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921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回流输送方式输送待测料片并 可对待测料片进行上、下表面检测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检测设备通常用以检测一待测料片的表面瑕疵,以判断待测料片是否为良品。检 测设备的一输送装置会将待测料片输送至一光学检测装置处,使光学检测装置先对待测料 片的一上表面进行检测的动作,以检测上表面是否有如异物、刮痕或凹凸等表面形态的瑕 疵。当上表面检测完成后,输送装置会将待测料片输送至一翻转装置,翻转装置是通过一设 置于旋转臂的一吸盘吸附于待测料片的上表面,借由一马达带动旋转臂翻转180度,使待 测料片的下表面朝向上方。接着,输送装置便能将翻转后的待测料片输送至另一个光学检 测装置,以对待测料片的下表面进行检测的动作。[0003]前述翻转装置的吸盘通常会连接至一抽气机构,通过抽气机构的启动,可使吸盘 的多个吸嘴产生吸力,借此,吸盘可通过多个吸嘴吸附待测料片。若这些吸嘴的吸附力量不 均匀时,旋转臂带动待测料片翻转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待测料片脱离吸盘而掉落,造成待 测料片受损或破裂的情形。此外,由于整个翻转装置的构造复杂,且检测设备需通过两组光 学检测装置分别对待测料片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进行检测,因此,导致检测设备的制造成本 较高。再者,由于待测料片的厚度设计越来越薄,因此,光学检测装置对输送带上的待测料 片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待测料片的翘曲所产生的不平整现像影响而导致检测精 准度不佳。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翻转装置构造简 单且制造成本低,并能迅速且确实地进行待测料片的翻转作业。[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通过输送带体 的气孔产生的吸力吸附待测料片,使得输送带体带动待测料片移动的过程中,待测料片能 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体外表面,借此,能有效地提升检测的精准度。[0006]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通过回流式输 送待测料片的设计方式,只需通过一组光学检测装置便可对待测料片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进 行检测,借此,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0007]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入料装置能自 动化地将成堆的多待测料片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至输送装置上,能迅速且有效率地进行入 料作业,并可节省入料工时。[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适于检测多片待测料片的表面瑕疵,各待测料片 具有一上表面及一相反于上表面的下表面,检测设备包含一进料装置、一输送装置、一光学检测装置,及一翻转装置。[0009]进料装置包括一进料输送带,该进料输送带具有一前侧及一后侧,该进料输送带 可沿一由前朝后的输送方向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这些待测料片;输送装置包括一输送机构 及 吸附机构,输送机构包含一呈围绕状且邻近于该进料输送带的该后侧的输送带体, 及一由该输送带体围绕界定出的容置空间,该输送带体包含一外表面、一相反于该外表面 的内表面、一对应于该进料输送带的该后侧的前端,及一后端,该输送带体形成有多个贯穿 该内表面及该外表面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气孔,该输送带体用以承接由该进料输送带 所输出的各该待测料片并可沿该输送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吸附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容 置空间内的吸附盒,该吸附盒抽气时会使得对应的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产生吸力吸附对应 的该待测料片,使该待测料片平整地贴覆在该输送带体的该外表面;光学检测装置设置于 该输送带体的该前、后端之间且位于该输送带体上方,该光学检测装置与该吸附盒位置相 对应,该光学检测装置用以对被吸附于该输送带体上的该待测料片的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 进行检测;翻转装置邻近于该输送带体的该后端用以翻转各该待测料片,该翻转装置包含 一导引机构及一顶推机构,导引机构包括一邻近于该后端用以承接由该输送带体所输出的 各该待测料片的导引滑台,及一连接于该导引滑台的阻挡台,该导引滑台形成有一穿槽,该 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在一收折状态时,该导引滑台呈倾斜并与该阻挡台之间夹一角度,该 导引滑台用以导引各该待测料片朝向该阻挡台滑移到一预定位置,使各该待测料片的一末 端抵接于该阻挡台而该下表面抵靠于该导引滑台;顶推机构设置于该导引滑台并包括一与 该穿槽位置相对应的顶推件,该顶推件可穿伸出该穿槽并将位于该预定位置的各该待测料 片的该下表面朝该阻挡台方向顶推,以带动各该待测料片旋转并使该上表面抵靠于该阻挡 台。[0010]该阻挡台可转动地枢接于该导引滑台,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可在该收折状态及 一摊开状态之间变换,在该摊开状态时,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分别呈水平,该阻挡台将各 该待测料片承载于该下表面朝上的一水平状态。[0011]检测设备还包含一设置于该进料装置前方的收料装置,该导引滑台包含两个前输 送带,该两前输送带左右相间隔并界定出该穿槽,该阻挡台包含一用以阻挡各该待测料片 的后输送带,在该摊开状态时,该两前输送带与该后输送带前后相间隔且与该输送带体共 同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该后输送带、该两前输送带、该输送带体与该进料输送带可沿一由后 朝前的回送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至该收料装置。[0012]该收料装置包括一设置于该进料输送带前方的分料输送带,及两个分别位于该分 料输送带左右侧的收料模组,该进料输送带可沿该回送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至该分料输 送带,该分料输送带可沿一左右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至该两收料模组其中之一。[0013]各该收料模组包含一固定座、一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固定座的承载件,及一设置于 该固定座与该承载件之间的驱动单元,该承载件包括一用以承接各该待测料片的承载面, 该驱动单元用以驱使该承载件沿一上下方向相对于该固定座向上或向下移动。[0014]该导引滑台还包含两个左右相间隔的导引滑轨,各该导引滑轨呈长形且间隔位于 对应的该前输送带上方,各该导引滑轨长向与对应的该前输送带平行,该两导引滑轨用以 导引各该待测料片滑移到该预定位置。[0015]该后输送带包括一前缘,该阻挡台还包含两个左右相间隔且邻近该前缘的挡止板,各该挡止板呈长形且其长向与该后输送带垂直,各该挡止板间隔位于该后输送带上方 且与该后输送带之间形成一空隙,该空隙大于各该待测料片的厚度并且小于该厚度的两倍。[0016]各该导引滑轨包括一用以供各该待测料片的该下表面抵接的主导引面,各该挡止 板包括一可挡止各该待测料片的后挡止面,在该收折状态时,该导引滑台的前输送带与该 阻挡台的后输送带之间夹的该角度为90度,各该挡止板邻近于对应的该前输送带且间隔 位于对应的该导引滑轨下方,该后挡止面与该前输送带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主导引面与 该前输送带之间的垂直距离。[0017]各该导引滑轨还包括一与该主导引面相连接的斜导引面,该两导引滑轨的斜导引 面可分别供各该待测料片的左右侧抵接。[0018]该阻挡台还包含两个左右相间隔且分别与该两挡止板相连接的侧板,该两侧板可 分别挡止于各该待测料片的左右侧。[0019]该翻转装置还包含一与该导引机构相连接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以驱使该导 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在该收折状态与该摊开状态之间变换。[0020]该导引滑台包含一前框架,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前框架后端左右侧的枢接板,该 阻挡台包含一后框架,该两枢接板分别枢接于该后框架前端左右侧,该驱动机构包括两个 分别连接于该两枢接板的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包含一与对应的该枢接板枢接的顶推 杆,及一气缸,该气缸用以驱动该顶推杆往复移动以带动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在该收折 状态与该摊开状态之间变换。