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4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小包装盒卸料的卸料推板升降气缸和卸料推板平移气缸,其特征在于:控制回路火线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停止按钮(QB1)、启动按钮(SB1)和第一伺服电机主接触器(KM1)的线圈,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KM2)的线圈与第一伺服电机主接触器(KM1)的线圈并联,启动按钮(SB1)的两端并联有第一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M1-1)和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M2-1);

第一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M1-2)串联在停止按钮(QB1)与感应回路总火线之间,所述感应回路总火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卸料推板升到位感应支路、卸料推板降到位感应支路、卸料推板靠右感应支路、卸料推板靠左感应支路和卸料感应支路;

所述卸料推板升到位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卸料推板升到位感应开关(PA1)和第一继电器(KA1)的线圈,所述卸料推板降到位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卸料推板降到位感应开关(PA2)和第二继电器(KA2)的线圈,所述卸料推板靠右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卸料推板靠右感应开关(PA3)和第三继电器(KA3)的线圈,所述卸料推板靠左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卸料推板靠左感应开关(PA4)和第四继电器(KA4)的线圈,所述卸料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卸料工位物料感应开关(SQ3)和第十七继电器(KA17)的线圈;

停止按钮(QB1)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M2-2)、第十七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7-1)、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A3-1)、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1)、第四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头(KA4-1)和卸料推板升降气缸电磁换向阀(YV1)的线圈,第二十继电器(KA20)的线圈与卸料推板升降气缸电磁换向阀(YV1)的线圈相并联,第二十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0-1)并接在第十七继电器常开触头(KA17-1)的上桩头与第一继电器常开触头(KA1-1)的下桩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触头(KA3-1)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1)、第四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头(KA4-2)和卸料推板平移气缸电磁换向阀(YV2)的线圈,第二十一继电器(KA21)的线圈与卸料推板平移气缸电磁换向阀(YV2)的线圈相并联,第二十一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1-1)并接在第十七继电器常开触头(KA17-1)的上桩头与第二继电器常开触头(KA2-1)的下桩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还包括对小包装盒进行夹紧的夹箱气缸,所述感应回路总火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夹板打开感应支路和夹板夹紧感应支路,所述夹板打开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夹板开到位感应开关(PA5)和第五继电器(KA5)的线圈,所述夹板夹紧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夹板夹到位感应开关(PA6)和第六继电器(KA6)的线圈;

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第二常开触头(KM2-2)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第四继电器的第三常开触头(KA4-3)、第五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A5-1)、第六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头(KA6-1)和夹箱气缸电磁换向阀(YV3)的线圈,第二十二继电器(KA22)的线圈与夹箱气缸电磁换向阀(YV3)的线圈相并联,第二十二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2-1)连接在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触头(KA4-3)的上桩头与第五继电器第一常开触头(KA5-1)的下桩头之间;

第五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A5-2)串联在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M2-2)与第十七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7-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还包括将小包装盒转移至装箱托板上的移箱推板升降气缸和移箱推板平移气缸,所述感应回路总火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移箱推板升到位感应支路、移箱推板降到位感应支路、移箱推板靠左感应支路和移箱推板靠右感应支路;

所述移箱推板升到位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移箱推板升到位感应开关(PA7)和第七继电器(KA7)的线圈,所述移箱推板降到位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移箱推板降到位感应开关(PA8)和第八继电器(KA8)的线圈,所述移箱推板靠左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移箱推板靠左感应开关(PA9)和第九继电器(KA9)的线圈,所述移箱推板靠右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移箱推板靠右感应开关(PA10)和第十继电器(KA10)的线圈;

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第二常开触头(KM2-2)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第四继电器的第四常开触头(KA4-4)、第九继电器的第三常开触头(KA9-3)、第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A7-2)、第八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头(KA8-1)和移箱推板平移气缸电磁换向阀(YV5)的线圈,第二十四继电器(KA24)的线圈与移箱推板平移气缸电磁换向阀(YV5)的线圈并联,第二十四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4-1)连接在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第二常开触头(KM2-2)的下桩头与第七继电器第二常开触头(KA7-2)的下桩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继电器的第四常开触头(KA4-4)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第十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0-1)、第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A7-1)、第九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头(KA9-1)和移箱推板升降气缸电磁换向阀(YV4)的线圈,第二十三继电器(KA23)的线圈与移箱推板升降气缸电磁换向阀(YV4)的线圈并联,第二十三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3-1)连接在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第二常开触头(KM2-2)的下桩头与第七继电器第一常开触头(KA7-1)的下桩头之间;第九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A9-2)串联在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M2-2)与第五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A5-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吸盘组件升降的吸盘组件升降气缸以及控制装箱托板启闭的装箱托板气缸,所述感应回路总火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装箱托板关闭感应支路、吸盘组件升到位感应支路、吸盘组件降到位感应支路、装箱托板有料感应支路和大包装箱就位感应支路;

所述装箱托板关闭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装箱托板关闭感应开关(PA11)和第十一继电器(KA11)的线圈,所述吸盘组件升到位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吸盘组件升到位感应开关(PA13)和第十三继电器(KA13)的线圈,所述吸盘组件降到位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吸盘组件降到位感应开关(PA14)和第十四继电器(KA14)的线圈,所述装箱托板有料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装箱托板物料感应开关(SQ4)和第十八继电器(KA18)的线圈,所述大包装箱就位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大包装箱就位感应开关(SQ5)和第十九继电器(KA19)的线圈;

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第二常开触头(KM2-2)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第十九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9-1)、第十八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8-1)、第十四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头(KA14-1)和吸盘组件升降气缸电磁换向阀(YV6)的线圈,吸盘电磁阀(YV7)的线圈、第二十五继电器(KA25)的线圈和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分别并联与吸盘组件升降气缸电磁换向阀(YV6)的线圈并联;

第二伺服电机主接触器第二常开触头(KM2-2)的下桩头与第四继电器的第四常开触头(KA4-4)之间依次有第十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A11-1)、第十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KA13-1)和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头(KA18-2),第二十三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3-1)的上桩头与第十一继电器第一常开触头(KA11-1)的下桩头连接;

第十八继电器常开触头(KA18-1)的下桩头与零线之间依次串联有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常开触头(KT-1)、第十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KA11-2)、第十三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头(KA13-2)和装箱托板气缸电磁换向阀(YV8)的线圈,第二十六继电器(KA26)的线圈与装箱托板气缸电磁换向阀(YV8)的线圈相并联,第二十六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26-1)连接在第十九继电器常开触头(KA19-1)的下桩头与第十一继电器第二常开触头(KA11-2)的下桩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包装盒的自动装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回路总火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开始上料感应支路和上料完毕感应支路,所述开始上料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上料工位感应开关(SQ1)和第十五继电器(KA15)的线圈,所述上料完毕感应支路包括相串联的上料完毕感应开关(SQ2)和第十六继电器(KA16)的线圈;主回路包括由第一伺服驱动器(SD1)驱动的第一伺服电机(M1)和由第二伺服驱动器(SD2)驱动的第二伺服电机(M2),第十五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5-1)串联在PLC控制器的步进信号输入端(IN1),第十六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A16-1)串联在PLC控制器的快速信号输入端(IN2),PLC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PTO-1)与第一伺服驱动器(SD1)的脉冲信号输入端相连接,PLC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PTO-2)与第二伺服驱动器(SD2)的脉冲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