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涂装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910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涂装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及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涂装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由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组成,涂装工艺涉及机械、电气、化工、环保等诸多科技技术,占四大工艺投资额40%以上,是汽车制造业的关键工艺。输送系统贯穿于现代化汽车涂装生产线的全过程,是涂装生产线的动脉。前处理、电泳是车身在涂装车间的一道重要的表面预处理工序,前处理、电泳输送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身的表面预处理质量。目前,大批量连续生产时所采用的输送系统主要有传统的悬挂式输送系统和 摆杆链输送机,以及国际最先进的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3800255. 8)等。传统的悬挂式输送系统,槽子上方的链条和接油盘会有冷凝水滴落到车身和槽子中造成污染,所采用的门式吊具,因车身上方有吊具的横梁,其水滴也会落到车身上造成污染;悬链的最大出、入槽角度一般只有30°,槽体积大、设备长、涂装线占地面积大,顶盖及空腔结构内的空气排不尽,使这些部位磷化、电泳涂装效果不好;由于链条轨迹的固定模式,无法实现对不同工艺的优化处理。摆杆链输送机浸槽的长度较短,不必在车身上方设置防尘接油盘;解决了吊具横梁和悬链滴水污染车身的问题,但无法根除车顶气包。国际最先进的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改变吊挂和输送方式,车身在前进的同时可以进行纵向倾斜,解决了内腔气泡问题,提高了车体前处理和电泳表面处理的质量,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高。此外,由于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是悬臂结构,悬臂梁很难承受较重载荷,因此只适合于小型轿车的电泳涂装,导致输送机柔性化水平不高。例如,为了对大、重型汽车车身进行涂装,需要同时使用两台多功能穿梭机(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410003154. 2),这就导致控制复杂,效率低,费用高。另夕卜,由于这种悬臂梁结构输送机在输送的过程中,车身在翻转的过程中,车身在翻转的同时必然在行走方向有位移,这是其机构结构的先天性缺陷,这种缺陷虽然使传统的船形槽变为矩形槽,但是其占地面积也较大。电泳涂装设备是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结构较复杂的涂装设备。在电泳涂装工艺中,如何通过改变车体的输送方式和改变车体在槽液中的姿势,使车体100%表面都能涂装上漆,一直是一个难题。主要是空腔上部的空气在浸没时排不尽,形成“空气包”,涂不上漆。采用一般悬挂式输送装置,达不到完全涂装效果。目前,国际领先水平的RoDip输送和多功能穿梭机输送,基本上解决了空气包问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主动优化不同的浸入角度、翻转方式和行进速度,增加了输送机的应用灵活性的先进输送方式及输送设备,将在电泳涂装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先进的电泳涂装输送机,尤其是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结构复杂、制造安装工艺要求高,其悬臂梁结构使单机不适合于大、重型汽车车身的涂装输送,开发结构简单、车型适用性广、柔性化水平高、刚度高和环保型的电泳涂装输送设备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适应汽车涂装生产线对输送机柔性化、环保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更高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涂装输送机,该装置能使车身在电泳槽中充分搅动,从而达到完全地消除汽车车身在电泳过程中车顶气泡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涂装输送机,该输送机包括行走机构、升降翻转机构和车体固定架三部分,所述行走机构分为左右两组并通过行走轮与底座导轨配合实现运输机的行走运输功能,所述升降翻转机构能够实现被输送车体的升降和/或翻转运动,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平行于底座导轨设置的两块滑块的同步相互接近或同步相互远离的平移运动,实现车体的升降运动;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带传动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旋转,实现车体固定架和车体的翻转运动,利用行走机构的运动与升降翻转机构的运动结合,可分别和/或复合完成车体的进退运动、升降运动和翻转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涂装输送机,每组升降翻转机构包括升降部分和翻转部 