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739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薄片体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薄片体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具备外侧盖和内侧盖。外侧盖用以开闭框体的右侧面。内侧盖配置在比外侧盖靠框体的内部一侧。各盖都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转动地支承在框体上。外侧盖的上端设有第一卡止片,其下侧设有第二卡止片。内侧盖上设有选择性地与第一卡止片和第二卡止片的某一方卡止的被卡止片。在外侧盖朝向打开方向的转动动作的过程中,被卡止片从与第一卡止片连接的状态暂时脱开,随后,与第二卡止片连接。
【专利说明】薄片体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并列配置有能在框体上开闭的外侧盖和内侧盖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复印机和打印机等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取出并输送供纸盒中收容的薄片体(打印纸)的薄片体输送装置。薄片体输送装置具备与薄片体接触的旋转辊。通过从马达等将一个方向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旋转辊,沿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形成的输送通道输送薄片体。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设有用于敞开所述输送通道的侧盖。例如,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被支承成能转动的盖。由于设有这种侧盖,因此当薄片体卡在所述输送通道中时,用户可以通过打开侧盖敞开所述输送通道,从而能够容易地除去卡在所述输送通道上的薄片体。
[0003]可是,当所述输送通道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一侧的情况下,若设置为仅用一个侧盖将所述输送通道敞开的结构,则需要加大所述侧盖的厚度。可是,若加大侧盖的厚度,则因为会加大以侧盖的转动支点为中心的转动半径,所以就不得不加大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因此,为了抑制图像形成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大型化,可以采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与所述输送通道之间并列多个侧盖的结构。
[0004]在并列多个侧盖的上述的结构中,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的、外侧的侧盖进行转动动作时,需要与所述转动动作联动、使内侧的侧盖转动。为了使这种转动动作联动,已公知有用连接棒等连杆构件连接外侧的侧盖与内侧的侧盖的装置。可是,在采用所述连杆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外侧的侧盖上施加了过大的力时,连杆构件及其连接部存在破损的危险。


【发明内容】

[0005]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使外侧盖与内侧盖联动转动、且可以防止因外侧盖上施加过大的外力而导致双方盖的连接部破损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
>J-U ρ?α装直。
[0006]本发明提供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包括:具备侧面的框体;收容薄片体的薄片体收容部;输送通道,形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引导从所述薄片体收容部输送的薄片体;外侧盖,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并定位在封闭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封闭位置或敞开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敞开位置;内侧盖,配置在比所述外侧盖靠向所述框体的内部一侧,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在第二封闭位置与第二敞开位置之间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封闭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时所述内侧盖封闭所述输送通道的位置,所述第二敞开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时所述内侧盖敞开所述输送通道的位置;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内侧盖上,与所述外侧盖连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外侧盖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向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朝向打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使所述内侧盖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在所述内侧盖开始朝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后,解除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解除后、所述外侧盖进一步向所述第一敞开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将所述外侧盖保持在所述第一敞开位置。
[0007]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备侧面的框体;外侧盖,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并定位在封闭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封闭位置或敞开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敞开位置;内侧盖,配置在比所述外侧盖靠向所述框体的内部一侦牝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在第二封闭位置与第二敞开位置之间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封闭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时所述内侧盖封闭所述框体的内部的位置,所述第二敞开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时所述内侧盖敞开所述框体的内部的位置;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内侧盖上,与所述外侧盖连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外侧盖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向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朝向打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使所述内侧盖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在所述内侧盖开始朝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后,解除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解除后、所述外侧盖进一步向所述所述第一敞开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将所述外侧盖保持在所述第一敞开位置。
