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膜封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354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膜封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胶膜封套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包装物外部封带,并以一输送装置带动包装物及至少一对横向对应运动封口刀,以让包装物自动包覆及封套胶膜的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现有胶膜广泛使用于物品的包装场合,特别是目前方便人们即买即食的快餐便当、食品、水果等冷、热食物,必需透过胶膜带、胶膜套封套于该快餐便当、食品、水果等包装盒的外部周边,除了当作产品的商品标示与广告外,亦为该包装盒的主要封套结构,但上述现有的快餐便当、食品、水果等包装盒的外观形状大小,因各家厂商的包装或广告需求,而有所不同,因此,现有封套此不同形状大小的包装盒的方式,多以人工进行或特别针对各个不同的包装盒的形状大小予以设计包装机械,而以人工方式封套胶膜带或胶膜套于该包装盒,除了人力、工时及成本增高外,该胶膜带或胶膜套封套的质量亦不易控制,而有包装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与缺点,如以特别设计的包装机械进行封套胶膜带或胶膜套封套于包装盒上,固然可改善人工封套的质量问题,但只能适用于单一或少数特定形状大小的产品包装盒封套使用,如果产品的包装盒停产或需修改形状大小规格时,则无法再使用,而不利于产品包装的产业利用经济效益。在相关的先前专利文献方面,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1260270号「食品加热自动调压包装装置用复合膜与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第1326666号「气密式食品加热自动调压包装装置用复合膜与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则揭示典型现有食品包装盒上设以复合贴膜的结构,但必需以人工方式黏贴或以符合包装物形状模型的特制包装机械予以黏贴,且该复合贴膜不具有封闭 包装物的功能,而使该包装物必需先、后进行表面封合膜与复合贴膜分别封套与黏贴于包装物的二道包装程序,需耗费大量的工时人力与成本,不利于包装物包装的产业利用经济效益。上述现有包装盒的胶膜带或胶膜套的封套方式,由于需使用人工或以特制包装机械,仅适用于单一或少数特定形状大小的产品包装盒封套使用,而使该胶膜带或胶膜套封套于包装盒上,存在有需耗费大量人力、工时及成本,胶膜带或胶膜套封套的质量不易控制,且针对不同形状大小的包装盒或包装物必需再另行设计与制作符合包装盒或包装物的包装机械,不符产品包装的经济效益的问题与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间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胶膜封套装置,其借由进料器经机座两侧输送的胶膜带,由封带装置予以先封口成一体,并再经由输送装置将包装物输送碰触及拉动该一体的胶膜带,使该胶膜带可自动包覆于该包装物外部周缘,并再由该封带装置于包装物后缘将胶膜带封口,使胶膜带可以牢固精确封套于包装物外部周缘的位置上,而不需以人力方式逐一封套胶膜带于包装物,且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包装物,不必另行依包装物量身订作包装机械,可使胶膜带于封套包装物的包装工时、人力及成本大幅降低,并进一步提升该胶膜带封套包装物的包装质量及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膜封套装置,包括一机座、至少一输送装置、至少一对进料器、至少一封带装置,其中,该输送装置结合于机座的上方,以供输送数个包装物,该进料器结合于机座两侦牝以分别由机座两侧进行胶膜带送料,该封带装置跨接于输送装置的两侧,且封带装置设有至少一对可横向往、返运动的封口刀,该封口刀间形成一封带口,且可借由该两封口刀向封口带内侧合并运动,热封该两进料器由两侧进料的胶膜带一端于封带口中为一体,并于包装物前缘通过该两封口刀间的封带口时,由该包装物前缘碰触及拉动胶膜带,使胶膜带包覆于该包装物外部周缘,再由该两封口刀向封带口内侧合并运动热封合该胶膜带于该包装物的后缘,使该包装物外部周缘封套结合一胶膜带。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机座前、后端各设有一支持部,该输送装置结合于该两支持部上方。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机座底部的支持部之间位置处,设有至少一连接部。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区隔设有数个容置区域,各容置区域分别供一包装物置放。
