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辊和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762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辊和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I和12前序部分中所描述的输送辊和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从W099/65134A1、W02007/036421A1 和 JP2004-229338A1 中已知包括机动化的输
送棍的、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在该输送设备中,每个机动化的输送棍具有一个棍轴、一个第一轴承、一个第二轴承、一个辊体和在该辊体内部位于轴承之间的电驱动马达以及一个驱动器电子器件。该驱动器电子器件通过被引导穿过辊轴的连接线路与总线系统相连。但是穿引这些连接线路却需要很大的安装和装配费用。
根据W02007/036421A1,机动化的输送辊以其端部通过支承座容纳部的支承装置可安装在框架型材上。这种支承装置配备有电触点接通装置和驱动器电子器件,其中,触点接通装置的接触元件在端侧布置于支承装置处,并且从一个框架型材上的支承座容纳部中伸出。总线系统在框架型材中铺设在型材腹板的背离输送辊的外侧上,并且与触点接通装置相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机动化的输送辊,能够以较小的装配费用将该输送辊安装在输送设备的框架上,并且能以较小的制造费用低成本地制造该输送棍。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I的特征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结构,在辊体的轴向上只是在驱动马达的一侧设置支承点。由此,相对于那种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在驱动马达的两侧都设置有支承点的输送辊,能够实现输送辊简单且紧凑的构造结构,并且简化了驱动马达的装入作业。按照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具有优势的,按照该设计结构,能够实现机动化的输送辊在框架型材上通过一个或数个支承装置的简单安装或拆卸。该一个或数个支承装置与输送辊制成一个结构单元,从而获得输送辊的紧凑的结构。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施方式,由驱动马达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损耗热量的一部分通过支承装置散发到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框架型材上。框架型材起到大的散热体的作用。在权利要求5中也描述了本发明的一种有利设计方案,按照该设计方案,支承装置不会被深入布置在外面之中的容纳槽所中断。提供了一种完美的导向面,该导向面在机动化的输送辊在框架型材的径向上作安装运动时贴靠框架型材。由此相对于这种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带有支承装置的输送辊,避免了在安装时,在各框架型材之间出现歪斜的问题。驱动器电子器件与触点接通装置之间的线路系统相对辊体沿径向被引导穿过一空隙,从而在机动化的输送辊相对于框架型材沿径向作安装运动时,不会损坏线路系统。所有这些措施都允许将机动化的输送辊特别快速地安装在框架型材上。这样,当机动化的输送辊出现故障且必须被替换时,由于故障情况所导致的输送设备的停工时间可保持特别地少。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有利的,因为辊轴在其轴横截面内并不会因为穿孔而被削弱,为了将驱动器电子器件连接在总线系统上,连接线路必须穿过该穿孔,因此,在输送辊具有非常紧凑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承受很高的载重量。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有利的,因为支承装置不仅仅承担辊轴在框架型材上的支承作用,而且还附加地支承驱动器电子器件。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有利的,因为辊轴在其轴横截面内并不会因为穿孔而被削弱,为了将驱动马达连接在驱动器电子器件上,连接线路必须穿过该穿孔,因此,在输送辊具有非常紧凑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承受很高的载重量。在一个有利的变型方案中,驱动器电子器件是构造在第一支承装置上。按照这种实施方式,驱动马达和驱动器电子器件通过以下方式安装在辊体中首先将定子推上辊轴,并且固定。然后将第一支承装置与驱动器电子器件作为预制的结构单元以其支承套套装在辊轴的第一端上,同时,连接插头与定子的线圈电接触。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进方案也是有利的,根据该方案,为了将驱动力矩从机动化的输送辊传递到非驱动的输送辊上,附加地设置有一传递盘,该传递盘布置在辊壳的一个端面上。到目前为止按照已知的现有技术,辊壳设置有环绕的沟槽,该沟槽通过冷变形加工被成型在辊壳中。在制造沟槽时所出现的加工作用力对辊套的形状精度产生负面影响,并且这种输送辊只具有相对较小的同心性(圆跳动)精度。由同心性(圆跳动)偏差所决定,围绕机动化的输送辊与相邻的、自由转的输送辊环绕的传动带承受交变的应力。根据本发明,辊壳没有环绕的沟槽,因而实现了输送辊的更好的同心性,并且实现了将驱动力矩从输送棍向要运输的输送物料的更好传递。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进方案,可通过涂覆在辊壳上的涂层满足对机动化的输送辊的功能的多个要求。通过适当地选择涂层的材料,可实现沿输送设备特别安静地运输输送物料。另一方面,当选择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材料作涂层时,还可改善输送辊的输送表面与要运输的输送物料之间的摩擦锁合。布置在辊体内部的驱动马达在运行中会使辊壳发热,所以当涂层由绝热层构成时,并且由此由驱动马达散热所引起的过热或燃烧不会由 于接触而损坏要运输的输送物料,这绝对是有利的。因此,对涂层的选择可依赖于输送设备的应用场合来进行。通过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实施方式实现了机动化的输送辊的可靠运行。通过第一支承装置与辊体之间的密封件阻止了灰尘、液体或其它污染物进入安装空间,驱动马达以及必要时还有驱动器电子器件布置在该安装空间中。通过第二支承装置与辊体之间的密封件阻止了灰尘、液体或其它污染物进入辊壳的内部空间,轴承是布置在该内部空间中。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权利要求12的特征来实现。通过输送辊简单且紧凑的结构可使输送设备可靠地运行,并且相对于那种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输送设备还减少了维护费用。输送辊的较低的制造成本又使得输送设备的低成本制造成为可能。通过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计方案,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承装置,一方面确保了辊轴在一个或者多个框架型材内的防扭转式支承,并且另一方面使机动化的输送辊在垂直方向上针对偏移运动保持固定。