分,其中升降部分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底座导轨、第一滑块、第一转动畐IJ、第一连杆、第二转动副、第二滑块、第三转动副、第二连杆,底座导轨与第一驱动器固装于行走机构的底座上,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设于底座导轨之上,第一驱动器通过传动机构将驱动器的运动分别传递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上,并分别经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连杆经第一转动副连接到第一滑块上,第二连杆经第三转动副连接到第二滑块上,并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共同通过第二转动副与连接杆相连;其中翻转部分包括第二驱动器、主动轮、皮带以及从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转动副与第一连杆铰接,从动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由第二驱动器驱动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涂装输送机,其中所述的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在行走机构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涂装输送机,其中第一与第二滑块的平移运动通过丝杠以丝杠螺母副或者丝杠导向副的形式被驱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涂装输送机,其中第一与第二滑块的平移运动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或液压传动实现,所述的翻转运动通过同步带传动或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维修方便,可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化控制的优点;改变了现有涂装输送技术,其输送对象可以垂直入槽,船形槽改为矩形槽,节省了涂装线的占地面积,降低了漆液的成本;其结构合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可实现对车体的进退、升降和翻转及其复合运动,有效地保证了车体的前处理及电泳表面处理的质量;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组升降翻转机构,因此输送机的承载能力得到了增加,使其适用于不同车型和大小车身的输送,从而增加了输送机的柔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驱动器、2-第一丝杠、3-第二丝杠、4-导轨、5-第一滑块、6-第一转动副、7-第一连杆,8-第二转动副、9-第二滑块、10-第三转动副、11-第二连杆、12-第二驱动器、13-主动轮、14-皮带、15-从动轮、16-连接杆、17-车体固定架、18-车体、19-行走驱动器、20-行走底座、21-导向轮、22、23_行走轮、24-底座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涂装输送机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两个输送机进行例证,在本实用新型图I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送机包括行走机构、第一升降翻转机构、第二升降翻转机构,以及车体固定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升降翻转机构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并通过连接杆16相连。车体固定部分包括连接杆16,车体固定架17以及车体18 ;车体18以及连接杆16均固定在车体固定架17上,三者间不能发生相对运动。所述的行走机构分为左行走机构和右行走机构两组,左、右行走机构在结构上完全对称。每组行走机构包括底座20和行走驱动器19,行走轮22、23以及导向轮21 ;通过行走轮22、23与底座导轨24配合,以及导向轮21在底座导轨24上的定向实现行走运动。所述的每个升降翻转机构包括升降部分和翻转部 分两个部分。其中升降部分包括第一驱动器I、第一丝杠2、第二丝杠3、底座导轨4、第一滑块5、第一转动副6、第一连杆7、第二转动副8、第二滑块9、第三转动副10、第二连杆11 ;底座导轨4与第一驱动器I固装于行走机构的底座上,第一丝杠2和第二丝杠3在行走方向上螺旋方向相反,第一驱动器I带动第一丝杠2和第二丝杠3旋转,在底座导轨4的约束下,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9产生方向相反的运动;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11分别与第一滑块5以及第二滑块9通过第一转动副6、第三转动副10相连,二者同时通过第二转动副8相连,并通过第二转动副8与连接杆16相连;当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9的相对运动使二者互相接近时,升降部分使连接杆16上升,从而实现车体固定部分的上升运动,反之当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9的相对运动使二者互相远离时,升降部分是连接杆16下降,从而实现车体固定部分的下降运动。升降翻转机构的翻转部分包括第二驱动器12、主动轮13、皮带14以及从动轮15 ;从动轮15与连接杆16相互固定,第二驱动器12固定在第一连杆7上,从动轮15与第一连杆7通过第一转动副6铰接,第二驱动器12带动主动轮13旋转,通过皮带14驱动从动轮15发生旋转,从而驱动连接杆16旋转,产生车体固定部分的旋转运动。上述第一驱动器I与第一丝杠2、第二丝杠3之间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将驱动器的运动传递到丝杠上,或采用两台驱动器同步驱动这两根丝杠。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9的平移运动可以通过第一丝杠2与第二丝杠3以丝杠螺母副或者丝杠导向副形式驱动,也可以通过齿轮齿条或者液压等方式驱动。翻转部分可以固定在第一连杆7或者第二连杆11上,两组升降翻转机构固定翻转部分的连杆可以不同。