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底部并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供该封带装置跨接。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设有一高度调整装置。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连接座上设有至少一螺孔,该高度调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轴承座,设于该输送装置的底部;至少一螺杆,一端穿过该连接座的螺孔,连结于该轴承座上;及至少一转轮,连结于该螺杆另一端,以借由该转轮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该连接座可沿螺杆向上或向下作直线轨迹位移。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机座底部设有至少一连接部,该输送装置底部并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上设有至少导引孔,以及,该进料器还包括:一卷料盘,一端设有一轴,该轴一端枢接于该机座底部的连接部一侧,该卷料盘上卷绕有一卷胶膜带,使该胶膜带一端可以由卷料盘旋转输出;一张力调整摆臂,两端分别设有一轴及至少一对滚轴,该轴一端枢接于该机座底部的连接部一侧,使该张力调整摆臂可以依该轴为轴心作上、下摆动,该张力调整摆臂一端的滚轴间则形成一缝隙;一滚轴组,结合于该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的连接面一侧,且该滚轴组上的各滚轴间形成数个间隙,该间隙与该张力调整摆臂一端的滚轴间的缝隙,则分别供该卷料盘中的胶膜带一端穿过,并缠绕于该张力调整摆臂一端的滚轴与该滚轴组上的各滚轴上,使该胶膜最终由该滚轴组的一间隙穿出,再穿入该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的连接面上的导引孔。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底部并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面,以及,该封套装置还包括:至少二对支架组,各支架组一端分别连结于该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两侧的连接面上,各支架组的中段部位分别设有导引座,该导引座上设有至少一穿孔,供经进料器输出的胶膜带一端穿过;一基座,底面两侧跨接于两对支架组的另一端,该基座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转向器,使该穿过支架组的导引座的穿孔的胶膜带一端,缠绕于该转向器后形成九十度的转向,由该基座两端外侧转向该基座内侧,该基座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长孔及第二长孔;一轨道单元,结合于基座上端,该轨道单元内部设有至少一对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至少一对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至少一对活动座、至少一对第一辅助轨道及第二辅助轨道,其中,该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第二螺杆及第二轨道间分别为一上、一下成对的设置,且该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成对在轨道单元前方,而该第二螺杆及第二轨道成对在轨道单元后方,且该第一螺杆一端设有一第一齿轮,该第二螺杆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齿轮及传动轮,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一螺杆一端的第一齿轮相哨合,使该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间形成反向连动旋转的结构,该活动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一螺孔及孔,以分别对应穿过连结于该成对的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第二螺杆及第二轨道间,使该两活动座受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的顺时针转向或逆时针转向带动,而作向轨道单元内侧或向外侧作直线位移运动,该第一辅助轨道设于该第一螺杆上方,该第二辅助轨道设于第二螺杆上方;一对封口刀,各封口刀下端设有一封口部,该两封口刀的封口部分别穿过该基座的第一长孔及第二长孔,该两封口刀的封口部之间形成一封带口,且该两封口刀的上端则分别连结于该两活动座上,而使该二封口刀可以随该活动座及沿基座的第一长孔及第二长孔的直线轨迹位移运动;一驱动马达,设于轨道单元的第一辅助轨道上方,该驱动马达的转轴连结一转轮,该转轮与该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一端的传动轮间,以一皮带连结,使该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可以由该驱动马达的转轴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动力带动而作连动旋转;一第一感测单元,设于该封带装置后方的输送装置一侧的位置上,以感测该输送装置上的包装物前缘通过时,控制该驱动马达进行旋转动力输出;第二感测单元,连结于该轨道单元的第一辅助轨道中,用以感测该连结于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的活动座向轨道单元内侧运动的极限位置,并控制该驱动马达停止输出正向旋转动力给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而使该驱动马达提供反向旋转动力给第二螺杆,使该两活动座不再向轨道单元内侧继续位移运动,而再向轨道单元外侧方向脱离运动;至少一对第三感测单元,连结于轨道单元的第一辅轨道的一侧边上,以感测该连结于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的活动座向轨道单元外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于该活动座位位移至该两第三感测单元所设定的轨道单元外侧极限位置时,可以控制该驱动马达停止输出旋转动力给该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使该两活动座均停留在轨道单元外侧的极限位置上。