在定位突起与支承座容纳部之间的可靠的、锁紧的啮合通过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计方案来实现。权利要求15至17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有利的,因为在每个输送辊的上顶点垂线与输送面之间的微小的高度偏差只通过加载在多个输送辊上的输送物料的重力即可补偿。由此还可相对平稳地沿输送设备运输对振动特别敏感的输送物料。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改进方案,伴随沿着径向于辊体的安装运动,同时形成了总线系统与驱动器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接触。通常情况下,将这种总线系统铺设在沿输送设备的运输路径的宽的部件上面,并且可达到相当的长度,例如达到50m。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输送辊安装在框架上之前,总线系统被铺设在输送设备的框架上,并且相对于框架固定。对此而言,这样是具有优点的在安装输送辊和将触点接通装置与总线系统相接时,总线系统不必被安装人员握持、定位以及与接触元件电连接。因此,相对于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接线技术,还能实现对机动化的输送辊进行更简单的安装。借助于触点接通装置,可同时建立多个电连接以及再重新分开。触点接通装置有利地如此构造,即,使得机动化的输送 辊的电连接无需专门的工具即可实现。若需要特别长的总线线路,当承载体至少局部地被承载轨固定保持时是有利的,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那样。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文中借助于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分别在极其示意性简化的示图中示出图I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俯视图;图2 :以端面视图示出输送设备被剖切的框架型材;图3 :以侧视图示出根据图2的框架型材;图4 :以俯视图示出根据图2的框架型材;图5 :以纵剖图示出机动化的输送辊的第一实施方式,带有用于将总线系统紧固在框架上的第一实施方式;图5a :图5中的输送辊的局部放大图,带有第一支承装置、触点接通装置和总线系统;图5b :图5中的输送辊的局部放大图,带有第二支承装置;图6 以纵剖图示出第一支承装置;图7 :以端面视图示出图6中的第一支承装置;图8 以俯视图示出图6中的第一支承装置;图9 以纵剖图示出第二支承装置;图10 :以端面视图示出图9中的第二支承装置;图11 :以俯视图示出图9中的第二支承装置;图12 :机动化的输送辊的部分剖视图,带有用于将总线系统紧固在框架上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3 :机动化的输送辊与总线系统的接线区域的俯视图;图14 :触点接通装置与用于机动化的输送辊的彼此串联的开关的连接线路的连接;
图14a :图14的局部放大图;图15 :以纵剖图示出机动化的输送辊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5a :图15的局部放大图图16 :以纵剖图示出机动化的输送辊的第三实施方式,作为曲线输送装置中的锥体辊;图16a :图16的局部放大图;图17 :以纵剖图示出机动化的输送辊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8 :机动化的输送辊的部分剖视图,带有用于将输送辊支承在型材框架上的补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9 :机动化的输送辊的部分剖视图,带有用于将输送辊支承在型材框架上的补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引言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不同描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相同的部件/部分配置了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说明书全文中所包含的公开内容都可以按照意义转用到配有相同附图标记或者相同构件名称的相同的部件/部分。再者,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法,如上、下、侧面/侧向等等,都是相对于直接描述以及示出的附图而言的,并且当位置变化时,可按照意义转至新的位置。图I以俯视图示出用于运送输送物料、例如容器的辊子输送装置或者输送设备I。输送设备I包括一个具有在输送方向3上平行延伸的框架型材4的框架2和输送棍5、6,其中,输送辊5配备有会更详细说明的驱动马达,并且输送辊6构造为可自由旋转的支承辊。框架型材4通过多个横梁7相连,并且由此保持距离。框架型材4与横梁7构成输送设备I的框架2。按照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一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借助牵引机构8,特别是传动带,与在输送方向3上设置于上游及下游的、自由运转的输送棍6相连。按照另外一个未不出的实施方式,一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借助牵引机构8与仅仅一个在输送方向3上设置于上游或下游的、自由运转的输送棍6相连。另一方面,输送设备I也可只包括机动化的输送棍5。框架型材4 (图2至4)例如构造为C形的金属型材,并且具有垂直的型材腹板9和在该腹板上优选垂直伸出的、彼此远离定向的型材翼缘10。框架型材4在其上部的区域中设置有成对对置的、并且在其纵向延伸上间隔布置的支承座容纳部11。每个支承座容纳部11具有一导向段12和与该导向段邻接的插入口 13。导向段12设置在框架型材4的整个壁厚上,并且从上型材翼缘10与型材腹板9之间的上部的纵向边开始,向着下型材翼缘10与型材腹板9之间的下部的纵向边的方向延伸。导向段12的下端构成支撑面14,还要详细描述的支承装置贴靠于该支撑面。导向段12具有在其纵向上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导向面15和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二导向面16,这些导向面以彼此间不同的间距布置。支撑面14连接第二导向面16,并且按照所示出的实施方 式构造为拱形的。插入口 13设置在框架型材4的整个壁厚上,并且从上部的纵向边以一定深度延伸至上部的型材翼缘10中。插入口 13的深度由导向边17限制。
