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643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包括罐体、安装在罐体底部的海底斗、连接在罐体顶部的吊挂装置和呼吸管路组合、连接罐体的油位计组合、将罐体内腔分隔成若干小内腔的格栅腹板组合以及安装在罐体下部的注油接头。采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控制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在运输及吊转运过程中变压器油的晃动,减少变压器油中气泡的产生及变压器油溢出,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湿气侵入罐体内,保证了变压器油的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是将装有变压器油的注油装置,通过注油管路将注油装置与主变压器相连接,并通过液位高度差原理将变压器油注入冷却塔内。冷却塔注油过程中对变压器油中气泡的控制及注油环境非常严格。注油装置在运输及吊转运过程中,罐体内变压器油容易晃动并产生气泡,并由于晃动而使得罐体内变压器油从呼吸管路溢出,导致吸湿器失效,从而使得外界环境中的湿气进入罐体内而影响变压器油的质量。
[0003]申请号为201120350331.X的国内现有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注油装置,包括注油连接器和主变压器,注油连接器与主变压器密封连接,所述注油连接器的主管路两侧各设有一支油管,所述主管路与油管之间通过钢制卡箍牢固连接,所述注油连接器与主变压器的活门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的注油,注油连接器保证电力机车主变压器从活门注油的同时,避免因上部观察孔注油产生气泡,使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换油成本增加的问题。利用两个管路通入一个管路的方法,完成注油。方便的螺栓螺母紧固,避免了漏油和油气混合现象影响产品质量。申请号为201310420677.6的国内现有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在段检修用注油装置及放油注油方法,包括装置本体、放油管和放气管,所述放油管和放气管连接在装置本体上。装置本体安装在机车车体300_操作空间内;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腔体、阀杆、放气口、放油口、操作手柄和用于连接变压器放油阀的对接件。放油管包括放油管快速接头、放油管球阀接头和钢丝软管,放气管包括放气管快速接头、放气管球阀接头和能弯折的尼龙软管。申请号为201310720649.6的的国内现有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方法及装置,包含过渡罐、法兰、蝶阀、变径接头、油位计、阀门和真空管,变径接头一端通过法兰和蝶阀与过渡罐底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变压器,真空管一端通过法兰和蝶阀与过渡罐连通,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过渡罐上设有若干个阀门,变压器升高座通过阀门与过渡罐连通,油位计位于过渡罐侧面,油位计与过渡罐连通。以上现有技术均不能有效控制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在运输及吊转运过程中变压器油的晃动,减少变压器油中气泡的产生及变压器油溢出,阻止外界环境中湿气的侵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能有效控制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在运输及吊转运过程中变压器油的晃动,减少变压器油中气泡的产生及变压器油溢出,阻止外界环境中湿气的侵入。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变压器油的罐体、安装在罐体底部的海底斗、连接在罐体顶部的吊挂装置、连接罐体的油位计组合和安装在罐体下部的注油接头、连接在罐体顶部的呼吸管路组合、将罐体内腔分隔成若干小内腔的格栅腹板组合。
[0006]所述呼吸管路组合包括呼吸管、上盖板、下盖板、罩、吸湿器法兰及吸湿器;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分别焊接在罩的上面和下面,形成一个小腔,所述下盖板上设两个小气孔,小腔通过下盖板的两个小气孔连通罐体;上盖板上设有供呼吸管穿过的孔一,所述呼吸管一端管壁上开有呼吸孔,呼吸管的该端穿过上盖板上的孔一伸入小腔内且与下盖板相接,呼吸管上的呼吸孔位于小腔内,呼吸管与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焊接连接;呼吸管的另一端通过吸湿器法兰安装一个吸湿器。
[0007]所述格栅腹板组合包括若干块成格栅状焊接在一起的隔板;每块隔板的下边均开有通油孔,所述小内腔之间通过通油孔相互连通。
[0008]所述海底斗通过密封件及海底螺母与罐体密封连接。
[0009]所述罐体内部通过呼吸管路组合与外界相通。
[0010]所述油位计组合包括油位计和油位计法兰,所述油位计通过油位计法兰安装在罐体侧壁,罐体侧壁上开有壁孔,所述油位计通过该壁孔与罐体内部相连通。
[0011]所述注油接头安装在罐体侧面靠近底部位置,所述注油接头为插拔式密封性快速接头。
[001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能有效控制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在运输及吊转运过程中变压器油的晃动,减少变压器油中气泡的产生及变压器油溢出,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湿气侵入罐体内,保证了变压器油的质量。