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机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48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翻车机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粉尘清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翻车机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翻车机指一种用来翻卸铁路敞车散料的大型机械设备,能够将有轨车辆翻转或倾斜使之卸料的装卸机械,适用于运输量大的港口和冶金、煤炭、热电等工业部门。一般来讲,翻车机包括皮带机层、漏斗层和驱动层。在卸料的过程中,翻车机地面上尤其是在翻车机的驱动层和漏斗层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

在现有技术中,只是通过采用抑尘网等装置去除翻车机在翻卸散料过程中的粉尘。然而,上述装置并不能在除尘时将粉尘控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粉尘带来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车机用除尘装置,能够在除尘时将粉尘控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有效除去翻车机工作层中的粉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车机用除尘装置,包括用于吸取翻车机工作层的粉尘以形成含尘气体的吸尘单元、除去所述含尘气体中的粉尘的除尘单元以及容纳除尘时产生的粉尘的容纳单元,其中,所述除尘单元分别与所述吸尘单元和所述容纳单元密封地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翻车机工作层包括漏斗层和驱动层,所述漏斗层和所述驱动层中均安装有所述吸尘单元。

优选地,所述吸尘单元包括沿所述翻车机工作层的边缘设置的环形管路、吸尘总管和吸尘泵,所述吸尘总管分别与所述吸尘泵和所述环形管路相连通,所述环形管路上开设有第一吸尘口。

优选地,所述吸尘单元包括与所述环形管路相连通并向所述环形管路所围环形的内侧延伸的直线管路,所述直线管路上开设有用于吸取所述翻车机工作层的中心区域的粉尘的第二吸尘口。

优选地,所述除尘单元包括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多个滤筒,所述外壳通过开设在其上的安装孔与所述吸尘泵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用于吸附粉尘的滤芯,所述滤芯安装于所述滤筒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滤筒的上方,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扣合在所述滤筒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的滤筒封盖。

优选地,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风机、进风管和用于清灰的喷嘴,所述进风管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喷嘴相连通,所述喷嘴穿过所述滤筒封盖伸入所述滤筒中。

优选地,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安装有用于使气流匀速的气流分布板。

优选地,所述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为30~40%。

优选地,所述容纳单元包括第一灰斗,所述第一灰斗与所述外壳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车机用除尘装置包括用于运输粉尘的输送机和用于存储粉尘的第二灰斗,所述输送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灰斗相连通,所述输送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灰斗相连通。

在本发明提供的翻车机用除尘装置中,通过设置所述吸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和所述容纳单元,并且使得所述除尘单元分别与所述吸尘单元和所述容纳单元密封地相互连通,则将吸取的所述翻车机工作层的粉尘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进行除尘,解决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的损害。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翻车机用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翻车机用除尘装置中的除尘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翻车机用除尘装置中的吸尘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吸尘单元 112 滤筒封盖

100 环形管路 114 风机

101 吸尘泵 115 进风管

102 第一吸尘口 116 喷嘴

103 直线管路 12 容纳单元

104 第二吸尘口 120 第一灰斗

11 除尘单元 130 输送机

110 滤筒 131 第二灰斗

111 外壳 20 中心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车机用除尘装置,如图1中所示,包括用于吸取翻车机工作层的粉尘以形成含尘气体的吸尘单元10、除去所述含尘气体中的粉尘的除尘单元11以及容纳除尘时产生的粉尘的容纳单元12,其中,除尘单元11分别与吸尘单元10和容纳单元12密封地相互连通。

通过设置吸尘单元10、除尘单元11和容纳单元12,并且使得除尘单元11分别与吸尘单元10和容纳单元12密封地相互连通,则将吸取的所述翻车机工作层的粉尘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进行除尘,解决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的损害,另外能够及时除去所述翻车机中的粉尘,避免了粉尘对其他设备的污染,提高了所述翻车机以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通过该翻车机用除尘装置自动除去所述翻车机中的粉尘,从而避免了人工清除的,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

其中,所述翻车机工作层包括漏斗层和驱动层,可选择性地在指定的工作层中设置吸尘单元10,也可在每一个工作层中都安装吸尘单元10,为了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在所述漏斗层和所述驱动层中均安装有所述吸尘单元10。当然,并不局限于在所述漏斗层和所述驱动层中进行安装吸尘单元10,例如可在皮带机层安装吸尘单元10。

吸尘单元10的形式可为多种,只要能够吸取所述翻车机工作层的粉尘以形成含尘气体即可。例如,如图3中所示,吸尘单元10包括沿所述翻车机工作层的边缘设置的环形管路100、吸尘总管和吸尘泵101,吸尘总管分别与吸尘泵101和环形管路100相连通,环形管路100上开设有第一吸尘口102。在吸尘泵101的作用下,位于工作层中的粉尘由第一吸尘口102吸入以含尘气体的形式进入环形管路100中,然后该含尘气体通过所述吸尘总管进入除尘单元11除去含尘气体中的粉尘。上述吸尘单元10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有效吸取工作层中的粉尘。其中第一吸尘口102的开设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在环形管路100上开设24个第一吸尘口102。为了能够控制第一吸尘口102的通风量,还可在第一吸尘口102上安装控制阀,则在实际吸尘过程中,可选择性的打开控制阀以及控制通风量,例如可同时打开4个第一吸尘口102进行作业,另外第一吸尘口102的通风量可相应设定为1000m3/h,从而有效吸取工作层中的粉尘。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吸取工作层中的粉尘,吸尘单元10还可包括与环形管路100相连通并向环形管路100所围环形的内侧延伸的直线管路103,在直线管路103上开设有用于吸取所述翻车机工作层的中心区域20的粉尘的第二吸尘口104。由于还设置了用于吸取中心区域20的第二吸尘口104,粉尘由第二吸尘口104吸入进入直线管路103,然后通过环形管路100进入吸尘总管,因此使得吸尘单元10能够更加彻底的吸取所述翻车机工作层中的粉尘,从而提高了吸尘效率。同样的,第二吸尘口104的开设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不受到特别的限制。

