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凹形带的传送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79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具有凹形带的传送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凹形带的传送机装置。一种传送机装置,其具有弹性承载装置,该弹性承载装置在平行于彼此且彼此相对地间隔开的两个驱动和返回辊之间被引导,其中,承载装置在载运行程和下行程中不断地循环,在全部方向上为柔性的,且构造成接收待传送的物件,并且其可借助于设置在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6a、b)上的传动系来沿传送方向(13)被驱动,其特征在于,用于载运行程的支承装置位于载运行程与下行程之间,其中,传动系(8a、b)伸展至大于位于它们之间的承载装置的区域的程度。
【专利说明】具有凹形带的传送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机装置,其具有在平行于彼此且彼此相对地间隔开的两个驱动和返回棍之间被引导的承载(load-bearing)装置,其中承载装置在载运行程(carryingrun)和下行程(lower run)中不断地循环,在全部方向上为柔性的,且构造成接收待传送的物件(尤其是负载物品),且其可借助于设置在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上的传动系来沿传送方向被驱动。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从EP1897824B1中获知此类传送机装置,其中承载装置由以板式传送机方式的链式传送机构成,链式传送机在其循环方向上是柔性的,且横向于其循环方向是刚性的。然而,由于由链式传送机形成的承载装置仅在一个方向上为柔性的,在正交于其的方向上是刚性的,故在操作中,仅有可能形成一维弯曲,以致于在加速力沿承载装置未弯曲的方向作用于停放在承载装置上的物品的情形中,存在物品可能从承载装置滑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解决改善普通类型的传送机装置的问题,使得在保持构造尽可能简单的同时,可实现二维弯曲和从下方对柔性承载装置的支承,其中,弯曲对应于承载装置的槽状变形,以便不再有物品可意外从承载装置侧向滑落或滚落的任何风险。
[0004]通过将用于载运行程的支承装置定位于载运行程与下方行程之间的步骤,在普通类型的传送机装置中,根据本发明解决该问题。当沿载运行程的方向看时,支承装置可具有凹形形状。
[0005]可构想该支承装置一维地弯曲,且具有在驱动和返回辊之间且与它们平行(尤其是在它们之间的中心)的线性最深区域。此类一维弯曲意味着横向于驱动和返回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弯曲,或沿传送方向行进的方向上的弯曲,而支承装置在横向于传送方向地看时沿直线行进。
[0006]备选地,可构想该支承装置二维地弯曲,且具体而言具有槽形和最深区域,该最深区域在驱动和返回辊之间(尤其是在它们之间的中心)和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之间(尤其是在它们之间的中心)的某区域上或点处。
[0007]可构想该支承装置具有邻近于承载装置的一个或两个驱动和返回辊的一个或两个支承区域。
[0008]该支承装置还可能具有邻近于承载装置的一个或两个纵向边缘的一个或两个支承边缘区域。
[0009]有可能的是,在卸载状态下,当未保持待传送的任何物件时,承载装置不接触支承装置,或者在卸载状态下,承载装置的一些区域放置在支承装置上,其中,除承载装置的偏压之外,承载装置自身的重量和支承装置相对于驱动和返回辊的位置(即,在其仅由其自重压下时)也起到作用,该位置由设计和支承装置离卸载的承载装置(载运行程)的距离而确定。
[0010]传动系可由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部分单独地形成,例如,其可为带形,其中的各个可具有例如承载装置的宽度的2%、5%、10%、20%或25%的宽度,或备选地,由与附加地固定在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上的部件(诸如V形带或有齿带)组合的纵向边缘部分形成。此类部件优选地拥有大于承载装置的弹性,以便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部分的弹性仅略微减小。传动系可具有与承载装置的弹性相同或更小的弹性。当承载装置处于它受到的唯一负载是其自重的状态下时,传动系可以以预定或可调整的偏压力在驱动和返回辊之间被引导。
[0011]如所阐释的,传动系有可能能够比承载装置略小地扩张,以便即使在负载状态下,当物品放置在承载装置上时,它们也不会较大地下垂,而承载装置取决于物品的重量而呈现明显的下垂且可能部分地、较多地或完全地放置在支承装置上。方便的是,在卸载状态和负载状态两者中,传动系之间的承载装置的最低点处的承载装置最大下垂(与返回和驱动辊之间的理想的无负载平坦行程的距离)大于传动系自身的最大下垂。
