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960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运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储运容器。
背景技术
在储藏及运输行业中,经常会用到储运容器,其中有一种用于储运液态粘稠介质的储运容器,在运输途中或仓储地点由于温度下降储运容器内部的粘稠介质往往会凝结成固态,因此卸料时往往需要对储运容器内部的介质进行加热,使得介质熔化成液态后才可方便地进行卸料。现有的储运容器内部设置加热装置的结构可参见图I和图2所示,该储运容器的容器本体I'内两侧近底端设置有多段加热管31'。加热时,使用燃烧器500向该加热管3Γ内部喷射火焰,高温的烟气在加热管3Γ内流通,从而实现对容器本体Γ内的介质 进行加热。然而,由于粘稠介质自然对流换热非常缓慢,现有结构的加热装置仅能加热到容器本体^底部局部区域的粘稠介质,加热的粘稠介质很快升至容器本体Γ顶部,往往使得容器本体I'顶部温度很高,而容器本体I'底部温度很低,容器本体Γ顶部以及底部受热不均匀,因此加热效率非常低,当卸料口 2'位于加热管3广附近的下方时,卸料口2,处的介质往往难以被加热熔化,因此堵住卸料口 2'无法顺利地进行卸料。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储运容器所存在的对容器本体内部所装载的粘稠介质加热时,容器本体顶部以及底部受热不均匀,加热效率非常低,且易出现卸料口堵塞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运容器,包括一容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的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底部的至少一段加热管,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加热罩板,所述加热罩板罩在所述加热管的上方。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的顶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状态。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的顶部呈人字状或圆弧状。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为连续通长分布或间断分布。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靠近容器本体端部的位置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加热罩板位于容器本体中部的位置的高度。 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所述储运容器还包括至少一卸料口,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纵向的至少一端,所述卸料口的附近设置有所述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大致沿着容器本体底部的纵向延伸,所述加热罩板至少罩设在位于所述卸料口附近的加热管的管体以及所述卸料口的上方。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所述加热管的端口位于所述卸料口的附近,所述加热管的端口附近的管体内部设置有套管。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两段以上,各段加热管大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罩板跨过至少两段加热管。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所述加热罩板在容器本体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段加热管的管体上。所述的储运容器,其中,所述加热罩板在容器本体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通过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加热管上罩设加热罩板,因此粘稠介质受热上升时会被加热罩板所阻挡。一方面,受热的粘稠介质通过加热罩板大面积均匀地加热上一层底部的粘稠介质;另一方面,热粘稠介质沿加热罩板流动,经加热罩板两端上升至顶部,这样加强了粘稠介质的内部对流,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另外对于加热管安装在卸料口附近的结构,还顺利解决了卸料口附近的介质难以被加热熔化,堵住卸料口无法顺利进行卸料的难题。

图I是现有技术的储运容器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储运容器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四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五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六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七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的实施例八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包括一容器本体I以及一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卸料口 2。所述容器本体I为一普通的储运容器本体,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卸料口 2可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I底部纵向的至少一端。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I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至少一段加热管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当设置有所述卸料口 2时,所述卸料口 2的附近需设置有大致沿着所述容器本体I底部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一段加热管,该加热管可大部分位于所述容器本体I的内部,而只有端口从所述卸料口 2的附近伸出所述容器本体I外。该多段加热管连接形成的加热管的整体可为盘管结构,且可分别位于所述卸料口 2的两侧上方。所述加热管端口附近的管体内部均可设置有套管311,从而当通过燃烧器500向所述加热管内喷射火焰时,所述套管311可有效保护加热管端口附近的管体不被烧坏。所述加热罩板罩在所述加热管的上方,且至少罩设在位于所述卸料口 2附近的加热管的管体以及所述卸料口的上方。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靠近容器本体端部的位置的高度最好不低于所述加热罩板位于容器本体中部的位置的高度。在被所述加热罩板 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的顶部最好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状态,因此物料会从加热罩板的顶部顺利流下来,以避免在所述加热罩板的顶部形成积料。当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两段以上时,各段加热管可大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罩板跨过至少两段加热管,所述卸料口 2可位于所述加热罩板所跨过的加热管之间。对于所述加热装置所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结构情形,以下将列举几个实施例分别加以具体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A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四段加热管3IA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A。所述四段加热管31A对称设置在所述卸料口 2的两侧上方。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A所罩住的加热管31A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32A的顶部呈人字状。所述加热罩板32A仅仅跨到最接近所述卸料口 2的两段加热管31A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罩板32A在容器本体I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最接近所述卸料口 2的两段加热管31A的管体上,所述加热罩板32A的两侧与该两段加热管31A可相连也可不相连。实施例二,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B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四段加热管31A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B。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标号相同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详细描述其结构。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B所罩住的加热管31A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32B的顶部呈圆弧状。所述加热罩板32B —直跨到离所述卸料口 2较远的两段加热管31A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罩板32B在容器本体I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离所述卸料口 2较远的两段加热管31A的管体上,所述加热罩板32B的两侧与G该两段加热管31A可相连也可不相连。实施例三,请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C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四段加热管31A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C。