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机的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6636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翻车机的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包括位于地面上且设于翻车机外周的防尘壁、设于防尘壁顶端的吸尘罩、与吸尘罩连接的吸尘通风总管、与该吸尘通风总管连接的除尘器及与除尘器连接的离心式通风机,所述防尘壁上设有一用以车辆进入的遥控电动门,所述遥控电动门的顶端及底端位置分别设有吸尘通风分管,所述吸尘通风分管与所述吸尘通风总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可以将翻车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有效的去除,防止污染环境,又不会产生现有的喷雾或洒水除尘过程的不利因素。
【专利说明】 翻车机的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翻车机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翻车机作为一种大型的装卸工具广泛应用于钢厂、电厂、港口等处。然而,在这种装卸工具应用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需要进行除尘。但现有的除尘工艺设计,通常采用洒水或喷雾等除尘方法,而这种除尘方法会使物料过湿,地下室废水污染等副作用。因此,急需一种新的除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翻车机的除尘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翻车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环境等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包括位于地面上且设于翻车机外周的防尘壁、设于防尘壁顶端的吸尘罩、与吸尘罩连接的吸尘通风总管、与该吸尘通风总管连接的除尘器及与除尘器连接的离心式通风机,所述防尘壁上设有一用以车辆进入的遥控电动门,所述遥控电动门的顶端及底端位置分别设有吸尘通风分管,所述吸尘通风分管与所述吸尘通风总管相连接。
[0006]优选方案为,所述遥控电动门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门扇,每一门扇的主体为透明体,边框为强化框。
[0007]优选方案为,所述透明体为钢化玻璃体,所述强化框为不锈钢框或塑钢框。
[0008]优选方案为,所述遥控电动门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滑轮,所述防尘壁及地面上对应遥控电动门的位置分别设有滑道,所述滑轮可在滑道内滑动。
[0009]优选方案为,所述遥控电控门的控制机构与所述除尘器的控制机构共同设于一控制室内。
[0010]优选方案为,所述吸尘罩包括旋转式集气吸尘罩、推动式集气吸尘罩及固定式集气吸尘罩,所述吸尘通风总管与固定式集气吸尘罩连接。
[0011]优选方案为,所述离心式通风机与烟囱相连接,所述烟囱的出口高出周围建筑物
1.5m以上。
[0012]优选方案为,所述离心式通风机与所述烟囱之间连接有消音器。
[0013]优选方案为,所述防尘壁的内表面设有光滑层。
[0014]优选方案为,所述除尘器包括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的一侧分别与一卸灰管相连,所述卸灰管的端部与一埋刮板输送机相连。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实用新型中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可以将翻车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有效的去除,防止污染环境,又不会产生现有的喷雾或洒水除尘过程的不利因素。【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车机的除尘系统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车机的除尘系统的主示图;
[0020]图3为图2翻车机的除尘系统的遥控电动门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0、翻车机;20、防尘壁;31、旋转式集气吸尘罩;33、推动式集气吸尘罩;35、固定式集气吸尘罩;40、电动推动器;50、吸尘通风总管;61、旋风除尘器;63、布袋除尘器;65、卸灰阀;66、卸灰管;68、埋刮板输送机;70、配重;80、遥控电动门;81、门扇;82、主体;83、边框;85、滑轮;86、滑道;88、吸尘通风分管;90、离心式通风机;92、消音器;93、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包括位于地面上且围设于翻车机10外周的防尘壁20、设于防尘壁20顶端的旋转式集气吸尘罩31、推动式集气吸尘罩33和固定式集气吸尘罩35、与固定式集气吸尘罩35连接的吸尘通风总管50及与该吸尘通风总管50连接的旋风除尘器61、与旋风除尘器61连接的布袋除尘器63。