[0021]该顶推机构还包括一用以驱使该顶推件动作的驱动元件、一用以感测各该待测料 片是否移动到该预定位置的感测元件,及一电连接于该感测元件与该驱动元件之间的控制 器,当各该待测料片滑移到该预定位置时,该感测元件会传递一感测信号至该控制器以使 其控制该驱动元件驱动该顶推件动作。[0022]该顶推件为一摆臂,该驱动元件为一可驱动该摆臂往复旋转的马达。[0023]该顶推件为一推杆,该驱动元件为一可驱动该推杆往复移动的气缸。[0024]该吸附机构还包括一与该吸附盒相连接的抽气单元,该吸附盒界定至少一可与这 些气孔中的一部分相连通的腔室,该吸附盒包含多个彼此相间隔排列的支撑滚轮,各该支 撑滚轮抵接于该输送带体的该内表面,该抽气单元用以对该腔室抽气以使得与该腔室相连 通的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产生吸力吸附对应的该待测料片。[0025]各该支撑滚轮界定有一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与一左右方向平行,该输送带体沿 该输送方向移动时能带动各该支撑滚轮转动。[0026]这些支撑滚轮彼此前后相间隔排列,各该支撑滚轮呈长形柱状并以线接触方式抵 接于该输送带体的该内表面。[0027]该吸附盒还包含一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固定盒体,该固定盒体界定多个彼此前 后相间隔的腔室,该固定盒体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侧壁,以及多个连接于该两个侧壁之 间且彼此前后相间隔排列的分隔壁,各该腔室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分隔壁之间,各该侧壁形 成有多个前后相间隔且面向该输送带体的该内表面的枢接槽,各该分隔壁形成一面向该输 送带体的该内表面的凹槽,各该分隔壁的凹槽左右侧分别与该两侧壁的对应两个枢接槽相 连通,各该支撑滚轮设置于对应的该凹槽内并且可转动地枢接于对应的该两枢接槽。[0028]该输送带体界定出多个彼此前后相间隔的吸附区,这些气孔形成于这些吸附区 内,各该吸附区用以吸附对应的该待测料片。[0029]各该吸附区的形状与对应的该待测料片的形状相当。[0030]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挡止块,这些待测料片上下堆叠于该进料输 送带上,各该挡止块位于这些待测料片与该输送带体之间并可挡止这些待测料片,各该挡 止块间隔位于该进料输送带上方且与该进料输送带之间形成一可供各该待测料片通过的 间隙,该间隙大于各该待测料片的厚度并且小于该厚度的两倍。[0031]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侧导引板,该两侧导引板分别挡止于各该待 测料片的左右侧并用以导引各该待测料片沿该输送方向移动。[0032]各该挡止块可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该侧导引板并具有一下端,该下端与该进料输 送带之间形成该间隙,各该挡止块可沿一上下方向相对于对应的该侧导引板滑动以调整该 间隙大小。[0033]各该挡止块形成一长形导槽,该长形导槽的长向沿该上下方向延伸,各该侧导引 板包含一用以导引各该待测料片移动的导引板体,及一穿设于该长形导槽并螺锁于该导引 板体的螺丝。[0034]该导引板体包括一顶面,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两个高度微调机构,各该高度微调机 构包含一与对应的该挡止块相连接的支架,及一设置于该支架上的测微头,该支架间隔位 于对应的该导引板体的顶面上方,该测微头包括一固定于该支架的固定套筒、一套设于该 固定套筒上的旋转套筒,及一螺接于该旋转套筒且部分凸伸出该固定套筒的顶推螺杆,该 顶推螺杆的轴向与该顶面垂直,且该顶推螺杆顶抵于该顶面。[0035]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一导柱,该导柱沿一左右方向延伸,该两侧导引板套设于该导 柱上并可沿该左右方向相对于该导柱移动以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0036]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该进料输送带一侧的承料架、一固定架,及一可滑动 地连接于该固定架的取放机构,这些待测料片上下堆叠于该承料架上,该取放机构可在一 与该承料架位置相对应以抓取对应的该待测料片的取料位置,及一与该进料输送带位置相 对应以放置该待测料片于该进料输送带上的放料位置之间往复运动。[0037]该固定架包含一横跨于该进料输送带上方的滑轨,该取放机构包含一可滑动地连 接于该滑轨的移载臂、一设置于该移载臂上的气缸,及一与该气缸相连接用以吸取该待测 料片的吸盘,该气缸可驱动该吸盘在一间隔位于该承料架或该进料输送带上方的初始高度 位置,及一高度低于该初始高度位置以吸取或放置该待测料片的取放料高度位置之间往复 移动。[0038]该取放机构可沿一左右方向相对于该滑轨在该取料位置与该放料位置之间往复 移动,该气缸可驱动该吸盘沿一上下方向在该初始高度位置及该取放料高度位置之间往复 移动。[00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 于借由入料装置能自动化地将成堆的多待测料片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至输送装置上,能 迅速且有效率地进行入料作业,并可节省入料工时。此外,借由构造简单的翻转装置设计, 能降低制造成本,并能迅速且确实地进行待测料片的翻转作业。再者,通过回流式输送待 测料片的设计方式,只需通过一组光学检测装置便可对待测料片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进行检测,借此,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0040]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 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004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用来说明输送装 置、进料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翻转装置及收料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004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用来说明输送装 置、进料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翻转装置及收料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0043]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用来 说明输送机构与吸附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0044]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用来 说明输送机构与吸附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0045]图5是用来说明吸附盒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吸附盒的各腔室能与输送带的部分 气孔相连通的沿图4中的5 — 5剖线所取的剖视图;[0046]图6是用来说明支撑滚轮设置于分隔壁的凹槽内并且枢接于侧壁的枢接槽内的 图4的局部放大图;[0047]图7是用来说明支撑滚轮设置于分隔壁的凹槽内的图5的局部放大图;[0048]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来 说明底座、驱动机构与导引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0049]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来 说明导引滑台及阻挡台在收折状态的俯视图;[0050]图10是用来说明导引滑台及阻挡台在收折状态的沿图9中的10 — 10剖线所取 的剖视图;[005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该进料装置的细部结构的俯视图;[0052]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挡止块挡止堆叠在一起的待测料片的主视示意图;[0053]图13是,用来说明挡止块与进料输送带之间所界定的间隙与待测料片的厚度之 间的关系的图12的局部放大图;[005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用来说明导引 滑台及阻挡台在摊开状态时,前输送带与后输送带前后相间隔且与输送带体共同位于同一 水平高度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55]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挡止板与后输送带之间所界定的空隙与待测料片的厚度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剖视放 大图;[0056]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导引滑轨的细部结构的俯视图;[0057]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用 