图5、5a、5b不出处于安装状态中的机动化的输送棍5。输送棍5包括棍轴18、空心圆柱体式的辊体19、第一轴承20、第二轴承21、电驱动马达22、用于调节和/或控制驱动马达22的驱动器电子器件23以及在辊体19的对置的端部处的支承装置24、25。辊体19具有至少一个圆柱形的辊壳。机动化的输送辊5通过支承装置24、25可替换地支承在框架型材4上。驱动马达22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布置在辊体19的内部,这一点还将更详细地描述。辊体19在长度上是由第一端侧26与第二端侧27来限定边界的,并且通过轴承20、21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不动的辊轴18上。轴承20、21例如由滚动轴承构成。驱动马达22由一种电子整流的、无刷的、三相直流电机构成,其包括(形状锁合地)固定在辊轴18上的定子28和围绕该定子设置的转子29。在定子28与转子29之间构造有气隙。定子28具有未示出的定子叠片组,该叠片组例如具有六个线圈。驱动器电子器件23向该线圈供应小的50VDC (安全低压)、特别是24VDC或48VDC的直流电压。线圈的绕组线通过已知的夹紧/接线装置,特别是刀形线夹触点(未示出),或通过接合连接来接通在一起。转子29 (外转子)具有例如14个永磁体30,这些永磁体与管体18相连。永磁体 30按照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紧固在管状的承载体处的加深槽中,该承载体与管体18固定连接。承载体优选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塑料制成,从而当承载体被挤压进入辊壳时,通过材料的弹性可使辊壳的形状精度在其内部的周面上得到补偿。由此可免除对辊壳内部周面进行切削再加工,并且可低成本地制造输送辊5。管体18可用作驱动马达22的接地管。由于线圈所产生的磁力,转子29能够自由地围绕定子28旋转。由此,驱动马达22或者电机构造为外转子电动机。驱动器电子器件23与定子28的线圈通过连接插头31而彼此电连接。在共同描述的图6至8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示出了第一支承装置24。支承装置24包括从辊体19的外轮廓伸出的、板状的支承体32 ;导向件33 ;支承套34 ;与支承套34的轴线35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支承凸缘36 ;设置在支承体32上的保持架37和/或锁紧装置38。支承体32构成一个可贴靠于第一框架型材4或者型材腹板9的内侧的外面39以及与该外面对置的内面40。该外面39用作支承面。辊轴18防扭转地容纳在第一框架型材4中,这一点通过导向件33与支承座容纳部11之间的形状锁合连接来实现。导向件33在外面39处伸出,并且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导向面41和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二导向面42,该导向面以彼此之间不同的间距布置。支撑面43连接第二导向面42,并且与支承座容纳部11的导向段12的支撑面14互补,例如构造为拱形的。为了将第一支承装置24相对于第一框架型材4轴向固定,导向件33附加地具有局部从后面扣住框架型材4中导向段12的结构元件44。支承套34在内面40处伸出,并且具有与轴线35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支承孔45,辊轴18的第一端插入该支承孔中。第一支承装置24此外还具有一容纳部46,该容纳部用来固定驱动器电子器件23,并且优选由支承套34构成。与轴线35同轴布置的支承凸缘36在内面40处伸出,并且由环绕的环形接板构成,该环形接板构成图5a中所示出的第一支承装置24与辊体19之间的密封件48的带有异型结构的第一分界面47。按照所示出的实施例,分界面47构造在环形接板的伸出的端侧上,并且具有同心地围绕轴线35在周向上延伸的密封接板和在该接板之间形成边界的密封槽(环形空间)。另一方面,分界面47也可构造在环形接板的周面上。辊体19构造了一个面向第一分界面47的、带有异型结构的第二分界面49。分界面47、49以微小的间距彼此密封地啮合。按照所示出的实施例,分界面49构造在辊体19的端侧26上,并且具有同心地围绕辊轴18在周向上延伸的密封接板,该接板伸入第一分界面47的密封槽中。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一支承装置24与辊体19之间构造了迷宫式密封。支承凸缘36中也设置有用于LED的容纳部,例如通孔。此外,第一支承装置24优选在其支承凸缘36处设置有沿辊轴18的径向、并且从支承凸缘36的伸出的端侧以限定的深度向着支承体32的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空隙58,还将详细描述的线路系统被引导穿过该空隙。空隙58的宽度与线路系统的宽度匹配一致。由此,空隙58并不邻接外面39,而是与该外面分开地构造。为了保持密封功能,如从图6至8中可见,在空隙58固定地插入密封部段99,其中,密封部段的高度构造得比空隙58的深度要小,从而可将线路系统布置在剩余的自由空间中。保持架37由一托架构成并且在内面40处伸出,触点接通装置50为了与图5a中 详细示出的总线系统51连接而紧固在该保持架处。此外,第一支承装置24还可包括布置在保持架37与支承体32之间的加固筋56,借此可实现触点接通装置50与位置固定地放置的总线系统51之间的可靠的触点接通,这一点还将详细描述。此外,第一支承装置24优选在其保持架37处设置沿辊轴18的径向、并且从保持架37的伸出的端侧出发,以限定的深度向着支承体32的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空隙59,还要详细描述的线路系统被引导穿过该空隙。空隙59的宽度与线路系统的宽度匹配一致。据此,空隙59并不与外面39邻接,而是与该外面分开地构造。通过空隙58、59的所述的设计结构能够实现可以将加工机器的布置在载体板坯(印刷线路板)上的线路系统自动安装在第一支承装置24上,并且紧固在该支承装置上,从而使第一支承装置24与线路系统构成一个结构单元。载体板坯具有间隙98,支承套34 口穿过该间隙。驱动器电子器件23同样也可固定在载体板坯上。锁紧装置38具有一基体52和一可相对于支承体32调节的定位突起53或者锁紧凸肩。定位突起53构造有一个在输送辊5的安装方向上一按图5中所示的箭头一逐渐变细的外部的斜面57。按照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定位突起53通过一个弹性的簧片54与基体52相连。为了拆卸锁紧装置38以及为了替换输送辊5,在簧片54的自由端上成型有空隙55,该空隙的确定用于容纳合适的工具(未示出)。第一支承装置24除锁紧装置38之外是由导热的材料、特别是金属例如铝合金一体地制成。锁紧装置38与之相反则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塑料一体地制成。这种设计具有以下优点由驱动马达22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损耗热量可从第一支承装置24经由当输送辊5处于安装位置中时贴靠框架型材4的外面39而传递到框架型材4上。因为框架型材4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输送辊5的外面39与框架型材4在热工技术上是连接的,所以,框架型材4对于输送辊5来说起到大的散热体的作用。如图5和5a所示,第一支承装置24通过支承孔45而被推上辊轴18的第一端,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未示出的)锁止保险元件在轴向上保持固定在辊轴18上和/或防旋转地锁止。在共同描述的图9至11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示出第二支承装置25。支承装置25包括板状的支承体60、导向件61、支承套62、与支承套62的轴线63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支承凸缘64和锁紧装置65。支承体32构造有可贴靠于第二框架型材4或者型材腹板9的内侧的外面66和与该外面对置的内面67。该外面66用作支承面。辊轴18防扭转地容纳在第二框架型材4中,这一点通过导向件61与支承座容纳部11之间的形状锁合连接来实现。导向件61在外面66处伸出,并且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导向面68和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二导向面69,该导向面以彼此间不同的间距布置。支撑面70连接第二导向面69,并且与支承座容纳部11的导向段12的支撑面14互补,例如构造为拱形的。为了将第二支承装置24相对于第二框架型材4轴向固定,导向件61附加地具有局部从后面扣住框架型材4中导向段12的结构元件71。支承套62在内面67处伸出,并且具有与轴线63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支承孔72,辊轴18的第二端插入该支承孔。
