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63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工程领域中,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储存一直是现场文明施工管控的难点。

首先,在运输方面:传统的管件或船体零件运输分为直吊式,即机械直接吊装,采用两点式绑扎吊装,其安全性较低,绑扎不到位会造成管子滑落,造成安全事故,且运输效率极低;托盘吊式,即使用平台吊装,该方式安全性较高,但对经济成本影响较大。

在储存方面:传统的片状结构件的储存为堆码式,即将各类片状结构件呈水平姿势堆叠码在垫木上,这种堆码方式会造成片状结构件之间相互遮挡,造成不容易观察到不同片状结构件之间的区别,导致拿取片状结构件时容易混淆;在片状结构件堆码不整齐时,可能造成片状结构件滑落;此外,堆叠在底层的片状结构件由于受到上层片状结构件的重力的累积作用,导致其取出时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效率及安全性高、存储及取出方便、易于区分存储的结构件的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至少四个立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垂直连接有所述立柱,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叉车叉位;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还设有用于以立放的姿势收纳片状结构件的收纳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多块收纳板,底板的相对的两侧的每一侧均相间地排布有所述收纳板,所述每一侧上相邻的两块收纳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收纳部,底板的相对的两侧的所述收纳部的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方案,每一所述收纳板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导向部,同侧相邻的两块收纳板上的导向部构成漏斗状的导向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纳板的高度尺寸为50cm-80cm;同侧相邻的两块收纳板之间的间距为5cm-8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叉车叉位的高度尺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上设有吊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两根并行排布的中空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中空的空间构成所述叉车叉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有废液收集池,所述废液收集池的最低位置处设有废液排放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废液收集池,并且所述废液收集池的截面轮廓线呈由其上部开口逐渐向最低位置处收容的抛物线状,所述废液排放口设置在该抛物线的最低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废液排放口处可拆卸地设有废液收集盒。

本发明的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收纳组件,可以使得片状结构件以立放的姿势收纳放置在收纳组件中,从而便于区分不同片状结构件的区别,并且在拿取片状结构件时,不会受到其它片状结构件的干扰,更易于将其取出;在底板的下表面上设有叉车叉位,便于叉车的叉齿插入,利于叉车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立柱;20、吊耳;3、收纳板;30、收纳部;31、导向部;4、横杆;40、叉车叉位;5、支座;6、废液收集池;60、废液排放口;7、片状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图1及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其包括底板1以及至少四个立柱2,底板1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垂直连接有立柱2,在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叉车叉位40,底板1的上表面还设有收纳组件(未标号);本发明实施例中,收纳组件包括多块收纳板3,在底板1的相对的两侧的每一侧均相间地排布有收纳板3,底板1的相对的两侧的每一侧上相邻的两块收纳板3之间的空间构成收纳部30,底板1的相对的两侧的收纳部30的位置一一对应,片状结构件7以立放的姿势放置在收纳部30中,与收纳部30相邻的两块收纳板3能够约束片状结构件7始终在收纳槽30中保持立放姿势。

作为优选,在每一收纳板3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导向部31,底板1的同侧相邻的两块收纳板3上的导向部31构成漏斗状的导向口,以利于引导片状结构件7能够比较顺利的放入收纳部30内;收纳板3的高度尺寸为50cm-80cm,底板1的同侧相邻的两块收纳板3之间的间距为5cm-8cm,这样的尺寸设置能够比较可靠地约束住大部分的片状结构件7,尺寸过小则会使大部分的片状结构件7约束失效,收纳板3的高度尺寸过大则会不利于片状结构件7的拿取,收纳板3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会使片状结构件7约束失效。

结合图1及图2所示,立柱2为由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制成,立柱2的下部焊接固定在底板1上,立柱2的下端从底板1的下表面伸出形成支座5,支座5的高度尺寸比叉车叉位40的高度尺寸大,使得本实施例中的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主要靠支座5主要做承重支撑,而叉车叉位40则与地面有一定的间隙,以防止叉车叉位40受到重压而发生变形。

立柱2的上端设有吊耳20,吊耳20的中部设有吊孔,起重机的吊索可以穿过该吊孔与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连接,以便将其吊起,实现搬运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叉车叉位40可以是这样的,即在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两根并行排布的中空的横杆4,横杆4的中空的空间构成叉车叉位40;当然,叉车叉位40也可以是这样的,即在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两组由两根方杆并行设置组成的方杆组件,每组方杆组件的两根方杆之间的空间形成叉车叉位40。

结合图1及图2所示,在底板1上设有废液收集池6,在废液收集池6的最低位置处设有废液排放口60;废液收集池6可以收集来自存储的大尺寸结构件的表面上排放的废液和碎屑,并将收集的废液和碎屑从排放口40中排出;为了更有利于废液和碎屑的收集和排放,废液收集池6的结构可以是这样,即底板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内凹陷形成该废液收集池6,并且废液收集池6的截面轮廓线呈由其上部开口逐渐向池底的最低位置处收容的抛物线状,而废液排放口60设置在该抛物线的最低处。

为了将从废液排放口60中排出的废液和碎屑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在废液排放口60处可拆卸地设有废液收集盒(未图示),从废液排放口60内排出的废液和碎屑将进入到废液收集盒内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舶工程用片状结构件的运输及存储装置,适合存厚度尺寸远小于于其他尺寸的片状结构件,存储时,将片状结构件7以立放的姿势放置在收纳部30中,与收纳部30相邻的两块收纳板3能够约束片状结构件7始终在收纳槽30中保持立放姿势;从而便于区分不同片状结构件7的区别,并且在拿取片状结构件7时,不会受到其它片状结构件7的干扰,更易于将其取出;底板1的四个角的立柱2对同样可以对放置在底座1四边边的片状结构件7进行约束,作为优选,立柱2的长度为1.3m-1.6m,这样的尺寸设计可以比较适合对片状结构件7的约束,尺寸过长导致本发明的装置体积比较笨重,尺寸过小则不能有效约束片状结构件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