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配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701阅读:1942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配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的配重。



背景技术:

电梯中,为了取得轿厢的平衡,设置有与轿厢的重量平衡的配重。以往的配重具备在左右一对的纵框架组装上框架和下框架而成为四方形的配重框架。在该配重框架,平衡块以数层重叠的方式堆积。

轿厢的重量和/或装载量会成为相当重的重量,所以要装载的平衡块的数量也变多。以往,平衡块利用与配重框架的纵框架的间隔相对应的细长平衡块。纵框架使用C型钢和/或H型钢,平衡块的两端嵌合于纵框架而被保持。通常,平衡块以水平姿势放不进配重框架,因此为了将平衡块载置于配重框架就需要将其倾斜放入。

配重中,若平衡块的数量变多,则配重框架的纵框架向变宽的方向挠曲,平衡块恐会脱落。在配重框架中,纵框架的强度是极为重要的要素。

在使平衡块倾斜放入配重框架的情况下,若堆叠的平衡块的层数增加,则最终框架与平衡块相干涉而达到变得不能装载平衡块的极限。该状态下,不能在配重框架的上部装载平衡块,因此从最上层的平衡块往上的纵框架与上框架之间作为什么都没有的空间而残留,与存在不能载置平衡块的区域相应地,支点间距离延伸。

若在这样的平衡块的装载状态下,进行纵框架的强度计算,则存在有可能强度不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配重,利用比主平衡块短的副平衡块,能在以往不能载置的范围装载平衡块。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其特征在于,具备:包括下框架、上框架和一对纵框架的配重框架;多个主平衡块,其平放装载在所述配重框架内,两端部分别能装拆地嵌合于所述纵框架的内侧;多个副平衡块,其平放堆积在处于最上位的主平衡块之上,具有将所述主平衡块等分分割所得的长度;和副平衡块脱落防止单元,其防止堆积的所述副平衡块从所述配重框架脱落。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优选,具有多个副平衡块,该副平衡块在所述主平衡块不能再装载的状态下平放堆积在处于最上位的主平衡块之上,并具有将所述主平衡块等分分割所得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装载有主平衡块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所具备的副平衡块的脱落防止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所具备的副平衡块的脱落防止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所具备的副平衡块的脱落防止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所具备的副平衡块的脱落防止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配重、12…下框架、14…上框架、16a、16b…纵框架、20…主平衡块、22…副平衡块、26…第1脱落防止托架、28…第2脱落防止托架、29…长孔、34…脱落防止托架、35…双头螺栓、36…螺母、40…接头部、41…接头部、45…脱落防止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配重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的主视图。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配重的整体。

该配重10的配重框架通过包括下框架12、上框架14和一对纵框架16a、16b的框架部件组装成四方形而构成。这样的配重框架是以往的一般的框架构造。在配重框架的内侧,以堆积的方式平放装载有与轿厢的重量以及装载重量相对应的重量的平衡块。

本实施方式的配重中,所装载的平衡块使用主平衡块(main weight)20和副平衡块(sub weight)22这2种平衡块。其中,主平衡块20是具有与纵框架16a、16b的间隔相对应的长度的平衡块。相对于此,副平衡块22是具有主平衡块20的一半长度的平衡块。

纵框架16a、16b使用横截面为コ字形的C型钢。纵框架16a、16b的变凹的一侧相互面对。图2中,主平衡块20的宽度变窄的两侧的端部20a、20b分别能装拆地嵌合于纵框架16a、16b的内侧的凹部。

如图2所示,在配重10中先从主平衡块20开始进行装载。在依次堆积主平衡块20的情况下,一边将主平衡块20设为倾斜姿势,一边先将一方的端部20a嵌合于纵框架16a接着将另一方的端部20b嵌合于纵框架16b。

若这样堆积主平衡块20,则最终会达到即使要使主平衡块20倾斜地放入配重框架也放不进去的极限。这是因为主平衡块20的端部20a、20b碰到纵框架16a、16b而进不到内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配重10中,如图3所示,能够重叠于主平衡块20而堆放副平衡块22。

在副平衡块22的一端部,与主平衡块20同样,形成有能装拆地嵌合于纵框架16a、16b的端部25。该情况下,副平衡块22的长度恰好是主平衡块20的一半,若将2张副平衡块22在长度方向上相连,则一对副平衡块22与一张主平衡块20的量相当,成为将主平衡块20一分为二后的形状。此外,副平衡块22的厚度没有必要设为与主平衡块20的厚度相同。可以准备多个适当厚度的副平衡块22,使得能用副平衡块22来调整配重的重量。

主平衡块20通过其两端部20a、20b嵌合于纵框架16a、16b而在长度方向上受约束,相对于此,副平衡块22则因只有一方的端部25受纵框架16a、16b约束,所以有可能因地震发生时的振动和/或紧急停止时的冲击而副平衡块22脱落。

本实施方式的配重10中,设置有下述这样的脱落防止单元。

图3中,脱落防止单元包括第1脱落防止托架26和第2脱落防止托架28,其中,该第1脱落防止托架26以从下方抱住副平衡块22的方式安装且横截面为コ字形,该第2脱落防止托架28载置在处于最上位的副平衡块22且横截面为L字形。

第1脱落防止托架26是方形的钢板被弯折成コ字形而成的托架,具有正面板部27a以及背面板部27b。正面板部27a与背面板部27b的间隔与副平衡块22的宽度相对应。另外,在正面板部27a以及背面板部27b以沿上下方向平行延伸的方式形成有2个长孔29。

