902向下方倾斜延伸,并承载从设置在侧壁上的排 出口 901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基板915的下端有防护装置905。
上臂907在基板915的上方与基板915的承载面大致平行地设置,其基端通过轴 909可转动地轴支承在排出口 901的上部。前臂908以与基板915大致正交的方式从上臂907的前端延伸到承载面,从而可 挡住承载在基板915上的册子的前端。在上臂907的前端与轴914同轴地设置有对齐辊800。对齐辊800按住承载在基 板915上的册子的上面的同时,通过向箭头A方向进行旋转,从而朝着前臂908对册子施 力。上臂907具有罩部907a,图6示出对齐辊800的下部从罩部907a露出的状态。图7是拆下罩部907a的示意图,其中示出向对齐辊800传递旋转力的机构的一例结构。在对齐辊800上,带轮801与轴914同轴地被固定。此外,在上臂907的基端附近 有驱动齿轮810和中间齿轮802,这些齿轮810、802相互啮合。带轮803同轴地固定在中间齿轮802上。在该带轮803和对齐辊800的带轮801 之间经由张力辊805架设有带804。如图7所示,驱动齿轮810的旋转轴与上臂907的旋转轴909同轴。驱动齿轮810 的旋转轴和上臂907的旋转轴909不被固定,可相互自由地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纸张后处理装置主体的侧壁902的内侧有用于将册子向纸张承载部 40排出的排出辊对39a、39b(参照图3),其中,在排出辊39a的轴上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机的 旋转轴。在排出辊39a和驱动齿轮810上分别同轴地固定有带轮813和带轮811,并在带轮 813和带轮811之间架设有带812。通过电机的旋转,排出辊39a向箭头D方向进行旋转,排出辊39b (从动辊)向箭头 E方向进行旋转。通过该旋转,在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主体上制成的册子通过排出口 901 向纸张承载部40排出。图7示出第一本册子T1已承载到基板915上、而第二本册子T2正 从排出口 901排出的状况。另一方面,在驱动齿轮810上通过带812被传递有电机的旋转力,从而向箭头C方 向进行旋转。该旋转被传递给中间齿轮802,从而中间齿轮802向箭头B方向进行旋转。中 间齿轮802的旋转通过带804被进一步传递给对齐辊800,从而使对齐辊800向箭头A方向 旋转。图8是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齐辊800及向对齐辊800传递旋转力的机构的作 用效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从排出口 901排出的册子T因自重在底座903及基板915上滑落,其前端被前臂 908挡住而停住。从排出口 901依次排出的册子重叠在前面排出的册子上,但随着册子的数量逐渐 增多,虽也要看册子的纸张种类,但往往会出现册子的中央部向下侧弯曲而形成凹陷的情 况。由于该凹陷,之后排出的册子的前端有时会在到达前臂908之前便停住。并且,因册子 之间的摩擦,之后排出的册子的停止位置也会变得不一致。即、可能出现册子的纵向对齐不 充分的情况。该纵向对齐不充分的状况具有随着册子数量增多、即随着承载的册子摞的高 度接近上臂907而变得愈发显著的倾向。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臂907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在按住 册子的上面的同时、在朝着前臂908对册子施力的方向(图8中的箭头F及箭头A的方向)上进行旋转的对齐辊800。通过对齐辊800的旋转,朝着前臂908方向对册子的上面、尤其是册子数量多时位 于最上面位置的册子的上面施力。其结果,可以使册子的前端在前臂908的位置上对齐,从 而能够使纵向对齐性提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臂907的旋转力传递机构中,采用了在驱动齿轮 810和对齐辊800之间设置中间齿轮802的结构。驱动齿轮810和中间齿轮802的旋转方 向分别是图8中的箭头C、箭头B的方向。因此,在驱动齿轮810和中间齿轮802的啮合点 上,在图8中向下的力起作用,对于上臂907的旋转轴909,在图8中产生逆时针旋转的力。 该逆时针旋转的力在对齐辊800的位置上在朝下的方向、即按住册子摞的方向起作用。其结果,对齐辊800能够边从上按住册子摞边向前臂908的方向进行输送,从而可 以进一步提高册子摞的纵向对齐性。到这里,对用前臂908挡住册子的前端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没有前 臂908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位于基板915前方的防护装置905来挡住册子的 前端。对齐辊800从上方按住册子摞的同时,向基板915的前方对册子施力。(2)第二实施方式图9是从正面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承载部40的概况图。与第一 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上臂907的基端附近进一步设置了输送辅助辊850。输送辅助辊 850的旋转方向为箭头H的方向,与对齐辊800的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图10是将输送辅助辊850的驱动机构以及输送辅助辊850的作用效果一并示出 的示意图。输送辅助辊850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齿轮802的轴同轴地被固定。其结 果,无需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臂907上增加任何特别的驱动机构即可使输送辅助辊 850向箭头H方向旋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对齐辊800的旋转和从上侧加以按住,从而将册子摞的 前端推向前臂908而提高了纵对齐性。不过,因册子间的摩擦等而存在有承载在上侧的册 子的前端没有到达对齐辊800的位置的情况,这时不能获得对齐辊800的该效果。对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臂907上还设置有输送辅助辊850,向位于上臂907 的前端的对齐辊800推送从排出口 901排出的册子,从而能够将册子的前端可靠地送到与 对齐辊800接触的位置。换言之,能够从排出辊39a、39b接收册子,并进一步交接给对齐辊 800。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提高对齐辊800的纵对齐性效果。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具有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承载部40的纸张 后处理装置20及纸张后处理方法,能够使承载在纸张承载部40中的册子的前端对齐,从而 能很好地进行整合。其结果,用户在从纸张承载部40取出册子摞之后,不需要再次在其他的地方进行 对齐该册子摞的工作。或者即使需要少许的对齐工作也能够减轻其工作负担。此外,由于承载在纸张承载部40中的册子被对齐承载,所以不会发生所谓的倒塌 现象,能防止之后排出的册子被卡。进而,通过提高纵对齐性,防止出现倒塌,从而能使可承载在纸张承载部40中的 册子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本发明 的发明点及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变形构成要素从而具体化。此外,通过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 所开示的多个构成要素,可以形成很多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从各个实施方式所示出的所 有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也可以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
权利要求
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并形成册子;基板,从所述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用于承载从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排出口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上臂,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设置,并且,所述上臂的基端能够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前臂,从所述上臂的前端以与所述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到所述承载面,用于挡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前端;以及对齐辊,设置在所述上臂的前端,在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同时,向朝着所述前臂对所述册子施力的方向进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本所述册子中的承载在最上面的所述册子的 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的上端能够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上臂的前端,所述前臂的下端卡在形成在所 述承载面上的凹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齿轮,与所述上臂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至少一个中间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 带,向所述对齐辊传递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力,其中,绕所述上臂的所述旋转轴作用的旋转力的旋转方向是所述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 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出辊,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册子;以及电机,驱动所述排出辊,其中,所述电机还驱动所述驱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辅助辊,靠近所述上臂的所述基端配置,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册子的上面 接触并进行旋转,从而将所述册子向所述对齐辊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齿轮,与所述上臂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中间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带,向所述对齐辊传递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力,其中,所述输送辅助辊与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轴同轴地被固定。