[0012]传动系和承载装置可优选为伸展至不同程度。传动系伸展至大于位于它们之间的承载装置的区域的程度,以便实现充分的偏压力来传递所需的驱动力。在该情况下,承载装置在具有或没有少于传动系的伸展的情况下被驱动。由于承载装置少于传动系地伸展,同时具有相比于传动系的弹性相同或更大的弹性,故传动系之间的中心区域中的承载装置中的槽能够在它的自重下简单地形成。即使在该卸载状态下,承载装置仍可放置在支承装置上。由于由传送的货物施加的附加负载,承载装置的下垂进一步增大,且承载装置在受到负载时至少以负载物品的最小重量放置在支承装置上。
[0013]支承部件可邻近于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竖直地设置来支承传动系,其在承载装置的卸载状态下可与传动系竖直地间隔开。这些支承部件在卸载状态下可以以离传动系的位置的微小距离设置,以便将传动系的下垂限制至较低的量,诸如,驱动和返回辊的旋转轴线彼此的距离的1%、2%、3%、4%或5%。
[0014]下支承装置可设置在下行程下方,以便限制下行程的下垂或将其完全消除,从而有助于形成载运行程的下垂或凹形或槽状形状。
[0015]优选地构想的是,传动系由在内侧上固定于承载装置的纵向边缘的V形带或有齿带形成。具体而言,本发明还构想,在驱动和返回辊中的至少一个上,承载装置在传动系的区域中具有比在位于其间的区域中大的偏转半径。
[0016]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传送机装置,其中,传送机装置的传送方向横向于车辆的行驶方向。例如,车辆可构造为负载物品传送机的车,其机械地或借助于适合的控制而连接于相同类型的其它车辆(诸如为用于负载物品的传送机或分拣传送机中的列车状布置的形式)。此类车辆或车可被驾驶或安装到轨道上。此类车辆还可在无人驾驶运输系统的环境下使用,尤其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现在将参照附图来通过描述工作的实施例来阐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a示出平面视图,图1b示出侧视图,图1c示出图1a中的截面视图K-K,图1d示出图1b中的截面视图A-A,图1e示出来自图1b的细节,图1f示出来自图1d的细节,且图lg、h示出两个透视图, 图1i示出摘自图1a的放大图,其中以截面示出承载装置的边缘和返回区域;
图2示出第二实施例,其中图2a_h示出与图1中的那些对应的视图,
图3示出第三实施例,其中图3a_h示出与图1中的那些对应的视图,
图4示出第四实施例,其中图4a_h示出与图la-h中的那些对应的视图,
图5示出了处于卸载状态的根据图1的实施例,其中图5a_h示出与图la-h中的那些对应的视图,
图6a示出第五实施例,
图6b_d示出第六实施例,并且
图7示出第七实施例,其中图7a_h示出了与图la-h中的那些对应的视图。
[0018]参考数字列表
2返回辊 2a旋转轴线 4驱动辊 4a旋转轴线 4b链轮 5轴
6传送带(承载装置)
6a、b纵向边缘 7芯
8a、b有齿带(传动系)
10载运行程 12下行程 13传送方向 14滑板(支承装置)
16负载物品
20下支承装置
22支承辊
24带槽滑板
24a中间部分
24b侧向部分
28、30支承区域
32、34支承边缘区域
32a、34a侧向折叠
40 居间板(intermediate plate)
40a中间部分
40b>40c向后折叠部分
42支承部分
d (7的)直径
D (8a、b在4b上的)直径 L (2、4的)轴向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在平面视图、各种侧部和截面视图和两个透视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传送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传送机装置大致由两个驱动和返回辊2、4构成,驱动和返回辊2、4平行于彼此且面对彼此,并且间隔开,且能够围绕旋转轴线2a、4a旋转,且其中的至少一个(在此情况下为驱动辊4)被驱动和引导,以便使围绕为柔性传送带6的形式的一个承载装置不断地循环。
[0020]传送带6在内侧上在其外部纵向边缘6a、6b中的各个处设有有齿带8a、8b,有齿带8a、8b例如通过粘接或硫化而牢固地连结于传送带,且与其所连结的纵向边缘部分一同形成传动系8a、b。传动系的目的是将驱动力从驱动辊4传递至传送带6。
[002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驱动辊4的端部上设置有链轮4b,链轮4b在完全配合(positive fit)下与有齿带8a、b啮合(图1e)。返回辊2在外侧上是光滑的。返回辊2的在传动系或有齿带的区域中的侧向端部部分处的直径可不同于返回辊2中间部分的直径,且具体而言可为更大的。同样的情况适用于链轮的直径,其可大于位于链轮之间的驱动辊4的中间部分。
[0022]图1i参照具有链轮4b的驱动辊4的端部部分的放大图示来阐释该情况。驱动辊4具有中心轴5,在中心轴5的端部上不可旋转地安装有链轮4b。在链轮4b之间,具有外径d的芯7可旋转地安装在轴5上。链轮4b和与它们啮合的循环有齿带8a、b构造成使得链轮4b上的有齿带8a、b的外部回动鼓轮直径D大于d。作为结果,传送带的纵向边缘6a、6b伸展超过位于它们之间的传送带6的中间部分(其在芯7上转动)。而其结果是即使在不存在负载时,槽形也形成在传送带中。