来说明输送带的部分气孔吸附待测料片的下表面的剖视示意图;[0058]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用 来说明输送带的大部分气孔吸附待测料片的下表面,使待测料片的下表面完全平整地贴覆 在输送带的外表面上的剖视示意图;[0059]图1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输送带体输送待测料片至导引滑台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60]图2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待测料片滑移至预定位置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61]图2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顶推件顶推待测料片的下表面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62]图2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待测料片的上表面抵接于后输送带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63]图2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多片待测料片堆叠于容置空间内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64]图2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导引滑台及阻挡台在摊开状态的剖视图;[0065]图2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用 来说明后输送带、前输送带与输送带体输送待测料片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66]图2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收料装置,用 来说明分料输送带与收料模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示意图;[0067]图2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另 一实施例,用来说明导引滑台及阻挡台在摊开状态的剖视图;[0068]图2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另 一实施例,用来说明顶推件顶推待测料片的下表面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69]图2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另 一实施例,用来说明待测料片的上表面抵接于后输送带的局部剖视放大图;[0070]图3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用来说明输送 装置、进料装置、光学检测装置、翻转装置及收料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0071]图3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取放机构在取料位置,且吸盘在初始高度位置的主视示意图;[0072]图3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吸盘下移至取放料高度位置并吸附待测料片的主视示意图;[0073]图3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吸盘带动待测料片上移至初始高度位置的主视示意图;[0074]图3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取放机构移动至放料位置的俯视图;[0075]图3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取放机构在放料位置,且吸盘在初始高度位置的主视示意图;[0076]图3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吸盘下移至取放料高度位置,且吸盘停止吸气使待测料片落至进料输送带上的主视 示意图;及[0077]图3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进料装置,用 来说明吸盘上移至初始高度位置,且进料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输送待测料片的主视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8]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 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 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只 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0079]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 相同的编号来表不。[0080]如图1及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 检测设备200适于检测多片待测料片I的表面瑕疵,本实施例的待测料片I是以一不可透 光的电路基板为例作说明,各待测料片I具有一上表面11及一相反于上表面11的下表面 12。当然,待测料片I也可为其他不可透光的待测元件,并不以电路基板为限。[0081]如图1、图3、图4及图5所示,检测设备200包含一机座20、一输送装置2、一进料 装置3、一光学检测装置4,及一翻转装置50。进料装置3包括一进料输送带30,进料输送 带30具有一前侧301及一后侧302,进料输送带30可沿一由前朝后的输送方向I 一片一 片地依序输送这些待测料片I。输送装置2包括一输送机构21,及一吸附机构23。输送机 构21包含一呈围绕状且邻近于进料输送带30的后侧302的输送带体210,及一由输送带体 210围绕界定出的容置空间211,输送带体210包含一外表面212、一相反于外表面212的内 表面213、一对应于进料输送带30的后侧302的前端214,及一后端215。输送带体210形 成有多个贯穿内表面213及外表面212并与容置空间211相连通的气孔216,输送带体210 用以承接由进料输送带30所输出的各待测料片I并可沿输送方向I输送各待测料片I。吸 附机构23包括一设置于容置空间211内的吸附盒231,吸附盒231抽气时会使得对应的这 些气孔216中的一部分产生吸力吸附对应的待测料片I,使待测料片I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 体210的外表面212。当输送带体210沿输送方向I带动待测料片I移动的过程中,待测 料片I能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体210的外表面212,借此,能有效地提升光学检测装置4检 测待测料片I的精准度。光学检测装置4安装于机座20顶端,光学检测装置4设置于输送 带体210的前端214与后端215之间且位于输送带体210上方,光学检测装置4与吸附盒 231位置相对应,光学检测装置4用以对输送带体210上的各待测料片I的上表面11或是 下表面12进行检测。[0082]如图1、图8、图9及图10所示,翻转装置50邻近于输送带体210的后端215用以 翻转各待测料片I,借此,使得光学检测装置4先对待测料片I的上表面11检测完成后,接 着,便能够对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进行检测的动作。翻转装置50包含一导引机构5,及 一顶推机构6。导引机构5包括一邻近于输送带体210的后端215用以承接由输送带体210所输出的各待测料片I的导引滑台51,及一连接于导引滑台51的阻挡台52,导引滑台51 形成有一穿槽510,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一收折状态(如图8所示)时,导引滑台51 呈倾斜并与阻挡台52之间夹一角度A,导引滑台51用以导引各待测料片I朝向阻挡台52 滑移到一预定位置,使各待测料片I的一末端13抵接于阻挡台52而下表面12抵靠于导引 滑台51。顶推机构6设置于导引滑台51并包括一与穿槽510位置相对应的顶推件61。当 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收折状态且待测料片I位在预定位置时,顶推件61可穿伸出穿 槽510并将位于预定位置的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朝阻挡台52方向顶推,以带动待测料 片I旋转并使上表面11抵靠于阻挡台52。需说明的是,当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收折 状态时,阻挡台52可以是呈水平或是呈倾斜,角度A是界在大于O度并小于180度的范围 内,角度A的设定是以阻挡台52能够达到阻挡待测料片I且待测料片I在翻转后能定位在 阻挡台52上的角度为佳。[0083]以下将针对检测设备200的具体构造与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0084]如图1、图3、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1还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 的侧板217、一第一滚轮218、两个可转动地枢接于两侧板217之间的第二滚轮219,及一驱 动马达220。