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510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食仓储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散粮输送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散粮出仓作业正面临着几个问题:其一,由于粮食由包装运输向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运输的变革,散粮储存量也正逐年扩大,给现有的散粮设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其二,由于市场环境的变更,提粮季节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温季节出粮的情况趋于频繁,对于保粮工作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其三,仓库储存的粮食正逐步由电子竞拍这一形式进行销售,故竞拍后粮食出仓时效性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四,提粮客户要求出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其粮食的安全,并且降低运营成本,加快散粮的出仓效率;其五,目前取粮作业主要采用气力输送设备和人工作业的形式,其高能耗、低效率、高成本运行、高劳动强度,已不符合当前倡导的节能减排的要求。目前可通过真空吸粮的方式收集散粮,这种方式会用到吸粮机(气力输送机),吸粮机的工作要求较高,但是散粮的特点就是灰尘多,且粮食中夹杂着其它杂质。另外,为了给粮食仓储提供良好的仓储环境,仓库内地上设有通风笼,地下铺垫等设施,但在取粮过程中,它们却成为了障碍物,如果也被吸入机器,后果不堪设想。最后,粮食在吸取过程中有一定的破碎率要求,不能被过多地破坏。针对以上散粮的特点,散粮出仓面临着一场革命。中国专利CN 201849908U公开了一种用于铅粉传送的双向螺旋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旋轴,螺旋轴上的螺旋旋叶分成两段,两段分别制作成相反的旋转方向。当电机带动螺旋旋转式时,铅粉可以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输送。在此专利中,螺旋轴的两端各设一个进口料,螺旋轴中部下方设出料口,即位于正向螺旋旋叶与反向螺旋旋叶之间。改用这种结构传输铅粉,可以减少螺旋的长度,由于螺旋长度减少,螺旋的运行也更加可靠。在此专利中,其背景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铅粉的输送结构,包括螺旋轴,螺旋轴上设一种旋向的螺旋旋叶,所述螺旋轴的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这是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集粉器的螺旋输送机的主要安装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粮食仓储的出仓设备,能加快散粮的出仓速度。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包括车盘,所述车盘上设行走轮,所述车盘上设支撑架,并且通过支撑架与倾斜的输送带连接,所述输送带的尾端连接出料口,所述输送带的前端连接铲料斗,所述铲料斗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两组螺旋叶片,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旋向相反,所述铲料斗的前端为入料口,所述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之间为集中口,所述输送带前端延伸至所述集中口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铲料斗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边缘上的多块侧板,所述侧板围成所述入料口。进一步地,所述铲料斗上还罩有网套。进一步地,所述铲料斗为可升降铲料斗,所述输送带分为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其中第一输送带前端与铲料斗连接,第一输送带的尾端与第二输送带的前端铰接,第二输送带固定在支撑架上,第二输送带的尾端与出料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分为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第二输送带相互铰接,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升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第二链轮,第三件、第四链轮,所述第一、第三链轮与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第四链轮分别与第一、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丝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杆与第一输送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输送带由第三电机驱动。进一步地,所述铲料斗内的转动轴通过链轮与第四电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通过旋转机构与输送带的尾端连接,并相对于输送带的尾端作旋转运动。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产量大大提高,且粮食颗粒的破碎率得到保证,劳动力成本有所降低,另外,降低能耗,及维修和维护成本,提高了储粮安全。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中喂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中铲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车盘5,车盘5为框架结构,所述车盘5上设行走轮4,所述车盘5后端上设支撑架6,并且通过支撑架6与倾斜的输送带3连接。