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以及电解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2845发布日期:2018-07-04 01:0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叉车以及电解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以及电解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货运装卸用车之一的叉车,在一些生产企业的工厂应用较为广泛,叉车可以方便地将货物从工厂的一个地方装运到另一个地方,以实现货物的转移或装卸。

目前叉车主要由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升降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的叉臂结构组成,所述叉臂结构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做升降操作。通过所述叉车运输货物时,将货物置于所述叉臂结构上,然后所述叉臂结构沿所述升降用支架向上移动,所述叉车将货物送到指定位置后,再将所述叉臂结构下移,将货物从所述叉臂结构上取下。

但是,现有叉车的性能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车以及电解运输装置,提高叉车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叉车,包括:车体;升降用支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第一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第二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一驱动系统,用于使所述第一叉臂结构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系统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可选的,所述叉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的第一横向支架,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与所述升降用支架相垂直,所述第一横向支架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二驱动系统,用于使所述第一叉臂结构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系统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可选的,所述叉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的第二横向支架,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与所述升降用支架相垂直且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横向支架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靠近所述车体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上,且所述第二叉臂结构能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叉臂结构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第二叉臂,所述第二叉臂能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三驱动系统,用于使所述第二叉臂结构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系统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可选的,所述第二叉臂结构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叉车还包括:第四驱动系统,用于使所述第二叉臂结构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四驱动系统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可选的,所述第一叉臂结构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第一叉臂,所述第一叉臂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叉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的叉臂第一部分,所述叉臂第一部分与所述升降用支架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均相垂直;叉臂第二部分,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叉臂第二部分与所述升降用支架相平行,且所述叉臂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靠近所述车体底部的一侧;叉臂第三部分,与所述叉臂第二部分未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叉臂第三部分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够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至所述第二叉臂结构的同一水平面上。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解运输装置,包括:本发明前述的叉车;置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上的容器,所述容器中置有溶液;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上附有电解产物,且所述电解产物浸没于所述溶液中。

可选的,所述电极未附有所述电解产物的一端设有法兰;所述电极通过所述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叉臂结构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第一叉臂,所述第一叉臂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移动,所述电极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法兰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电极的直径小于所述法兰的外径;所述两个第一叉臂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极的直径,且所述两个第一叉臂的间距小于所述法兰的外径;所述电极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叉臂之间,且所述法兰位于所述第一叉臂远离所述车体底部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叉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的叉臂第一部分,所述叉臂第一部分与所述升降用支架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均相垂直;叉臂第二部分,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叉臂第二部分与所述升降用支架相平行,且所述叉臂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靠近所述车体底部的一侧;叉臂第三部分,与所述叉臂第二部分未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连接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叉臂第三部分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相平行;所述叉臂第二部分的长度为100毫米至500毫米。

可选的,所述法兰焊接于所述电极未附有所述电解产物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法兰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因此相比只设有一个叉臂结构的叉车,本发明所述叉车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更大,通过所述第一叉臂结构或所述第二叉臂结构,均可使所述叉车实现运输功能;且通过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至相应位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实际运输需求;此外,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同一水平面上时,可以在水平面方向形成双叉臂结构,可以将货物置于由所述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构成的双叉臂结构上,有利于提高所述叉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

可选方案中,所述叉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的第一横向支架,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与所述升降用支架相垂直,所述第一横向支架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移动;此外,所述叉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的第二横向支架,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与所述升降用支架相垂直且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横向支架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所述第二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上,且所述第二叉臂结构能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移动,所述第二叉臂结构还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也就是说,本发明所述叉车的第一叉臂结构能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移动,所述叉车的第二叉臂结构能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移动,因此本发明所述叉车的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能实现横向与纵向位置的切换,所述叉车的使用灵活性较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运输装置,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叉车;置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上的容器,所述容器中置有溶液;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上附有电解产物,且所述电解产物浸没于所述溶液中。由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因此采用本发明所述电解运输装置时,可以根据所述容器中溶液的液面高度以及所述电解产物所露出电极的长度,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至合理位置,以保证所述电解产物完全浸没于所述溶液中,避免出现所述电解产物暴露于大气中的问题,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电解产物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可选方案中,所述电极未附有所述电解产物的一端设有法兰,所述电极通过所述法兰架置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上,因此所述电极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上的平稳性较高,可以减小运输过程中所述电极发生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出现电解产物掉落于溶液中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工艺安全性、减小财产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解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叉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基于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电解运输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基于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叉车的性能有待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