前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中还设有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结合于所述封带装置的轨道单元的上方,借由该控制器予以整合与控制该封带装置中的第一感测单元、第二感测单元及第三感测单元与该驱动马达之间的感测与控制模式。本实用新 型的胶膜封套装置的功效,是在于借由该进料器经机座两侧输送的胶膜带,由该封带装置予以先封口成一体,并再经由输送装置将包装物输送碰触及拉动该一体的胶膜带,使该胶膜带可自动包覆于该包装物外部周缘,并再由该封带装置于包装物后缘将胶膜带封口,使胶膜带可以牢固精确封套于包装物外部周缘的位置上,而不需以人力方式逐一封套胶膜带于该包装物,且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包装物,不必另行依包装物量身订作包装机械,可使胶膜带于封套包装物的包装工时、人力及成本大幅降低,并进一步提升该胶膜带封套包装物的包装质量及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膜封套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膜封套装置的侧 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膜封套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一主视放大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胶膜封套装置的输送装置与封带装置的结构;图5为本实用新型胶膜封套装置的后视图;图6为
图1中标示A部分的侧视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胶膜封套装置的较佳应用例图;图8为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胶膜封套装置的封带装置对输送装置上的包装物进行胶膜封带的状态;图9为一主视放大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胶膜封套装置的封带装置的封口刀于包装物后缘进行胶膜封口的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胶膜封套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胶膜封套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图中标号说明:100 胶膜封套装置 10机座11 支持部 12支持部13 连接部 20输送装置21 马达 22容置区域23 连接座 231连接面23IA 导引孔 232螺孔24 高度调整装置 241轴承座242 螺杆 243转轮30 进料器 31卷料盘311 轴 32张力调整摆臂321 轴 322滚轴322A 缝隙 33滚轴组331 滚轴 33IA间隙40 封带装置 41支架组411 导引座 411A穿孔42 基座 421转向器[0060]422第一长孔423第二长孔43轨道单元431第一螺杆431A第一齿轮432第二螺杆432A第二齿轮432B传动轮433第一轨道434第二轨道435活动座435A螺孔435B孔436第一辅助轨道437第二辅助轨道44封口刀441封口部44A封带口45封口刀451封口部46驱动马达461转轴46IA转轮 462皮带47第一感测单元48第二感测单元49第三感测单元200包装物300胶膜4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膜封套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其中,该胶膜封套装置100包括一机座10,前、后端各设有一支持部11及12,且于该机座10底部的支持部11及12间位置处,设有至少一连接部13。至少一输送装置20,结合于机座10的两支持部11及12上方,该输送装置20由一马达21予以驱动,以提供单向直线循环卷绕输送运动,该输送装置20并区隔设有数个容置区域22,各容置区域22分别供一包装物200置放,以供该输送装置20将该包装物200逐一作单向直线路径输送,该输送装置20底部并设有一连接座23,该连接座23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面231,该连接面231上设有至少一导引孔231A。至少一对进料器30结合于机座10的连接部13两侧,该进料器30的型式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列举包括一卷料盘31、张力调整摆臂32及一滚轴组33组成者为例,其中,该卷料盘31 —端设有一轴311,该轴311 —端枢接于该机座10底部的连接部13 —侧,该卷料盘31上卷绕有一卷胶膜带300,使该胶膜带300 —端可以由卷料盘31旋转输出,该张力调整摆臂32两端分别设有一轴321及至少一对滚轴322,该轴321 —端枢接于该机座10底部的连接部13两侧,使该张力调整摆臂32可以依该轴321为轴心作上、下摆动,该张力调整摆臂32 —端的滚轴322间则形成一缝隙322A,该滚轴组33结合于该输送装置20底部的连接座23两侧的连接面231 —侧,且该滚轴组33上的各滚轴331间形成数个间隙331A,该间隙331A与该张力调整摆臂32 —端的滚轴322间的缝隙322A,则分别供该卷料盘31中的胶膜带300 —端穿过,并缠绕于该张力调整摆壁32 —端的滚轴322与该滚轴组33上的各滚轴331上,使该胶膜带300 —端最终由该滚轴组33的一间隙331A穿出后,再穿入该输送装置20底部的连接座23两侧的连接面231上的导引孔231A。