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2015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包括支柱、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支柱固定连接,支柱竖直地固定在集料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料板相连,推料板和挡料板的底部靠近所述集料板,所述推料板、挡料板以及两板之间的集料板形成集料道,集料道与倾斜的出料滑道相接;在出料滑道与集料道相接处的旁侧安装有感应计数器,当进入所述集料道的工件达到预定数量时,所述第一气缸上行而抬起挡料板,接着第二气缸前推而带动推料板将工件推出集料道,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将加工好的轴承内圈按规律排序,方便计数装箱,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
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内圈加工机,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外球面球轴承是深沟球轴承的一种,具有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外球面球轴承具有可调心、使用方便、装卸简单的优点,外球面球轴承的使用环境一般比较恶劣,轴的振动大、轴承座同心度不高,为防止轴承与轴之间松脱,有些外球面球轴承上带有顶丝。
[0003]在传统的轴承内圈加工机,在对轴承内圈工件加工完后,通常都是通过人工将加工好的工件收集装箱,工人劳动强度大,需要较多的人员数量和人工工时,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也有通过出料滑槽而使工件滑入接料框的,工件散乱地装入,又无法计数以定量每个接料框中的工件数量,不方便进行下工序的自动化生产,而且工件无序装框,接料框的有效利用率低,浪费空间,每框装件较少,并且工件之间有碰撞,容易起毛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它能够方便的将加工好的轴承内圈按规律排序,方便计数装箱,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0005]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包括支柱、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支柱固定连接,支柱竖直地固定在集料板上;支撑板设有垂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气缸向下延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通孔后与支板垂直相连,所述支板设有水平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伸出支板前后端,所述支杆前端与挡料板相连;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料板相连,所述推料板和挡料板相平行地间隔布置并且推料板位于挡料板的后侧,推料板和挡料板的底部靠近所述集料板,所述推料板、挡料板以及两板之间的集料板形成集料道,集料道与倾斜的出料滑道相接;在出料滑道与集料道相接处的旁侧安装有感应计数器,当进入所述集料道的工件达到预定数量时,所述第一气缸上行而抬起挡料板,接着第二气缸前推而带动推料板将工件推出集料道。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板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从支板上表面延伸至第二通孔,所述螺丝孔安装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与支杆相抵,将调节螺丝拧松,可以方便的安装拆卸支杆,并且针对不同规格的轴承内圈,可以方便的调节支杆,设定挡料板的位置,从而限定集料道的宽度,更加方便的收集加工完成的轴承内圈工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板的两端设有U形槽,所述支柱位于U形槽内并且与U形槽的槽壁间隙配合,能够很好的限定支板上下运动的轨迹,避免支板偏离,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挡料板上端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支杆穿过第三通孔并与延伸板相连,在工件进入集料道后,能够方便第一气缸带动挡料板上移。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推料板上表面安装有条形支座,两所述支柱插装固定在支座中,有效的固定支座,限定支板的移动位置,同时推料板未推料时贴靠在支座前侧面上,在工件进入集料道时,方便推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气缸搭配设计,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挡料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二气缸带动推料板前后运动,在工件进入集料道后,第一气缸工作,带动挡料板上移,然后第二气缸工作,使推料板将工件从集料道中推入集料板中,接着推料板退回原来位置,挡料板复位,能够方便的将加工好的轴承内圈收集,方便计数装箱,同时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操作简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2]2.本实用新型支柱位于支杆的U形槽内,能够很好的限定支板上下运动的轨迹,避免支板偏离,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再者,所述支板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从支板上表面延伸至第二通孔,所述螺丝孔安装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与支杆相抵,将调节螺丝拧松,可以方便的安装拆卸支杆,并且针对不同规格的轴承内圈,可以方便的调节支杆,设定挡料板的位置,从而限定集料道的宽度,更加方便的收集加工完成的轴承内圈工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板结构示意图。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包括支柱13、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11安装在支撑板12上,所述支撑板12两端与支柱13固定连接,支柱13竖直地固定在集料板19上;支撑板12设有垂直的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气缸11向下延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通孔121后与支板15垂直相连,所述支板15的两端设有U形槽154,所述支柱13位于U形槽154内并且与U形槽154的槽壁间隙配合,能够很好的限定支板15上下运动的轨迹,避免支板15偏离,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0017]所述支板15设有水平的第二通孔153,所述第二通孔153安装有支杆151,所述支杆151伸出支板15前后端,所述支板15设有螺丝孔155,所述螺丝孔155从支板15上表面延伸至第二通孔153,所述螺丝孔155安装有调节螺丝152,所述调节螺丝152与支杆151相抵,将调节螺丝152拧松,可以方便的安装拆卸支杆151,并且针对不同规格的轴承内圈,可以方便的调节支杆151,设定挡料板18的位置,从而限定集料道191的宽度,更加方便的收集加工完成的轴承内圈工件。
[0018]所述支杆151前端与挡料板18相连,所述挡料板18上端设有延伸板181,所述延伸板181设有第三通孔182,所述支杆151穿过第三通孔182并与延伸板181相连,在工件进入集料道191后,能够方便第一气缸11带动挡料板18上移,所述推料板17上表面安装有条形支座16,两所述支柱13插装固定在支座16中,有效的固定支座16,限定支板15的移动位置,同时推料板17未推料时贴靠在支座16前侧面上,在工件进入集料道191时,方便推料。
[0019]所述第二气缸14的活塞杆与推料板17相连,所述推料板17和挡料板18相平行地间隔布置并且推料板17位于挡料板18的后侧,推料板17和挡料板18的底部靠近所述集料板19,所述推料板17、挡料板18以及两板之间的集料板19形成集料道191,集料道191与倾斜的出料滑道21相接;在出料滑道21与集料道191相接处的旁侧安装有感应计数器22,当进入所述集料道191的工件达到预定数量时,所述第一气缸11上行而抬起挡料板18,接着第二气缸14前推而带动推料板17将工件推出集料道191。
[0020]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加工完成的轴承内圈工件从出料滑道21经感应计数器22进入集料道191,第一气缸11工作带动支板15沿支柱13上移,使得支板15上的支杆151带动挡料板18上移,然后第二气缸14工作带动推料板17,将集料道191中的轴承内圈工件推进集料板19中,然后推料板17退回原来的位置,接着第一气缸11工作带动支板15下移,使挡料板18复位。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支柱固定连接,支柱竖直地固定在集料板上;支撑板设有垂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气缸向下延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通孔后与支板垂直相连,所述支板设有水平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伸出支板前后端,所述支杆前端与挡料板相连;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料板相连,所述推料板和挡料板相平行地间隔布置并且推料板位于挡料板的后侧,推料板和挡料板的底部靠近所述集料板,所述推料板、挡料板以及两板之间的集料板形成集料道,集料道与倾斜的出料滑道相接;在出料滑道与集料道相接处的旁侧安装有感应计数器,当进入所述集料道的工件达到预定数量时,所述第一气缸上行而抬起挡料板,接着第二气缸前推而带动推料板将工件推出集料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从支板上表面延伸至第二通孔,所述螺丝孔安装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与支杆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的两端设有U形槽,所述支柱位于U形槽内并且与U形槽的槽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上端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支杆穿过第三通孔并与延伸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加工机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板上表面安装有条形支座,两所述支柱插装固定在支座中。
【文档编号】B65G47/08GK204223752SQ20142058529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伍海魂, 陈燕周 申请人:泛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