如图5b所示,机动化的输送辊5的辊体19也可设置有传递盘73,该传递盘布置在圆柱形的辊壳的一个端侧处。传递盘73具有例如两个环绕的沟槽74,图I中示意性示出的牵引机构8被引入该沟槽,该牵引机构与两个相邻的、可自由旋转的输送辊6耦联。与轴线63同轴布置的支承凸缘64在内面67处伸出,并且构成了图5b中示出的、第二支承装置25与辊体19之间的密封件76的带有异型结构的第一分界面75。按照所示出的实施例,分界面75具有同心地围绕轴线63在周向上延伸的密封接板。另一方面,分界面75也可构造在辊体19的周面上。辊体19或者传递盘73构造了一个面向第一分界面75的带有异型结构的第二分界面77。分界面75、77以微小的间距密封地相互交错啮合。按照所示出的实施例,分界面77构造在辊体19的端侧27处,并且具有同心地环绕辊轴18在周向上延伸的密封接板以及在该接板之间形成边界的密封槽(环形空间)。分界面75的密封接板伸入到第二分界面77的密封槽中。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二支承装置25与辊体19或者传递盘73之间构造了一种迷宫式密封。锁紧装置65具有可相对于支承体60调节的定位突起78或者锁紧凸肩。定位突起78构造有在输送辊5的安装方向上一按图5中所示出的箭头一逐渐变细的外部的斜面83。按照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定位突起78通过一弹性的簧片79与支承体60相连。为了拆卸锁紧装置65以及为了替换输送辊5,在簧片79的自由端成型有空隙80,该空隙的确定用于容纳合适的工具(未不出)。如在图5b、9至11中所示出的那样,第二支承装置25通过支承孔72被推上辊轴18的第二端,并且通过至少一个锁止保险元件81在轴向上保持固定在辊轴18上和/或防旋转地锁止。锁止保险元件81例如由弹性的簧片构成,该簧片在其自由端具有一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形状锁合地啮合在辊轴18中环绕的槽84中。第二支承装置24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塑料一体地制成。此处要注意第二支承装置25并不是强制必需的。还可以将辊轴18的第二端直接从上面插入支承座容纳部11中,并借助于压紧装置加以紧固,同样也很好,这一点未详细示出。如借助于图5a所描述的那样,驱动器电子器件23固定在第一支承装置24上,该驱动器电子器件可由上一级的(未示出的)控制装置操控。为了操控,优选采用串联的总线系统51。驱动器电子器件23具有电子供电装置、功率电子装置用来向电驱动马达22供电、控制装置用于调节电驱动马达22、通讯装置和/或诊断装置82。诊断装置82用来显示系统状态,并且具有光学的显示装置,例如LED。显示元件例如为此布置在第一支承装置24的容纳部中。通讯装置与数据总线相接,并且电子供电装置、功率电子装置、控制装置和/或诊断装置82与功率总线相接。总线系统51沿着输送设备I布置在框架型材4之间,在输送辊5、6 (图I)下方的水平的或倾斜的平面中,并且具有数据总线和功率总线。数据总线例如为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功率总线例如为直流电压总线,借助于该总线,向输送设备I的输送辊5的驱动马达22供给电能,例如48VDC。总线分别具有多个电气线路85,该电气线路由绝缘体86所包围。在此,数据总线的线路85指的是数据线路,而功率总线的线路85指的是供电线路。优选将总线系统51实施为扁平电缆,其中,线路被电绝缘地并排引导。电触点接通装置50以相对于辊轴18的固定的间距紧固在保持架37上,并且通过电气线路系统87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相连。线路系统87可通过布置在载体板坯(印刷线路板)上的线路或连接电缆构成。 触点接通装置50具有接触元件88,用于与总线系统51的线路85实现电接触。接触元件88通过穿孔触点或刀形线夹触点等等来构成,因此接触元件88分别具有一机构用于切开绝缘体86,并与电气线路85进行触点接通。通过避免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实施旋入工艺的夹紧/接线连接而简化了机动化的输送辊5的安装。驱动器电子器件23例如借助于刀形线夹技术与总线系统51的线路85相接。将总线系统51跨过输送设备的整个长度布置在框架型材4之间,并且将触点接通装置50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构造完成之后,可将机动化的输送辊5相对于框架型材4安装在输送设备I的任意位置。因为总线系统51的线路85在其纵向延伸方向上可在任意位置借助于接触元件88进行触点接通,所以上述情况是可能的。为了确保接触元件88与线路85之间的可靠的触点接通,每个接触元件88具有多个通过卡箍彼此电连接的穿孔触点或刀形触点,从而使线路85通过多个穿孔触点或刀形触点而进行触点接通。如从图5a中可见,总线系统51布置在一个设置在框架型材4之间、输送辊5、6的下方的、例如安装在第一框架型材4处的承载轨89上。按照所示出的实施方式,总线系统51除了数据总线和功率总线之外,还附加地包括一承载体90,线路85嵌入在该承载体中,并且该承载体或者完全由弹性可逆的材料、例如橡胶或聚氨酯构成,或者只有线路85上方的部分节段由弹性可逆的材料、例如橡胶或聚氨酯构成。承载轨89和承载体90具有可使彼此形状锁合地啮合的锁紧元件91,借助于该锁紧元件来保持总线系统51。另一方面,总线系统51也可通过接合连接,例如粘结,被固定在承载体90与承载轨89之间。在图12中示出了在框架型材4’之间、在输送辊5、6下方的总线系统51的布置结构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框架型材4’优选为铝制的挤压型材。按照所示出的实施方式,总线系统51除了数据总线和功率总线之外,还附加地包括一承载体90’,线路85嵌入在该承载体中,并且该承载体或者完全由弹性可逆的材料、例如橡胶或聚氨酯构成,或者只有线路85上方的部分节段由弹性可逆的材料、例如橡胶或聚氨酯构成。承载体90’包括一紧固元件92,该元件构造为侧凹,并且以啮合元件形状锁合地从后面扣住框架型材4’中的间隙93。这时并不需要附加的承载轨89。触点接通装置50的壳体和承载体90’具有使彼此啮合的紧固元件102、103,借助于该紧固元件可将触点接通装置50相对于总线系统51保持在承载体90’处。触点接通装置50的紧固元件102具有一锁紧凸鼻,且承载体90’的紧固元件103具有一锁紧凸肩,当触点接通装置50与总线系统51相接时,所述凸鼻与凸肩形状锁合地彼此啮合。若输送设备I的安装位置具有不利的环境条件,例如冷冻和低温区,附加地在触点接通装置50与总线系统51相接的触点接通区域中设置一密封件95,如附图中所示,则是有利的。密封件95例如为一 O形环,并且在触点接通装置50 ;50’的壳体处布置在容纳槽