请再配合图5及图6所示,至少一封带装置40跨接于该输送装置20两侧,该封带装置40的型式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列举包括至少二对支架组41、基座42、轨道单元43、至少一对封口刀44及45、驱动马达46、第一感测单元47、第二感测单元48及一对第三感测单元49组成者为例,其中,该支架组41 一端分别连结于该输送装置20底部的连接座23两侧的连接面231上,各支架组41的中段部位分别设有一导引座411,该导引座411上设有至少一穿孔411A,可供已穿过输送装置20底部的连接座23两侧的连接面231上的导引孔23IA的胶膜带300 —端穿过。该基座42底面两侧跨接于两对支架组41的另一端,即该支架组41不与该输送装置20底部的连接座23两侧的连接面231连接的一端,该基座4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转向器421,该转向器421的型式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列举一三角架为例,使该穿过支架组41的导引座411的穿孔411A的胶膜带300 —端,可缠绕于该转向器421后形成九十度的转向,即由基座42两端外侧纵向转向该基座42内侧横向,该基座42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长孔422及第二长孔423 (如图5所示)。该轨道单元43,结合于基座42上端,该轨道单元43内部设有至少一对第一螺杆431及第二螺杆432、至少一对第一轨道433及第二轨道434、至少一对活动座435、至少一对第一辅助轨道436及第二辅助轨道437,其中,该第一螺杆431及第一轨道433、第二螺杆432及第二轨道434间分别为一上、一下成对的设置,且该第一螺杆431及第一轨道433成对在轨道单元43前方,而该第二螺杆432及第二轨道434成对在轨道单元43后方,且该第一螺杆431 —端设有一第一齿轮431A,该第二螺杆432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齿轮432A及传动轮432B,该第二齿轮432A与该第一螺杆431 —端的第一齿轮431A相卩齿合(如图6所示),使该第一螺杆431及第二螺杆432间形成反向连动旋转的结构。该活动座435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一螺孔435A及孔435B,以分别对应穿过连结于该成对的第一螺杆431及第一轨道433、第二螺杆432及第二轨道434间,使该两活动座435可受第一螺杆431及第二螺杆432的顺时针转向或逆时针转向带动,而作向轨道单元43内侧或外侧的直线位移运动。该第一辅助轨道436设于该第一螺杆431上方,该第二辅助轨道437设于第二螺杆432上方。·该封口刀44及45的下端分别各设有一封口部441及451,该封口部441及451分别穿过该基座42的第一长孔422及第二长孔423,该封口部441及451可借电热热熔方式,使该胶膜带300予以熔接封口,该封口刀44的封口部441与封口刀45的封口部451间形成一封带口 44A,且该封口刀44及45的上端分别连结于该两活动座435上,而使该二封口刀44及45可以随该活动座435及沿基座42的第一长孔422及第二长孔423的直线轨迹位移运动。该驱动马达46设于轨道单元43的第一辅助轨道436及第二辅助轨道437上方,该驱动马达46的转轴461连结一转轮461A,该转轮461A与该轨道单元43的第二螺杆432一端的传动轮432B间,以一皮带462连结,使该轨道单元43的第二螺杆432可以由该驱动马达46的转轴461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动力带动而作连动旋转。该第一感测单元47,设于该封带装置40后方的输送装置20 —侧,以感测该输送装置20上的包装物200前缘通过时,控制该驱动马达46进行旋转动力输出。该第二感测单元48,连结于该轨道单元43的第一辅助轨道436中,用以感测该连结于第一螺杆431及第一轨道433的活动座435向轨道单元43内侧运动的极限位置,并控制该驱动马达46停止输出如顺时针方向旋转动力给轨道单元43的第二螺杆432,而使该驱动马达46再提供如逆时针方向的反向旋转动力给第二螺杆432,使该两活动座435不再向轨道单元43内侧继续位移运动,而再向轨道单元43外侧方向脱离运动。该两第三感测单元49,连结于轨道单元43的第一辅轨道436的一侧边上,以感测该连结于第一螺杆431及第一轨道433的活动座435向轨道单元43外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使该活动座435于向道单元43外侧运动时,可以有所限制,当该活动座位435位移至该两第三感测单元49所设定的轨道单元43外侧极限位置时,可以控制该驱动马达46停止输出如逆时针方向旋转动力给该轨道单元43的第二螺杆432,使该两活动座435均可停留在轨道单元43外侧的极限位置上。请再配合图7、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膜封套装置100的较佳应用例,其中,图7显示借由该两进料器30上的胶膜带300 —端分别由该封带装置40的基座42底部两侧的转向器421拉向该两封口刀44及45间的封带口 44A内重叠,再由该封带装置40的驱动马达46输出以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动力给该第二螺杆432,使该两活动座435分别带动该封口刀44及45向封口带44A内侧作直线合并位移运动,此动作可以由手或物遮蔽感应该第一感测单元47或其它控制方式启动,而令该驱动马达46动作,当两封口刀44及45下端的封口部441及451相为吻合于该两胶膜带300重叠的一端时,则使该两胶膜带300相连结为一体(如图7所示),该封口刀44及45,则因该第二感测单元48感测到活动座435向轨道单元43内侧的极限位置,而使驱动马达46输出逆时针方向反向旋转动力给第二螺杆432,使该两活动座45带动两封口刀44及45反向退回位于封带口 44A外侧的原位。当该输送装置20的容置区域22中的包装物200通过封带口 44A,且前缘碰触到该胶膜带300时,则使该胶膜带300受到包装物200前缘的碰撞,且该包装物200仍处于受输送装置20输送前进的状态,而使该胶膜带300受力拉动而包覆于该包装物200的外部,而胶膜带300可借由两送料器30中的张力调整摆臂32被拉动,而仍可保持拉紧张力的状态。