两第二滚轮219前后相间隔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第二滚轮219的高度高于 第一滚轮218的高度。输送带体210呈围绕状地缠绕于第一滚轮218与两个第二滚轮219 上。驱动马达220设置于其中一侧板217上并与第一滚轮218相连接,驱动马达220用以 驱使第一滚轮218旋转,第一滚轮218旋转时能同时带动输送带体210绕两个第二滚轮219 转动,使得输送带体210可沿输送方向I带动待测料片I移动。[0085]吸附机构23还包括一与吸附盒231相连接的抽气单元232,吸附盒231界定至少 一可与这些气孔216中的一部分相连通的腔室233,抽气单元232用以对腔室233抽气以使 得与腔室233相连通的这些气孔216中的一部分产生吸力吸附对应的待测料片I。吸附盒 231包含多个彼此相间隔排列的支撑滚轮234,各支撑滚轮234抵接于输送带体210的内表 面213,借由吸附盒231的各支撑滚轮234抵接于输送带体210的内表面213的设计方式, 使得抽气单元232对腔室233抽气时,各支撑滚轮234能支撑输送带体210以防止其凹陷 入腔室233内,同时,还能降低输送带体210与吸附盒23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输送带体210 能顺畅地带动待测料片I相对于吸附盒231移动。[0086]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各支撑滚轮234界定有一中心轴线L,中心轴线L与 输送方向I垂直并与一左右方向II平行,借此,当输送带体210沿输送方向I移动时能带动 各支撑滚轮234转动,能有效地降低输送带体210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使得输送 带体210能顺畅地带动待测料片I移动。进一步地,吸附盒231的这些支撑滚轮234是彼 此前后相间隔排列,借此,输送带体210沿输送方向I带动待测料片I移动的过程中,这些 支撑滚轮234能达到稳固地支撑输送带体210的功效。此外,各支撑滚轮234呈长形柱状, 各支撑滚轮234以线接触方式抵接于输送带体210的内表面213,借此,能有效地降低各支 撑滚轮234与输送带体210的内表面213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输送带体210移动过程 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时,各支撑滚轮234也可采用其他设计方式, 例如各支撑滚轮234可包括一界定中心轴线L的轴部(图未示),以及多个由该轴部外表面 径向朝外凸伸的接触轮部(图未示),这些接触轮部沿着中心轴线L方向彼此相间隔排列, 各接触轮部呈片状并以点接触方式抵接于输送带体210的内表面213。通过前述的设计方式,同样能达到降低各支撑滚轮234与内表面213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输送带体210移 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的功效。[0087]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吸附盒231还包含一固定盒体235,固定盒体235包括一基 壁236、两个凸设于基壁236且左右相间隔的侧壁237,及多个凸设于基壁236且彼此前后 相间隔排列的分隔壁238,这些分隔壁238分别与两个侧壁237连接。固定盒体235还包 括两根连接支架239,两连接支架239分别通过螺丝螺锁的方式锁固于前侧分隔壁238外 壁面与后侧分隔壁238外壁面,各连接支架239通过螺丝螺锁的方式锁固于两个侧板217 上,借此,使得吸附盒231的固定盒体235能稳固地固定在容置空间211内。固定盒体235 的基壁236、两侧壁237及这些分隔壁238共同界定多个彼此前后相间隔且开口朝上的腔 室233,且各腔室233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分隔壁238之间。抽气单元232包括一设置于机座 20 (如图1所示)内部的抽气元件240,及多根连通管241,各连通管241穿设于对应的侧板 217与对应的侧壁237,并使对应的腔室233与抽气元件240相连通,借此,抽气元件240可 通过连通管241对腔室233抽气。[0088]如图6及图7所示,各侧壁237形成有多个前后相间隔且面向输送带体210的内 表面213的枢接槽242,各分隔壁238形成一面向输送带体210的内表面213的凹槽243, 各分隔壁238的凹槽243左右侧分别与两侧壁237的对应两个枢接槽242相连通,各支撑 滚轮234设置于对应的凹槽243内并且可转动地枢接于对应的两枢接槽242。通过各支撑 滚轮234设置于对应分隔壁238的凹槽243内,使得支撑滚轮234不会遮挡在对应腔室233 形成有开口的一侧,以避免抽气元件240 (如图3所示)对各腔室233抽气的过程中,支撑 滚轮234影响气体经由气孔216流入腔室233内的流动方向,导致与各腔室233相连通的 对应气孔216产生吸力不均的现象。借此,能确保与各腔室233相连通的对应气孔216所 产生的吸力大小相同,使气孔216所产生的吸力能均匀地吸附待测料片I。[0089]如图1、图3、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体210界定出多个彼此前后相 间隔的吸附区221,这些气孔216形成于这些吸附区221内,各吸附区221用以吸附待测料 片1,各吸附区221的形状与待测料片I的形状相当。借由前述非连续性排列的吸附区221 设计,以及各吸附区221的形状与待测料片I的形状相当的设计,当进料输送带30将一片 一片的待测料片I依序输送至输送带体210时,输送带体210的各吸附区221能承载对应 的待测料片1,再者,当各吸附区221的气孔216移动到与吸附盒231的腔室233对应的位 置时,能确保各吸附区221的气孔216所产生的吸力会吸附到对应的待测料片1,借此,以避 免气孔216未对应到待测料片I位置时,腔室233经由气孔216对输送带体210外部持续 进行抽气的情形产生。需说明的是,若气孔216所产生的吸力能够稳固地吸附待测料片1, 则吸附区221在设计时,吸附区221的形状也可与待测料片I形状不同,且吸附区221的大 小也可小于待测料片I。[0090]如图11及图12所示,进料装置3还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挡止块31,这些待测料 片I上下堆叠于进料输送带30上。各挡止块31位于这些待测料片I与输送带体210 (如 图1所示)之间并可挡止这些待测料片1,各挡止块31间隔位于进料输送带30上方且与 进料输送带30之间形成一可供各待测料片I通过的间隙310,间隙310大于各待测料片I 的厚度T并且小于该厚度T的两倍,在本实施例中,待测料片I的厚度T是以1.6_为例, 而间隙310是以2. 4mm为例。借此,当进料输送带30沿输送方向I带动这些待测料片I移动时,间隙310只允许位于最底端的一片待测料片I通过,其余的待测料片I则会被各挡止块31阻挡而无法移动,使得进料输送带30能将堆叠在一起的这些待测料片I 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至输送带体210上。[0091]进料装置3还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侧板件32,及两个可转动地枢于两侧板件32 上且分别邻近侧板件32前后端的滚轮33,进料输送带30缠绕于两滚轮33上,通过两滚轮 33的转动能带动进料输送带30进行旋转运动。进料装置3还包括两根导柱34,及两个侧导引板35,各导柱34连接于两侧板件32之间,两侧导引板35分别套设于各导柱34上且左右相间隔,两侧导引板35分别挡止于各待测料片I的左右侧并用以导引各待测料片I沿输送方向I移动,借此,以避免进料输送带30将待测料片I输送至输送带体210的过程中待测料片I产生歪斜不正的情形。较佳地,各导柱34沿一左右方向II延伸,两侧导引板35 可沿左右方向II相对于导柱34移动以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借此,使得两侧导引板35之间的距离可随着不同尺寸之待测料片I的宽度而对应地调整大小。[0092]如图12及图13所示,各挡止块31可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侧导引板35内侧并具有一下端311,下端311与进料输送带30之间形成间隙310,各挡止块31可沿一上下方向III相对于对应的侧导引板35滑动以调整间隙310大小,借此,使得间隙310可随着不同尺寸之待测料片I的厚度T而对应地调整大小。具体而言,各挡止块31形成有两个上下相间隔的长形导槽312,各长形导槽312的长向沿上下方向III延伸。各侧导引板35包含一用以导引各待测料片I移动的导引板体351,及两个螺丝352,各螺丝352穿设于对应的长形导槽312 内并螺锁于导引板体351,本实施例的挡止块31略呈倾斜状地通过螺丝352连接于导引板体351。当然,挡止块31也可是以其长向与进料输送带30垂直地连接于导引板体351。通过各螺丝352与对应的长形导槽312相配合的关系,限制了挡止块31只能沿长形导槽312的长向相对于导引板体351滑动,借此,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方式拉动挡止块 31向上或向下滑动以调整间隙310的大小。[0093]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够精准且迅速地微调间隙310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各导引板体351包括一顶面353,进料装置3还包括两个高度微调机构 36,各高度微调机构36包含一与对应的挡止块31相连接的支架361,及一设置于支架361 上的测微头(Micrometer head) 362 支架361通过例如为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地连接于对应的挡止块31上,支架361间隔位于对应的导引板体351的顶面353上方。