中。/如触点接通装置50 ;50’与总线系统51相接,则密封件95在触点接通区域中放置在承载轨89的一个平的上侧上(图5a)或承载体90’的一个平的上侧上(图12)。此外,总线系统51可具有在图14和14a中所示的第六电气线路85’,该线路在平面上并且平行地在别的线路85附近延伸。第六线路85’指初始化线路。借助于这个第六线路85’可自动地确定大量的机动化的输送辊5在输送设备I中的顺序。由此,在将机动化的输送辊5安装在框架型材4 ;4’上,并且自动地通过数据总线配置地址之后,接着自动地确定每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相对于框架型材4 ;4’的安装位置。为此例如从EP I 590 275B1中已知了辊子输送装置的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可通过总线系统来操控。借助于自动编址线路,可按照驱动在辊子输送装置中的顺序为驱动控制装置分派上升的地址。此外,驱动控制装置通过自动编址线路按照“菊花链(daisychain)”的方式连接,并且将驱动控制装置设置在一基态,在该基态中,施加给自动编址线路的信号不会被驱动控制装置传递。因此,开始时只有驱动控制系统接受输入到自动编址线路中的信号,并接着向一个中心控制装置报告,该中心控制装置分派给驱动控制装置一个新的地址,并且将驱动控制装置控制到一个新的状态,在该状态中,施加给自动编址线路的信号被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传递。现在,第二驱动控制装置接收该信号,并且同样向中心控制装置报告。一直重复这个顺序,直到所有的驱动控制装置获得一个相应的地址。虽然EP I 590 275B1原则上能够实现在辊子输送装置中的自动的地址分派,但是并没有教导如何能够用简单的方式制造用于这种地址分配的基础,亦即电气布线。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设备或该输送设备的输送段,在该输送设备或输送段中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布线。根据用于在运送输送物料用的输送设备I中构建布设电缆的方法,实施下面的步骤a)沿输送设备I铺设至少一个供电线路(例如功率总线)、至少一个数据线路(例如数据总线)和至少一个初始化线路,b)使驱动器电子器件与所说的线路进行触点接通,其中,以一个输送辊5的一个触点接通装置(例如触点接通装置50,50’ )在一个工序中一使供电线路通过第一接触元件88,特别是通过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与第一连接线路连接,到驱动器电子器件,一使数据线路通过第二接触元件88,特别是通过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与第二连接线路连接,到驱动器电子器件,并且一切开初始化线路(例如借助于分离刀口 96),并且使分离位置97两侧的初始化线路的自由端在分离位置97的两侧通过各一个接触元件88’,特别是通过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与各一个第三或者第四连接线路连接,到成驱动器电子器件。在此,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I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3局部依次布置的驱动装置(例如输送辊5),该驱动装置各包括一电驱动马达(例如驱动马达22)和一驱动器电子器件(例如驱动器电子器件23)用于控制/调节电驱动马达,和一供电线路、数据线路和初始化线路,这些线路沿着输送设备铺设,其中,驱动器电子器件可通过所述线路与触点接通装置(例如触点接通装置50,50’ )进行触点接通,为此,该触点接通装置是准备好在一个工序中 一使供电线路通过第一接触元件88,特别是通过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与第一连接线路连接,到驱动器电子器件,一使数据线路通过第二接触元件88,特别是通过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与第二连接线路连接,到驱动器电子器件,并且一切开初始化线路(例如借助于分离刀口),并且使初始化线路的自由端在分离位置97的两侧通过各一个接触元件88’,特别是通过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与各一个第三或者第四连接线路连接,到驱动器电子器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巧妙方式在输送设备上进行电布线。在此,已知的接触元件,特别是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如此地与分离刀口共同作用,使得对驱动器电子器件的电连接来说所必需的线路之一特别是初始化线路之一的触点接通和切开在一个唯一的工作步骤中进行。由此可以不再进行供电线路的单独的触点接通、数据线路的触点接通、线路之一特别是初始化线路之一的分离、线路特别是初始化线路的端部的去绝缘以及去绝缘的端部与驱动器电子器件的连接。由此可以更迅速地进行驱动器电子器件的电连接,并且此外错误敏感性更低(不易出错)。特别是,因为为此不需要电工学领域的专业技能,所以这种电连接也可由培训程度较低的人员来实施。在此,分离刀口可以完全由绝缘体制成或由被绝缘体覆盖的金属构成。分离刀口切开初始化线路,并且使随此产生的初始化线路的各端部彼此绝缘。分离刀口可在前部区域中由金属构成,并且在后部部分中由绝缘体构成,以简化分离过程,但是尽管如此仍然能保证两个端部的彼此绝缘。为了同样的目的,金属制的分离刀口可以在其沿切割方向的后面的部段中,在面向初始化线路端部的那侧上覆盖绝缘体。最后,以下方式也是可行的,即,在结构上如此设计分离刀口,使得初始化线路的端部彼此之间的绝缘通过以下方式实行使分离刀口在分离初始化线路之后只触到其绝缘处。在这种情况下,分离刀口可完全由金属制成,并且例如构造为T形的,其中接板构成分离刀口,并且当触点接通装置50’与线路相接时,从接板伸出的分离臂使初始化线路的端部远离分离刀口。在这种情况下,分离装置与分离刀口构成一个分离装置。作为绝缘体,在所有情况下都特别考虑塑料或陶瓷。在此要注意的是,什么时候在安置触点接通装置50’过程中进行哪些刀形线夹连接或穿孔触点连接,或者什么时候进行初始化线路的分离,对本发明是不重要的。例如,可将刀形线夹连接或穿孔触点连接同时连接至供电线路或数据线路,然后切开初始化线路,以及然后在初始化线路的自由端上进行刀形线夹连接或穿孔触点连接。但是也可考虑同时实施所有的刀形线夹连接或穿孔触点连接,并且初始化线路的分离在之前或之后分离。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一个工序中”是指触点接通装置50’与所述线路的连接,特别是将(多头)插头插入相应的支承套或相应的承载轨89中,或者操作卡箍,其致使建立刀形线夹连接或穿孔触点连接以及切开初始化线路。有利的是,在步骤c)中,通过将施加在初始化线路上的信号由驱动器电子器件逐步地从驱动器电子器件传递给下一个驱动器电子器件,来最后逐步地为驱动器电子器件分派地址,以确定驱动器电子器件的位置顺序或者确定每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相对于框架2的安装位置。图14和14a中示出触点接通装置50’在对自动确定在输送设备I中的输送辊5的顺序的应用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该触点接通装置具有配置给总线的五个线路85的接触元件88、两个配置给第六线路85’的接触元件88’和一个配置给第六线 路85’的分离刀口 96。每个接触元件88包括多个通过卡箍而彼此电连接的穿孔触点或刀形触点。接触元件88’又包括一个穿孔触点或刀形触点,并且通过第三连接线路和第四连接线路与一个具有驱动器电子器件23的电子开关(未示出)相连接。分离刀口 96在触点接通装置50’的壳体处沿接触元件88’的方向伸出,并且是设置在穿孔触点或刀形触点之间。当触点接通装置50’与总线系统51相接时,借助于分离刀口 96切开第六线路85’并且使线路85’的端部在切开区域内彼此电绝缘。线路系统87与接触元件88 ;88’相接,并且可通过至少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接线路(未示出)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连接。