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651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包括上料单元、配料单元及混料包装单元;利用本实用新型及工艺有效的实现了耐火材料或待输送物料在上料、配料、混料包装的全自动化,避免了以往采用人工上料而出现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通过配料车的往复直线运动来实现其与相应的料仓的对点,由高精度的精密仪表、电控柜及给料设备的相互配合,来达到配料计量,提高了配料精度,不仅改变了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还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用工成本,本实用新型各结构维修、拆装与布置方便,能有效满足多种应用场所的需求。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利用传统上料方式及采用常规结构的气力输送系统进行物料输送均存在以下缺点:
[0003](I)现有上料方式为人工吊运、采用皮带机或斗式提升机这几种;人工吊运上料的方式费时费力,需要多人辅助配合才可顺利进行吊运程序,这种方式用工成本高,效率低下,并且易出现扬尘、漏料、散料等情况,由于施工现场为敞开式,影响整个车间环境和工人的人身健康;采用皮带机或斗式提升机的吊运方式,虽然节省了人力,但是机械设备的故障率高,后期维修成本较高,维修周期长、易损件较多,且各种机械设备的占用空间较大,影响了厂房的布置。
[0004](2)常规的气力输送系统只能输送干灰之类比重轻、磨蚀性小、距离短、产量低、破碎率要求较低的常规物料。
[0005](3)传统的配料方式多为人工过磅称量,精度较低,另一种是通过对设备进行简易的电动、或气动控制(接触器式),来实现配料,由于各个环节之间没有连锁或连锁滞后,且计量设备精度不高,会导致整个配料精度降低。
[0006](4)传统的物料在配料后送往混合机的过程中由于采用人工吊运、皮带机输送等形式,整个操作过程中易漏料、易有扬尘,效率低下,尤其是配完的配方料,因为不能完全倒完料,这样就间接的改变了产品的配方,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影响整体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中这些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有效的实现了耐火材料在上料、配料及送料包装的全自动化。
[000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包括上料单元、配料单元及混料包装单元;
[0010]所述上料单元包括储气罐,储气罐与供气管道连接,在供气管道上并联形成多路第一供气管道及第二气供气道,第一供气管道进入配料单元,第二供气管道通过第一电控柜连接多个第一发送罐及第二发送罐并为所述第一发送罐及第二发送罐供气,各第一发送罐及第二发送罐上均装置来料单元,所述第一发送罐及第二发送罐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进入配料单元;
[0011]所述配料单元包括料仓组及导轨,所述料仓组由多个纵横并列布置的料仓组成;所述料仓组通过输送管道与上述各发送罐连接,位于各料仓的上部装置中间卸料器及脉冲除尘器,位于各料仓的下部装置给料设备,导轨上滑动连接配料车;
[0012]所述混料包装单元包括待混合输送单元、过渡仓、混合机及包装机,所述待混合输送单元也由第一发送罐、第一电控柜及储气罐组成,所述第一发送罐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及三通换向阀连接过渡仓的进料端,过渡仓的出料端与包装机的进料端连接。
[00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14]位于第一发送罐及第二发送罐的进料口均装置气动输送钟罩阀,于所述气动输送钟罩阀的两侧,在所述第一发送罐及第二发送罐上还装置料位计、压力检测器及排气阀,排气阀与排气管连接;
[0015]在各第一电控柜与第一发送罐、第二发送罐之间的第二供气管道上均装置补气阀及进气阀;位于各输送管道上均装置助推器及三通换向阀;
[0016]所述混合机及包装机均装置于钢结构平台上;
[0017]配料车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下部装置主动轮组及从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与装置于底座上部的驱动机构连接,位于驱动机构的一侧还装置第二电控柜;于所述底座上,还装置料斗,所述料斗通过抽风管连接除尘器,在所述料斗上布置多个供料仓出料端连接的升降密封装置;
[0018]除尘器的一端还装置第一气动蝶阀,所述第一气动蝶阀与第一接套连接;所述料斗的出料端装置第二气动蝶阀,第二气动蝶阀与第二接套连接;于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料斗的一侧还装置气包元件及振动电机;
[0019]位于所述主动轮组上还装置编码器;
[0020]所述升降密封装置的结构如下:包括与料斗料口相连接的固定支架,位于固定支架的中心处装置接管,在接管的外周装置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软连接的两端通过压框分别固定于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还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架连接,在固定架上装置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的顶部通过限位板固定;