[0023]如所阐释的,如图1c和If所示,位于有齿带8a、b之间的传送带中间部分在具有或没有小于纵向边缘6a、b的偏压的情况下围绕驱动和返回辊2、4被引导,这同样适用于传送带6的载运行程10和下行程12。具体而言,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有齿带8a、b和与其相关联的纵向边缘6a、b中不存在下垂或存在相对较小的下垂,且在去往相邻的返回和驱动辊2、4的传送方向上13和朝有齿带8a、b看时都看到,在位于它们之间的传送带6的部分中存在相对较大的槽状下垂。
[0024]为了对传送带6提供负载之下的限定支承,且为了防止过大的下垂,支承装置以滑板14的形式在上行程10与下行程12之间设置在载运行程10下方,滑板14构造成朝载运行程10凹入。滑板1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维地弯曲。在横向于传送方向13看或沿平行于返回和驱动辊2、4的旋转轴线2a、4a的方向看时,它是平的,且在沿传送方向13看时是弯曲的。图1f示出在横向于传送方向13的方向上的滑板14的平直形状。
[0025]在图5中,示出用于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在由放置在传送带上的负载物品16所施加的负载下的传送带6的形状。如图5b所示,即使在施加负载的情况下,具有传送带6的有齿带8a、b的纵向边缘6a、b实质上没有显示下垂,而传送带6在放置负载物品16的中间部分中被下压为与滑板14 一样远,如图5d也示出的那样,其中负载物品16的端面区域中的截面示于垂直于传送方向13的平面中。
[0026]图5f与图1f的不同在于,其示出:由于重压在载运行程10上的负载,下行程12的下垂已减小,这还可从图5b、c和d中看到。
[0027]由于载运行程10的下垂可通过减小或消除下行程12的下垂来减轻或增大,故可为有利的是提供下支承装置来支承下行程,以便以此方式限制或完全地消除下行程的下垂。图2示出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其中以滑板的形式提供下支承装置20。不同于滑板14形式的用于载运行程的支承装置,下支承装置20在形状方面不是凹形的,而是平的。下行程12 (其一部分放置在下支承装置20上)的所得形状在图2b、c和d中示出,且在图2f中放大。
[0028]图3示出了一种变型,其中下支承装置20不由滑板形成,而是由一个或更多支承辊22形成,支承辊22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返回和驱动辊2、4的旋转轴线。
[0029]图4示出一种变型,其中支承装置形成为带槽滑板24 (其形成二维凹度)的形状,具有中间部分24a,中间部分24a具有对应于根据图1的滑板14(其一维地弯曲)的形状,其中侧向部分24b邻接中间部分24a,以槽状形状升高至传送带6的纵向边缘6a、b,如图4d和4f所示,侧向部分24b可行进至有齿带8a、b紧下方。在该实施例中,也可提供根据图2或3的下支承装置。
[0030]支承装置14可备选地由凹形辊条(strips of roller)或凹形地构造的辊道(roller track)形成。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带槽滑板24,其中中间部分和/或侧向部分可由辊条或辊道形成。
[0031]图6a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居间板40形式的支承装置(其区域为平的)防止载运行程与下行程之间的接触,且同时防止载运行程的过大下垂。形成支承装置的居间板40由平面中间部分40a和远离其向后折叠的两个部分40b、40c构成,两个部分40b、40c同样是平的,且延伸至与返回和驱动辊2、4 一样远。向后折叠部分40b、c从载运行程的正下方延伸至下行程的正上方,在此它们在上方成为中间部分40a。沿传送方向13看,中间部分40a在长度方面大于向后折叠部分40b、c,且可占据返回和驱动辊2、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的50%、60%、70% 或 80%。
[0032]图6b、c和d示出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支承装置仅位于驱动和返回辊2、4附近,且在所示的实例中对应于根据图6a的实施例的向后折叠部分40b、c,没有中间部分40a。在该实施例中,支承装置因此由两个相互相对的支承部分42构成,支承部分42从驱动和返回辊2、4延伸,且沿传送方向看在长度方面相对较短(例如,在各个情况下为在驱动和返回辊
2、4的旋转轴线之间的相互距离的10%、20%或30%)。支承部分42从驱动或返回辊沿向下倾斜的方向从传送带6的载运行程延伸至下行程。
[0033]图7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施加在承载装置或传送带上的负载仅被设想为在较重负载物品置于传送带上时在传动系的区域中减小。出于此目的,支承装置不是横向于传送方向13而连续地形成,而是具有支承边缘部分32、34,该边缘部分32、34设置在传动系下方且与传动系间隔开,且横向于传送方向而倾斜,从而朝中间下降。当传送带受到置于其中心的负载物品的负载时,由于传送带在其纵向边缘部分中呈现横向倾斜且因此传动系也呈现横向倾斜,以致于它们朝彼此倾斜,传动系的较大面积趋于放置在支承边缘部分32、34上,边缘部分32、34具有类似的横向倾斜,从而实现良好的支承效果。