如所提到的那样,所有机动化的输送辊5的驱动器电子器件23包括电子开关。该开关通过第六线路85’彼此相连,并且串联连接。若现在要确定多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在输送设备I中的顺序,首先,在安装完机动化的输送辊5并且将驱动器电子器件23与数据总线或功率总线相接之后,数据总线为每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配置一个系统地址,以及接着,只要多个依次放置的驱动器电子器件23的开关本来不在断开状态,就将这些开关控制到断开状态。然后向第六线路85’施加一个信号。这样就检测到在哪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上可探测到电子信号。由于开关是打开的,只有那些最靠近电子输入点的机动化的输送辊5接收到输入的信号。接着,相应的开关被数据总线控制于接通状态,从而便使得下一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也可接收信号,等等。通过掌握什么时候,哪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接收了信号,就可以简单地获悉所寻找的局部位置顺序。为了确定每个机动化的输送辊5相对于框架型材4 ;4’的安装位置的目的,也可用供电线路和/或数据线路85代替第六线路85’。因为总线系统51通过承载体90,90’相对于框架保持固定,在接触元件88与数据总线和功率总线触点接通时所出现的作用力不会使总线系统51发生不期望的偏移。在此,接触元件88 ;88’首先穿过承载体90,90’和绝缘体86 ;86’,更确切地说,它与线路85 ;85’触点接通。承载轨89或者承载体90’优选构造了一个水平的或倾斜的触点接通平面94,并也将彼此电绝缘延伸的线路85 ;85’相邻地布置在与触点接通平面94平行延伸的平面内。主要优点还在于电气线路85 ;85’并不是暴露的,并且由此得到保护而不受例如灰尘、液体和诸如此类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在接触元件88 ;88’刺穿承载体90,90’并且与线路85 ;85’触点接通之后,承载体90,90’密封地贴靠接触元件88 ;88’。若将接触元件88 ;88’从承载体90,90’中拉出,刺穿洞便自行封闭。承载体90,90’和/或线路85 ;85’的这种“自愈效果”还特别是能够实现在替换了例如有故障的输送辊5之后、以及在由总线系统51闭合触点接通装置50 ;50’之后也防止发生短路。为了将输送辊5安装在框架2中,要使输送辊5如此从上面在框架型材4之间运动,使得导向件33,61和支承装置24,25的锁紧装置38,65通过插入口 13向下进入两个彼此对置的支承座容纳部11中。通过向下沿相对于框架型材4的径向施加安装力,定位突起53,78以其斜面57,83沿每个支承座容纳部11的导向边17滑动。同时,簧片54,79向着输送辊5的端侧26,27的方向弹性弯曲。输送辊5在其安装运动时,由结构元件44,71相对于框架型材4沿径向引导。在此,结构元件44,71围绕支承座容纳部11的导向段12。最后,安装运动使定位突起53,78到达上部的型材翼缘10的导向边17下边,并且使该定位突起从其移动的中间位置出来运动至止挡位置,从而在止档位置中,定位突起53,78形状锁合地从后面扣住上部型材翼缘10中的导向边17。当支承体24,25以其导向部分33,61与 支撑面14相对而置,并且定位突起53,78运动至其止档位置中时,便到达了输送辊5的安装位置(图5)。在机动化的输送辊5径向于辊轴18相对于框架型材4向其安装位置作安装运动的过程中,触点接通装置50 ;50’的接触元件88 ;88’穿过承载体90 ;90’和绝缘体86。若输送辊5处在其安装位置,接触元件88 ;88’与总线系统51的线路85 ;85’电连接。由此在安装运动结束时,一方面建立了驱动器电子器件23与总线系统51之间的电连接,另一方面将输送辊5相对于框架型材4 ;4’通过至少一个支承装置24或两个支承装置24,25机械锁紧。为了拆卸锁紧装置38,65以及为了替换输送辊5设置有空隙55,80,该空隙在输送辊5的安装位置中暴露在导向边17与簧片54,79之间。所述空隙55,80规定用于容纳合适的工具(未示出),通过该工具,定位突起53,78从其止挡位置运动至有所偏转的中间位置,最后可将输送辊5向上移开。由此可以非常迅速地拆卸有故障的机动化的输送辊5,并用新的机动化的输送棍5来替换。在此,在机动化的输送棍5针对棍轴18在径向相对于框架型材4进行拆卸运动时,触点接通装置50 ;50’的接触元件88 ;88’被从承载体90 ;90’与绝缘体86;86’中拉出。若输送辊5被移开,则由于“自愈效果”,线路85 ;85’又完全电绝缘。如图5、15、16和17所示,第一轴承20相对于辊体19的第一端侧26向着辊体19的第二端侧27的方向如此远地偏移,使得在辊体19的第一端侧26与第一轴承20之间形成一个安装空间100,只有驱动马达22,或者驱动马达22还有驱动器电子器件23,布置在该空间内部。安装空间100沿辊轴18的方向具有一轴向长度,该长度至少相当于驱动马达22的宽度。若驱动马达22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都布置在安装空间100的内部,则安装空间100的长度就相当于驱动马达22和驱动器电子器件23的宽度。驱动马达22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通过上述的连接插头31相连接,该连接插头与辊轴18同轴布置。连接插头31具有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未示出),以便将定子28的线圈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相连接。在此并不需要驱动马达22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之间的附加的电缆铺设,该电缆穿过辊轴18的穿孔。驱动器电子器件23又通过线路系统87与触点接通装置50 ;50’相连接,其中,辊轴18外部的线路系统87在径向上与可贴靠到框架型材4 ;4’上的外面39 (支承面)分离地从第一支承装置24引出。由此,线路系统87至少在面向框架型材4的那侧上被支承体32所遮盖。通过这种构造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机动化的输送辊5。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驱动马达22和驱动器电子器件23的安装首先将定子28推上辊轴19,并且然后将第一支承装置24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作为预制的结构单元以其支承套34套装在辊轴18的第一端上。在第一支承装置24依轴向朝驱动马达22作安装运动时,通过连接插头31,在驱动马达22、特别是定子28的线圈与驱动器电子器件23之间自动建立了电连接。若第一支承装置24在辊轴19上轴向定位,则支承体32将辊体19的敞开的端部封闭。通过避免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进行旋入工艺的夹紧/接线连接,而简化了机动化的输送辊5的安装。不再设置根据现有技术附加地布置在辊体19的第一端侧26附近的第三轴承。根据图15、15a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前面所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机动化的输送辊5通过紧固螺栓104保持在框架中。第一支承装置24’包括从辊体19的外轮廓伸出的、板状的支承体32’ ;支承套34’ ;与支承套34’的轴线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支承凸缘36’ ;保持架37’和布置在保持架37’与支承体32’之间的加固筋56’。