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776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这种门系统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电梯设备通常布置在电梯竖井中,电梯竖井将多个楼层连接起来。电梯竖井在各个楼层的高度上具有竖井门开口。在竖井门开口上布置有竖井门。电梯设备包括电梯轿厢,电梯轿厢以在电梯竖井内部能够行驶的方式布置。电梯轿厢具有轿厢门开口。在轿厢门开口上布置有轿厢门。竖井门还有至少一个轿厢门通常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门页。

ep2088273a1示出设计为折合门的电梯门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电梯门包括:门驱动装置、与门驱动装置联接的皮带和固定在皮带上的联接传动装置。折合门包括在前和在后的门页。门驱动装置以如下方式与在前的门页联接,使得在门驱动装置的马达轴旋转时,在前的门页从其门闭合平面中枢转出来,并且接下来打开门。不利的是,这种门系统在结构上很复杂并且具有很多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门系统,其具有简单的结构。

所述目的通过如下的用于电梯系统的门系统实现,这种门系统包括:布置在轿厢门侧的轿厢门;布置在竖井门侧的竖井门,其中,轿厢门和竖井门在门系统关闭状态下,能够彼此间隔地布置;竖井或轿厢门的能够与能够枢转的门页联接的初级枢转轴,其中,门页和初级枢转轴能够布置在包括了轿厢门侧和竖井门侧的侧面中的第一侧面上;以及包括了被驱动而且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的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的带动机构固定在能够枢转的轴上,驱动单元能够布置在包括了轿厢门侧和竖井门侧的侧面中的第二侧面上,其中,在初级枢转轴上将能够借助于带动机构操作的配对元件以如下方式固定,使得带动机构在轴进行枢转运动时产生初级枢转轴的枢转运动,并且能够产生门页由此引起的枢转运动,其中,配对元件借助于配对元件与带动机构之间直接的机械接触而能够由带动机构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通过一种具有这种门系统的电梯设备来实现。

本发明基于如下认知,未布置在驱动装置侧的门页还有必要时布置在驱动装置侧的门页都能够借助于驱动单元来驱动,而无需复杂的、处在布置于驱动侧的门页的传动系中的用于将竖井门与轿厢门联接的装置。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与驱动装置联接的轴的枢转运动通过直接的机械接触实现了未布置在驱动装置侧的枢转轴的枢转运动。因而,固定在轴上的带动机构枢转进入处在轿厢门与竖井门之间的缝隙中,之后,门页开始打开运动。在带动机构枢转进入所述缝隙中之后,在轴继续枢转运动时,未布置在驱动装置侧的枢转轴以机械方式操作配对元件,进而触发未布置在驱动装置侧的门页的枢转运动。

门页、初级枢转轴和固定在初级枢转轴上的配对元件要么是必要时属于电梯轿厢的轿厢门的组成部件,要么是能够布置在电梯竖井的竖井门开口上的竖井门的组成部件。如果门页、初级枢转轴和固定在初级枢转轴上的配对元件因而是轿厢门的组成部件的话,驱动单元则是竖井门的组成部件,反过来也可以。

优选的是,轴和初级枢转轴彼此平行地布置。因而,实现了门系统特别节约占位的构造方案,这是因为轴的枢转运动能够直接产生初级枢转轴的枢转运动,而无需用于传递力的连杆。

门系统的改进方案设计为折合门系统。能够以如下方式实现,门系统垂直于门闭合平面的伸展在门系统打开状态下能够保持得很小。

在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驱动单元布置在竖井门侧或布置在轿厢门侧。每个竖井门可以具有特定的、在打开或关闭时需要运动的质量。因而,驱动单元在竖井门侧上的布置方式具有如下优点,驱动单元能够与相关的竖井门的需要运动的质量相对应地设计。由此,驱动单元能够在由轿厢门和竖井门形成的门系统的需要运动的质量方面得到最佳地设计。在驱动单元布置在轿厢门侧上的方案中,获得了节约成本的优点,唯一一个驱动单元就足以能够对整个电梯设备的所有竖井门进行操作。

门系统的改进方案包括布置在包括了轿厢门侧和竖井门侧的侧面中的第二侧面上的次级枢转轴,用于固定竖井门或轿厢门的另一门页。这样,能够在很少的部件的辅助下,借助于门系统的驱动单元使竖井门还有轿厢门运行。这样进行的初级枢转轴还有次级枢转轴的操作实现了轿厢门与竖井门的联接。