[0025]请同时参阅图2,所述防尘壁20的内表面设有光滑层,防尘壁20由下向上相对于地面略微向内倾斜,从而防止沾灰。所述防尘壁20于车辆进入的一侧设有一遥控电动门80,以方便车辆的进出。请同时参阅图3,该遥控电动门80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门扇81,每一门扇81的主体82为透明体,边框83为强化框。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体为钢化玻璃体,所述强化框为不锈钢框或塑钢框。具体实施时,所述透明体及强化框的材质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透明体也可为其他透明材质的主体,强化框也可为其他金属材质的边框。所述透明体的设置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翻车机10于除尘装置内部的工作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所述强化框的设置,可以增强透明体的强度,防止其损坏。所述遥控电动门80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滑轮85,所述防尘壁20及地面上对应遥控电动门80的位置分别设有滑道86,所述滑轮85可在滑道86内滑动,从而使所述门扇81可相对于防尘壁20及地面滑动。
[0026]所述遥控电动门80的顶端及底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吸尘通风分管88,所述吸尘通风分管88与所述吸尘通风总管50相连,从而使车辆通过该遥控电动门80时产生的灰尘由该吸尘通风分管88吸至吸尘通风总管50,再通过旋风除尘器61及布袋除尘器63去除。
[0027]所述旋转式集气吸尘罩31、推动式集气吸尘罩33及固定式集气吸尘罩35并排罩设于防尘壁20的顶端。所述旋转式集气吸尘罩31由电动推动器40带动,并配有配重70可向上旋转打开。所述推动式集气吸尘罩33也可由另一电动推动器40带动推拉打开。该旋转式集气吸尘罩31及推动式集气吸尘罩33可开合地设置,以便于检修设备。
[0028]所述旋风除尘器61及布袋除尘器63的一侧分别设有卸灰阀65,每一卸灰阀65与一卸灰管66相连,各卸灰管66的出口与埋刮板输送机68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63的出口与离心式通风机90相连接,所述离心式通风机90的出口连接有一消音器92及烟囱93,所述烟囱93的出口高出周围建筑物1.5m以上,从而防止排出气体污染环境。
[0029]所述遥控电控门80、所述除尘装置及翻车机10的控制机构共同设于一控制室(图未示)内,通过人员于控制室内操作控制各部件运行。翻车机10工作时,翻车机房内产生的扬尘由吸尘通风总管50吸进,送入旋风除尘器61内,旋风除尘器61将大颗粒扬尘去除后将灰末经卸灰阀65卸到埋刮板输送机68的机槽内;经旋风除尘器61后的小颗粒的扬尘进入布袋除尘器63内,由布袋除尘器63过滤后的灰末也经过其一侧的卸灰阀65卸到埋刮板输送机68的机槽内;经旋风除尘器61及布袋除尘器63除尘后的剩余烟气经烟?排出。该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可以将翻车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有效的去除,防止污染环境,又不会产生现有的喷雾或洒水除尘过程的不利因素。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面上且设于翻车机外周的防尘壁、设于防尘壁顶端的吸尘罩、与吸尘罩连接的吸尘通风总管、与该吸尘通风总管连接的除尘器及与除尘器连接的离心式通风机,所述防尘壁上设有一用以车辆进入的遥控电动门,所述遥控电动门的顶端及底端位置分别设有吸尘通风分管,所述吸尘通风分管与所述吸尘通风总管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电动门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门扇,每一门扇的主体为透明体,边框为强化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为钢化玻璃体,所述强化框为不锈钢框或塑钢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电动门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滑轮,所述防尘壁及地面上对应遥控电动门的位置分别设有滑道,所述滑轮可在滑道内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电控门的控制机构与所述除尘器的控制机构共同设于一控制室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罩包括旋转式集气吸尘罩、推动式集气吸尘罩及固定式集气吸尘罩,所述吸尘通风总管与固定式集气吸尘罩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通风机与烟囱相连接,所述烟囱的出口高出周围建筑物1.5m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通风机与所述烟囱之间连接有消音器。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壁的内表面设有光滑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包括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的一侧分别与一卸灰管相连,所述卸灰管的端部与一埋刮板输送机相连。
【文档编号】B65G69/18GK203806737SQ201420112154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太史茂远 申请人:太史茂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