支承体32’构造了一个可贴靠第一框架型材4或者型材腹板9的内侧的外面39’和一个与该外面对置的内面40’。外面39’用作支承面。支承体32’、支承套34’和保持架37’根据上面所述的实施方式来设计构造。同样如上所述,在辊体19与第一支承装置24’之间构造有密封件48。第一支承装置24’通过支承孔45’推上辊轴18的第一端,并且通过至少一个锁止保险元件105在轴向上固定保持于棍轴18上,和/或防旋转地锁止。锁止保险元件105例如由弹性的簧片构成,该簧片在其自由端具有一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形状锁合地啮合在辊轴18中的环绕的槽106中。第一支承装置24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塑料一体地形成。 根据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机动化的输送辊5构造为曲线辊,并且在其辊壳处配备有锥体101。这个示图同样还示出了线路系统87与第一支承装置24”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支承装置24”基本上与根据图6至8所示的第一支承装置24相一致,该支承装置24”却没有保持架37。驱动器电子器件23与触点接通装置50之间的线路系统87通过连接电缆构成,其中,线路系统87通过空隙58在径向上与可贴靠到框架型材4 ;4’上的外面39 (支承面)分离地从第一支承装置24”引出。空隙58相对辊轴18在径向上延伸,并且通过圆柱形的穿孔构成于支承凸缘中。按照另外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机动化的输送辊5可不用支承装置24,25而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框架2上,如图15所示。如图16a中更详细示出的那样,具有可使触点接通装置50的壳体与承载轨89彼此啮合的紧固元件102,103,借助于该紧固元件,触点接通装置50相对于总线系统51保持在承载轨89上。触点接通装置50的紧固元件102具有锁紧凸鼻,且承载轨89的紧固元件103具有锁紧凸肩,当触点接通装置50与总线系统51相接时,该锁紧凸鼻和锁紧凸肩形状锁合地互相交错啮合。紧固元件103在导向通道中沿承载轨89的纵向延伸。按照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根据图15所述的第一支承装置24’,该支承装置设计为,保持架37”的构造有所变化,该保持架包括一容纳腔,触点接通装置50插入在该容纳腔中。围绕容纳腔的边缘隔片直接以其端侧放置在承载轨89的表面上,从而不用附加的密封件就能在接触区域中实现针对污染的有效保护。驱动器电子器件23与触点接通装置50之间的线路系统87通过连接电缆构成。空隙58、59相对辊轴18在径向上延伸,并且由共同的圆柱形的穿孔构成于支承凸缘中。触点接通装置50的壳体与承载轨89具有可使其彼此啮合的紧固元件102、103,借助于该紧固元件,触点接通装置50相对于总线系统51被保持在承载轨89上。紧固元件102、103的详细实施方式在图16a中描述了。图18、19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也是具有优点的,按照该实施方式,机动化的输送辊5在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补偿装置107 ;107’在垂直于框架型材4 ;4’的方向上可调节地支承在框架2上。虽然描述的是在机动化的输送辊5上应用补偿装置107 ;107’,而使非机动化的输送辊6在其两端也通过补偿装置107 ;107’在垂直于框架型材4 ;4’的方向上可调节地支承于框架2上,同样是可能的。通过这个措施实现了输送辊5、6的输送表面的平整,并使输送物料的重量均匀分布在所有的承担输送物料的输送辊5、6上以及传递到框架 2上。由此可以将输送辊5的驱动马达22的驱动力矩最佳地传递到要运输的输送物料上,而且所有的输送辊5、6可在结构设计上得以优化。按照第一实施方式(图18),补偿装置107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塑料制的支承段108构成,该支承段布置在框架型材4 ;4’与支承装置24、25之间。支承段108可由支承装置24、25构成或制造为独立的部件,后者被紧固在支撑面14的区域内的每个支承座容纳部11的导向段12上。按照第二实施方式(图19),补偿装置107’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塑料制的支承段108’构成,该支承段布置在支承装置24、25与辊轴18之间。例如分别有一个套筒套装在辊轴18的端部上,该套筒在将完支承装置24、25安装在辊轴上之后,构成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支承段108’。另外一个未不出的实施方式在于在机动化的输送棍5的棍壳上敷设一层例如由塑料或橡胶制成的涂层。由此可改善输送辊5与要运送的输送物料之间的摩擦锁合。各实施例示出了输送设备I的可能的实施变型,在此处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其特别示出的实施变型,更确切地说,将各个实施变型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也是可能的,而且基于通过具体发明对技术措施的教导,这种变型可能性是处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之内。所有可以考虑到的、由所图示和所描述的实施变型的单独的细节组合可能得到的实施变型都包括在要求保护的范围内。为规范起见最后照例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输送设备I的构造结构,该输送设备或者其组成部件被部分不成比例地和/或放大地和/或缩小地示出。特别是,各个在图I至19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构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独立的解决方案的主题内容。附图标记I输送设备27端侧2框架28定子3输送方向29转子4,4’框架型材 30永磁体
5输送辊31连接插头6输送辊32,32’支承体7横梁33导向件8牵引机构34,34’支承套9型材腹板35轴线10型材翼缘36,36’支承凸缘11支承座容纳部37,37’保持架12导向段38锁紧装置13 插入口39,39’ 外面14支撑面40,40’内面15导向面41导向面16导向面42导向面17导向边43支撑面18辊轴44结构元件19辊体45,45’支承孔20轴承46容纳部21轴承47分界面22驱动马达48密封件23驱动器电子器件 49分界面24,24’支承装置 50,50’触点接通装置25支承装置51总线系统26端侧52基体53定位突起81锁止保险元件54簧片82诊断装置55空隙83斜面 56,56’ 加固筋 84 槽57 斜面85,85’ 线路58空隙86绝缘体59空隙87线路系统60支承体88,88’接触元件61导向件89承载轨62支承套90,90’承载体63轴线91锁紧元件64支承凸缘92紧固元件65锁紧装置93间隙66外面94触点接通平面67内面95密封件68导向面96分离刀口69导向面97分离位置
70支撑面98间隙71结构元件99密封部段72支承孔100安装空间73传递盘101锥体74沟槽102紧固元件75分界面103紧固元件76密封件104紧固螺栓 77分界面105锁止保险元件78定位突起106分界面79簧片107,107’补偿装置80 空隙108,108’ 支承段
权利要求