[0021]所述软连接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与第一法兰尺寸相同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与第二法兰尺寸相同的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之间,在靠近第二连接部处还设置连续弯折的波浪部。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利用本实用新型及工艺有效的实现了耐火材料或待输送物料在上料、配料、混料包装的全自动化,避免了以往采用人工上料而出现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通过配料车的往复直线运动来实现其与相应的料仓的对点,由高精度的精密仪表、电控柜及给料设备的相互配合,来达到配料计量,提高了配料精度,不仅改变了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还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用工成本,本实用新型各结构维修、拆装与布置方便,能有效满足多种应用场所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生产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在E-E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在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2在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2在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配料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图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密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密封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包括上料单元1、配料单元2、混料包装单元3 ;
[0037]上料单元I包括储气罐101,储气罐101与外接压缩空气站(图中未示出),通过压缩空气站向储气罐101内供气,储气罐101与供气管道106连接,在供气管道106上并联形成第一供气管道1061及第二供气管道1062,第一供气管道1061进入配料单元2,各第二供气管道1062通过第一电控柜102连接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并为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供气,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上均装置来料单元,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当输送物料种为粉体物料时,来料单元为磨机出料仓或粉料储存仓或开袋站的任意一种(图1及图3中第二发送罐103’上的来料单元为粉仓107),当输送物料种为颗粒物料时,来料单元为滚筒筛出料仓、粒料储存仓或开袋站中的任意一种(图1及图3中各第一发送罐103上的来料单元为滚筒筛105,滚筒筛105的筛出口 1051与各第一发送罐103的进料口连接)。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1031进入配料单元2,如图1及图3所示,位于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的进料口均装置气动输送钟罩阀104,于气动输送钟罩阀104的两侧,在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上还装置料位计111、压力检测器112及排气阀108,排气阀108与排气管113连接。在各第一电控柜102与第一发送罐103、第二发送罐103’之间的第二供气管道1062上均装置补气阀110及进气阀109 ;位于各输送管道1031上均装置助推器7及三通换向阀204。助推器7用于补偿输送管道内的压力损耗,使输送管道1031内的气压稳定,还能在物料外围形成气体保护层,降低颗粒料因碰撞产生破碎,也保护了输送管道1031 ;在输送完成后会持续吹扫一段时间,扫清管道内残余物料,保证每次输送彻底,不会混料。
[003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供气管道1061为3路,第二供气管道1062为5路,5路第二供气管道1062分别表示为A、B、C、D2、D1,A中由第二发送罐103’及第一电控柜102组成了原料库粉料区,用于输送粉体物料。B、C、D2、Dl中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一电控柜102组成了原料库粒料区,用于输送颗粒物料。