8.一种纸张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并形成册子;在从形成所述册子的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的基板上承载从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的排出口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将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设置的上臂的基端能够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通过从所述上臂的前端以与所述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到所述承载面的前臂挡住 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前端;以及通过设置在所述上臂的前端的对齐辊按位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同 时,通过所述对齐辊的旋转朝所述前臂对所述册子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本所述册子中的承载在最上面的所述册子的 上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的上端能够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上臂的前端,所述前臂的下端卡在形成在所 述承载面上的凹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与所述上臂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驱动齿轮;使至少一个中间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 通过带向所述对齐辊传递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力,其中,绕所述上臂的所述旋转轴作用的旋转力的旋转方向是所述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 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排出辊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册子;以及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排出辊,其中,所述电机还驱动所述驱动齿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使靠近所述上臂的所述基端配设的输送辅助辊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册子的上 面接触并使所述输送辅助辊进行旋转,从而朝向所述对齐辊送出所述册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纸张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与所述上臂的旋转轴同轴设置驱动齿轮;使中间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通过带向所述对齐辊传递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力,其中,所述输送辅助辊与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轴同轴地被固定。
15.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并形成册子;基板,从所述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用于承载从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排出口依 次排出的多本册子;上臂,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设置,并且,所述上臂的基端能 够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以及对齐辊,设置在所述上臂的前端,在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同时, 向朝着所述基板的前方对所述册子施力的方向进行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多本所述册子中的承载在最上面的所述册子的上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齿轮,与所述上臂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至少一个中间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 带,向所述对齐辊传递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力,其中,绕所述上臂的所述旋转轴作用的旋转力的旋转方向是所述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 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出辊,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册子;以及电机,驱动所述排出辊,其中,所述电机还驱动所述驱动齿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辅助辊,靠近所述上臂的所述基端配置,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册子的上面 接触并进行旋转,从而将所述册子向所述对齐辊送出; 驱动齿轮,与所述上臂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 中间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 带,向所述对齐辊传递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力, 其中,所述输送辅助辊与所述中间齿轮的旋转轴同轴地被固定。
20.一种纸张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并形成册子;在从形成所述册子的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的基板上承载从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的排出口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将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设置的上臂的基端能够转动地轴 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以及通过设置在所述上臂的前端的对齐辊按住承载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册子的上面的同 时,通过所述对齐辊的旋转朝所述基板的前方对所述册子施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及纸张后处理方法,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对纸摞进行折叠处理形成册子的主体、从上述主体的侧壁向下方倾斜延伸并承载从设置在上述侧壁上的排出口依次排出的多本册子的基板、在上述基板的上方与上述基板的承载面大致并行地设置且基端可转动地轴支承在上述侧壁的上述排出口的上部的上臂、从上述上臂的前端以与上述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到上述承载面而挡住承载在上述基板上的上述册子的前端的前臂、以及设置在上述上臂的前端、在按住承载在上述基板上的上述册子的上面的同时、向朝着上述前臂对上述册子施力的方向进行旋转的对齐辊。
文档编号B65H39/115GK101987704SQ20101024585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4日
发明者杉崎芳晃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