在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第二带动机构固定在能够枢转的轴上。另外,在次级枢转轴上能够以如下方式固定能够通过第二带动机构操作的第二配对元件,使得第二带动机构在轴枢转运动时,实现了次级枢转轴的枢转运动。有利的是,轴的枢转运动能够附加地实现次级枢转轴的枢转运动。

在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第一和第二带动机构以及第一和第二配对元件以如下方式固定在轴上或枢转轴上,使得初级枢转轴和次级枢转轴的枢转运动基本上同时在门系统打开或关闭时开始。这样能够实现的是,门系统能够在理想的很短的时间内打开或关闭。相应地,电梯系统的运载能力提高。

在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驱动单元的马达的输出轴与被驱动的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同轴地布置。通过一方面的马达的输出轴和另一方面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的同轴布置,可以取消属于驱动单元的传动装置。相应地,门系统具有较小的占位需求。

在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至少一个带动机构中的第一带动机构设计为凸轮,与第一带动机构对应的配对元件设计为嵌接部。这样实现了有利的而且节约占位的设计门系统的可行方案。

在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与初级枢转轴对应的门页的枢转轴和初级枢转轴能够通过联接传动装置联接,和/或与次级枢转轴对应的门页的枢转轴和次级枢转轴能够通过联接传动装置联接。这样实现的是,在门系统打开或关闭运动时,这种门页的枢转运动的方向和/或速度能够相应于电梯设备的状况得到匹配。同样可以实现的是,初级枢转轴或次级枢转轴以及所对应的门页的枢转轴出于占位原因能够彼此间隔地布置。对此可替换地,与初级枢转轴对应的门页的枢转轴能够与初级枢转轴同轴地布置,和/或与次级枢转轴对应的门页的枢转轴能够与次级枢转轴同轴地布置。这样能够避免门系统的附加部件并且节约相应的占位。此外,通过一个或多个门页的枢转轴相对于初级或次级枢转轴的同轴布置能够在将门系统安装在需要封闭的门开口的区域中时节约装配耗费。

在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轴和/或枢转轴能够基本上竖直地布置在电梯设备的内部。通过这种竖直的布置方式,实现的是,能够将支承在枢转轴上的门页无需很大能量耗费就保持在其门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具有门系统的电梯设备;

图2以水平横截面以关闭状态示出门系统;

图3示出在打开运动期间图2中所示的门系统;

图4以打开状态以水平的横截面示出图2和图3中所示的门系统;

图5示出门系统的相对于图2至图4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以及

图6以竖向剖面示出图2至图4中所示的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电梯设备2。电梯设备2布置在电梯竖井1中。电梯竖井1具有多个布置在楼层上的竖井开口。电梯设备2包括多个竖井门6.1、6.2、6.3,其中,竖井门中的第一竖井门6.1布置在竖井开口中的第一竖井开口上,竖井门中的第二竖井门6.2布置在竖井开口中的第二竖井开口上。电梯设备具有包括了轿厢门7的电梯轿厢4。

电梯轿厢4能够行驶地布置在电梯竖井1的内部。为了在电梯轿厢4行驶期间确保足够的安全性,电梯轿厢4与固定在电梯竖井1中的部件、特别是竖井门6.1、6.2、6.3足够程度地间隔。间距通过门槛缝隙s标明。借助于门槛缝隙s防止的是:电梯轿厢的部件(例如轿厢门)在电梯轿厢4行驶期间,碰到或撞上固定在电梯竖井1中的部件。

图2、3和4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梯设备2的门系统。门系统包括如下的布置在轿厢门侧的轿厢门7和如下的布置在竖井门侧的竖井门6。轿厢门7可以包括门页14,竖井门6可以包括能够与竖井门6对应的另一门页12。轿厢门7和竖井门6在门系统的根据图2示出的关闭状态下例如借助于门槛缝隙s彼此间隔。

门系统包括驱动单元的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20和初级枢转轴22。包括了轴20的驱动单元布置在轿厢门侧。未示出的马达可以是驱动单元的组成部件。借助于这种马达能够驱动轴20,也就是使其能够自动枢转。初级枢转轴22布置在竖井门侧。门系统可以包括次级枢转轴24,次级枢转轴布置在驱动单元一侧,也就是布置在轿厢门侧。对于所示布置方案可替换地,被驱动的、能够枢转地支承的轴20以及必要时还有次级枢转轴24能够布置在竖井门一侧,初级轴22能够布置在轿厢门侧。