[0039]如图1、图2及图4所示,配料单元2包括料仓组及导轨203,料仓组由多个纵横并列布置的料仓202组成,图2中的料仓组为3X10排列的(料仓202的数量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更换);料仓组通过输送管道1031与上述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连接,位于各料仓202的上部上装置中间卸料器206及脉冲除尘器205,位于各料仓202的下部装置给料设备208(给料设备208为已有公知技术,其结构根据输送物料种类和特性的不同而改变,当输送粉体物料时,其结构为变频螺旋机与阀门组合或变频格栅给料机与阀门组合,当输送颗粒物料时,其结构为振动给料机与阀门组合或弧形阀与阀门组合),在导轨203上滑动连接配料车201 ;
[0040]如图2所示,位于最后一列料仓202上均装置终端卸料器209。
[0041]如图7、图8及图9所示,配料车201的结构包括底座27,位于底座27的下部装置主动轮组215及从动轮组215’,主动轮组215与装置于底座27上部的驱动机构212连接,驱动机构212驱使主动轮组215在轻轨217上做直线运动,在主动轮组215上还装置编码器213。位于驱动机构212的一侧还装置第二电控柜214 ;于底座27上,还装置料斗29,料斗29通过对称布置的支架211装置于底座27上。料斗29通过抽风管216连接除尘器28,在料斗29上布置多个供料仓出料端连接的升降密封装置6。如图7所示,在除尘器28的一端还装置第一气动蝶阀25,第一气动蝶阀25与第一接套26连接;料斗29的出料端装置第二气动蝶阀24,第二气动蝶阀24与第二接套23连接;于底座27上,位于料斗29的一侧还装置气包元件22及振动电机21,称重模块217通过支架211进行支撑。
[0042]如图10及图11所示,升降密封装置6的结构如下:包括与料斗料口 2901相连接的固定支架601,位于固定支架601的中心处装置接管6012,在接管6012的外周装置第一法兰608,第二法兰602连接于固定支架601上,软连接6011的两端通过压框603及第一锁紧螺母6013分别固定于第一法兰608及第二法兰602上,位于第一法兰608的顶部还装置密封塾6016。
[0043]如图10及图11所示,固定支架601上还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604的一端连接,连接板604的另一端与固定架605连接,在连接板604与固定架605的连接处装置空气弹簧606的进气口 6061。在固定架605上装置空气弹簧606,位于所述空气弹簧606的上下两端还装置金属座板6062。空气弹簧606的顶部通过限位板607固定。限位板607装置于软连接6011的外周并与装置于第一法兰608内的螺杆609贯穿连接,位于限位板607的下部,于软连接6011的外周还固接限位架6060,限位架6060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如图4所示,软连接6011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与第一法兰608尺寸相同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与第二法兰602尺寸相同的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之间,在靠近第二连接部处还设置连续弯折的波浪部6101。在螺杆609上还装置用于锁紧压框603、限位板607及限位架6060的第二锁紧螺母6014。在限位板607上还通过固定螺母6015及螺栓来固定空气弹簧606的顶部。
[0044]如图5、图6所示,混料包装单元3包括待混合输送单元、过渡仓301、混合机302及包装机303,待混合输送单元也由第一发送罐103、第一电控柜102及储气罐101组成,第一发送罐103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1031及三通换向阀204连接过渡仓301的进料端,过渡仓301的出料端与包装机303的进料端连接,如图5所示,在待混合输送单元中的第一发送罐103的进料端还装置升降密封装置6。
[00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46]原料上料:当待输送的物料种为颗粒料时,经过破碎处理后通过料库中心线进入来料单元,不同粒径的颗粒料会流向配置好的相应粒度的第一发送罐103。
[0047]当输送的物料种为粉料时,磨机将物料研磨形成粉料,然后通过来料单元将粉料置于第二发送罐103’内部。
[0048]如图1、图2所示,物料在进入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前首先需要通过气动输送钟罩阀104 (专利号为201120416159.3)进入发送罐103,气动输送钟罩阀104有效的防止进料时颗粒料对发送罐进料口的磨蚀,并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接收物料的过程中,通过与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连接的料位计111来检测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内部的料位情况,当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内的物料达到设定料位后,第一电控柜102控制气动输送钟罩阀104及排气阀108关闭,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的进气阀109及补气阀110打开,气体进入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内流化物料,通过压力检测器112监测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内部的气体压力,达到相应压力后开始输送。