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标号相同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详细描述其结构。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C所罩住的加热管31A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32C的顶部也呈圆弧状。所述加热罩板32C —直跨过离所述卸料口 2较远的两段加热管31A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罩板3C在容器本体I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容器本体I的内壁处。实施例四,请参见图6所示。[0046]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D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四段加热管31A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D。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标号相同部分的结构相同,故而不再详细描述其结构。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D所罩住的加热管31A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32D的顶部也呈圆弧状。所述加热罩板32D仅仅跨过最接近所述卸料口 2的两段加热管31A的上方,所述加热罩板3D在容器本体I横向的两侧从离所述卸料口 2较远的两段加热管31A的下方穿过后一直延伸至所述容器本体I的内壁处。实施例五,请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E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四段加热管31B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E。
所述四段加热管31B非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卸料口 2的上方。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E所罩住的加热管31B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32E的顶部也呈圆弧状。所述加热罩板32E —直跨过离所述卸料口 2较远的两段加热管31B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罩板3E在容器本体I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容器本体I的内壁处。实施例六,请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F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至少一段加热管31F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F。所述加热管31F可为实施例一至五中任意一段加热管的结构或其它类似结构。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F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32F的结构可为实施例一至五中的任一加热罩板的结构或其它类似结构。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罩板32F仅覆盖在所述两加热管31F端口附近的管体上方,且在从所述加热罩板32F靠近容器本体I端部的位置至所述加热罩板32F远离所述容器本体I端部的位置,所述加热罩板32F的顶部呈高度逐步降低的状态,因此加热管31F产生热量更多地向位于容器本体I端部的所述卸料口 2的方向聚集,故而卸料口 2处的粘稠介质更易被加热熔化。实施例七,请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G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至少一段加热管31G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G。所述加热管31G可为实施例一至五中任意一段加热管的结构或其它类似结构。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G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32G的结构可为实施例一至五中的任一加热罩板的结构或其它类似结构。但在本实施例中被所述加热罩板32G所罩住的加热管31G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32G为连续通长分布且所述加热罩板32G的顶部呈水平状态。实施例八,请参见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3H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I底部的至少一段加热管31H以及至少一加热罩板32H。所述加热管31H可为实施例一至五中任意一段加热管的结构或其它类似结构。在被所述加热罩板32H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32H的结构可为实施例一至五中的任一加热罩板的结构或其它类似结构。但在本实施例中被所述加热罩板32H所罩住的加热管31H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32H为间断分布。虽然图10中所示,在加热管31H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32H的顶部呈水平状态,但是也可将所述加热罩板32H的顶部设置成从所述加热罩板32H靠近所述容器本体I两端部的位置至加热罩板32H位于容器本体I中部的断开位置高度呈逐步降低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储运容器通过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加热管上罩设加热罩板,因此粘稠介质受热上升时会被加热罩板所阻挡。一方面,受热的粘稠介质通过加热罩板大面积均匀地加热上一层底部的粘稠介质;另一方面,热粘稠介质沿加热罩板流动,经加热罩板两端上升至顶部,这样加强了粘稠介质的内部对流,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另外对于加热管安装在卸料口附近的结构,还顺利解决了卸料口附近的介质难以被加热熔化,堵住卸料口无法顺利进行卸料的难题。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储运容器,包括一容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的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底部的至少一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加热罩板,所述加热罩板罩在所述加热管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的顶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径向截面上,所述加热罩板的顶部呈人字状或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为连续通长分布或间断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加热罩板所罩住的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热罩板靠近容器本体端部的位置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加热罩板位于容器本体中部的位置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运容器还包括至少一卸料口,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纵向的至少一端,所述卸料口的附近设置有所述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大致沿着容器本体底部的纵向延伸,所述加热罩板至少罩设在位于所述卸料口附近的加热管的管体以及所述卸料口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端口位于所述卸料口的附近,所述加热管的端口附近的管体内部设置有套管。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两段以上,各段加热管大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罩板跨过至少两段加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罩板在容器本体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段加热管的管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罩板在容器本体横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处。
专利摘要一种储运容器,包括一容器本体以及设置在容器本体上的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底部的至少一段加热管,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加热罩板,所述加热罩板罩在所述加热管的上方。该储运容器通过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加热管上罩设加热罩板,因此粘稠介质受热上升时会被加热罩板所阻挡。一方面,受热的粘稠介质通过加热罩板大面积均匀地加热上一层底部的粘稠介质;另一方面,热粘稠介质沿加热罩板流动,经加热罩板两端上升至顶部,这样加强了粘稠介质的内部对流,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另外对于加热管安装在卸料口附近的结构,还顺利解决了卸料口附近的介质难以被加热熔化,堵住卸料口无法顺利进行卸料的难题。
文档编号B65D88/74GK202687186SQ20122034091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梁勋南, 沈骏, 姚春荣, 沙鹏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