[0008]按照本发明,能够使外侧盖与内侧盖联动转动,且可以防止因外侧盖上施加的过大的外力而使双方的盖的连接部破损。
[0009]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1]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0012]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5是表示图4的供纸装置所具备的外侧盖和内侧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6A和图6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盖和内侧盖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6A表示在框体上关闭外侧盖和内侧盖的封闭位置,图6B表示从封闭位置略微转动的状态。
[0016]图7A和图7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盖和内侧盖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7A表示彼此的连接被解除的状态,图7B表示在框体上将外侧盖和内侧盖完全打开的敞开位置。
[0017]图8A和图8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盖和内侧盖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8A表示在敞开位置、相互的连接被解除的状态,图SB表示外侧盖转动到最大的状态。
[0018]图9是表示图4的供纸装置所具备的、外侧盖和内侧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1OA和图1O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侧盖的立体图。
[0021]图12A和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的框体的图,图12A为立体图,图12B为断面图。
[0022]图13A和图13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中、外侧盖配置在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3A为断面立体图,图13B为断面图。
[0023]图14A和图14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中、外侧盖关闭的状态的图,图14A为断面立体图,图14B为断面图。
[0024]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中、外侧盖的轴部通过框体的轴承部的穿通口的状态的断面图。
[0025]图16A和图16B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的图,图16A为立体图,图16B为放大立体图。
[0026]图17A和图17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中、外侧盖敞开并与限制构件抵接的状态的图,图17A为立体图,图17B为断面图。
[0027]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外侧盖安装到供纸装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另外,为便于说明,将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在平坦面上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的垂直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6。此外,将设置操作显示面板17—侧的面作为正面(前面)来定义前后方向7。此外,以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为基准定义左右方向8。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29]首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简要结构。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是被称为所谓体内排纸型的数码复合机,具备打印机、复印机、FAX装置和扫描仪等各功能。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将输入的图像用调色剂等印刷材料在打印纸P(本发明的薄片体的一例)上形成为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于数码复合机,即使打印机和复印机、FAX装置等专用机也能应用本发明。
[0030]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读取部12和图像形成部14。图像读取部12进行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处理,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图像形成部14采用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形成图像的处理,设在图像读取部12的下侧。此外,图像形成部14具备上下二层配置的两个供纸装置27、28。上侧的供纸装置27在图像形成部14的最下部与框体29—体设置。下侧的供纸装置28是在图像形成部14的框体29的底面上作为选项设备连接的增设型装置。供纸装置28能在框体29的底面上装拆。此外,图像形成部14的右侧设有出纸部30。另夕卜,图像形成部14不限于电子照相方式,也可以是喷墨记录方式或者其他记录方式或印刷方式的装置。
[0031]图像形成部14的上方设有排出打印纸的出纸空间21。出纸部30在图像形成部14与图像读取部12之间形成出纸空间21,并且以将图像形成部14和图像读取部12相连接的方式设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出纸空间21的前侧和左侧敞开。此外,出纸空间21的后侧和右侧不敞开,后侧封闭,右侧设有出纸部30。
[0032]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12具备原稿放置台23。图像形成装置10作为复印机发挥功能时,在原稿放置台23上放置原稿并关闭原稿盖24后,从操作显示面板17输入复印开始指令。这样,开始图像读取部12的读取动作,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而后,读取的图像数据被送至图像形成部14。另外,图1和图2省略了图像读取部12的原稿盖24(参照图3)的图示。