1.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I)的输送棍(5),其包括第一轴承(20)和第二轴承(21)、辊体(19)和布置在该辊体(19 )内部的电驱动马达(22 ),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20 )相对于所述辊体(19)的第一端侧(26)向着所述辊体(19)的第二端侧(27)的方向如此远地偏移,即,使得在所述辊体(19)的第一端侧(26)与所述第一轴承(20)之间形成一安装空间(100),该安装空间在所述辊体(19)的轴向上的长度至少相当于所述驱动马达(22)的宽度,并且所述驱动马达(22)布置在所述第一轴承(20)与所述辊体(19)的第一端侧(26)之间的该安装空间(100)内。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5)具有第一支承装置(24),并且能够通过该支承装置(24)以ー个端部安装在输送设备(I)的框架型材(4 ;4’)上的支承座容纳部(11)中。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5)具有第一支承装置(24)和第二支承装置(25),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支承装置(24,25)以该输送辊的各端部安装在输送设备(I)的框架型材(4 ;4’)上的支承座容纳部(11)中。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装置(24)具有一支承体(32),该支承体带有可贴靠于所述框架型材(4 ;4’)的外面(39)。
5.按照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装置(24)具有用于固定电触点接通装置(50 ;50’)的保持架(37),并且驱动器电子器件(23)和所述触点接通装置(50 ;50’)通过ー电气线路系统(87)相连接,其中,所述线路系统(87)穿过ー个与所述外面(39)分离构造的空隙(58)而从所述支承装置(24)中引出。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9)通过所述第一轴承(20)和所述第二轴承(21)可旋转地支承在ー辊轴(18)上,并且,所述驱动马达(22)以及必要时还有驱动器电子器件(23)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承装置(24)与所述第一轴承(20)之间;并且在所述辊轴(18)的外部的线路系统(87),在所述第一轴承(20)与所述外面(39)之间,特别是在所述驱动器电子器件(23)与所述外面(39)之间,从所述支承装置(24)中引出。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装置(24)具有用于所述驱动马达(22)的驱动器电子器件(23)的容纳部(46)。
8.按照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辊具有ー辊轴(18),并且驱动器电子器件(23)及ー连接插头(31)布置在所述辊体(19)的内部,其中,所述驱动马达(22),特别是定子(28)的线圈,能借助于所述连接插头(31)与所述驱动器电子器件(23)相接,并且,所述连接插头(31)相对于所述辊轴(18)径向错开地布置并具有一刀形线夹触点或穿孔触点。
9.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9)具有圆柱形的辊壳,并且在该辊壳的一个端侧(26,27 )处具有传递盘(73 )。
10.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9)具有圆柱形的辊壳和设置在该辊壳上的涂层。
11.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输送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装置(24,25)与所述辊体(19 )之间设置有密封件(48,76 )。
12.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1),具有框架型材(4;4’)和输送辊(5,6),其中至少ー个输送辊(5)包括辊体(19)和布置在该辊体内部的电驱动马达(22),其特征在于,机动化的该输送辊(5)是按照权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项构造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ー个支承装置(24,25)具有导向件(33,61)和定位突起(53,78),该定位突起能够形状锁合地从后面扣住在所述框架型材(4 ;4’)之一中的支承座容纳部(11 ),其中,所述支承座容纳部(11)形成一可容纳所述导向件(33,61)的导向段(12)和一在上部邻接该导向段的插入口(13)。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突起(53,78)设置在ー弹性的簧片(54,79)上。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干,所述输送辊(5,6)在其端部通过补偿装置(107 ;107’)在垂直于框架型材(4 ;4’)的方向上可调节地支承在所述框架型材(4 ;4,)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107)设置在所述框架型材(4 ;4’)与所述支承装置(24,25)之间。
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107’)设置在所述支承装置(24,25)与所述辊轴(18)之间。
18.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机动化的所述输送棍(5)包括ー电触点接通装置(50 ;50’),用于将驱动器电子器件(23)与总线系统(51)相接,并且,所述总线系统(51)布置在框架(2)的各框架型材(4;4’)之间所述输送辊(5,6)的下方并通过一承载体(90 ;90’)相对于所述框架(2)保持固定,以及,在机动化的所述输送辊(5)进行安装运动时,所述触点接通装置(50 ;50’)特别是以接触元件(88 ;88’)穿过所述承载体(90 ;90’),该触点接通装置与所述总线系统(51)的线路(85 ;85’)电接触。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90)被一承载轨(89)保持,该承载轨紧固在所述框架(2)上,该承载轨沿着框架型材(4)之一延伸或者局部地布置在所述触点接通装置(50 ;50’ )与所述总线系统(51)之间ー个触点接通区域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送输送物料的输送设备的输送辊(5),其包括第一轴承(20)和第二轴承(21)、辊体(19)和布置在该辊体(19)内部的电驱动马达(22)。第一轴承(20)相对于所述辊体(19)的第一端侧向着所述辊体(19)的第二端侧的方向如此远地偏移,使得在所述辊体(19)的第一端侧与所述第一轴承(20)之间形成一安装空间(100),该安装空间在所述辊体(19)的轴向上的长度至少相当于所述驱动马达(22)的宽度。所述驱动马达(22)布置在所述第一轴承(20)与所述辊体(19)的第一端侧之间的安装空间(100)内。
文档编号B65G23/08GK102712417SQ20108004995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4日
发明者C·沃尔克斯多费尔, J·赖施尔 申请人:Tgw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