叉车主要由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升降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的叉臂结构组成,采用所述叉车运输货物时,将货物置于所述叉臂结构上。

结合参考图1,示出了一种电解工艺的结构示意图。在电解工艺中,电解所获得的电解产物20附着于电极10上,且所述电解产物20为高纯金属,所述电解产物20出炉后,若在高温状态下暴露于大气,极易导致所述电解产物20内气体元素增加;因此在实际工艺中,所述电解产物20出炉后,需立即浸入特定溶液中进行浸泡,以避免高温下与大气的接触,并采用叉车转移至相应的无尘车间,以进行下一步工艺制程。

其中,体积一定的特定溶液盛放于容积一定的容器中,所述容器置于所述叉车的叉臂结构上。通常将附有电解产物20的电极10浸入所述特定溶液中的方法是在所述容器上架置木方,将所述电极10架置于所述木方上,或者采用吊链悬挂的方式将所述电极10固定于所述叉车上。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时,一方面,由于在电解工艺中,电解产物20附着于所述电极10上,因此当所述电解产物20露出所述电极10的长度h(如图1所示)过小时,难以保证所述电解产物20可以完全浸没于所述特定溶液中,从而容易导致所述电解产物20暴露于大气中;另一方面,所述电极10在叉车的转移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从而容易出现电解产物20掉落至所述特定溶液中的问题,进而造成安全事故以及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叉车,包括:车体;升降用支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第一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第二叉臂结构,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

本发明所述升降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叉臂结构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因此相比只设有一个叉臂结构的叉车,本发明所述叉车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更大,通过所述第一叉臂结构或所述第二叉臂结构,均可使所述叉车实现运输功能;且通过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沿所述升降用支架移动至相应位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实际运输需求;此外,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同一水平面上时,可以在水平面方向形成双叉臂结构,可以将货物置于由所述第一叉臂结构和第二叉臂结构构成的双叉臂结构上,有利于提高所述叉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结合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叉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基于图2的俯视图。

具体地,所述叉车包括:车体200;升降用支架100,设置于所述车体200上;第一叉臂结构320,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第二叉臂结构310,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200包括车架201;位于所述车架201下方的车轮202,所述车轮202通过电机驱动;位于所述车架201上方的驾驶室203,所述驾驶室203内设有转向盘213和座椅223。通过所述车体200,以实现所述叉车的转移。

所述升降用支架100设置于所述车体200上,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和第二叉臂结构310的移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为纵向支架,也就是说,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相应的,通过所述升降用支架100,能够使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和第二叉臂结构310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进行升降操作。

因此,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设有第一滑槽(图未示),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叉车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实现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和第二叉臂结构310的升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一方面,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可用于在所述叉车运输货物时起到悬挂货物的作用,并根据实际工艺需求,将所述货物升高至相应高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所述货物置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即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可以起到承载货物的作用;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至相应位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实际运输需求。

具体地,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第一叉臂350,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用于承载货物时,所述货物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因此,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一驱动系统(未标示),用于使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也就是说,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系统,使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进行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升降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系统可以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叉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的第一横向支架42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垂直,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具体地,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系统,实现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移动;也就是说,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移动。因此,通过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在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的升降操作,实现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移动。

相应的,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二驱动系统(图未示),用于使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系统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设有第一滑槽(图未示),相应的,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设有第一滑块(图未示),所述第一滑块嵌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升降操作。

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还设有第二滑槽(图未示),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应的,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设有第二滑块(图未示),所述第二滑块嵌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垂直,因此,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不仅能够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进行纵向移动(如图2中a方向所示),还能够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进行横向移动(如图3中b方向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的使用范围,所述第一叉臂35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的叉臂第一部分321(如图2所示),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均相垂直;叉臂第二部分322(如图2所示),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平行,且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位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靠近所述车体200底部的一侧;叉臂第三部分323(如图2所示),与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未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连接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相平行。

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因此通过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实现所述第一叉臂350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的移动。

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用于承载货物时,所述货物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的叉臂第三部分323上;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用于起到悬挂货物作用时,所述货物悬挂于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的叉臂第三部分323上;此外,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需伸入容器中时,通过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可使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伸入所述容器中,并可以实现伸入至所述容器中深度的调节,从而可以避免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因受到所述容器顶部限制而难以下降的问题,且通过设定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的长度,以满足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伸入至所述容器中深度的不同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用于在所述叉车运输货物时起到承载货物的作用。因此,通过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或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均可使所述叉车实现运输功能,相比只具有第一叉臂结构的叉车,本实施例所述叉车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更大。