[0033]此外,如图3所示,图像读取部12具备自动供稿装置13。自动供稿装置13设在原稿盖24上。自动供稿装置13为原稿自动输送装置,具备原稿盘45、供给装置46、多个输送辊47、纸张按压构件48和排纸部49等。自动供稿装置13通过用马达(未图示)分别驱动供给装置46和输送辊47,使原稿盘45上放置的原稿通过原稿放置台23上的读取位置43后输送到排纸部49。供给装置46包括:取出原稿的供给辊46A ;以及输送由供给辊46A取出的原稿的输送棍46B。由供给棍46A从原稿盘45供给原稿,并由输送棍46B将原稿向供给方向的下游输送。而后,由设置在供给方向下游的输送辊47进一步输送原稿。在利用自动供稿装置13输送原稿的过程中,通过读取位置43的原稿的图像被图像读取部12读取。
[0034]图像形成部14根据图像读取部12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A型尺寸或B型尺寸等规定尺寸的打印纸P上形成图像。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14可以将单面形成了图像的打印纸P向出纸空间21排出,或将打印纸P转向后送入翻转输送通道39,在其背面上形成图像。
[0035]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14主要具备供纸装置27、28,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转印部18,定影部19以及总体控制图像形成部14的控制部(未图示)等。此外,图像形成部14具备输送用马达和排出用马达(都未图示)。上述装置设置在构成图像形成部14的外框的盖和内部框架等的、框体29的内部。
[0036]供纸装置27、28向图像转印部18输送薄片体。供纸装置27、28分别具备盘状的纸张收容部22(本发明的薄片体收容部的一例)和供给装置15。纸张收容部22上承载着由图像转印部18进行图像形成的打印纸P(图像形成所使用的打印纸P)。供给装置15 —张张地取出并输送纸张收容部22中收容的打印纸P。供给装置15设在纸张收容部22的右端部的上侧。供给装置15具备供给辊51以及由一对辊构成的输送辊对52。当向图像形成装置10输入了用于供给打印纸P的指令时,所述输送用马达旋转驱动。由此,供给辊51和输送辊对52旋转。而后,利用供给辊51从纸张收容部22供给打印纸P,并由输送辊对52把打印纸P向供给方向的下游输送。
[0037]如图3所示,在图像形成部14中,从输送辊对52向上方形成纵向输送通道26。纵向输送通道26形成在框体29的右侧面一侧,并沿右侧面在上下方向6上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把纵向输送通道26分成第一输送通道26A、第二输送通道26B、第三输送通道26C、第四输送通道26D这四个区间进行说明。第一输送通道26A形成在供纸装置28上。第二输送通道26B形成在供纸装置27上。第三输送通道26C形成在从第二输送通道26B的终端附近的、后述的合流点T2至后述的分叉点Tl的区间。而后,第四输送通道26D形成在从分叉点Tl至出纸空间21的区间。
[0038]此外,供纸装置27具备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设在供纸装置27的右侧的端部。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体29上。本实施方式中,若外侧盖56从图3所不的封闭位置被打开,则内侧盖57与外侧盖56的打开动作联动被打开。这样,供纸装置27中的第二输送通道26B敞开。另外,供纸装置28上也具备和供纸装置27同样的外侧盖58和内侧盖59。关于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结构将后述。
[0039]供纸装置27的上方设有图像转印部18。图像转印部18对从供纸装置27、28输送的打印纸P进行图像转印处理。具体而言,图像转印部18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用调色剂等印刷材料将调色剂像转印到打印纸P上。如图3所示,图像转印部18具备感光鼓31、帯电部32、显影部33、LSU (激光扫描单元)34、转印辊35及清洁部36。
[0040]感光鼓31设在第三输送通道26C的左侧。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后,由带电部32使感光鼓31的表面带有均匀电位。此外,从LSU34对感光鼓31扫描对应图像数据的激光。这样,感光鼓31上形成静电潜影。随后,利用显影部33使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影上,在感光鼓31上形成调色剂像。转印辊35设置在第三输送通道26C的右侧上,隔着第三输送通道26C与感光鼓31相对配置。通过第三输送通道26C的打印纸P在经过转印辊35与感光鼓31之间的狭缝部时,调色剂像被转印辊35转印到打印纸P上。转印了调色剂像的打印纸P通过第三输送通道26C,被朝向比图像转印部18更靠向打印纸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即上方一侧)配置的定影部19输送。
[0041]定影部19利用热量将转印到打印纸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打印纸P上。定影部19具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由弹簧等弹性构件对加压辊42朝向加热辊41 一侧加力。这样,加压辊42与加热辊41压力接触。加热辊41在定影动作时由加热器等加热手段加热至高温。打印纸P通过定影部19时,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被加热辊41加热后融溶,此外,由加压辊42对打印纸P加压。这样,由定影部19将调色剂定影在打印纸P上。SP,通过使调色剂像定影在打印纸P上,在打印纸P上形成图像。
[0042]在纵向输送通道26的第四输送通道26D的终端,设有排出打印纸P的纸张排出口37。纵向输送通道26的终端附近,具体从定影部19的下游的分叉点Tl至纸张排出口 37的第四输送通道26D,成为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弯曲的形状。纸张排出口 37的附近设有利用所述排出用马达(未图示)向双方向旋转的排出辊对25。通过定影部19后输送到第四输送通道26D的打印纸P,利用所述排出用马达以及朝向正旋转方向旋转的排出辊对25,从纸张排出口 37向出纸空间21输送。
[0043]在图像形成部14中进行单面印刷时,在图像转印部18单面转印了调色剂像的打印纸P,在通过定影部19后、经过第四输送通道26D从纸张排出口 37向外部排出。
[0044]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部14中进行双面印刷时,最初单面形成了图像的打印纸P通过定影部19后,在第四输送通道26D中被反向输送并送入翻转输送通道39。具体而言,在单面上形成了图像的、打印纸P的前端从纸张排出口 37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排出辊对25停止。此时,打印纸P的后端在被纸张排出口 37附近的排出辊对25夹持的状态下被支撑。随后,通过所述排出用马达(未图示)的反向旋转驱动,排出辊对25反向旋转。这样,打印纸P再次在第四输送通道26D中被向反方向输送。即,打印纸P在第四输送通道26D中被反向输送。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14中形成从第四输送通道26D分叉的翻转输送通道39。从图像转印部18 —侧观察,翻转输送通道39在打印纸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的汇合点T2与第三输送通道26C汇合。即,翻转输送通道39从分叉点Tl至汇合点T2。翻转输送通道39在框体29中比纵输送通道26靠向右侧形成。翻转输送通道39以大致平行纵向输送通道26的状态、在上下方向6 (纵向)上延伸。