优选地,如图2中所示,除尘单元11可为如下结构:除尘单元11包括外壳111和安装于外壳111内的多个滤筒110,外壳111可通过开设在其上的安装孔与吸尘泵101密封连接,其中,可将所述安装孔优选开设在滤筒110的上方以便于所述含尘气体进入滤筒110中,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开设。当在吸尘泵101的作用下,将所述翻车机工作层中的粉尘以含尘气体的形式进入吸尘单元10后,所述含尘气体气体进入外壳111中,然后进入滤筒110中,则粉尘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容纳单元12,而除尘后的洁净气体透过滤筒110被排放到外壳111的外部。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简单的除尘单元11不仅便于制造,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使用,而且能够有效除去所述含尘气体中的粉尘。

在实际应用中,外壳111可呈圆筒结构,则滤筒110设置在该圆筒结构中,且滤筒110的延伸方向与外壳111的延伸方向一致,另外滤筒110可均匀分布在外壳111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此外,还可在滤筒110的内部安装用于吸附粉尘的滤芯,则进入滤筒110中的粉尘不仅受重力作用进行下落,还能被吸附在所述滤芯上,因此滤芯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除尘量,从而提高了除尘效率。

为了更加有效的去除含尘气体中的粉尘,将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滤筒110上方,还可在滤筒110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扣合滤筒封盖112。由于滤筒封盖112的设置,还便于对滤筒110进行清灰,以除去还留在滤筒110中的粉尘。此外,当滤筒110中还设置有所述滤芯时,能够保护所述滤芯不会受到高速气流的磨损。

由于滤筒110中会残留粉尘,因此,需要设置清灰单元以清除滤筒110中残留的粉尘。优选地,所述清灰单元进行如下设置:在除尘单元11中设置风机114、进风管115和用于清灰的喷嘴116,其中进风管115分别与风机114和喷嘴116相连通,喷嘴116穿过滤筒封盖112伸入滤筒110中。在当滤筒110需要清灰时,在风机114的作用下,气流由进风管115进入喷嘴116,则喷嘴116对滤筒110进行喷吹,达到对滤筒110清灰的目的。另外还可在风机114上设置控制阀,从而能够控制风速、进行定时喷吹以及设定进行喷吹作业的喷嘴116的个数。

另外,还可在风机114的出风口处安装气流分布板,以使进入喷嘴116的气流匀速。优选地,所述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为30~40%,以进一步提高气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更具体地,所述气流分布板的开孔率可为35%。其中,所述气流分布板上的孔优选为均匀分布。

容纳单元12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用于容纳从滤筒110中落下的粉尘即可,例如容纳单元12可选用结构简单以及成本低廉的灰斗,其中第一灰斗120与外壳111密封连接。

由于第一灰斗120容纳粉尘量有限,因此需要将粉尘及时转移,于是可在所述翻车机用除尘装置中设置用于运输粉尘的输送机130和用于存储粉尘的第二灰斗131,其中输送机130的一端与第二灰斗131相连通,输送机130的另一端与第一灰斗120相连通。因此,在输送机130和第二灰斗131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将位于第一灰斗120中的粉尘及时转移。其中输送机130可选用螺旋输送机,将粉尘平稳的输送到第二灰斗131中。

另外,还可在第一灰斗120和第二灰斗131的外部进行防腐处理,例如可在上述灰斗的外部均依次设置底漆层、中间漆层和面漆层,其中,所述底漆层可选用常规喷料进行喷砂后形成,所述中间漆可选用环氧云母氧化铁,厚度可为例如125微米,所述面漆可选用丙烯酸聚氨酯,厚度可为例如80微米,另外整个漆膜的总厚度优选不低于280微米。

在所述翻车机用除尘装置中,还可设置电控单元、多功能控制单元等,另外防护等级可为IP55标准。外壳111可选用不锈钢材料,其厚度不小于2mm,并且在外壳111上设置操作按钮。其中,所述电控单元集合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保护电路、继电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元器件。在该翻车机用除尘装置中,还设置了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模式,在自动操作模式时,例如可自动接收远程触发信号启动或停止喷嘴16的喷吹;在手动模式时,例如操作人员可以按压操作按钮启动或停止喷嘴16的喷吹。还可以通过PLC设置接口修改喷吹周期及管道吹扫时间等。

另外,还可以设置实时显示监视单元,能够实时显示当前吸尘管路压力的状态,当有压差过大、堵塞时实时报警,提示操作者马上进行停机维护或更换维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