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薄片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63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薄片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主要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薄片交汇点附近的疏导结构。
背景技术
色调剂(可视化剂)基于图像信息转印到薄片介质并结合在薄片介质上。(结合有色调剂的)薄片介质是一种硬拷贝。在薄片介质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薄片介质可能会在薄片交汇点堵塞。

发明内容
一种薄片输送机构,其包括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第二输送引导器, 以比相对于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方向的既定角度大的角度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以及第三输送引导器,将由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的上述薄片介质的前端引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


以下参考

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各个特征的一般结构。附图及相关的描述仅用于举例说明实施方式,而并非限定实施方式的范围。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的薄片路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的薄片路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的薄片路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的薄片路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的薄片路径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总的来说,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薄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引导器(guide),引导薄片介质;第二输送引导器,相对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方向以比既定的角度大的角度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以及第三输送引导器,将由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的上述薄片介质的前端引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
图1是能适用实施方式的MFP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MFP 101具有图像形成部(打印机部)1,用于将图像信息输出为被称为硬拷贝或打印输出的输出图像;薄片供给器3,向图像形成部1供给具有可选尺寸的、 用于图像输出的薄片介质;以及扫描仪部5,向图像形成部1提供原稿的图像数据。此外,扫描仪部5 —体地具有自动送稿器(ADF) 7,用于将原稿提供给扫描仪部5的读取位置。控制面板9设置于在扫描仪部5之后的左侧或右侧的角落处的、固定在图像形成部1的支杆9a和摆臂9b上,用于发出开始在图像形成部1中的图像形成以及开始通过扫描仪部5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指令。图像形成部1包括用于保持潜像的第1至第4感光鼓Ila至Ild ;用于向感光鼓 Ila至Ild上的潜像提供色调剂以显影色调剂像的显影器13a至13d ;用于保持依次从感光鼓Ila至Ild转印的色调剂像的转印带15 ;用于清洁各个感光鼓Ila至Ild的清洁器17a 至17d ;用于将转印带15保持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薄片介质上的转印辊19 ;用于将通过转印辊19转印到薄片介质上的色调剂像在薄片介质上定影的定影器21 ;以及用于在感光鼓Ila 至Ild上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23。第1至第4显影器13a至13d储存具有Y (黄色)、M (品红)、C (青色)和Bk (黑色)这四种可选颜色的、用于通过减色法来获得彩色图像的色调剂,并以Y、M、C和他中的任意颜色可视化由各感光鼓Ila至Ild保持的潜像。按照与图像形成过程或色调剂的特性相应的预先确定的顺序来决定各颜色。转印带15保持具有各颜色的色调剂像,该色调剂像由具有(色调剂像形成的)顺序的第1至第4感光鼓Ila至Ild以及相应的显影器13a至13d形成。薄片供给器3供给将由转印辊19转印色调剂像的薄片介质。位于多个盒槽31中的盒储存具有可选尺寸的薄片介质。拾取辊33根据图像形成操作从相应的盒中取出薄片介质。薄片介质的尺寸对应于图像形成部1形成的色调剂像的尺寸。分离结构35防止拾取辊33从盒中取出两张以上的薄片介质。多个输送辊37将被分离结构35分离成单张薄片介质的薄片介质输送到准位辊 39。准位辊39将薄片介质输送到转印位置,转印辊19与转印带15在转印辊19从转印带15转印色调剂像时在转印位置互相接触。定影单元21包括第一辊121,利用加热器122的热量发热;带124,从第一辊121 接收热量、由第二辊123与第一辊121架起并将第一辊121的热量转移到第二辊123侧;以及第三辊125,与带IM接触并向在它与带IM之间移动的薄片介质提供既定的压力。带124的任意的一部分与第三辊125的外周通过在第二辊123与第三辊125上施加的压力形成夹持部。由此,在通过夹持部的薄片介质上施加既定的压力及能溶融色调剂的温度(定影温度)以能够固定薄片介质保持的色调剂(色调剂像)。定影器21将与图像信息相应的色调剂像定影在薄片介质上作为输出图像(硬拷贝、打印输出),并将输出图像输送到位于扫描仪部5与图像形成部1之间的空间的储存器 47中。