[0045]从第四输送通道26D向翻转输送通道39送入的打印纸P,在翻转输送通道39中被向下方引导。在翻转输送通道39中、且在汇合点T2的附近设有输送辊40。在翻转输送通道39中被向下方引导的打印纸P,在汇合点T2附近被输送辊40再次送入纵向输送通道26。而后,通过第三输送通道26C并再次向图像转印部18输送。到达图像转印部18的打印纸P,其未形成图像的面再次与感光鼓31相对。而后,利用依次通过图像转印部18和定影部19,在未形成图像的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图像。随后,两面上都形成了图像的打印纸P,利用返回正向旋转的排出辊对25并通过第四输送通道26D、从纸张排出口 37向出纸空间21排出。
[0046]接着,参照图3至图6B,说明供纸装置27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结构。另外,供纸装置28所具备的外侧盖58和内侧盖59 (参照图3),与供纸装置27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结构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通过标注与供纸装置27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上标注的、附图标记的号码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结构的具体说明。其中,图4是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0抽出的供纸装置27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0抽出的供纸装置27、28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A和图6B是表示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结构和动作的不意图,表不了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正面一侧的面。另外,图6A和图6B中省略了供纸装置27的框体29A的具体图示,仅将框体29A的外框的一部分用双点划线表
/Jn ο
[0047]如图4所示,供纸装置27的右端部设有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都安装在供纸装置27的框体29A上。这里,供纸装置27的框体29A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框体29的一部分,是在框体29中与供纸装置27对应的部分。
[0048]如图4所示,外侧盖56构成供纸装置27的右侧面,形成前后方向7长且上下方向6短的矩形。外侧盖56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射成型形成。外侧盖56以其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转动地支承在框体29A上。外侧盖56以能定位在封闭供纸装置27的右侧面的封闭位置(第一封闭位置,图3和图4所示的位置),以及敞开供纸装置27的右侧面的敞开位置(第一敞开位置,图7B所示的位置)之间的方式、被框体29A支承。所述封闭位置时的外侧盖56的下端部,设有成为转动支点的转动轴61 (参照图6A和图6B)。转动轴61设在外侧盖56的前后方向7的两端部。这些转动轴61能转动地支承在框体29A上。
[0049]如图5所示,外侧盖56具备第一^^止片63和第二卡止片64。第一^^止片63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的一例,第二卡止片64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接部的一例。第一卡止片63和第二卡止片64在外侧盖56的开闭动作中,与内侧盖57所具备的后述的被卡止片71连接。
[0050]两个第--^止片63 —体形成在外侧盖56上。各第--^止片63形成在外侧盖56
的内表面56A上。内表面56A是在封闭位置与内侧盖57相对的面。所述内表面56A的前后方向7的两侧形成第—^止片63。更具体而言,在内表面56A中最远离转动轴61的前端部的附近形成第一卡止片63。第一卡止片63包括:从内表面56A垂直突出的臂部63A ;以及从所述臂部63A的前端向转动轴61的轴向(与前后方向7 —致的方向)的内侧弯曲的、钩状的卡止爪63B(本发明的第二卡止爪的一例)。所述卡止爪63B与后述的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IB连接。
[0051]此外,两个第二卡止片64—体形成在外侧盖56上。各第二卡止片64形成在外侧盖56的内表面56A上。所述内表面56A的前后方向7的两侧形成第二卡止片64。更具体而言,在内表面56A上、转动轴61与第—^止片63之间形成第二卡止片64。换句话说,第二卡止片64形成在内表面56A上、比形成第一卡止片63的位置更靠转动轴61 —侧的位置。第二卡止片64包括:从内表面56A垂直突出的臂部64A ;以及从所述臂部64A的前端向转动轴61的轴向(与前后方向7 —致方向)的内侧弯曲的、钩状的卡止爪64B(本发明的第二卡止爪的一例)。所述卡止爪64B与后述的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连接。
[0052]如图5所示,第一^^止片63比第二卡止片64加长形成。第一^^止片63与第二卡止片64在各自突出方向上的长度,对应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卡止片64与被卡止片71卡止时的、外侧盖56的倾斜度等决定。
[0053]如图5、图6A和图6B所示,第二卡止片64的卡止爪64B具有在规定方向倾斜的倾斜面66。倾斜面66是第二卡止片64的卡止爪64B与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卡止时、与卡止爪71B接触的面。倾斜面66在以外侧盖56的内表面56A为基准时、朝向转动轴61的方向倾斜。因此,由倾斜面66和外侧盖56的内表面56A形成的空间,转动轴61 —侧变窄,而相反一侧的第一卡止片63 —侧扩大。
[0054]如图5所示,内侧盖57形成前后方向7长且上下方向6短的矩形。内侧盖57和外侧盖56同样,通过合成树脂注射成型形成。内侧盖57配置在比外侧盖56靠供纸装置27的内部侧,即框体29A的内部一侧。具体如图3所示,内侧盖57配置在第二输送通道26B与外侧盖56之间。内侧盖57的内部一侧的内表面57A,在图3和图4所不的封闭位置上,成为第二输送通道26B的右侧的导向面。即,位于所述封闭位置的内侧盖57,构成第二输送通道26B的右侧的输送导向件。
[0055]内侧盖57用于开闭框体29A的内部。具体而言,内侧盖57能转动地被框体29A支承在封闭位置和敞开位置之间,所述封闭位置是封闭形成于框体29A的内部的第二输送通道26B的位置(第二封闭位置,图3和图4所示的位置);所述敞开位置是敞开第二输送通道26B的位置(第二敞开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在所述封闭位置,在内侧盖57的下端部上设有成为转动支点的转动轴68 (参照图6A和图6B)。转动轴68在框体29A中、设置在与外侧盖56的转动轴61大体相同的高度位置。转动轴68设在内侧盖57的前后方向7的两端部。这些转动轴68能转动地支承在框体29A上。
[0056]如图5所示,内侧盖57具备被卡止片71。被卡止片71是本发明的被连接部的一例,是与外侧盖56连接的部分。被卡止片71在外侧盖56的开闭动作中、通过选择性地与外侧盖56所具备的第—^止片63和第二卡止片64中的某一方卡止而与其彼此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被卡止片71在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都处于图3和图4所示的封闭位置时,与第—^止片63连接。此外,通过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向打开方向转动,被卡止片71在到达图7B所示的敞开位置时与第二卡止片64卡止而彼此连接。