当该包装物200前缘到达该封带装置40的第一感测单元47的位置时,则该驱动马达46再次输出顺时针方向旋转动力给该轨道单元43的第二螺杆432,使该两活动座435再次带动该两封口刀44及45分别由封带口 44A两外侧向内侧位移合并,使该位于包装物200后缘的胶膜带300形成熔断封口(如图9所示),使一胶膜带300完全封套于该包装物200外部周缘,而该原先位于封带口 44A的胶膜带300仍保持一体连结的结构,直到下一个输送装置20的包装物200前缘通过封带口 44A再碰触胶膜带300时,则重复上述的胶膜带300封套于包装物200的包装动作及过程。请再参阅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膜封套装置1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显示一控制器400结合于封带装置40的轨道单元43的上方,可以借由该控制器400予以整合与控制上述的封带装置40中的第一感测单元47、第二感测单元48及第三感测单元49与该驱动马达46之间的感测与控制模式,该控制器400为可程序逻辑控制器(PLC)或其它包装控制电路所构成。请再配合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胶膜封套装置100的第三实施例,其中,显示该输送装置20底部的连接座23上设有一高度调整装置24,该高度调整装置24包括至少一轴承座241、螺杆242及转轮243,该连接座23中设有至少一螺孔232,该轴承座241设于该输送装置20的底部,该螺杆242 —端穿过该连接座23的螺孔232后,连结于该轴承座241上,该转轮243连结于该螺杆241另一端,以借由该转轮243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该连接座23可沿螺杆232向上或向下作直线轨迹位移,而进一步得以使该胶膜带300与包装物200的封套高度位置可以被调整。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 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座; 至少一输送装置,结合于机座上方,供输送数个包装物品; 至少一对进料器,该进料器分别连结于机座两侧,该进料器上分别卷绕一卷胶膜带,可由该机座两侧分别提供该胶膜带送料;及 至少一封带装置,跨接于该输送装置的两侧,且该封带装置设有至少一对可内、外横向往、返运动的封口刀,该封口刀间形成一封带口,且可借由该两封口刀向封带口内侧合并运动,热封该两进料器由机座两侧进料的胶膜带一端于封带口中为一体,并于该轮送装置上的包装物前缘通过该两封口刀间的封带口时,由该包装物前缘碰触及拉动胶膜带,使胶膜带包覆于该包装物外部周缘,再由该两封口刀向封带口内侧合并运动热封合该胶膜带后缘于该包装物的后端,使该包装物外部周缘封套结合一胶膜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前、后端各设有一支持部,该输送装置结合于该两支持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底部的支持部之间位置处,设有至少一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区隔设有数个容置区域,各容置区域分别供一包装物置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底部并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供该封带装置跨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设有一高度调整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至少一螺孔,该高度调整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轴承座,设于该输送装置的底部; 至少一螺杆,一端穿过该连接座的螺孔,连结于该轴承座上;及至少一转轮,连结于该螺杆另一端,以借由该转轮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该连接座可沿螺杆向上或向下作直线轨迹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底部设有至少一连接部,该输送装置底部并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上设有至少一导引孔,以及,该进料器还包括: 一卷料盘,一端设有一轴,该轴一端枢接于该机座底部的连接部一侧,该卷料盘上卷绕有一卷胶膜带,使该胶膜带一端可以由卷料盘旋转输出; 一张力调整摆臂,两端分别设有一轴及至少一对滚轴,该轴一端枢接于该机座底部的连接部一侧,使该张力调整摆臂可以依该轴为轴心作上、下摆动,该张力调整摆臂一端的滚轴间则形成一缝隙; 一滚轴组,结合于该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的连接面一侧,且该滚轴组上的各滚轴间形成数个间隙,该间隙与该张力调整摆臂一端的滚轴间的缝隙,则分别供该卷料盘中的胶膜带一端穿过,并缠绕于该张力调整摆臀一端的滚轴与该滚轴组上的各滚轴上,使该胶膜最终由该滚轴组的一间隙穿出,再穿入该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的连接面上的导引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底部并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接面,以及,该封套装置还包括: 