测微头362 包括一固定于支架361的固定套筒363、一套设于固定套筒363上的旋转套筒364,及一螺接于旋转套筒364且部分凸伸出固定套筒363底端的顶推螺杆365,顶推螺杆365的轴向与顶面353垂直,且顶推螺杆365顶抵于顶面353。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旋转套筒364以控制顶推螺杆365凸伸出固定套筒363底端的长度,由于顶推螺杆365底端顶抵于顶面353,且固定套筒363通过支架361固定地连接于挡止块31上,因此,当顶推螺杆365凸伸出固定套筒363底端的长度越长,固定套筒363会通过支架361带动挡止块31越往上移,使间隙 310逐渐变大。反之,当顶推螺杆365凸伸出固定套筒363底端的长度越短,固定套筒363 会通过支架361带动挡止块31越往下移,使间隙310逐渐变小。借由固定套筒363外表面刻划的刻度(图未不)与旋转套筒364外表面刻划的刻度(图未不)相配合,操作人员便能精准且迅速地微调间隙310的大小。[0094]如图2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阻挡台52可转动地枢接于导引滑台51,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可在收折状态及一摊开状态(如图14所示)之间变换。当导引滑台 51及阻挡台52由收折状态变换至摊开状态时,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分别呈水平,且阻 挡台52将待测料片I承载于下表面12(如图12所示)朝上的一水平状态。此时,可通过 任何移载输送的手段将待测料片I移载至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体210上,使输送带体210 能将待测料片I回送至光学检测装置4处以进行下表面12的检测。由于翻转装置50的构 造简单,因此,能有效地降低制造的成本。再者,借由翻转装置50能迅速且确实地对各待测 料片I进行翻转,能避免在翻转待测料片I的过程中造成待测料片I受损或破裂的情形。[0095]如图1、图9及图14所示,导引滑台51包含一前框架511、两个可转动地枢于前框 架511上且分别邻近前框架511前后端的滚轮512,及两个缠绕于两滚轮512上的前输送带 513,两前输送带513左右相间隔并且共同界定出穿槽510,通过两滚轮512的转动能带动 各前输送带513进行旋转运动。阻挡台52包含一后框架521、两个可转动地枢接于后框架 521上且分别邻近后框架521前后端的滚轮522,及一缠绕于两滚轮522上用以阻挡待测料 片I的后输送带523,通过两滚轮522的转动能带动后输送带523进行旋转运动。当导引滑 台51及阻挡台52在摊开状态时,两前输送带513与后输送带523前后相间隔且与输送带 体210共同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检测设备200还包含一设置于进料装置3前方的收料装置 8,当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摊开状态时,后输送带523、两前输送带513、输送带体210 与进料输送带30可沿一由后朝前的回送方向IV输送各待测料片I朝收料装置8移动,使 得光学检测装置4能对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进行检测后,再通过收料装置8将完成检测 的待测料片I进行回收。借由后输送带523与前输送带513沿回送方向IV输送待测料片 I至输送带体210上的设计方式,能够方便且迅速地将待测料片I回送至输送带体210上, 以避免在移载待测料片I的过程中发生掉落的情形。[0096]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导引滑台51还包含两个分别枢接于前框架511后端左 右侧的枢接板514,两枢接板514还同时分别枢接于后框架521前端左右侧,借此,使得导 引滑台51的前框架511及阻挡台52的后框架521能通过枢接板514相对枢转。翻转装置 50还包含一与导引机构5相连接的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用以驱使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 52在收折状态与摊开状态之间变换。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7包括一底座70,及 两个设置于底座70上且分别连接于两枢接板514的驱动组件71,各驱动组件71包含一与 对应的枢接板514枢接的顶推杆711,及一气缸712,气缸712底端枢接于底座70,气缸712 用以驱动顶推杆711在一初始位置(如图10所示)及一顶推位置(如图14所示)之间往 复移动,以带动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收折状态与摊开状态之间变换。[0097]如图9、图10、图12及图14所示,为了使导引机构5能够先依序暂存已完成上表 面11检测之待测料片I并将其堆叠在一起,以便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摊开状态时能 够将堆叠在一起的多片待测料片I依序回送至输送带体210上,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下述 结构设计来实现。[0098]导引滑台51还包含两个设置于前框架511上且左右相间隔的导引滑轨515,各导 引滑轨515呈长形且间隔位于对应的前输送带513上方,各导引滑轨515长向与对应的前 输送带513平行,两导引滑轨515用以导引待测料片I滑移到预定位置。阻挡台52还包含 两个设置于后框架521上且左右相间隔的侧板524,及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侧板524内侧且左 右相间隔的挡止板525。两侧板524可分别挡止于待测料片I的左右侧,各挡止板525邻近于后输送带523的一前缘526处,各挡止板525呈长形且其长向与后输送带523垂直,后输 送带523、两侧板524以及两挡止板525共同界定一可供待测料片I暂存的容置空间527。[0099]如图14及图15所示,各挡止板525间隔位于后输送带523上方且与后输送带523 之间形成一空隙528,空隙528大于待测料片I的厚度T并且小于该厚度T的两倍,在本实 施例中,空隙528是以2. 4mm为例。通过前述的设计,使得后输送带523沿回送方向IV输送 堆叠在一起的待测料片I时,空隙528只允许位于最底端的一片待测料片I通过,其余的待 测料片I则会被各挡止板525的一后挡止面529阻挡而无法移动,借此,使得后输送带523 能将堆叠在一起的多片待测料片I 一片一片地依序回送至前输送带513上。[0100]如图9、图10及图16所示,各导引滑轨515包括一用以供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 12 (如图12所示)抵接的主导引面516,当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收折状态时,导引滑 台51的前输送带513与阻挡台52的后输送带523之间夹的角度A为90度,各挡止板525 邻近于对应的前输送带513且间隔位于对应的导引滑轨515下方,且各挡止板525的后挡 止面529与对应的前输送带513之间的垂直距离Dl小于各导引滑轨515的主导引面516 与对应的前输送带513之间的垂直距离D2。借此,当待测料片I沿着导引滑轨515的主导 引面516朝后输送带523方向滑移时,能顺利地越过两挡止板525而移动到预定位置,以避 免待测料片I在滑移过程中撞击到挡止板525。[0101]各导引滑轨515还包括一与主导引面516相连接的斜导引面517,两导引滑轨515 的斜导引面517可分别供待测料片I的左右侧抵接。通过斜导引面517的设计,使得待测 料片I由输送带体210 (如图1所示)向下滑落至两导引滑轨515的过程中,当待测料片I 侧边抵触到斜导引面517时,斜导引面517除了能导正待测料片I使其顺利地沿着主导引 面516向下滑移至预定位置之外,还能避免待测料片I滑移出导引滑轨515外侧。[0102]借由前述各段落描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施例的导引机构5能够先依序暂存已 完成上表面11检测之待测料片I并将其堆叠在一起,当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变换至摊 开状态时,便能够将堆叠在一起的多片待测料片I 一片一片地依序回送至前输送带513及 输送带体210上。[0103]如图9及图10所示,顶推机构6还包括一设置于前框架511上用以驱使顶推件61 动作的驱动元件62、一设置于其中一导引滑轨515内侧用以感测待测料片I是否移动到预 定位置的感测元件63,及一电连接于感测元件63与驱动元件62之间的控制器64。当待测 料片I滑移到预定位置时,感测元件63会传递一感测信号至控制器64以使其控制驱动元 件62驱动顶推件61动作。在本实施例中,顶推件61为一摆臂,驱动元件62为一可驱动摆 臂往复旋转的马达。[0104]如图1、图11、图12及图13所示,欲通过检测设备200检测待测料片I的表面瑕 疵时,首先,将一堆待测料片I放置于进料装置3的进料输送带30上,接着,调整两侧导引 板35的导引板体351之间的距离,使两导引板体351分别挡止于各待测料片I的左右侧。 借由两挡止块31以及各挡止块31与进料输送带30之间的间隙310设计,使得进料输送带 30沿输送方向I带动这些待测料片I移动时,位于最底端的一片待测料片I会通过间隙310 并移动至输送带体210上,其余的待测料片I则会被各挡止块31挡止而无法移动。