具体地,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第二叉臂360(如图3所示),所述两个第二叉臂36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承载货物时,所述货物放置于所述两个第二叉臂360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叉车的第一叉臂结构320能够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至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的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和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可以在水平面方向形成双叉臂结构。

此时,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和两个第二叉臂36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采用所述叉车运输货物时,可以将货物置于由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和第二叉臂结构310构成的双叉臂结构上,即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和两个第二叉臂360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叉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实现升降操作,从而在运输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将所承载的货物升至预设高度。其中,所述两个第二叉臂36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同时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叉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的第二横向支架410(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垂直且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如图3所示)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靠近所述车体200底部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设有第一滑槽(图未示),相应的,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上设有第三滑块(图未示),所述第三滑块嵌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升降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上,且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能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移动,也就是说,所述两个第二叉臂360能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移动。因此,通过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在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的升降操作,实现了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移动。

相应的,所述叉车还包括:第三驱动系统(图未示),用于使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系统可以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同理,所述叉车还包括:第四驱动系统(未标示),用于使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具体地,所述第四驱动系统用于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驱动系统可以为液压系统或链条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上设有第三滑槽(图未示),相应的,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上设有第四滑块(图未示),所述第四滑块嵌于所述第三滑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垂直,因此,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不仅能够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进行纵向(如图2中a方向所示)移动,还能够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进行横向(如图3中b方向所示)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设置有第一叉臂结构320和第二叉臂结构310,其中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因此相比只设有一个叉臂结构的叉车,本发明所述叉车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更大,通过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或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均可使所述叉车实现运输功能;且通过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至相应位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实际运输需求;此外,当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同一水平面上时,可以在水平面方向形成双叉臂结构,可以将货物置于由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和第二叉臂结构310构成的双叉臂结构上,有利于提高所述叉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

此外,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且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移动,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垂直且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上且能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410移动,所述叉车的第一叉臂结构320能实现纵向(如图2中a方向所示)和横向(如图3中b方向所示)的移动,所述叉车的第二叉臂结构310能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移动,因此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和第二叉臂结构310能实现纵向和横向位置的切换,所述叉车的使用灵活性较高。

参考图4和图5,图4示出了本发明电解运输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基于图4的俯视图。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解运输装置。

具体地,所述电解运输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叉车;置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上的容器500(如图4所示),所述容器500中置有溶液510(如图4所示);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的电极520(如图4所示),所述电极520上附有电解产物530(如图4所示),且所述电解产物530浸没于所述溶液510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叉车包括:车体200;升降用支架100,设置于所述车体200上;第一叉臂结构320,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且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第二叉臂结构310,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

其中,所述车体200包括车架201;位于所述车架201下方的车轮202,所述车轮202通过电机驱动;位于所述车架201上方的驾驶室203,所述驾驶室203内设有转向盘213和座椅223。通过所述车体200,以实现所述叉车的转移。

对所述叉车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电解工艺中,电极520作为电解过程中的阴极,所述电极520的一端置于电解槽中的熔融电解介质内,且在电解过程中,所述电极520伸入至所述电解槽中的一端聚集电解产物530,即所形成的电解产物530附着于所述电极520上。其中,电解工艺主要用于制备高纯金属,因此所述电解产物530为高纯金属材料。

所述电解工艺一般在800℃的高温环境下进行,完成所述电解产物530的制备后,所述电解产物530若在高温状态下暴露于大气,极易导致所述电解产物530内气体元素增加;因此,在完成所述电解产物530的制备后,需立即浸入特定溶液中进行浸泡,以避免高温下与大气的接触,并采用所述叉车转移至相应的无尘车间,以进行下一步工艺制程。其中,所述特定溶液可根据所述电解产物530的材料而定。

所述溶液510置于容器500中。根据所述溶液510的种类和所述电解产物530的材料选定相应材料的容器500,以避免所述容器500与所述溶液510或电解产物530发生反应,且可避免所述容器500受到所述溶液510的腐蚀。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500的材料为聚乙烯塑料。