至少二对支架组,各支架组一端分别连结于该输送装置底部的连接座两侧的连接面上,各支架组的中段部位分别设有一导引座,该导引座上设有至少一穿孔,供经进料器输出的胶膜带一端穿过; 一基座,底面两侧跨接于两对支架组的另一端,该基座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转向器,使该穿过支架组的导引座的穿孔的胶膜带一端,缠绕于该转向器后形成九十度的转向,由该基座两端外侧转向该基座内侧,该基座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长孔及第二长孔; 一轨道单元,结合于基座上端,该轨道单元内部设有至少一对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至少一对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至少一对活动座、至少一对第一辅助轨道及第二辅助轨道,其中,该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第二螺杆及第二轨道间分别为一上、一下成对的设置,且该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成对在轨道单元前方,而该第二螺杆及第二轨道成对在轨道单元后方,且该第一螺杆一端设有一第一齿轮,该第二螺杆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齿轮及传动轮,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一螺杆一端的第一齿轮相哨合,使该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间形成反向连动旋转的结构,该活动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一螺孔及孔,以分别对应穿过连结于该成对的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第二螺杆及第二轨道间,使该两活动座受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的顺时针转向或逆时针转向带动,而作向轨道单元内侧或向外侧作直线位移运动,该第一辅助轨道设于该第一螺杆上方,该第二辅助轨道设于第二螺杆上方; 一对封口刀,各封口刀下端设有一封口部,该两封口刀的封口部分别穿过该基座的第一长孔及第二长孔,该两封口刀的封口部之间形成一封带口,且该两封口刀的上端则分别连结于该两活动座上,而使该二封口刀可以随该活动座及沿基座的第一长孔及第二长孔的直线轨迹位移运动; 驱动马达,设于轨道单元的第 一辅助轨道上方,该驱动马达的转轴连结一转轮,该转轮与该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一端的传动轮间,以一皮带连结,使该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可以由该驱动马达的转轴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动力带动而作连动旋转; 一第一感测单元,设于该封带装置后方的输送装置一侧的位置上,以感测该输送装臂上的包装物前缘通过时,控制该驱动马达进行旋转动力输出; 一第二感测单元,连结于该轨道单元的第一辅助轨道中,用以感测该连结于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的活动座向轨道单元内侧运动的极限位置,并控制该驱动马达停止输出正向旋转动力给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而使该驱动马达提供反向旋转动力给第二螺杆,使该两活动座不再向轨道单元内侧继续位移运动,而再向轨道单元外侧方向脱离运动; 至少一对第三感测单元,连结于轨道单元的第一辅轨道的一侧边上,以感测该连结于第一螺杆及第一轨道的活动座向轨道单元外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于该活动座位位移至该两第三感测单元所设定的轨道单元外侧极限位置时,可以控制该驱动马达停止输出旋转动力给该轨道单元的第二螺杆,使该两活动座均停留在轨道单元外侧的极限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膜封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结合于所述封带装置的轨道单元的上方,借由该控制器予以整合与控制该封带装置中的第一感测单元、第二感测单元及第三感测单元与该驱动马达之间的感测与控制模式。
专利摘要一种胶膜封套装置,包括一机座、至少一输送装置、至少一对进料器、至少一封带装置,其中,输送装置结合于机座的上方,供输送数个包装物,进料器结合于机座两侧,分别由机座两侧进行胶膜带送料,封带装置跨接于输送装置的两侧,封带装置设有至少一对可横向往、返运动的封口刀,封口刀间形成一封带口,借由两封口刀向封口带内侧合并运动,热封两进料器由两侧进料的胶膜带一端于封带口中为一体,于包装物前缘通过两封口刀间的封带口时,由包装物前缘碰触及拉动胶膜带,使胶膜带包覆于包装物外部周缘,再由两封口刀向封带口内侧合并运动热封合胶膜带于包装物的后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包装物,大幅降低包装工时、人力及成本。
文档编号B65B51/10GK203111538SQ20122065546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洪子钦 申请人:洪子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