当最底 端的待测料片I与迭置于其上的另一待测料片I分离时,该另一待测料片I便会下移至下 表面12抵接于进料输送带30上的位置,借此,进料输送带30能将堆叠在一起的这些待测料片I 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至输送带体210上。[0105]如图1、图3、图4及图17所示,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体210是持续转动的状态,而 进料输送带30是呈间歇性转动的状态,因此,只要设定进料输送带30转动的时机,进料输 送带30便可将一片一片的待测料片I依序输送至输送带体210的对应吸附区221上,并使 各待测料片I准确地迭置于对应的吸附区221上。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体210持续转动的 过程中,由于抽气元件240是持续地对吸附盒231的各个腔室233抽气,因此,当输送带体 210承载有待测料片I的吸附区221移动到与部分腔室233相对应的位置时,该吸附区221 中与前述部分腔室233相连通的对应气孔216会产生吸力吸附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使 得待测料片I邻近后端处的下表面12会先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体210的外表面212。当该 吸附区221越往后移,使得该吸附区221中有更多的气孔216与更多的腔室233相连通时, 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被气孔216吸附的面积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下表面12平整贴覆 在外表面212的面积会越来越大。[0106]如图1、图4及图18所示,当该吸附区221移动到位于吸附盒231正上方的位置 时,该吸附区221的全部气孔216都会与这些腔室233相连通,下表面12被气孔216吸附 的面积为最大的状态,此时,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完全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体210的外 表面212上。由于本实施例的吸附盒231呈矩形且其沿输送方向I延伸的长度大于光学检 测装置4沿输送方向I延伸的长度,因此,当输送带体210带动待测料片I通过光学检测装 置4的过程中,待测料片I都会被吸附区221的气孔216所吸附,使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 完全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体210的外表面212,借此,光学检测装置4对待测料片I的上表 面11进行检测时,能有效地提升检测的精准度,光学检测装置4会对待测料片I的上表面 11进行线性扫描,并将扫描后所撷取的影像资讯与预先储存的一样板进行比对,以检测上 表面11是否有瑕疵,比对动作完成后,光学检测装置4会将比对后的上表面11比对资讯先 储存起来。[0107]如图19及图20所示,当输送带体210将待测料片I输送至导引滑台51时,由于 导引滑台51与阻挡台52在收折状态且导引滑台51呈倾斜,因此,待测料片I会因重力关 系而自行掉落至两导引滑轨515上。通过各导引滑轨515的主导引面516及斜导引面517 的导引,使得待测料片I能顺利地越过两挡止板525而移动到如图20所示的预定位置,此 时,待测料片I的一末端13抵接于后输送带523上且下表面12抵接于导引滑轨515的主 导引面516。[0108]如图20、图21及图22所示,当感测元件63感测待测料片I移动到预定位置时, 感测元件63会传递感测信号至控制器64,控制器64会控制驱动元件62驱动顶推件61沿 箭头V方向旋转,使顶推件61穿伸出导引滑台51的穿槽510并将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 朝阻挡台52方向顶推,以带动待测料片I旋转并使上表面11抵靠于阻挡台52的后输送带 523。接着,驱动元件62会驱动顶推件61沿箭头V的反向旋转并回复至图22所示的初始 位置。重复图19至图22的动作依序对一片一片的待测料片I进行翻转之后,便可如图23 所示地将多片待测料片I堆叠在容置空间527内。[0109]如图1、图24及图25所示,接着,通过驱动组件71的气缸712驱动顶推杆711沿 箭头VI方向移动到顶推位置,顶推杆711上移过程中会将枢接板514往上顶推并通过枢接 板514连动导引滑台51后端及阻挡台52前端上移。当顶推杆711移动到如图24所示的顶推位置时,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呈摊开状态。此时,两前输送带513与后输送带523 前后相间隔且与输送带体210共同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各待测料片I在下表面12朝上的 水平状态。借由两挡止板525以及空隙528的设计,使得后输送带523沿回送方向IV带动 这些待测料片I移动时,位于最底端的一片待测料片I会通过空隙528并移动至前输送带 513上,其余的待测料片I则会被各挡止板525的后挡止面529阻挡而无法移动,当最底端 的待测料片I与迭置于其上的另一待测料片I分离时,该另一待测料片I便会下移至上表 面11抵接于后输送带523上的位置,借此,后输送带523能将堆叠在一起的这些待测料片 I 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至前输送带513上。[0110]前输送带513会将各待测料片I输送至输送带体210,使输送带体210沿回送方向 IV输送待测料片I至光学检测装置4处进行下表面12的检测,当输送带体210带动待测料 片I通过光学检测装置4的过程中,待测料片I都会被吸附区221的气孔216所吸附,使待 测料片I的上表面11完全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体210的外表面212,借此,光学检测装置4 对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进行检测时,能有效地提升检测的精准度。光学检测装置4会对 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12进行线性扫描,并将扫描后所撷取的影像资讯与预先储存的一样板 进行比对,以检测下表面12是否有瑕疵,比对动作完成后,光学检测装置4会依据比对后的 下表面12比对资讯以及先前所储存的上表面11比对资讯来判断该待测料片I为良品或是 不良品,以作为一检测结果。接着,光学检测装置4会将该检测结果传输至一例如为电脑的 控制模组(图未示),使控制模组储存该检测结果。[0111]如图1、图2及图26所示,收料装置8包括一设置于进料输送带30前方的分料输 送带81,及两个分别位于分料输送带81左右侧的收料模组82,进料输送带30沿回送方向IV输送待测料片I至分料输送带81后,控制模组会依据该待测料片I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分 料输送带81的分料输送方向,若该待测料片I为良品,则控制模组会控制分料输送带81沿 左右方向II向左移动,以将该待测料片I输送至其中一负责回收良品待测料片I的收料模 组82上;若该待测料片I为不良品,则控制模组会控制分料输送带81沿左右方向II向右 移动,以将该待测料片I输送至另一个负责回收不良品待测料片I的收料模组82上。[0112]具体而言,各收料模组82包含一固定座821、一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座821的承 载件822,及一设置于固定座821与承载件822之间的驱动单元823。固定座821包括两 根滑轨824,各滑轨824的长向平行于上下方向II I。承载件822可滑动地连接于两滑轨 824上并可沿上下方向II I相对于固定座821滑动,承载件822包括一用以承接待测料片 I的承载面825。驱动单元823包括一设置于固定座821的马达826、两个皮带轮827及一 皮带828,其中一皮带轮827与马达826相连接,另一个皮带轮827可转动地枢接于固定座 821上并且间隔位于前述皮带轮827上方,皮带828缠绕于两皮带轮827上,借此,马达826 带动皮带轮827转动时可同时连动皮带828转动。由于承载件822固定地连接于皮带828 上,因此,皮带828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同时连动承载件822沿上下方向II I相对于固定座 821向上或向下移动,借此,能调整承载面825与分料输送带81之间的高度差,使分料输送 带81能顺利地将待测料片I输送至承载面825上。本实施例中,当承载件822每承接一片 待测料片I后,驱动单元823便会驱使承载件822沿上下方向III下移一小段行程,使承载 件822上的待测料片I的高度等于或略低于分料输送带81的高度,借此,使得分料输送带 81能依序地将一片一片的待测料片I堆叠在承载件822上。[0113]如图27、图28及图29所示,是本实施例顶推机构6的另一实施例,顶推件61’为 一推杆,驱动元件62’为一可驱动该推杆往复移动的气缸。驱动元件62’会驱使顶推件61’ 沿箭头X方向移动,使顶推件61’穿伸出导引滑台51的穿槽510并将待测料片I的下表面 12朝阻挡台52方向顶推,以带动待测料片I旋转并使上表面11抵靠于阻挡台52的后输送 带 523。[0114]如图30及图31所示,是本新型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检测 设备200的整体结构与操作方式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但进料装置3’的设计方式略 有不同。[0115]进料装置3 ’包括一设置于进料输送带30 —侧的承料架37、一固定架38,及一可滑 动地连接于固定架32的取放机构39。