在能够枢转的轴20上固定有第一带动机构26。在初级轴22上固定有能够借助于该带动机构26操作的配对元件27。如在图2和图4中所示那样,能够在枢转轴22上或者在枢转轴22、24上固定有竖井门或轿厢门6、7的能够与枢转轴22、24对应的门页。

当门系统包括次级枢转轴24时,能够在可枢转的轴20上固定有第二带动机构28。在这种情况下,在次级枢转轴24上固定有能够借助于第二带动机构28操作的第二配对元件29。带动机构26、28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如所示那样由凸轮形成。能够借助于凸轮操作的配对元件27、29能够设计为嵌接元件。

驱动单元的轴20能够沿以a标示的箭头的方向枢转。同样地,初级和次级枢转轴22、24能够沿以b标示的箭头的方向枢转。

图2以门系统的关闭状态示出门系统。可见的是,轿厢门7的部件还有竖井门6的部件都不伸入门槛缝隙s中。所示的门槛缝隙s基本上平行于门系统的处于其关闭状态中的门页12、14地延伸。在此,门槛缝隙s具有宽度bs。门槛缝隙s的宽度bs表示的是,在门系统的关闭状态中轿厢门7距竖井门6的水平间距。

图3和图4以非关闭状态的状态示出门系统。相应地,轿厢门7或竖井门6的部件、特别是第一带动机构26、能够借助于第一带动机构26操作的配对元件27布置在门槛缝隙s中,或者枢转进入门槛缝隙s中。

图3以如下状态示出图2中所示的门系统,所述状态可以例如是在门系统进行打开运动时所达到的状态。固定在轴20上的第一带动机构26在轴20进行枢转运动a时,枢转进入固定在初级轴22上的配对元件27中,并且然后实现了初级枢转轴22的枢转运动b。与门系统的所示的设计方案相对应地,固定在轴20上的第二带动机构28同样枢转进入固定在次级枢转轴24上的配对元件29中。在轴20进行枢转运动a时,则同样借助于枢转运动b来枢转次级枢转轴24。初级枢转轴22和次级枢转轴24的枢转运动b能够同时进行。在门系统进行关闭运动时,轴20和初级或次级枢转轴22、24的枢转运动a、b以与标示枢转运动a、b的箭头相反的方向实施。

图4以门系统的打开状态示出图2和图3中所示的门系统,其中,轿厢门或竖井门6、7的门页12、14能够基本上或近似地垂直于门槛缝隙s的平面地布置。例如,轴20不能继续进行枢转运动a,因为带动机构26、28不能使初级或次级枢转轴22、24继续进行枢转运动。

根据图2至图4中所示的门系统,初级枢转轴22与借助于初级枢转轴22驱动的门页12的枢转轴23同轴地布置。

图5示出在图2至4中示意示出的门系统的可替换地设计的竖井门6。门系统包括初级枢转轴22,在初级枢转轴22上固定有能够借助于带动机构操作的配对元件27。能够与初级枢转轴22联接的门页12能够枢转地支承在另一枢转轴23上。枢转轴23借助于联接传动装置36与初级枢转轴22联接,其中,枢转轴23和初级枢转轴22布置在门槛缝隙s的一侧且为同一侧,在这里为竖井门侧。联接传动装置36本身仅示例地示出并且能够由各种满足联接两个枢转轴22、23的目的的传动装置来替换。竖井门侧的枢转轴22、23的在图5中示出的联接件可以对此可替换地或附加地是轿厢门的组成部件。

需要注意的是,布置在门槛缝隙s的另一侧上的门(此处为轿厢门)的图5中未示出的门页必须以如下方式构造,竖井门侧的门页12和轿厢门侧的门页在门系统打开或关闭时,在轴20或至少一个初级或次级枢转轴22、24进行枢转运动a、b时,不发生冲突。

图6以门系统的打开状态根据图2中标示的视图d-d示出图2至图4中所示的门系统。优选的是,轴20、初级枢转轴22和次级枢转轴24彼此垂直和/或平行地布置。附加于轴20地示出驱动单元30的马达34。马达34包括输出轴32。输出轴32可以与轴20同轴地布置,带动机构26、28固定在轴20上。因而,输出轴32和轴20能够由单个轴20、32形成。对此可替换地,可以在马达30的输出轴32与轴20之间以如下方式布置驱动单元31的传动单元,使得马达30的输出轴32与轴20同轴地或彼此沿轴向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