定影单元21包含反转辊126,它独立于向储存器47移动输出图像(硬拷贝、打印输出)的动作,在用于调换薄片介质的两面的自动双面单元(ADU)41中,将保持有与图像信息相应的色调剂像的薄片介质移动至ADU 41的反转路径43。如果薄片介质被堵塞在输送辊37 (最后一个)与准位辊39之间或者准位辊39与定影器21之间(即在转印辊19或定影器21内)JUADU 41移动至图像形成部1的一侧 (右侧)。ADU 41 一体地具有清洁转印辊19的清洁器25。介质传感器45检测沿输送辊37与准位辊39之间的路径被输送到准位辊39 的薄片介质的厚度。介质传感器45可以使用享有2008年8月25日的美国专利申请 No. 12/197,880以及2008年8月27日的No. 12/199,424的优先权的光学型传感器,以及/ 或享有2008年4月10日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1/043,801的优先权的厚度变化检测辊型传感器,上述的专利申请和临时申请均结合到本文中。如图3所示,反转路径43中移动的薄片介质自身的前端被导向位于输送辊37 (最后一个)与准位辊39之间的可动引导器49。可动引导器49至少包括位于准位辊39侧的第一辊49a、位于输送辊37 (最后一个)侧的第二辊49b、以及由第一辊49a和第二辊49b架起的带49c。由于接触薄片介质的前端,输送带49c的带面向箭头A方向移动(参考图4)。由此,即使在表示薄片介质的厚度的克重超过例如200g/m2的情况下,也能防止 (反转路径43中移动的)薄片介质在准位辊39的附近堵塞(产生堵塞)。另外,由于(反转路径43中移动的)薄片介质能容易地向准位辊39移动,抑制了薄片介质的移动速度的改变。特别地,即使在具有相对于可动引导器49的带面49c (输送辊37 (最后一个)与准位辊39之间的路径)、反转路径43的终端与可动引导器49的带面49c之间与上述路径的角C超过60°的从反转路径朝向上述路径的大进入角度的输送路径中,由于不必为了使克重超过200g/m2的薄片介质通过而增大反转路径43的(终端的)曲率半径来减小朝向上述路径的进入角度(不足30° )也能输送薄片介质,所以在减小ADU 41附近的大小的情况下是有益的。也就是说,可动引导器49使得反转路径43的准位辊39附近(反转路径43)所要求的、将薄片介质的前端容易地引导到输送辊37 (最后一个)至准位辊39之间的路径所必需的上述小的进入角度与大曲率半径不再必要。此外,为了抑制到达带面49c的薄片介质的前端的滑动,确保带面49c的摩擦阻力在一定值以上也是有益的。通过使用以上说明的可动引导器49,在将用于支持保持有输出图像的薄片介质的储存器47配置为使可输出的最大薄片介质的纵向与MFPl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假设薄片介质的长度为“L”,则能将具有一体化的ADU 41的MFPl的全宽抑制在 “1.4L”左右。此夕卜,由于“L”在A3中为420mm/在11X17中约为432mm,故“ 1. 4L”大致为 60cm。另外,如图5所示,在准位辊39的附近,能容易地将薄片介质的前端引导至从输送辊 37(最后一个)到准位辊39间的路径,并且与以较大的曲率构成反转路径43以使相对于上述路径的上述角度B为例如小于30°的例子相比,能够减小ADU 41附近的大小。此外,也可以通过让例如准位辊39旋转的马达来旋转可动引导器49的第一或第二辊的一方,在薄片介质的前端碰撞在上述路径时改变在薄片介质的前端产生的阻力(即妨碍薄片介质的前端的移动的力)的方向,从而容易地输送薄片介质。图2示出了控制单元111的一例,包括例如接口 131,接受来自控制面板(操作单元)9的输入值,所述输入值是可输入的与扫描仪部5 (及ADF 7)取得的图像信息对应的输出图像(输出)的张数、输出图像倍率、薄片介质的大小(尺寸)、印刷开始信号等;存储器133,保持输入的数值数据(输入值)以及预热时的启动程序等;以及电力控制部135及主控制装置(CPU) 137,根据介质传感器45检测的薄片介质的种类与定影器21的温度条件等来管理可用于提高(定影器21的定影带的)定影温度的电力的上限值。此外,CPU 137 根据经由输入输出部141从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器)取得的(定影器21的定影带/加压辊的)定影温度来设定从驱动电路(驱动部)143向(定影器21的)加热器供给的电力。可向加热器供给的电力的最大值设定为电力控制部135管理的可利用的电力的上限。 另外,在介质传感器45检测的薄片介质的厚度超过既定的厚度的情况下,且在通过ADU 41 再次使薄片介质向准位辊39移动的情况下,CPU 137在既定时刻(timing)通过马达驱动部145来旋转用于使可动引导器49的第一或第二辊旋转的马达。另外,图6示出了一例,可设置静止型的导向结构149,它降低表面的摩擦阻力,从而在薄片介质的前端移动至输送辊37 (最后一个)与准位辊39之间的路径时能抑制妨碍薄片介质的前端的移动的力的产生。此外,作为降低表面的摩擦阻力的方法,优选例如在导向结构149的基础材料的与薄片介质的前端接触的一侧的表面上将四氟乙烯树脂或氟树脂配置为离型层149a。另外,图7示出了一例,通过将可动引导器的辊的一方和准位辊共用为准位/可动引导器249也可减少设置可动引导器的空间。尽管说明了某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给出的例子,而并非有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这里所说明的新的实施方式可以多种其他形式来实现。而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这里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做出各种省略、替代与改变。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包括那些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思想之中的形式或改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第二输送引导器,以比相对于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方向的既定角度大的角度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以及第三输送引导器,将由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的上述薄片介质的前端引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机构,其中,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改变薄片介质前端的方向,以对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