所述输送带3的尾端连接出料口 2,所述输送带3的前端连接铲料斗7。所述尾端、前端是以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的行进方向而确定。输送带3的前端也是较低端,输送带3的尾端也是较高端。所述铲料斗7内设有转动轴71,转动轴71的两端枢接于铲料斗7内。所述转动轴71上设有两组螺旋叶片,分别为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72、73,而且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72、73旋向相反,所述铲料斗7的前端为入料口 77,所述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72、73之间为集中口 74,所述输送带3前端延伸至所述集中口 74的下方。其中,所述入料口 77为铲料斗7与散粮的接触面。见图3、图4,所述铲料斗7包括底板76和设于底板76边缘上的多块侧板75,所述侧板75围成所述入料口 77。粮食颗粒通过入料口 77进入铲料斗7,同时转动轴71旋转,带动两组螺旋叶片组72、73工作,粮食颗粒落入各叶片间,并沿转动轴71传送。由于两组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因此粮食颗粒的输送方向是从两侧向中间聚拢,最后到达中间的集中口 74。输送带3就在集中口 74的下方,随后粮食颗粒进入输送带3上。根据散粮仓库工作环境恶劣,散粮杂质多的特点,本发明采用了双向喂料的方式,出口(即集中口)设于中间,即使有杂质进入,被传送到中间出口后,连同粮食颗粒一起落在输送带3上。一般的吸料机的工作要求相当高,很难适应灰尘大的环境。而如果采用了单向的喂料方式,由于出口设在一侧,杂质到了出口,容易发生堵塞,一般转动轴上覆麻绳,若杂质缠绕麻绳,会影响工作,甚至烧坏电机。另外请见下表,与
吸料机、及单向绞龙机相比,本发明的产量大大有所提高,而且耗能很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包括车盘(5),所述车盘(5)上设行走轮(4),所述车盘(5)上设支撑架¢),并且通过支撑架(6)与倾斜的输送带(3)连接,所述输送带(3)的尾端连接出料口(2),所述输送带(3)的前端连接铲料斗(7),所述铲料斗(7)内设有转动轴(71),所述转动轴(71)上设有两组螺旋叶片,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72、73)旋向相反,所述铲料斗(7)的前端为入料口(77),所述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72、73)之间为集中口(74),所述输送带(3)前端延伸至所述集中口(74)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铲料斗(7)包括底板(76)和设于底板(76)边缘上的多块侧板(75),所述侧板(75)围成所述入料口(7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铲料斗(7)上还罩有网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铲料斗(7)为可升降铲料斗,所述输送带(3)分为第一输送带(31)、第二输送带(32),其中第一输送带(31)前端与铲料斗(7)连接,第一输送带(31)的尾端与第二输送带(32)的前端铰接,第二输送带(32)固定在支撑架(6)上,第二输送带(32)的尾端与出料口(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3)分为第一输送带(31)、第二输送带(32),所述第一、第二输送带(31、32)相互铰接,所述第一输送带(31)连接升降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机(9),第一、第二链 轮(11、12),第三、第四链轮(13、14),所述第一、第三链轮(11、13)与第一电机(9)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第四链轮(12、14)分别与第一、第二丝杆(15、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丝杆(15、1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杆(17、18)与第一输送带(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行走轮(4)由第二电机(10)驱动,所述输送带(3)由第三电机⑶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铲料斗(7)内的转动轴(71)通过链轮(20)与第四电机(1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其特征是:所述出料口(2)通过旋转机构(I)与输送带(3)的尾端连接,并相对于输送带(3)的尾端作旋转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包括车盘,所述车盘上设行走轮,所述车盘上设支撑架,并且通过支撑架与倾斜的输送带连接,所述输送带的尾端连接出料口,所述输送带的前端连接铲料斗,所述铲料斗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两组螺旋叶片,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旋向相反,所述铲料斗的前端为入料口,所述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组之间为集中口,所述输送带前端延伸至所述集中口的下方。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输送颗粒出料机产量大大提高,且粮食颗粒的破碎率得到保证,劳动力成本有所降低,另外,降低能耗,及维修和维护成本,提高了储粮安全。
文档编号B65G65/22GK103159037SQ20111042593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祝伟越, 濮祖跃, 费晓东, 顾伟, 苏宪庆, 曹琼, 刘卫国 申请人: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粮油仓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