[0057]两个被卡止片71 一体形成在内侧盖57上。各被卡止片71形成在内侧盖57的外表面57B上。外表面57B(参照图6A和图6B)是在封闭位置上与外侧盖56相对的面。所述外表面57B的前后方向7的两侧形成被卡止片71。被卡止片71具有臂部7IA以及卡止爪71B(本发明的第一卡止爪的一例)。臂部71A从外表面57B垂直突出。卡止爪71B形成从臂部71A的前端向转动轴68的轴向(与前后方向7 —致的方向)的外侧(与卡止爪63B和64B相反的一侧)弯曲的钩状。卡止爪71B与第一卡止片63的卡止爪63B或第二卡止片64的卡止爪64B卡止。
[0058]如图5所示,内侧盖57的前后方向7的两端部上,设有通过与框体29A上形成的突出部(未图示)卡合、在封闭位置支撑内侧盖57的锁构件80。锁构件80包括:能向前后方向7位移的锁片以及对所述锁片朝外侧弹性加力的弹性构件。当内侧盖57向封闭位置转动时,框体29A—侧的所述突出部与锁构件80的所述锁片接触,利用所述接触时的按压力、所述锁片克服弹性力而凹入。而后,当内侧盖57被按入到封闭位置时,越过所述突出部的所述锁片利用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复原到原位置。这样,框体29A的所述突出部与锁构件80的锁片卡合,内侧盖57被保持在封闭位置上。
[0059]此外,内侧盖57具备从动辊对57S和凸起部57T。从动辊对57S在内侧盖57的上端部、被未图示的轴能旋转地支承。从动辊对57S与能旋转地支承在框体29A上的驱动辊对27S —起、在第二输送通道26B中形成输送薄片体的狭缝部。凸起部57T是从内侧盖57的上端部向外侧盖56突出设置的一对长方体状的凸起。另外,凸起部57T的内部形成未图示的空间部,所述空间部中配置有未图示的加力弹簧。加力弹簧将能旋转地支承从动辊对57S的轴向驱动辊对27S —侧压靠。利用加力弹簧的作用力,稳定形成狭缝部。
[0060]另一方面,外侧盖56具备按压面56S。按压面56S是位于外侧盖56的外壁上形成的、握持部56H(参照图4)里侧的弯曲面。
[0061]如图6A和图6B所示,框体29A上设有支承内侧盖57的支承部74。当内侧盖57从封闭位置被打开并进一步向右侧转动时,支承部74在规定的转动位置与内侧盖57的外表面57B抵接,支承内侧盖57。S卩,支承部74限制内侧盖57从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进一步转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74以下述状态支承内侧盖57,即,将内侧盖57保持在第二卡止片64的卡止爪64B与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IB卡止时的转动位置上。此外,支承部74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外侧盖56的下端部与内侧盖57的下端部之间,是构成框体29A的一部分的框架构件(参照图12A的支承部74R)。
[0062]以下,参照图6A至图SB,说明如上所述结构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开闭动作。
[0063]在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都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参照图6A)下,内侧盖57被锁构件80保持在封闭位置。此时,第一^^止片63的卡止爪63B,不与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卡止,而是配置在与卡止爪71B的内侧面之间分开规定的间隙的位置上。当外侧盖56从所述状态朝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卡止爪63B向接近卡止爪7IB的内侧面的方向移动并与卡止爪71B抵接。即,第一卡止片63的卡止爪63B与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卡止。这样,卡止爪63B和卡止爪71B在打开方向上连接。而后,外侧盖56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卡止爪63B以向打开方向牵拉卡止爪71B的方式加力。S卩,在外侧盖56从封闭位置朝向敞开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时,第—^止片63对被卡止片71朝向所述打开方向加力。这样,与外侧盖56联动、内侧盖57出现朝向打开方向转动的趋势。利用此时的拉力,锁构件80对内侧盖57的锁定被解除后,与外侧盖56的打开动作联动,内侧盖57向打开方向转动(参照图6B)。
[0064]如图6B所示,在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从封闭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卡止爪71B相对卡止爪63B向下方移动。所述移动起因于内侧盖57的转动轴68配置在比外侧盖56的转动轴61靠框体29A的内部一侧。而后,外侧盖56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卡止爪71B从卡止爪63B的下侧拔出,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3B的卡合被解除(参照图7A)。SP,外侧盖56向所述打开方向转动时,通过对被卡止片71朝向所述打开方向加力、使内侧盖57向打开方向转动后,第—^止片63的卡止爪63B脱离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解除卡止爪63B与卡止爪71B的连接。此时,由于内侧盖57处于向外侧(打开方向一侧)倾斜的状态,所以即使未受到外侧盖56的拉力,内侧盖57也会因其自重、向打开方向转动。
[0065]外侧盖56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在所述进一步的转动中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渐渐接近第二卡止片64。而后,当转动到内侧盖57的外表面57B被支承部74支承的敞开位置时,卡止爪71B进入第二卡止片64的卡止爪64B,卡止爪71B和卡止爪64B彼此卡止(参照图7B)。这样,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4B在打开方向上连接。S卩,通过第一卡止片63的卡止爪63B脱离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连接被解除后,侧盖56进一步向所述打开方向转动时,第二卡止片64的卡止爪64B与被卡止片71的卡止爪71B卡止而连接。利用所述连接,外侧盖56被保持在敞开位置上。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卡止爪64B具有倾斜面66。因此,在卡止爪64B与外侧盖56的内表面56A的空间中,由于远离转动轴61 —侧的开口形成扩口状,所以卡止爪71B容易进入卡止爪64B。
[0066]这样,由于设置了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所以仅仅通过从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将外侧盖56向打开方向拉出,就可以使双方的盖56、57联动打开。此外,在内侧盖57被支承部74支承的状态下,通过将卡止爪7IB与卡止爪64B连接、使外侧盖56被保持在敞开位置,因而外侧盖56不会过度转动。另外,关闭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情况下,将外侧盖56向关闭方向转动时,形成在外侧盖56的内表面56A上的按压面56S,将从内侧盖57的外表面57B突出设置的凸起部57T向封闭位置侧推压。这样,双方的盖56、57联动并向封闭位置转动。