这些待测料片I上下堆叠于承料架37上,取放机构 39可在一与承料架37位置相对应以抓取对应的待测料片I的取料位置(如图30所示), 及一与进料输送带30位置相对应以放置待测料片I于进料输送带30上的放料位置(如图 34所示)之间往复运动。进料装置3’的固定架38包含一横跨于进料输送带30上方的滑 轨381,取放机构39包含一可滑动地连接于滑轨381的移载臂391、一设置于移载臂391上 的气缸392,及一与气缸392相连接用以吸取待测料片I的吸盘393。取放机构39可通过 移载臂391相对于滑轨381沿一左右方向II在取料位置与放料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气缸 392可驱动吸盘393沿一上下方向III在一间隔位于承料架37或进料输送带30上方的初 始高度位置,及一高度低于初始高度位置以吸取或放置待测料片I的取放料高度位置之间 往复移动。[0116]如图30、图31、图32及图33所示,欲进行进料作业时,首先,将一堆待测料片I放 置于进料装置3’的承料架37上,此时,取放机构39位在对应于承料架37上方的取料位置。 接着,控制气缸392驱动吸盘393由图31所示的初始高度位置沿上下方向III下移至图32 所示的取放料高度位置,使得吸盘393邻近于承料架37上的一位于最顶端的待测料片I的 上表面11,控制吸盘393开始吸气,借此,吸盘393的多个吸气孔(图未示)所产生的吸力 便能顺利地将该待测料片I往上吸,以吸附该待测料片I的上表面11。之后,控制气缸392 驱动吸盘393沿上下方向III上移至初始高度位置,使得被吸盘393所吸附的该待测料片I 的下表面12与迭置于其下方的另一待测料片I的上表面11分离,此时即完成取料的作业。 同时,承料架37的升降机构(图未示)会带动这些待测料片I上移一段固定行程,以使位 于最顶端的该另一待测料片I保持在一预定的高度位置,使得取放机构39进行下一次的取 料作业时,气缸392驱动吸盘393由初始高度位置下移至取放料高度位置的距离能够相同。[0117]如图34、图35、图36及图37所示,控制取放机构39的移载臂391沿左右方向II 向右移动至放料位置,使得吸盘393带动所吸附的该待测料片I移动至对应于进料输送带 30上方的位置。接着,控制气缸392驱动吸盘393由初始高度位置沿上下方向III下移至 取放料高度位置,使得吸盘393带动所吸附的该待测料片I下移至邻近于进料输送带30的 位置。控制吸盘393的吸气孔停止吸气,该待测料片I便会与吸盘393分离并落至进料输送 带30上,气缸392随后会沿上下方向III上移至初始高度位置,此时,即完成放料的作业。 之后,进料输送带30会沿输送方向I将该待测料片I输送至输送带体210上,而取放机构 39会通过移载臂391沿左右方向II向左移动至取料位置,以便进行下一片待测料片I的取 料作业。借由取放机构39重复进行取料及放料的作业,取放机构39便能将堆叠在一起的这些待测料片I 一片一片地依序由承料架37输送至进料输送带30,使得进料输送带30将 待测料片I 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至输送带体210上。[0118]归纳上述,各实施例的检测设备200,借由入料装置3能自动化地将成堆的多待测 料片I 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至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体210上,能迅速且有效率地进行入料 作业,并可节省入料工时。此外,借由输送带体210的气孔216产生的吸力吸附待测料片1, 使得输送带体210带动待测料片I移动的过程中,待测料片I能平整地贴覆在输送带体210 的外表面212,借此,能有效地提升光学检测装置4检测的精准度。借由构造简单的翻转装 置50设计,能降低制造成本,翻转装置50能迅速且确实地进行待测料片I的翻转作业,以 避免待测料片I在翻转过程中发生受损或破裂的情形。再者,借由翻转装置50可对待测 料片I进行翻转,以及搭配导引滑台51及阻挡台52在摊开状态时,阻挡台52的后输送带 523、导引滑台51的前输送带513,及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体210能沿回送方向IV输送待测 料片I的回流式输送设计,使得检测设备200只需通过一组光学检测装置4便能迅速地对 待测料片I的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进行表面瑕疵的检测,借此,能有效降低检测设备200 的制造成本,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0119]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 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适于检测多片待测料片的表面瑕疵,各该待测料片具有一上表面及一相反于该上表面的下表面,该检测设备包含一输送装置、一光学检测装置,及一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设备还包含一进料装置,该进料装置包括一进料输送带,该进料输送带具有一前侧及一后侧,该进料输送带可沿一由前朝后的输送方向一片一片地依序输送这些待测料片,该输送装置包括一输送机构及一吸附机构,该输送机构包含一呈围绕状且邻近于该进料输送带的该后侧的输送带体,及一由该输送带体围绕界定出的容置空间,该输送带体包含一外表面、一相反于该外表面的内表面、一对应于该进料输送带的该后侧的前端,及一后端,该输送带体形成有多个贯穿该内表面及该外表面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气孔,该输送带体用以承接由该进料输送带所输出的各该待测料片并可沿该输送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该吸附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吸附盒,该吸附盒抽气时会使得对应的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产生吸力吸附对应的该待测料片,使该待测料片平整地贴覆在该输送带体的该外表面,该光学检测装置设置于该输送带体的该前、后端之间且位于该输送带体上方, 该光学检测装置与该吸附盒位置相对应,该光学检测装置用以对被吸附于该输送带体上的该待测料片的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进行检测,该翻转装置邻近于该输送带体的该后端用以翻转各该待测料片,该翻转装置包含一导引机构及一顶推机构,该导引机构包括一邻近于该后端用以承接由该输送带体所输出的各该待测料片的导引滑台,及一连接于该导引滑台的阻挡台,该导引滑台形成有一穿槽,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在一收折状态时,该导引滑台呈倾斜并与该阻挡台之间夹一角度,该导引滑台用以导引各该待测料片朝向该阻挡台滑移到一预定位置,使各该待测料片的一末端抵接于该阻挡台而该下表面抵靠于该导引滑台, 该顶推机构设置于该导引滑台并包括一与该穿槽位置相对应的顶推件,该顶推件可穿伸出该穿槽并将位于该预定位置的各该待测料片的该下表面朝该阻挡台方向顶推,以带动各该待测料片旋转并使该上表面抵靠于该阻挡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阻挡台可转动地枢接于该导引滑台,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可在该收折状态及一摊开状态之间变换,在该摊开状态时,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分别呈水平,该阻挡台将各该待测料片承载于该下表面朝上的一水平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设置于该进料装置前方的收料装置,该导引滑台包含两个前输送带,该两前输送带左右相间隔并界定出该穿槽,该阻挡台包含一用以阻挡各该待测料片的后输送带,在该摊开状态时,该两前输送带与该后输送带前后相间隔且与该输送带体共同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该后输送带、该两前输送带、该输送带体与该进料输送带可沿一由后朝前的回送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至该收料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收料装置包括一设置于该进料输送带前方的分料输送带,及两个分别位于该分料输送带左右侧的收料模组, 该进料输送带可沿该回送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至该分料输送带,该分料输送带可沿一左右方向输送各该待测料片至该两收料模组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收料模组包含一固定座、一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固定座的承载件,及一设置于该固定座与该承载件之间的驱动单元,该承载件包括一用以承接各该待测料片的承载面,该驱动单元用以驱使该承载件沿一上下方向相对于该固定座向上或向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滑台还包含两个左右相间隔的导引滑轨,各该导引滑轨呈长形且间隔位于对应的该前输送带上方,各该导引滑轨长向与对应的该前输送带平行,该两导引滑轨用以导引各该待测料片滑移到该预定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后输送带包括一前缘,该阻挡台还包含两个左右相间隔且邻近该前缘的挡止板,各该挡止板呈长形且其长向与该后输送带垂直,各该挡止板间隔位于该后输送带上方且与该后输送带之间形成一空隙,该空隙大于各该待测料片的厚度并且小于该厚度的两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导引滑轨包括一用以供各该待测料片的该下表面抵接的主导引面,各该挡止板包括一可挡止各该待测料片的后挡止面,在该收折状态时,该导引滑台的前输送带与该阻挡台的后输送带之间夹的该角度为90度,各该挡止板邻近于对应的该前输送带且间隔位于对应的该导引滑轨下方,该后挡止面与该前输送带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主导引面与该前输送带之间的垂直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导引滑轨还包括一与该主导引面相连接的斜导引面,该两导引滑轨的斜导引面可分别供各该待测料片的左右侧抵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阻挡台还包含两个左右相间隔且分别与该两挡止板相连接的侧板,该两侧板可分别挡止于各该待测料片的左右侧。