[003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边缘部分32、34为平的,且具有侧向折叠32a、34a作为加强部。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承边缘部分可具有在沿传送方向看时的弯曲(相当类似于图1所示的滑板的情况)和/或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看的弯曲。
【权利要求】
1.一种传送机装置,其具有弹性承载装置(6),所述弹性承载装置(6)在平行于彼此且彼此相对地间隔开的两个驱动和返回辊(2、4)之间被引导,其中,所述承载装置(6)在载运行程(10)和下行程(12)中不断地循环,在全部方向上为柔性的且构造成接收待传送的物件,并且其可借助于设置在所述承载装置(6)的纵向边缘(6a、b)上的传动系(8a、b)来沿传送方向(13)被驱动,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载运行程(10)的支承装置(14)位于所述载运行程(10)与所述下行程(12)之间,其中,所述传动系(8a、b)伸展至大于位于它们之间的所述承载装置出)的区域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沿所述载运行程(10)的方向看时,所述承载装置(14)具有凹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4) 一维地弯曲且具有在所述驱动和返回辊(2、4)之间且平行于所述驱动和返回辊(2、4)的线性或平的最深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4)二维地弯曲且具有在所述驱动和返回辊(2、4)之间和在所述承载装置(6)的纵向边缘(6a、b)之间的某区域上或点处的最深区域。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4)具有邻近于一个或两个驱动和返回辊(2、4)的一个或两个支承区域。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4)具有邻近于所述承载装置出)的一个或两个纵向边缘^a、b)的一个或两个支承边缘区域(32,3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卸载状态下,所述承载装置(6)不接触所述支承装置(1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卸载状态下,所述承载装置出)的一些区域放置在所述支承装置(14)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承载装置(6)在卸载状态下时,所述传动系(8a、b)以预定的或可调整的偏压力在所述驱动和返回辊(2、4)之间被引导。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支承装置(20)设置在所述承载装置出)的下行程(12)下方,以便限制或消除所述下行程(12)的下垂。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8a、b)为有齿带,所述有齿带在内侧上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6)的纵向边缘^a、b)。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和返回辊(2、4)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承载装置(6)在所述传动系(8a、b)的区域中具有比在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中大的偏转半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和返回辊(2,4)沿它们的轴向长度(L)具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地带,由此,具有不同伸展程度的地带形成在所述承载装置出)中。
14.一种车辆,其具有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装置,其中,所述传送机装置的传送方向(13)横向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所述车辆尤其构造为负载物品传送机的车,其机械地或以受控的 方式连接于相同类型的其它车辆,且为安装在轨道上的,或构造为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文档编号】B65G15/08GK103922069SQ201410011539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H.海特普拉茨, J.J.耶斯佩尔 申请人:伯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