[0067]另一方面,若从卡止爪7IB与卡止爪64B卡止而连接的状态(参照图7B),对外侧盖56向下方施加强大的力,则如图8A所示,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4B的连接被解除。具体地,对保持在敞开位置上的外侧盖56施加了超过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4B的连接力的、打开方向的外力时,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4B的连接被解除。具体而言,利用施加所述外力、使被卡止片71的臂部71A和第二卡止片64的臂部64A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弹性变形,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4B的连接被解除。因此,允许外侧盖56朝向受所述外力方向的转动,这样,防止了被卡止片71和第二卡止片64的损坏。
[0068]另外,如图5所示,位于供纸装置27的下方的供纸装置28具备外侧盖58,外侧盖56的外表面56B的一部分抵接并支承在外侧盖58的上端。因此,如图5和图8A所示,夕卜侧盖56以从水平状态略微向下侧倾斜的姿势被支撑。另一方面,供纸装置28的外侧盖58和内侧盖59敞开的情况下,外侧盖56的外表面56B未被外侧盖58的上端支承。因此,如图8B和图9所示,外侧盖56进一步转动到外表面56B与供纸装置28的外侧盖58或内侧盖59抵接的位置。
[0069]这样,由于设置了供纸装置27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通过从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将外侧盖56向打开方向转动,可以使双方的盖56、57联动并向打开方向转动。此外,在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4B卡止且外侧盖56被保持在图5和图7B所示的敞开位置的状态下,若外侧盖56上施加了超过所述连接力的外力,卡止爪71B与卡止爪64B的卡止也会被解除。因此,使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不会破损,此外,连接它们的构件也不会破损。
[0070]此外,由于利用在外侧盖56上一体形成的第 ^止片63和第二卡止片64,以及在内侧盖57上一体形成的被卡止片71,使外侧盖56、内侧57联动并连接,所以不需要独立的连接构件,能够降低零件成本。
[0071]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供纸装置27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的结构及动作,但供纸装置28所具备的外侧盖58和内侧盖59,也发挥与供纸装置27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同样的作用效果。
[0072]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例示了具备供纸装置27、28的图像形成装置1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备的供纸装置27和供纸装置28,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尤其是,作为选项设备的下侧的供纸装置28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0独立而作为单体流通,适合作为本发明的薄片体供给装置的一例。
[0073]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外侧盖和内侧盖,例示了供纸装置27、28上采用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1OA和图1OB所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框体29的右侧面设置与外侧盖56相同结构的外侧盖76,并在其内侧上设置与内侧盖57相同结构的内侧盖77。这里,除了在框体29的右侧面上设置外侧盖76和内侧盖77这一点,图像形成装置1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结构相同。因此,图1OA和图1OB通过对所述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相同号码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074]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当外侧盖76位于相对框体29关闭的封闭位置时,构成翻转输送通道39的外侧的导向面。此外,当内侧盖77位于相对框体29关闭的封闭位置时,构成翻转输送通道39的内侧的导向面,并且构成纵输送通道26中的、第三输送通道26C的外侧导向面。这种外侧盖76和内侧盖77,也和供纸装置27的外侧盖56和内侧盖57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即,通过使外侧盖76向打开方向转动,可以使内侧盖77联动转动。此夕卜,在外侧盖76处于敞开位置时作用了超过所述连接力的外力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破损地将卡止爪7IB与卡止爪64B的连接解除。
[0075]进一步,参照图11至图18,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侧盖56R的立体图。图12A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供纸装置27R的框架部分的立体图,图12B是其断面图。图13A是在供纸装置27R中、外侧盖56R配置在规定的转动位置的状态的断面立体图,图13B是其断面图。图14A是在供纸装置27R中、外侧盖56R配置在封闭位置的状态的断面立体图,图14B是其断面图。图15是表示在供纸装置27R中、外侧盖56R的轴部90的切削面90A通过轴承部91的穿通口 91B的状态的断面图。另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由于外侧盖56R的转动结构不同,所以围绕所述不同点进行说明,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同点的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对于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构件具备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构件,末尾附注“R,,。
[0076]参照图11,在第 ^止片63R和第二卡止片64R以外,外侧盖56R具备一对侧壁56R1和一对轴部90。侧壁56R1以和供纸装置27的框体(未图示)的右侧面(侧面)交叉的状态、面向前后方向直立设置。另外,图11仅表示了前侧的侧壁56R1。轴部90相当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轴61。S卩,轴部90从侧壁56R1朝向外侧盖56R的转动中的、轴向的外侧突出设置,成为外侧盖56R的转动支点。
[0077]轴部90具备切削面90A。切削面90A是将轴部90的圆周面的一部分沿轴向切削后形成的面。本实施方式的一对切削面90A在周向上隔开180度的间隔,换句话说,在径向上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另外,形成切削面90A时,可以针对预先成形为圆柱形状的轴部90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切削面90A,也可以直接在模具成型中成形为具备切削面90A的轴部90。S卩,切削面90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形成规定形状即可。