采用所述叉车将所述电解产物530转移至相应的无尘车间时,所述容器500置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上,所述容器500中置有所述溶液510;为了在转移过程中使所述电解产物530浸入所述溶液510中,所述电极520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且所述电极520上的电解产物530浸没于所述溶液510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解运输装置还包括托盘600(如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托盘600置于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上,所述容器500置于所述托盘600上。所述托盘600的表面为平坦面,且所述容器500与所述托盘600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容器500在所述第二叉臂结构310上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因此可以根据所述容器500中溶液510的液面高度以及所述电解产物530所露出电极520的长度h(如图4所示),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至合理位置,以保证所述电解产物530完全浸没于所述溶液510中,避免出现所述电解产物530暴露于大气中的问题,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电解产物530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叉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的第一横向支架420,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因此,通过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在所述升降用支架100上的升降操作,实现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极520未附有所述电解产物530的一端设有法兰540(如图5所示),在电解过程中,所述电极520通过所述法兰540固定于电解装置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520通过所述法兰540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法兰540焊接于所述电极520未附有所述电解产物530的一端。所述电极520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法兰540的形状为圆环形,相应的,所述法兰540内具有中心孔(图未示),所述中心孔露出所述电极520未附有所述电解产物530的一端。其中,所述电极520的直径(未标示)小于所述法兰540的外径d2(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第一叉臂350(如图5所示),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的间距d1(如图5所示)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极520的直径,且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的间距d1小于所述法兰540的外径d2;所述电极520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之间,且所述法兰540位于所述第一叉臂350远离所述车体200底部的一侧,因此所述电极520可以通过所述法兰540架置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相比采用吊链悬挂的方式,所述电极520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的平稳性较好,可以减小所述电极520在叉车的转移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出现电解产物530掉落于溶液510中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工艺安全性、减小财产损伤。

具体地,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能沿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如图5所示)移动,相应的,可通过调节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的位置,从而使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的间距d1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极520的直径,且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的间距d1小于所述法兰540的外径d2。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对所述电极520的固定能力,所述两个第一叉臂350的间距d1等于所述电极520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图未示),所述法兰540上设有围绕所述中心孔(图未示)的第二固定通孔541(如图5所示),且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541相对应。因此,通过所述法兰540将所述电极520架置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后,还可以通过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541内的螺栓将所述法兰540固定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法兰540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的固定能力,进而提高所述电极520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的平稳性。其中,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541相匹配。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叉臂35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的叉臂第一部分321(如图4所示),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均相垂直;叉臂第二部分322(如图4所示),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420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与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相平行,且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位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靠近所述车体200底部的一侧;叉臂第三部分323(如图4所示),与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未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连接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与所述叉臂第一部分321相平行。

相应的,所述两个叉臂第三部分323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极520的直径,且所述两个叉臂第三部分323的间距小于所述法兰540的外径d2,所述电极520置于所述两个叉臂第三部分323之间,所述电极520通过所述法兰540架置于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上,且还可以通过螺栓将所述法兰540固定于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可以将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伸入所述容器500中,并可以实现伸入至所述容器500中深度的调节,从而可以避免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因受到所述容器500顶部限制而难以下降的问题;且通过调节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的长度l(如图4所示)、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的移动,以满足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伸入至所述容器500中深度的不同需求。相应的,所述长度l与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可伸入至所述容器500中的最大深度相等。

因此,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的长度l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长度l过小,相应的,所述叉臂第三部分323可伸入至所述容器500中的最大深度过小,当所述电解产物530所露出电极520的长度h(如图4所示)过小时,难以将所述电解产物530完全浸入所述溶液510内,从而导致所述电解产物530与大气的接触;当所述长度l过大时,一方面容易导致叉车制造成本的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所述叉车的实际使用。所以,所述长度l只要满足所述电解产物530所露出电极520的长度h的最小值情况即可,即所述电解产物530露出的电极520的长度h在最小值的情况下,所述长度l能使所述电解产物530完全浸入所述溶液510内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叉臂第二部分322的长度l为100毫米至500毫米。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能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因此采用本发明所述电解运输装置时,可以根据所述容器500中溶液510的液面高度以及所述电解产物530所露出电极520的长度,将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沿所述升降用支架100移动至合理位置,以保证所述电解产物530完全浸没于所述溶液510中,避免出现所述电解产物530暴露于大气中的问题,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电解产物530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所述电极520未附有所述电解产物530的一端设有法兰540,所述电极520通过所述法兰540架置于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因此所述电极520在所述第一叉臂结构320上的平稳性较高,可以减小运输过程中所述电极520发生晃动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出现电解产物530掉落于溶液510中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工艺安全性、减小财产损伤。

虽然本发明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