通过注油接头可以将变压器油注入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及将注油接头连接冷却塔注油管路对冷却塔进行注油;通过海底斗可以将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变压器油放尽;通过吊挂装置进行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的吊运;通过呼吸管路组合既能将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的变压器油与外界相通气,又能防止外界的潮气进入且可以防止运输或吊运过程中变压器油的溢出;通过油位计显示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变压器油液位;通过格栅腹板组合将罐体内分隔成多个小内腔,有效阻止变压器油的晃动,减少变压器油中气泡的产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罐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格栅腹板组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格栅腹板组合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格栅腹板组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呼吸管路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油位计组合的安装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油位计组合的安装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罐体1、海底斗2、吊挂装置3、呼吸管路组合4、油位计组合5、格栅腹板组合6、注油接头7、下盖板8、罩9、上盖板10、呼吸管11、吸湿器法兰12、密封垫一 13、强化玻璃板14、密封垫二 15、盖板16、螺栓17、垫片及弹簧垫圈18、壁孔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加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用于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包括用于储存变压器油的罐体1、可以将变压器油放尽的海底斗2、吊运用的吊挂装置3、用于外界相通且能阻止外界潮气侵入呼吸管路组合4、显示液位的油位计组合5、分隔罐体内腔的格栅腹板组合6及注入或注出变压器油的注油接头7。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大小应能顺利吊入吊出机车车体,罐体容积要能满足冷却塔所需变压器油的体积要求。油位计组合的安装结构包括密封垫一 13、强化玻璃板14、密封垫二 15、盖板16、螺栓17、垫片及弹簧垫圈18。
[0025]罐体用于储存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用的变压器油,罐体内的变压器油通过罐体侧面底部的插拔式密封性的快速接头连接管路实现变压器油的注入和冷却塔的注油。
[0026]罐体内腔通过格栅腹板组合结构将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罐体内腔分隔成多个小内腔,格栅腹板组合的隔板焊接在一起成格栅状,且每个隔板底部开有一定大小的通油孔。使得每个小内腔之间相互连通,从而有效控制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在运输及吊转运过程中罐体内变压器油的晃动,减少变压器油中气泡的产生,又不影响冷却塔注油时的使用。以往的冷却塔注油工装罐体内部就是一个大空腔,在转运过程中罐体内的变压器油晃动厉害。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格栅腹板组合将罐体分隔成多个相通的内腔,罐体内的变压器油在吊转运过程中变压器油相对平稳,不易产生气泡,提升了注油工序质量。
[0027]罐体底部的海底斗海底斗通过密封件及海底螺母进行密封,通过将海底螺母松开可以将罐体内变压器油放尽。
[0028]罐体侧壁开有壁孔19与油位计法兰相通。油位计通过油位计法兰与罐体侧壁板的开孔相连通,实现罐体内的变压器油油位显示。
[0029]呼吸管路组合将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的罐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吸湿器有效的隔绝外界环境中的湿气侵入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罐体内。呼吸管路组合包括呼吸管11、上盖板10、下盖板8、罩9、吸湿器法兰12及吸湿器。呼吸管一端管壁开有呼吸孔,上盖板、下盖板、罩焊接在一起形成小腔,罩位于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呼吸管的开孔的一端穿过上盖板与下盖板相接触且呼吸孔位于小腔内,呼吸管11与上盖板10、下盖板焊接连接。小内腔通过下盖板的两个小气孔连通罐体,并通过呼吸管的呼吸孔与外界连通。呼吸管的另一端通过吸湿器法兰安装一个吸湿器。以往的呼吸管路组合就是一个呼吸管焊接在罐体上部,另一端安装吸湿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呼吸管路组合创新点就在呼吸管、上盖板、下盖板、罩组合成的小腔,其功能既能保持呼吸作用,又能阻止罐体内的变压器油溢出。
[0030]罐体一侧底部附近装有注油接头,注油接头为插拔式密封性快速接头,在往冷却塔注油或往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注油时,只需将一根带有配套使用的快速接头插座与快速接头插头相连接即可完成冷却塔注油或往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注油。
[0031]往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注油时,将一头安装有快速接头座的注油管路与注油接头相连即可实现变压器油注入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在变压器油注入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过程中,油位上升,通过油位计显示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的油位。随着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变压器油位的上升,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的空气随着呼吸管路排出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外。