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翻转装置还包含一与该导引机构相连接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以驱使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在该收折状态与该摊开状态之间变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滑台包含一前框架,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前框架后端左右侧的枢接板,该阻挡台包含一后框架,该两枢接板分别枢接于该后框架前端左右侧,该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枢接板的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包含一与对应的该枢接板枢接的顶推杆,及一气缸,该气缸用以驱动该顶推杆往复移动以带动该导引滑台及该阻挡台在该收折状态与该摊开状态之间变换。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顶推机构还包括一用以驱使该顶推件动作的驱动元件、一用以感测各该待测料片是否移动到该预定位置的感测元件,及一电连接于该感测元件与该驱动元件之间的控制器,当各该待测料片滑移到该预定位置时,该感测元件会传递一感测信号至该控制器以使其控制该驱动元件驱动该顶推件动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顶推件为一摆臂, 该驱动元件为一可驱动该摆臂往复旋转的马达。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顶推件为一推杆, 该驱动元件为一可驱动该推杆往复移动的气缸。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机构还包括一与该吸附盒相连接的抽气单元,该吸附盒界定至少一可与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相连通的腔室,该抽气单元用以对该腔室抽气以使得与该腔室相连通的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产生吸力吸附对应的该待测料片,该吸附盒包含多个彼此相间隔排列的支撑滚轮,各该支撑滚轮抵接于该输送带体的该内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支撑滚轮界定有一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与一左右方向平行,该输送带体沿该输送方向移动时能带动各该支撑滚轮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这些支撑滚轮彼此前后相间隔排列,各该支撑滚轮呈长形柱状并以线接触方式抵接于该输送带体的该内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吸附盒还包含一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固定盒体,该固定盒体界定多个彼此前后相间隔的腔室,该固定盒体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侧壁,以及多个连接于该两个侧壁之间且彼此前后相间隔排列的分隔壁,各该腔室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分隔壁之间,各该侧壁形成有多个前后相间隔且面向该输送带体的该内表面的枢接槽,各该分隔壁形成一面向该输送带体的该内表面的凹槽, 各该分隔壁的凹槽左右侧分别与该两侧壁的对应两个枢接槽相连通,各该支撑滚轮设置于对应的该凹槽内并且可转动地枢接于对应的该两枢接槽。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带体界定出多个彼此前后相间隔的吸附区,这些气孔形成于这些吸附区内,各该吸附区用以吸附对应的该待测料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吸附区的形状与对应的该待测料片的形状相当。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挡止块,这些待测料片上下堆叠于该进料输送带上,各该挡止块位于这些待测料片与该输送带体之间并可挡止这些待测料片,各该挡止块间隔位于该进料输送带上方且与该进料输送带之间形成一可供各该待测料片通过的间隙,该间隙大于各该待测料片的厚度并且小于该厚度的两倍。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两个左右相间隔的侧导引板,该两侧导引板分别挡止于各该待测料片的左右侧并用以导引各该待测料片沿该输送方向移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挡止块可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该侧导引板并具有一下端,该下端与该进料输送带之间形成该间隙,各该挡止块可沿一上下方向相对于对应的该侧导引板滑动以调整该间隙大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该挡止块形成一长形导槽,该长形导槽的长向沿该上下方向延伸,各该侧导引板包含一用以导引各该待测料片移动的导引板体,及一穿设于该长形导槽并螺锁于该导引板体的螺丝。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板体包括一顶面,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两个高度微调机构,各该高度微调机构包含一与对应的该挡止块相连接的支架,及一设置于该支架上的测微头,该支架间隔位于对应的该导引板体的顶面上方,该测微头包括一固定于该支架的固定套筒、一套设于该固定套筒上的旋转套筒,及一螺接于该旋转套筒且部分凸伸出该固定套筒的顶推螺杆,该顶推螺杆的轴向与该顶面垂直,且该顶推螺杆顶抵于该顶面。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一导柱,该导柱沿一左右方向延伸,该两侧导引板套设于该导柱上并可沿该左右方向相对于该导柱移动以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进料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该进料输送带一侧的承料架、一固定架,及一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固定架的取放机构, 这些待测料片上下堆叠于该承料架上,该取放机构可在一与该承料架位置相对应以抓取对应的该待测料片的取料位置,及一与该进料输送带位置相对应以放置该待测料片于该进料输送带上的放料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包含一横跨于该进料输送带上方的滑轨,该取放机构包含一可滑动地连接于该滑轨的移载臂、一设置于该移载臂上的气缸,及一与该气缸相连接用以吸取该待测料片的吸盘,该气缸可驱动该吸盘在一间隔位于该承料架或该进料输送带上方的初始高度位置,及一高度低于该初始高度位置以吸取或放置该待测料片的取放料高度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取放机构可沿一左右方向相对于该滑轨在该取料位置与该放料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气缸可驱动该吸盘沿一上下方向在该初始高度位置及该取放料高度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翻转装置的检测设备,包含一进料装置、一输送装置、一光学检测装置及一翻转装置,进料输送带可沿一输送方向输送待测料片,输送装置包括一输送机构及一吸附机构,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体形成有多个贯穿内表面及外表面的气孔,吸附机构得吸附盒设在输送带体内,吸附盒抽气时会使得对应的这些气孔中的一部分产生吸力吸附对应的该待测料片,使该待测料片平整地贴覆在该输送带体的该外表面,光学检测装置用以对输送带体上的待测料片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进行检测,翻转装置邻近于输送装置的后端用以翻转各待测料片。
文档编号B65H15/00GK202837200SQ2012205233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邹嘉骏, 蔡鸿儒, 张振明, 徐志宏 申请人: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