[0049]如图1、图2所示,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输送管道1031将物料输送至配料单元2上的各料仓202,在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与配料单元2的各料仓202连通的输送管道1031上布置三通换向阀204 (专利号为201120416167.8),用于换向;在卸料点布置中间卸料器206 (专利号为201120416160.6),上述卸料器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还有预报警功能,用来卸料和切换料仓202,该设备有效的减少了混料、漏料情况的发生;位于料仓202顶部还装置脉冲除尘器205 (专利号为201120416158.9),用于排风,该脉冲除尘器205体积小巧,过滤面积较大,节能增效显著,脉冲后的粉尘还可以回收到该料仓使用。
[0050]物料输送完成后,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内压力会降低,当压力检测器112监测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内部的气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会停止进气,从而停止输送,进入下一个循环。
[0051]上述料仓202、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三通换向阀204、脉冲除尘器205、中间卸料器206的数量根据生产需要的不同,布置数量也不同,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的结构相同。
[0052]自动配料:如图7至图9所示,第二电控柜214发出信号指令,驱动机构212接收信号指令后驱动主动轮组215在轻轨217上作直线运动,从动轮组215’随动,编码器213计算主动轮组215在导轨上运动的距离,并持续给第二电控柜214提供定位依据。当行走至接料料仓的出料端口后,第二电控柜214控制驱动机构212停止动作,此时气包元件22向升降密封装置6中的空气弹簧606供气,如图10、图11所示,通过进气口 6061充气使空气弹簧606的体积膨胀,由于限位板607通过螺栓609与第一法兰608连接,由此使第一法兰608作向上移动,图10中的虚线部分为限位板607及第一法兰608的移动行程,移动过程完成后,接管6012与料仓出料端对接,对接过程中由于第一法兰608上装置密封垫6016,防止与料仓出料端产生硬接触,并有效的密封料仓出料端与接管6012,使两者紧密贴合,接料过程结束后,排出空气弹簧606内的气体,使空气弹簧606体积收缩,还原至初始状态,如图5、图6及图8所示,物料通过接管6012进入料斗29,除尘器28在料斗29接料过程中通过抽风管216对料斗29进行除尘,尘土进入除尘器28后,打开第一气动蝶阀25,使尘土通过第一接套26后排出,排灰完成后关闭第一气动蝶阀25。此时打开第二气动蝶阀24,利用振动电机21进行辅助排料,使物料通过第二接套23进入底部其他料仓。
[0053]在第二电控柜214上还配置高精度称重仪表218,配合料斗29上的高精度称重模块217保证料斗29中的物料称量精度;接料时,物料进入料斗29,产生重量,高精度模块217检测到数值反映到高精度称重仪表218上,由于高精度称重仪表218的灵敏度与分度值较高,会分辨瞬间的变化,并且将数据传入第二电控柜214,第二电控柜214的PLC将数值与配方设定的固定原始数据比对,物料较少时,控制配料单元2上的料仓202快速给料,超过2/3数值后中速给料,接近设定数值后慢速给料,达到设定值后,立即停止给料,给料设备208与高精度称重仪表、第二电控柜214之间的配合,实现了称量的高精度,卸料时,快速卸料,当检测到重量值为O后,作短暂的延时,保证卸料干净,然后关闭第二气动蝶阀24。
[0054]送料、混合及包装:如图2及图5所示,当料斗29在配料单元2各料仓202接料完毕后,第二电控柜214再次发出信号指令,驱动机构212接受信号指令并使配料车201移至待混合输送单兀中的第一发送罐103上方,如图1、及图5所不,在待混合输送单兀中的第一发送罐103的进料端装置升降密封装置6,如图7所示,结合配料车201打开第二气动蝶阀24,利用振动电机21进行辅助排料,使配方料通过第二接套23及升降密封装置6进入第一发送罐103,由第一发送罐103将配方料送入过渡仓301,如图1、图2及图5、图6所示,阀门304打开后配方料进入到混合机302进行混合形成产品,最后混合好的产品由包装机303进行包装,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0055]上述整个生产工艺指令均由总控制室8控制,设备按程序自动运行,总控制室8还支持生产报表记录、存储、打印,设备的故障报警、记录,配方的修改和建立等功能,配方以代码形式存在,防止泄密,另外还可以根据权限来划分操作等级,提高保密性;由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无人巡视,为保证生产安全,需要操作员在操作室及时了解设备的情况,在必要的工况进行摄像采集,做到了生产、安全两不误。