[0078]另一方面,参照图12A和图12B,供纸装置27R具备前框架27R1和后框架27R2。前框架27R1和后框架27R2,是供纸装置27R的框体中、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框架。在前框架27R1与后框架27R2之间,安装有外侧盖56R和未图示的内侧盖。此外,和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74(参照图6A和图6B)同样,支承部74R从前框架27R1延伸设置至后框架27R2 (参照图12A)。而且,供纸装置27R具备一对轴承部91。轴承部91是在前框架27R1和后框架27R2中、与外侧盖56R的侧壁56R1相对配置的一对轴承部。轴承部91具备轴孔91A和穿通口 91B(参照图12B)。轴孔91A对外侧盖56R的轴部90进行轴支承,使其能转动。穿通口 91B是与轴孔91A连通形成的缺口部,通过将前框架27R1和后框架27R2的一部分从轴孔91A的下端缘向下方切削而形成。前述的轴部90能从供纸装置27R的框体的外侧进入并且通过穿通口 91B。
[007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盖56R从相当于图7B的第一敞开位置、围绕轴部90正好进一步转动第一角度的转动位置(图8B,图13A)上,以轴部90的切削面90A与穿通口 91B的朝向一致的方式、预先设定轴部90的切削面90A的切削位置。因此,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外侧盖56R成为向右下方向延伸的姿势时,如图13B的箭头所示,轴部90的切削面90A通过穿通口 91B,轴部90被轴承部91轴支承。S卩,穿通口 91B能使具有切削面90A的轴部90通过,且使轴部90安装到轴承部91,以使轴承部91能够轴支承轴部90,而后,外侧盖56R从图13B所示的状态逆时针转动时,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切削面90A以和穿通口 91B交叉的状态配置,防止轴部90从轴承部91脱落。而且,如此外侧盖56R在转动动作中从径向安装到供纸装置27R的轴承部91时,与其他的外侧盖在轴向滑动移动后安装到供纸装置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小前框架27R1与后框架27R2之间的开口宽度。换句话说,如果按照上述这种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了外侧盖后,外侧盖56与供纸装置的框架之间残留有间隙,会损害供纸装置的美观。
[0080]另一方面,按照本实施方式这种结构,第二卡止片64R与被卡止片71 (参照图7B)的连接被解除后,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图8B所示,外侧盖56R大幅转动时,轴部90的切削面90A能再次进入轴承部91的穿通口 91B。因此,如图15的箭头所示,当用户大幅敞开外侧盖56R时,轴部90从轴承部91脱落,外侧盖56R不能正常转动。当供纸装置27R的下方承载有其他的供纸装置且在所述下方的供纸装置中外侧盖和内侧盖敞开时,特别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参照图9)。
[0081]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27R具备卡止加强肋92。图16A是从下方观察供纸装置27R的立体图,图16B是其放大立体图。图17A是表示在供纸装置27R中、外侧盖56R敞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B是其断面图。
[0082]参照图16A和图16B,供纸装置27R具备底部27R3。底部27R3的一部分构成供纸装置27R上安装的、纸张收容部(参照图3的纸张收容部22)的底部。在底部27R3的右方且外侧盖56R的下方,形成进入空间27R4。进入空间27R4是伴随外侧盖56R的转动、外侧盖56R的下端部56R2所进入的空间。卡止加强肋92在底部27R3上与进入空间27R4的前端部相对配置。卡止加强肋92配置在支承部74R的里侧(下表面部)。
[0083]参照图17A和图17B,外侧盖56R从第一敞开位置(参照图7B)围绕轴部90进一步转动正好比第一角度小的第二角度(参照图17B的箭头)时,外侧盖56R的下端部56R2与卡止加强肋92抵接。因此,卡止加强肋92限制外侧盖56R到达图13B所示的转动位置。因而防止了第二卡止片64R与被卡止片71 (参照图8A)的连接被解除后、外侧盖56R的轴部90从轴承部91向下方脱落。
[0084]图1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外侧盖56R安装到供纸装置27R的状态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具备卡止加强肋92的情况下,不能如图13A和图13B所示从下方容易地将轴部90安装到轴承部91上。即,尽管后侧的轴部90能从下方进入轴承部91,但是因为卡止加强肋92与下端部56R2抵接,所以前侧的轴部90不能从下方进入轴承部9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的轴部90和后侧的轴部90需要依次安装到轴承部91。
[0085]供纸装置27R的组装人员,将外侧盖56R的前侧的轴部90从后方插入前框架27R1上形成的、轴承部91的轴孔91A(图18的箭头D181)。此时,后侧的轴部90只要配置在后框架27R2上形成的轴承部91的周边即可。此外如图18所示,由于外侧盖56R处于相对封闭位置正好敞开约90度的姿势,所以外侧盖56R的下端部56R2与卡止加强肋92隔开少许间隙配置。因此如上所述,能将前侧的轴部90沿轴向插入轴承部91。
[0086]在图18所示的外侧盖56R的姿势下,后侧的轴部90的切削面90A与轴承部91的穿通口 91B交叉配置。因此,这种状态下不能直接将后侧的轴部90安装到轴承部91。所以,安装人员以从图18所示的状态、如图18的箭头D182所示使外侧盖56R的后端侧的棱边部向下方移动的方式,使外侧盖56R变形。此时,后侧的轴部90转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侧盖56R也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射成型而形成,所以外侧盖56R可以进行上述的变形。如图18的虚线所示,外侧盖56R的后端侧的姿势变化时,如图13B所示,一边切削面90A通过穿通口 91B,一边后侧的轴部90安装到轴承部91。随后,安装人员通过朝向与图18的箭头D182相反的方向、使外侧盖56R的变形恢复,结束外侧盖56R的安装。其结果,夕卜侧盖56R能转动地轴支承在供纸装置27R的框体上,并且防止了外侧盖56R的脱落。
[0087]另外,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前后的轴部90都具备切削面90A、且前后的轴承部91都具有穿通口 91B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仅在与卡止加强肋92相反的一侧的、后侧的轴部90上设置切削面90A,并且仅仅在后侧的轴承部91上设置穿通口 91B。换句话说,卡止加强肋92附近的前侧的轴部90形成圆柱形状,前侧的轴承部91仅由轴孔91A构成。此时,安装人员也如图18所示,可以将前侧的轴部90先穿通轴承部91,随后,通过将后侧的轴部90的切削面90A与穿通口 91B配合,把外侧盖56R安装到供纸装置27R。此外,防止了外侧盖56R意外脱落。而且,轴部90的切削面90A不限于配置一对的方式,也可以在轴部90的圆周面的一个部位上进行切削。此时,只要适当调整轴承部91的穿通口 91B的形状即可。此外,利用卡止加强肋92例示的本发明的限制构件,不限于加强肋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凸起形状等。另外,限制构件也可以配置在外侧盖56R—侧。