主动轮13、皮带14及从动轮15的皮带传动方式也可以用同步带传动,链传动或者齿轮传动等方式进行。所述的连接杆可以位于行走机构的上方,也可以位于行走机构的下方。所述的行走机构通过设立两组相同的机构用行走驱动器同步驱动。工作时,将待处理的车体通过夹具固定于车体固定架17的上方。两个行走机构同步运动,其中一个行走机构由行走驱动器19的驱动而前行。两个升降翻转机构中的升降部分同步运动,第一滑块5及第二滑块9同步进行相互接近或相互远离的平移运动时,则通过连接杆16带动装有车体18的车体固定架17进行升降运动;升降翻转机构中的翻转部分也同步运动,当第二驱动器12带动主动轮13发生转动,主动轮13通过皮带14驱动从动轮15发生旋转,从而驱动与从动轮15固定的连接杆16,进而带动装有车体18的车体固定架17进行翻转运动;升降部分与翻转部分的运动相结合则使车体做升降、翻转运动或者二者的复合运动。在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杆16位于行走机构下方,因此车体固定部分的升降范围位于行走机构下方。其部件的具体结构与图I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类似,在此就不作赘述。 类似地,工作时,将待处理的车身通过夹具固定于车体固定架的上方。行走机构由其驱动器同步驱动而前行。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同步进行相互接近或相互远离的平移运动时,车体发生下降或者上升运动;第二驱动器通过主动轮及皮带驱动从动轮旋转,从而驱动车体进行翻转运动;升降部分与翻转部分的运动相结合使车体做升降、翻转运动或者二者的复合运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涂装输送机对车体在电泳涂装生产线上进行输送。本实用新型以两个实施方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升降翻转机构的数目(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按照要求进行调整,并对整体结构进行显而易见的替换或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涂装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该输送机包括行走机构、升降翻转机构和车体固定架三部分,所述行走机构分为左右两组并通过行走轮与底座导轨配合实现运输机的行走运输功能,所述升降翻转机构能够实现被输送车体的升降和/或翻转运动,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平行于底座导轨设置的两块滑块的同步相互接近或同步相互远离的平移运动,实现车体的升降运动;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带传动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旋转,实现车体固定架和车体的翻转运动,利用行走机构的运动与升降翻转机构的运动结合,可分别和/或复合完成车体的进退运动、升降运动和翻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涂装输送机,每组升降翻转机构包括升降部分和翻转部分,其中升降部分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底座导轨、第一滑块、第一转动副、第一连杆、第二转动副、第二滑块、第三转动副、第二连杆,底座导轨与第一驱动器固装于行走机构的底座上,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设于底座导轨之上,第一驱动器通过传动机构将驱动器的运动分别传递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上,并分别经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连杆经第一转动副连接到第一滑块上,第二连杆经第三转动副连接到第二滑块上,并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共同通过第二转动副与连接杆相连;其中翻转部分包括第二驱动器、主动轮、皮带以及从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转动副与第一连杆铰接, 从动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由第二驱动器驱动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涂装输送机,其中所述的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在行走机构上的螺纹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涂装输送机,其中第一与第二滑块的平移运动通过丝杠以丝杠螺母副或者丝杠导向副的形式被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涂装输送机,其中第一与第二滑块的平移运动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或液压传动实现,所述的翻转运动通过同步带传动或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实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涂装输送机,该输送机包括行走机构和升降翻转机构两个功能部分,其中行走机构完成运输机的行走运输功能,升降翻转机构完成被输送物体的升降和翻转运动,行走机构的运动与升降翻转机构的运动相结合,驱动车身实现进退、升降和翻转运动或者以上三种运动的复合运动。
文档编号B65G49/00GK202464692SQ2012200811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
发明者仇云林, 刘辛军, 张磐, 王立平, 陈福森 申请人:江苏长虹汽车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