[0056]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单元(I)、配料单元(2)及混料包装单元(3); 所述上料单元(I)包括储气罐(101),所述储气罐(101)与供气管道(106)连接,在所述供气管道(106)上并联形成多路第一供气管道(1061)及第二供气管道(1062),所述第一供气管道(1061)进入配料单元(2),所述第二供气管道(1062)通过多个第一电控柜(102)连接多个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并为所述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供气,各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上均装置来料单元,所述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1031)进入配料单元(2); 所述配料单元(2)包括料仓组及导轨(203),所述料仓组由多个纵横并列布置的料仓(202)组成;所述料仓组通过输送管道(1031)与上述各发送罐(103)连接,位于各料仓(202)的上部装置中间卸料器(206)及脉冲除尘器(205),位于各料仓(202)的下部装置给料设备(208),导轨(203)上滑动连接配料车(201); 所述混料包装单元(3)包括待混合输送单元、过渡仓(301)、混合机(302)及包装机(303),所述待混合输送单元也由第一发送罐(103)、第一电控柜(102)及储气罐(101)组成,所述第一发送罐(103 )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1031)及三通换向阀(204 )连接过渡仓(301)的进料端,过渡仓(301)的出料端与包装机(303)的进料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的进料口均装置气动输送钟罩阀(104),于所述气动输送钟罩阀(104)的两侧,在所述第一发送罐(103)及第二发送罐(103’)上还装置料位计(111)、压力检测器(112)及排 气阀(108),所述排气阀(108)与排气管(113)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各第一电控柜(102)与第一发送罐(103)、第二发送罐(103’)之间的第二供气管道(1062)上均装置补气阀(110)及进气阀(109);位于各输送管道(1031)上均装置助推器(7)及三通换向阀(2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302)及包装机(303)均装置于钢结构平台(5)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车包括底座(27),位于所述底座(27)的下部装置主动轮组(215)及从动轮组(215’),所述主动轮组(215)与装置于底座(27)上部的驱动机构(212)连接,位于所述驱动机构(212)的一侧还装置第二电控柜(214);于所述底座(27)上,还装置料斗(29),所述料斗(29)通过抽风管(216)连接除尘器(28),在所述料斗(29)上布置多个供料仓出料端连接的升降密封装置(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除尘器(28)的一端还装置第一气动蝶阀(25),所述第一气动蝶阀(25)与第一接套(26)连接;所述料斗(29)的出料端装置第二气动蝶阀(24),第二气动蝶阀(24)与第二接套(23)连接;于所述底座(27 )上,位于所述料斗(29 )的一侧还装置气包元件(22 )及振动电机(2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动轮组(215)上还装置编码器(213)。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密封装置的结构如下:包括与料斗料口(2901)相连接的固定支架(601),位于固定支架(601)的中心处装置接管(6012),在接管(6012)的外周装置第一法兰(608),第二法兰(602)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601)上,软连接(6011)的两端通过压框(603)分别固定于第一法兰(608)及第二法兰(602)上;所述固定支架(601)上还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60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604 )的另一端与固定架(605 )连接,在固定架(605 )上装置空气弹簧(606 ),所述空气弹簧(606)的顶部通过限位板(607)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6011)的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与第一法 兰(608)尺寸相同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与第二法兰(602 )尺寸相同的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之间,在靠近第二连接部处还设置连续弯折的波浪部(6101)。
【文档编号】B65B1/16GK203544398SQ20132057215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周正荣 申请人:江苏欧卓输送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