[0088]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侧面的框体; 收容薄片体的薄片体收容部; 输送通道,形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引导从所述薄片体收容部输送的薄片体; 外侧盖,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并定位在封闭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封闭位置或敞开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敞开位置; 内侧盖,配置在比所述外侧盖靠向所述框体的内部一侧,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在第二封闭位置与第二敞开位置之间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封闭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时所述内侧盖封闭所述输送通道的位置,所述第二敞开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时所述内侧盖敞开所述输送通道的位置; 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内侧盖上,与所述外侧盖连接;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外侧盖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向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朝向打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使所述内侧盖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在所述内侧盖开始朝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后,解除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解除后、所述外侧盖进一步向所述第一敞开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将所述外侧盖保持在所述第一敞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连接部具有第一卡止爪,所述第一卡止爪从臂部的前端向所述内侧盖的转动支点的轴向弯曲,所述臂部从位于所述第二封闭位置的所述内侧盖的、与所述外侧盖的对置面突出,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具有第二卡止爪,所述第二卡止爪从臂部的前端向与所述第—止爪相对的方向弯曲,并能与所述被连接部的所述第—^止爪卡止,且所述臂部从位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的所述外侧盖的、与所述内侧盖的对置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卡止爪卡止时接触的、所述第二卡止爪的接触面,以所述外侧盖的所述对置面为基准、向所述外侧盖的转动支点一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支承部,所述支承部通过与所述内侧盖的下表面部抵接、将所述内侧盖支承在所述第二敞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连接部靠所述外侧盖的转动支点一侧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的所述外侧盖以及处于所述第二封闭位置的所述内侧盖的至少任意一方,构成所述输送通道的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敞开位置上的所述外侧盖被施加了超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力的、所述打开方向的力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被解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盖具备成为所述转动支点的一对轴部, 所述框体具备一对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包含能转动地轴支承所述轴部的轴孔, 所述一对轴部中至少一方的轴部,具备其圆周面的一部分沿所述轴向被切削后形成的切削面, 支承所述一对轴承部中至少所述一方的轴部的轴承部上具备穿通口,所述穿通口与将所述一方的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所述轴孔连通形成, 当所述一方的轴部的所述切削面与所述穿通口的朝向一致时,所述穿通口能使所述一方的轴部通过,且所述一方的轴部借助所述穿通口安装到所述轴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被解除,且所述外侧盖从所述第一敞开位置围绕所述轴部正好进一步转动了第一角度的转动位置上,预先设定所述一方的轴部的所述切削面的切削位置和所述穿通口的位置,使所述一方的轴部的所述切削面与所述穿通口的朝向一致, 所述薄片体供给装置还具有限制构件,所述限制构件与从所述第一敞开位置围绕所述轴部进一步转动了正好比所述第一角度小的第二角度的所述外侧盖抵接,限制所述外侧盖到达所述转动位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侧面的框体; 外侧盖,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并定位在封闭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封闭位置或敞开所述框体的侧面的第一敞开位置; 内侧盖,配置在比所述外侧盖靠向所述框体的内部一侧,以下端部作为转动支点、能够在第二封闭位置与第二敞开位置之间转动地被支承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封闭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时所述内侧盖封闭所述框体的内部的位置,所述第二敞开位置为当所述外侧盖处于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时所述内侧盖敞开所述框体的内部的位置; 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内侧盖上,与所述外侧盖连接;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外侧盖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向所述第一敞开位置、朝向打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使所述内侧盖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在所述内侧盖开始朝向所述第二敞开位置转动后,解除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侧盖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解除后、所述外侧盖进一步向所述所述第一敞开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连接,并将所述外侧盖保持在所述第一敞开位置。
【文档编号】B65H3/06GK104444466SQ20141046865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0日
【发明者】丸山启, 浅川善行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