[0032]利用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往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时,将冷却塔注油管路与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的注油接头相连即可实现交流机车冷却塔的注油。在往冷却塔注油时,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的变压器油位下降,外界空气通过带有吸湿器的呼吸管路组合进入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内。
[0033]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结构组成包含以下部分:
[0034]A、罐体,通过钢板焊接而成,用于储存冷却塔注油时所需的变压器油,其容积大小根据冷却塔容量而定;
[0035]B、海底斗,由海底螺母及密封件组成,安装在罐体底部,用于密封及放尽罐体内的变压器油;
[0036]C、吊挂装置,用于冷却塔注油装置的吊运及将注油装置吊挂在机车车顶;
[0037]D、油位计组合,主要由油位计法兰、密封垫(包括密封垫一和密封垫二)、强化玻璃板、盖板及安装紧固用的紧固件组成,用于显示注油装置内的变压器油油位。
[0038]E、格栅腹板组合,安装在冷却塔注油装置罐体内部,其作用将罐体内腔分隔成多个小内腔,且每个小内腔通过隔板底部的通油孔相连通。
[0039]F、注油接头,安装到罐体侧面靠近底部位置,注油接头为插拔式密封性快速接头。
[0040]G、呼吸管路组合,由上盖板、下盖板、罩、呼吸管、吸湿器安装法兰及吸湿器组成,其中呼吸管开孔一端与上盖板、下盖板及罩通过焊接方式组合成一个小内腔,小内腔通过下盖板的两个呼吸孔连通罐体,并通过呼吸管的呼吸孔与外界连通。
[0041]组装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时,先将罐体底板及侧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焊接成型;再将格栅腹板组合焊接成型后装入罐体内,将格栅腹板组合与罐体焊接好。格栅腹板组合焊接在罐体内后,将罐体顶板与罐体进行焊接成型。罐体,通过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罐体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罐体大小根据冷却塔所需变压器油容量而定。罐体底板焊有海底螺母座,右侧板开孔连通油位计并焊有油位计法兰,顶板焊有呼吸管路组合安装法兰及吊挂装置,正面侧板底部位置焊有注油接头安装座,各焊缝要求成型良好且无渗漏油现象。格栅腹板组合由多个底部开通油孔的钢板组成,在罐体焊接顶板成型前装入罐体内,将罐体分隔成多个内腔,内腔之间通过通油孔相互连通。将吊挂装置安装到罐体顶部,吊挂装置由吊耳及方管组成,吊耳用于注油装置的吊运,方管用于装入悬挂臂,通过悬挂臂将注油装置挂在机车车顶;
[0042]将呼吸管路组合安装在罐体顶板法兰处并用紧固件安装紧固。安装呼吸管路组合:a)将上盖板焊接在罩上面,把呼吸管上开有呼吸孔的一端穿过上盖板上的孔一,然后将呼吸管该端管口焊接在下盖板上,再将下盖板焊接在罩下面;将上盖板与呼吸管相接处焊接好;安装时,使上盖板、下盖板、罩之间形成一个小腔,并使呼吸管上的呼吸孔位于小腔内山)将上述组装好的上盖板、下盖板、罩和呼吸管安装到罐体顶部;c)将吸湿器法兰和吸湿器安装到呼吸管的另一端。注油装置的所有焊接结构完成后,对注油装置进行除锈并刮腻子,内部做白瓷漆,外部做黄黑相间油漆,方便查看注油装置内部的清洁度;外部做黄黑相间条纹油漆,用于高空作业警示。
[0043]将油位计安装到罐体侧壁的油位计法兰上,油位计法兰处罐体侧壁开孔(壁孔),使油位计与罐体内部连通。将油位计密封垫一装入罐体左侧板的油位计法兰内,再讲密封垫一、强化玻璃板、密封垫二及油位计盖板用螺栓紧固安装在油位计法兰上。用密封件和海底螺母将海底斗密封安装到罐体底部;将注油接头安装到罐体侧面靠近底部位置;安装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的其他零部件并将注油装置内注满变压器油,对注油装置充氮气对注油进行试压,各焊缝及密封处无渗漏油现象则注油装置方可使用。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变压器油的罐体、安装在罐体底部的海底斗、连接在罐体顶部的吊挂装置、连接罐体的油位计组合和安装在罐体下部的注油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罐体顶部的呼吸管路组合、将罐体内腔分隔成若干小内腔的格栅腹板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路组合包括呼吸管、上盖板、下盖板、罩、吸湿器法兰及吸湿器;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分别焊接在罩的上面和下面,形成一个小腔,所述下盖板上设有两个小气孔,小腔通过下盖板的两个小气孔连通罐体;上盖板上设有供呼吸管穿过的孔一,所述呼吸管一端管壁上开有呼吸孔,呼吸管的该端穿过上盖板上的孔一伸入小腔内且与下盖板相接,呼吸管上的呼吸孔位于小腔内,呼吸管与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焊接连接;呼吸管的另一端通过吸湿器法兰安装一个吸湿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腹板组合包括若干块成格栅状焊接在一起的隔板;每块隔板的下边均开有通油孔,所述小内腔之间通过通油孔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斗通过密封件及海底螺母与罐体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通过呼吸管路组合与外界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位计组合包括油位计和油位计法兰,所述油位计通过油位计法兰安装在罐体侧壁,罐体侧壁上开有壁孔,所述油位计通过该壁孔与罐体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机车冷却塔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接头安装在罐体侧面靠近底部位置,所述注油接头为插拔式密封性快速接头。
【文档编号】B67D7/02GK204215859SQ201420776814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1日
【发明者】方建科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