第2脱落防止托架28使用比主平衡块20短的L型钢。在第2脱落防止托架28,在2处形成有与第1脱落防止托架26的各长孔29相对应的螺栓孔30。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是以上那样构成的物体,接着对其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图3中,在载置主平衡块20至装载极限后,在最上位的主平衡块20之上载置第1脱落防止托架26。此时,第1脱落防止托架26为向上开放的姿势,所以能以将副平衡块22的一端放入第1脱落防止托架26并将另一端的端部25嵌合于纵框架16a、16b的方式,左右交替地堆积副平衡块22。

这样一来,能在不能堆放主平衡块20的范围容易地装载副平衡块22。由此,能防止纵框架16a、16b的强度降低。此外,能在与长孔29的长度相对应的范围内,利用第1脱落防止托架26而堆积副平衡块22。由此,可以通过副平衡块22的数量进行配重10的重量调节。

接着,如果堆积了必要数量的副平衡块22,则在最上方的副平衡块22之上沿长度方向载置2根第2脱落防止托架28。2根第2脱落防止托架28位于第1脱落防止托架26的内侧。在此,使第2脱落防止托架28的螺栓孔30与第1脱落防止托架26的长孔29对合,接着插入螺栓31并且用螺母32紧固连接。由此,第2脱落防止托架28在最上位的副平衡块22之上与第1脱落防止托架26固定为一体。

该状态下,未嵌合于纵框架16a、16b的那一方的副平衡块22的对接端部,被第1脱落防止托架26约束成不摆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也受到约束以使得不移动,所以能切实防止副平衡块22脱落。

此外,如图1所示,优选,在纵框架16a、16b分别安装有平衡块按压件33。能由该平衡块按压33从上方进行按压,使得嵌合于纵框架16a、16b的副平衡块22的端部不上浮。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进行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中,副平衡块22的脱落防止单元的结构不同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同一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中,脱落防止单元包括コ字形的脱落防止托架34、双头螺栓(stud bolt)35以及螺母36。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脱落防止托架34,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脱落防止托架26上下颠倒,并且在上面板部37以垂直立起的方式焊接有2根双头螺栓35。

在以上那样的第2实施方式的配重10中,可以下述这样装载主平衡块20以及副平衡块22。

首先,在堆积主平衡块20至装载极限后,如图4所示,将脱落防止托架34以从上方覆盖的方式载置于主平衡块20的正中央。在脱落防止托架34,因为竖立有双头螺栓35,所以以将该双头螺栓35插入副平衡块22的孔中的方式将副平衡块22一个一个地堆叠起来。如果堆叠了必要数量的副平衡块22,则将螺母36紧固连接于双头螺栓35。

以上那样一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在不能堆放主平衡块20的范围容易地装载副平衡块22,所以能防止纵框架16a、16b的强度降低。另外,通过脱落防止托架34与双头螺栓35以及螺母36的紧固连接,副平衡块22在上下方向上被约束成不移动,所以能切实地防止副平衡块22脱落。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图5表示具备副平衡块22的其他结构的脱落防止单元的配重10。

该第3实施方式,是取代使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那样的脱落防止托架28、34,而由在彼此相互对接的副平衡块22的对接端部通过凹凸相互嵌合的接头部40、41构成脱落防止单元的实施方式。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同一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一侧的副平衡块22的接头部40形成有燕尾槽(dovetail groove),另一侧的副平衡块22的接头部41形成有燕尾榫(dovetail tenon)。

根据以上那样的第3实施方式,首先,在堆积主平衡块20至装载极限后,如图5所示,将接头部40为燕尾槽的那一方的副平衡块22载置于最上方的主平衡块20。接着,从上方使接头部41为燕尾榫的那一方的副平衡块22的燕尾榫嵌合于燕尾槽。这样一来,能一边将副平衡块22的包括燕尾槽和燕尾榫的接头部40、41嵌入,一边堆叠必要数量的副平衡块22。

以上那样一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在不能堆放主平衡块20的范围容易地装载副平衡块22,另外,由于燕尾槽与燕尾榫的嵌合,副平衡块22受纵框架16a、16b约束,所以能切实防止脱落。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配重进行说明。

该第4实施方式是使用H形的脱落防止托架45,以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第1脱落防止托架26或第2实施方式的脱落防止托架34使用コ字形的托架的实施方式。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同一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脱落防止托架45是凸缘46a、46b和腹板(web)47形成H形的托架。副平衡块22中,两侧的端部25b,其宽度比主体的宽度窄,为与主平衡块20的宽度变窄两侧的端部20a、20b同样的形状。

该情况下,副平衡块22的一方的端部25能装拆地嵌合于纵框架16a、16b的内侧的凹部,另一方的对接端部能装拆地嵌合于由凸缘46a、46b和腹板47形成的凹部。

根据以上那样的第4实施方式,首先,堆积主平衡块20至装载极限,如图6所示,在最上方使用以竖立姿势焊接有H形的脱落防止托架45的主平衡块20。即,在最上方使用焊接有H形的脱落防止托架45的主平衡块20。接着,从上方将副平衡块22的一方的端部25嵌入纵框架16a、16b的内侧凹部,将另一方的端部嵌入脱落防止托架45的凹部,能够堆积必要数量的副平衡块22。

以上那样一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在不能堆放主平衡块20的范围容易地装载副平衡块22,能防止纵框架16a、16b的强度降低。另外,各副平衡块22受纵框架16a、16b和脱落防止托架45约束,所以能切实地防止脱落。

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梯的配重,举出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示而举出的,并不意在限制实用新型的范围。当然,说明书所记载的新装置、方法以及系统能以各种方式实施,而且,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的范围意在在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覆盖实施方式或其改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