施加朝向上述第一输送弓I导器的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机构,其中,通过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的推力,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自身的一部分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输送机构,其中,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包含能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侧移动的带面,所述自身的一部分的移动包含所述带面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输送机构,其中,所述带面的移动包含与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的移动独立的既定时刻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输送机构,其中,所述带面包含抑制薄片介质的滑动的高摩擦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机构,其中,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包含将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的推力转换为薄片介质自身朝向上述第一输送弓I导器的推力的低摩擦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输送机构,其中,所述低摩擦面包含氟树脂。
9.一种引导薄片介质的方法,包括将薄片介质以比相对于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方向的既定角度大的角度导向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前端,使得朝向输送引导器移动的薄片介质的前端指向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方向。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装置,向薄片介质转印可视化材料形成的图像;第一输送引导器,将上述薄片介质引导至上述转印装置;第二输送引导器,以比相对于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方向的既定角度大的角度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以及第三输送引导器,将由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的上述薄片介质的前端引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第三输送弓I导器改变薄片介质前端的方向,以对上述第二输送弓丨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施加朝向上述第一输送弓I导器的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的推力,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自身的一部分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包含能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侧移动的带面,所述自身的一部分的移动包含所述带面的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带面的移动包含与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的移动独立的既定时刻的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包含将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的推力转换为薄片介质自身朝向上述第一输送弓I导器的推力的低摩擦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低摩擦面包含离型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离型层包含氟树脂。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定影器,在薄片介质上固定上述转印装置转印的图像;以及反转装置,将被上述定影器固定了图像的上述薄片介质引向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改变薄片介质前端的方向,以对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施加朝向上述第一输送弓I导器的推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薄片介质的推力,上述第三输送引导器自身的一部分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薄片输送机构。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薄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第二输送引导器,相对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的方向以比既定的角度大的角度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引导薄片介质;以及第三输送引导器,将由上述第二输送引导器引导的、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移动的上述薄片介质的前端引向上述第一输送引导器。
文档编号B65H5/06GK102190173SQ2011100505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
发明者增田祯 申请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